20 与黛玉相似的几个女子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47

))象个病西施。要说晴雯的性格,伶牙俐齿,说话刻薄,聪明灵巧。心直嘴硬。最是与黛玉相似,所以都说“晴有林风”。她好强争胜,不肯服输,嘴尖心热。病重时依然挣扎着为宝玉补雀金裘,一如黛玉替宝玉作“杏帘在望”。她自命清高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不肯为宝玉洗澡。听见坠儿偷东西的事后就无可容忍。这些性格造成她在大观园里受人排斥遭人嫉恨,最后被王夫人逐出。心高气傲的她一病而死。她到死时依然清清白白,做了天上的芙蓉花神。而黛玉也是小性儿,孤芳自赏,不肯随俗,不肯做让自己违心的事说让自己违心的话,最后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篇“芙蓉女儿诔”,既是为晴雯,亦是为黛玉。

四龄官

龄官是大观园戏子中的一个小旦。在“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一回里,作者借宝玉眼中所见,点明龄官“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她划蔷之痴,一如黛玉葬花之痴,她对贾蔷之情痴,一如黛玉之于宝玉。龄官是十二戏子中最出色的人物,元春省亲时就特别喜爱她,要她再作两出戏。但她清高甚于黛玉。言明不是自己的本角戏就不作,竟然敢公然违抗元妃的意志。一如黛玉弃北静王赠宝玉念珠如蔽履。她是戏子中的尤物,正如黛玉是大观园众钗中的尤物。在“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一回里,我们看到龄官也是个多愁善感爱哭的女子。简直就是黛玉的翻版,因此宝玉从龄蔷二人身上看到了自己与黛玉的影子而深深震撼。后来龄官在大观园发放戏子时,不知去了何处,估计是回家了,她是深为自己被拘着给人扮戏子为恨的。但自此与贾蔷之情也自然永难再续了。

五尤三姐

尤三姐出身虽不是丫头,却也算贫寒人家中的尤物。三姐之美貌,令贾珍贾琏贾蓉都垂涎不己。更借宝玉之口点明她确是一尤物。书中又借兴儿之口说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点明尤三姐与黛玉形容相似。尤三姐性格刚烈,决定要等柳湘莲便真个非礼勿听非礼勿视,一改从前浪荡形象。与柳湘莲仅一面之缘,却情定终生,其情痴处有如黛玉。得知柳湘莲欲悔婚约。即以死明志。来证明自己的情真和维护自己的自尊,惊世骇人。与黛玉得知无法与宝玉结合而焚诗待死何等相似?此二人,都是来自情天去自情地。可谓是情极之致了。

六柳五儿

柳五儿,厨房总管柳嫂子之女。五儿之貌,书中说她跟晴雯长得”活象脱了个影儿似的“,那么也就是跟黛玉极似了。她也体弱多病常吃药。她向往大观园里的女儿世界,一心等着进来。但她也是禁不得一点污渍的。在”投鼠忌器宝玉瞒脏“一回里,困为被人冤枉。心里抑郁万分,加之本来有病,又挨了打,受了寒,竟尔死了。续书中她又没死,而且进了大观园,被宝玉当作了晴雯。这里有矛盾之处。在此不细述。五儿之形之性与黛玉都十分相通。

(另外书中还提到给宝钗做生日时,请的戏班子里,有一个小旦与黛玉很相象,未具姓名,不加赘述。不算在此列)

这些在外貌和性格上或多或少与黛玉相似的女子。最后的结局都很不好,都是薄命女子,除了龄官外都因种种原因死去了。

那么,书里为什么写到这么多与黛玉相似的女子?是不是证明作者对黛玉的极为偏爱呢?

我认为,以黛玉之貌之态,是当时清代社会文人士大夫阶层公认的美人,黛玉的瘦、弱、病、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的普遍倾向,那就是以瘦为美,这种观念的极致就是病西施。而黛玉身上的各种性格,正是作者想要表述的古代女子的优点与残缺的综合。作者写这么多类似黛玉的女子,正是要写出黛玉的各个方面。而黛玉正是这些女子的合体。她们,是黛玉在不同环境不同地位的分身。所有这些女子,最终都沦落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