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三节 向市场转型
作者:齐九2019      更新:2019-11-16 16:03      字数:4834

三向市场转型

“文革”后不久,国家对职工实行了一次工资普调,长达十四年没有调整的工资,终于盼来了这次普调。尽管物价上涨不多,可十四年中,每个家庭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的人口也在变化,上次调工资时,许多人还是个年青的单身汉,到了这时,都已生育了三,四个孩子,成为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了,家庭经济早已捉襟见肘了。这次工资普调,像是久旱逢甘露,受到广大职工的衷心拥护,让人们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或许它就是对即将启动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洒下的一场及时雨吧。

新的党中央制定了新的治国方略,改变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方针,提出今后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轨道上来。

按照这一方针,政府部门对经济的管理模式,也由过去的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计划,由政府下达,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由政府统一销售。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其它生产资料,都由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统一调拨。转为市场经济模式后,国家对企业实行了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全新的管理模式。企业生产什么产品,销售给谁,企业生产组织的设制,生产管理的手段,全部由企业自主决定;企业除了上缴国家的税、费外,全部盈利归企业所有,由企业自主使用,企业的亏损也由企业自己承担。

这样一来,向阳厂原有的销售渠道出现了问题,政府部门已没有这项职能,生产的产品得自行销售。过去的水泵和压面机,是由政府的职能部门,统一销售给公社或大队的排灌站和农产品加工作坊。现在农村的生产体制也已经改变,过去大集体的生产形式,已转变成为以农户家庭为单位,承包责任田的形式。原有的排灌站和加工作坊也都相应地萎缩甚至彻消了。

在水泵和压面机生产了一段时间后,由于销售渠道的改变,产品销量大减,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直接威胁到工厂的生存。这时,国家对《知识青年》的返城问题,又有了新的政策,凡是下放到农村的《知青》,只要自己愿意,可以一律返回城市,安排工作。有些下放了十多年老《知青》,终于回城了,厂里许多老工人的子弟也都相继进厂,加上一部分外单位的《知青》,也要安插到厂里,全厂职工人数一下子增加到六百人。

职工人数骤增,产品销量大减,这一严峻的形势,让冯龙凯与杨国栋不得不意识到,根据市场的需求,重新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已是摆放在工厂当前的头等大事,在厂部召开的中层干部会议,共商工厂的生存大计。经过几天的讨论,与会者终于形成了一个共识: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五分之四的农业人中,生产农民需要的产品是适应当前国情的,是有出路的。根据当前农村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组织特点,大家提出了生产农用喷雾器的设想。原有的老产品只能逐步地放弃。

农用喷雾器是用来喷洒农药,杀灭危害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小型农机具,这是每户农民所必须的,离不开的;它重量轻,体积小,一人就能操作;再者它的价格也很低亷,一户农民也买的起。这些特点都完全适合于当前农村的需求。也是向阳厂当前的生产能力能够制造得出来的。最后会议形成了共识,作出决定:立即上马农用喷雾器。

农用喷雾器有两种,一种称压缩式喷雾器,还有一种称背负式喷雾器。

压缩式的外形为园桶形,约有腰鼓那么粗,比腰鼓又稍长些,桶内装有气筒。上下抽动气桶上的手把,可使桶内充满压缩空气,当压缩空气达到一定压力,将药液喷管上的阀门打开,压缩空气可将桶内的药液全部压出,从喷头处呈雾状喷出。这种喷雾器的药液桶,要求密封而且能耐压。

背负式喷雾器,顾名思义,它的药液桶,形状像个背包,使用起来可背在背后。药液桶的一侧有一个小型的气室,上下摇动气室的摇杆,也可对桶内充气,当压缩空气达到一定压力时,打开喷管上的阀门,药液同样可被压出,从喷头呈雾状喷出。它与压缩式喷雾器不同的是,桶内的空气压力不高,可以将药液压出,但不能一次性将药液喷完,工作中它需随时操作摇杆,以补充桶内的气压,直至将药液全部喷出。这种喷雾器的药液桶也要求密封,但耐压的性能不需要园桶式那末高。

喷雾器的整个结构很简单,全部图纸吕洪波的技术科只用了一个多星期就拿出来了。

它的主要零件就是药液桶和其它几个小件。药液桶是用0.8毫米的薄钢板做成。属于钣金件,主要的制造工序都集中在冲压、焊接、油漆和装配,铸造和加工只有少量的工作,远远满足不了这两个车间的胃口。

新上任的生产科长梁才敏考虑到这一情况,认为光生产喷雾器还填不满全厂设备的胃口,加工和铸造车间还是没活干,要使全厂各个车间都有活干,必须继续开发其它的产品才能维持下去。他向冯龙凯说了他的看法,并提议说:“我有个要好的战友在地区拖拉机厂工作,他们厂里除了生产拖拉机外,听说,最近又正在开发一款农用运输车。我想去他那联系一下,看有可能再拉些机加工业务来不。”

冯龙凯非常赞成:“那好呀,挑几个有关的人,咱们立即就去。”

第二天,由冯龙凯带队,有梁才敏,吕洪波,秦明刚,伍长庚和曹瑞文参加的一行人去了拖拉机厂。

到了拖拉机厂,才知道梁才敏的战友徐力义也是该厂的生产科长,向阳厂的一行人受到徐科长的热情接待,客人们就坐后,他科里的一位年轻女孩,为客人们倒了茶。梁才敏把向阳厂的人,一一介绍给徐科长。徐科长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地欢迎。

冯龙凯接着发言,扼要的说明了厂里当前的处境,并表示这次是来向老大哥厂求援的。

徐科长听了很是同情,当时就表态说:“都是兄弟单位,我与梁科长又是老战友,在朝鲜战场上,我们在一个战壕里蹲过。今天老战友前来救援,只要我能帮得上忙,一定尽力而为,我是管生产的,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拍扳权的。”

梁才敏高兴地说:“老战友,太好了,你能这样慷慨相助,那就太谢谢了。”

接着,徐科长提出,把他们农用运输车上的驾驶室,和用于安装前轮的一对转向节交给向阳厂做。冯龙凯很高兴地接受了,根据徐科长提供的图纸和价格,梁才敏,伍长庚,秦明刚经过初步估算后,双方顺利地谈好了这两笔业务。

这两种产品确定后,梁才敏还是认为,驾驶室的材料仍然是钣金件,只能使冲压、焊接的工作量更加饱合。转向节虽是铸钢件,也不失为是一个复杂的机加工件,但就这么一个件,还是难以满足机加工的工作量。他把这些情况跟徐科长说了,并提出:“老战友,能不能再增加些机加工方面的业务?”

徐科长听后,思忖了一会说道:“啊,再增加些机加工方面的业务。这样吧,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单位,这个单位不大,它的情况可以说是正好与你们互补。它们是冲压与焊接能力见强,机加工则弱。它们现在正在开发三轮摩托车,其他零件都好办,就是摩托车后桥难住了他们。后桥制造机加工量大,正希望找一家机械加工能力较强的协作厂家,两家联合生产。”

梁才敏异常兴奋地说道:“这太好了,还有这么个好的对口单位。老战友,请你帮忙帮到底,送佛到西天,哈哈,无论如何也要帮我们牵上这条线。”

徐科长慨然应允:“这好办。他们的刘厂长原想让我给他做后桥,可我这那有时间呀?他退一步又说,能帮他找个对口单位也行,上两天还来电话问我找好了没。我这就打电话给他,看能帮你们两家搭好这个桥不。”说完拿起话筒,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喂,刘厂长吗,我老徐呀。我现在帮你找到了一家协作单位,他们可以帮你生产后桥呀。”电话里传来对方兴奋的语音。徐科长继续说道:“好的。他们下午就会到你那去,你可得好好地招待呀。”电话里又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徐科长放下电话,对冯龙凯说:“冯厂长,已经联系好了。中午在我这吃中饭,下午就去曙光厂吧,刘厂长等着你们呢。”

“太谢谢你了,徐科长。”冯龙凯真诚地表示了谢意。

在拖拉机厂的餐厅吃完中饭后,冯龙凯热情的握着徐科长的手:“徐科长,我们就此道别,谢谢你的大力支持。以后我们就是你们的小兄弟了,常来常往,全靠你的大力支持了。”

徐科长慨然说道:“好说,好说。都是兄弟单位,以后咱就和衷共济,互相帮衬了。”

一行人与徐科长一一握手道别。带着两种产品的图纸与生产合同书驱车去了曙光摩托车厂。

行车约半个小时,车子开进了曙光摩托车厂,刘厂长和该厂生产科的罗科长早已在办公室等候。握手寒喧后,双方在一个小型会议室坐定。一位相貌姣好,体态丰腴的厂办女秘书,热情地给每人冲泡了茶水。

冯厂长说明了此行的意向,刘厂长也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合作成功,建立长期的协作伙伴关系,共同生产三轮摩托车。

接着罗科长拿出了摩托车后桥的图纸。吕洪波和梁才敏翻阅后非常满意,后桥的零件件件都需机加工,而且还有许多零件的材料是铸铁,完全可以满足厂里机加工与铸造的需求,正好能填饱这两个车间的胃口。接下来吕洪波,秦明刚与曹瑞文,又细看了一遍图纸,经过粗略地核算,双方谈妥了价格,梁才敏与罗科长随即签暑了五千台的生产合同,第一批交货两百台。

签好了合同,已是下午五点,刘厂长与罗科长执意留大家共进晚餐,冯龙凯不想再麻烦对方,婉言谢绝。刘厂长拉着冯龙凯执意地说:“冯厂长,这是咱两家第一次合作的开始,如果不来一次欢乐的聚餐,那就显得我老刘太不懂礼,太吝啬了!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这个面子你一定得给!”冯龙凯见刘厂长意真情切,推辞不掉,只好答应了。

晚餐是包在一家中型的酒店,刘厂长点的菜肴十分的丰盛,大家边吃边谈,气氛十分的融洽。酒过三巡之后,众人都已有几分的酒意,只有梁才敏还兴志盎然,谈性正浓。那位女秘书在刘厂长眼神地示意下,特意端着一杯酒走到身材魁伟,一脸络腮胡子的梁才敏跟前,甜甜地笑着:“梁大哥,小妹敬你一杯。”

梁才敏见这位女士前来敬酒,不好推辞,客气地说:“好,谢谢了”。豪爽地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女士见了,说道:“梁大哥真的好酒量,来,小妹再敬你一杯。”

梁才敏见女秘书又一杯酒送了过来,机警地说道:“我可不能一人独饮,这太冷清了。咱兄妹同饮如何?”

女秘书听后,爽快地笑着:“好呀,小妹愿陪梁大哥同饮。”说着把桌上的另一只酒杯也斟满,两人一人一杯,女士端着酒杯,注视着梁才敏,说道:“小妹先干为敬。”双手把酒杯送至唇边,一饮而尽。

梁才敏见这女士如此好酒量,心中暗暗称奇,可也不甘示弱,端起杯中酒也是一饮而尽。

梁才敏刚放下酒杯,女秘书又笑着说道:“梁大哥,好事成双,来,咱再饮一杯。”将桌上的两只酒杯斟满,女秘书端起酒杯,又是一饮而尽。

梁才敏此时已有五、六分醉意,心中想到:“我堂堂七尺男儿,岂能在一个女子面前认输。”也端起酒杯,闭上眼睛,把酒倒入肚里。

放下酒杯,女秘书已是满脸红霞,酒兴正浓,又把两只酒杯斟满,说道:“梁大哥好酒量,来,小妹敬梁哥这第三杯。”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梁才敏见了,心里说道:“豁出去了。”也闭目把一杯酒喝了进去。

女秘书神采飞扬,还要再劝,这时刘厂长见梁才敏已让他的女秘书连劝了四杯,已显醉态,连忙起身制止:“祝秘书,适可而止吧。”

女秘书见刘厂长发话,说道:“好。我听刘厂长的。”就没有再劝下去。

梁才敏说:“没想到祝秘书有如此豪量,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梁某佩服。刘厂长若再不出面相救,我可就要出丑了。”

“梁大哥谬赞了,小妹也只是想为这酒桌上增添些热闹气氛,免为其难了。”女秘书笑着说。

冯龙凯说道:“没想到刘厂长身边还有这么一位巾帼英雄,真是难得呀。”众人也都赞许地看着为这位已是满脸红霞的女秘书,为她的豪量称奇。

这时一桌丰盛的菜肴已剩下无几,众人也都酒足饭饱。聚餐在热闹而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曙光厂的三位东道主,客气地送客人到酒店门前,临别时,梁才敏对女秘书说:“祝秘书,下次到我们厂来,梁某一定陪你和刘厂长尽兴而归!”祝秘书笑容可掬:“谢谢梁大哥!”

宾主间一一握手,主家恭送客人们上了汽车,挥手道别。

冯龙凯一行,带着着丰硕的收获,信心满满地驱车回到厂里,下车的时候,已是繁星满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