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寂寞帘栊空月痕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78

))“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綴,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蒩。”很明显晴雯,尤三姐,还有柳五儿这些有类似气质和形象性格的女性,因为秉天地之正邪二气,死因都是与流言有密切关系的。狐狸精之类的话常在红楼梦里出现多次,出自何人指向何处似乎很有规律可循,上到王夫人,下到婆子,每个阶层都有几个,“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钳谈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这就是作者所能表达的最愤恨伤痛惭愧的复杂感情了。

注重着什么与擅长着什么是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的,到了一定的境界,就很难再转变和置换。

所以我总怀疑黛玉之影晴雯临死前说的“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有点强嘴硬,就带着现有的一份心思和领悟重新回到故事的开始,她会有怎样的转变和作为?是上下联络打点奉迎?是曲意邀宠兼试**?还是风雷秉性巧施手段?她既无那个心机也没那套本事,违了本性做事总少不了别扭和蹩脚的感觉,只怕会比袭人更招骂,当然也就不是我们喜欢的那个晴雯了。

黛玉敏感多疑又任性,却得到作者和这么多读者毫不掩饰的偏爱,主要是因为其情之根源不是出自于“婚姻”,而是源于有一颗坦荡、赤诚的心。所以对于执著与婚姻的人而言,相当不理解感情的游戏为什么会这样玩,猜来算去总是走了样。黛玉的真与纯秉性天然,毫无穿凿拿捏的感觉,与她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小儿女情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她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大气澄明与通透。

她随时随地的伤感和无法掩饰的恐慌不是无缘无故的,她精准的眼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曾被作者一再提及,所以她对自己的处境——人际关系和人性世情明白得很,明白又怎么样呢,该做的已经都做了,向王夫人主动示好,一边招呼赵姨娘一边打法宝玉走,甚至拜了薛姨妈当干娘,却仍然免不了恶人的虎视眈眈言三语四。依黛玉的性情不可能如紫鹃一般“情辞试莽玉”,和“暗自筹划”,甚至在紫鹃主动提及此事是也会打断话头,做不来的就是做不来,却也叫无可奈何!

黛玉和宝钗都是比较会看大局的人,一个是雍容深沉着胸怀沟壑免不了暗流涌动激情澎湃,一个是风流缠绵着沉迷执著却同样的目光如炬入木三分。她们的风格如此迥异,却又彼此看得那样透彻。面对已经是大势已定的状况,似乎所有解释与告白,所有的心机与手段,所有的智巧与才华已变得不是那么重要,本就是不同秉性不同立场的人推波助澜着无常的命运前行,哪一个人都在随波逐流着漂泊。谁敢说是命运的操纵者?谁又是能把握得了命运的强者呢?黛玉早有言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

想想每个女儿的处境和心境,谁是真情谁是假意呢?谁是虚伪谁是无奈呢?谁是勇武谁是懦弱呢?谁是坦诚谁是通透呢?谁是嘲讽谁是悲哀呢?谁是该说的谁又是不该说的呢?冰雪聪明到那样一种通透纯粹的程度,却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所以读到“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时就不应只强调其中的牺牲精神和惨痛色彩,黛玉很懂得看大局,在混乱的形势下她表现出的清醒大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不只对宝玉,对所有人和形式的演变,她都有一个很明晰和准确的理解,不过是一个“事已至此,夫复何言”的简单道理,所以她不会恨怨,只会说“求仁而得仁”,这一点空白她留给爱的人,一切只因为——她曾经爱过。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