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道德经》中的教育
作者:草岭书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91

6、《道德经》中的教育

故西哲曰:“要想毁灭你们的孩子,就对他们千依百顺吧!”这是多么深刻的经验教训啊!而我们中国两千年前的《道德经》早就道破了这个教育规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这是说你想封锁他吗,就先让他张扬张扬;你想削弱他吗,就让他逞强骄纵;你想毁灭他吗,就让他事事得偿所愿,为所欲为;你想夺取他吗,就要先给他甜头。

所以教弟子切莫让他们太过得意,为所欲为,否则得意之时,便生失意之悲;张扬逞强之时,必致将来毁灭之哀。何以见得?

人渐渐长大会慢慢走向独立自主生活,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陪在身边,更不可能有无数的资财来满足小孩子的无穷**。故娇生惯养的人长大后,因为以前少受挫折磨炼,结果会导致独立自主与承受挫折的能力脆弱不堪。最后不是回避现实成为庸流,就是时常因不遂心意而大发脾气成为匪类。

更或是因性格内向,不敢随时发怒,压抑在心里头,闷久了,就使人得气喘病、肝肾疾患(富二代的肝病气喘与过敏性鼻炎,多与此有关)。人生对他而言处处不顺意遂心,极易产生消极悲观的厌世思想,最终走向更为可悲的“自杀”之路,这样更危险。

所谓“少年得志大不幸”,说的就是少年之路,不可太得意,否则会错过很多锻炼与成长的机会。一旦因为得志而养成骄奢的习惯,那么等待他的失意与悲哀就会随之而来。这些不是人事处理的障碍,便是身心的疾病。所以切莫得意,以免失意,教弟子要从小重德行,便可免长大后生失意之悲。

《菜根谭》这段文告诉我们养生的道理,物质的清苦不足为忧,相反,那正是有志之士,贤人君子,上进的砥砺石。只有时常把仁义道德作为追求,那才是真正的悦心之趣,而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修养也是养生最为关键的。人处在得意之时,更要慎重德行的培养教育,最好能慎始,从小抓起,那便可防将来失意之悲。

<font color=#ff0000>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小说网更新最快</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