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节 转产大会战
作者:齐九2019      更新:2019-11-16 16:03      字数:6829

四转产大会战

与协作厂签订了几宗产品的生产合同,加上自个开发的喷雾器,向阳厂已是业务满满。可要把这些产品生产出来,决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因为新产品中的一些主要的,复杂的零件,不是靠普通机床就能加工出来的,还需要为它制造出一些专用机床才能生产出来,而钣金件都得在冲床上冲压出来,需要大量的冲压模具,才可批量的投产。当前,向阳厂正面临着艰巨而复杂的转产任务。

冯龙凯与杨国栋找来了吕洪波和梁才敏,与两位科长一块商量着转产的工作,将专机与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任务,一项项的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身上,经过一上午地商讨,大致的方案基本确定,下午召开了中层干部会议。

会上,杨国栋向与会人员作了动员性的讲话,陈述了工厂当前面临的形势,它关乎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这决定工厂命运的关键时刻,全体职工只有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把专机和模具制造出来,才能突破难关。他鼓动性的发言,让参会人员个个情绪高涨。

接着为了应对当前的工作,适应新的情况,冯龙凯首先宣布了几项人事任命的决定。

第一项是:因喷雾器和农用车驾驶室的投产,焊接的工作量空前增大,原来归属于锻压车间的焊工班已经不能适应,必须扩允成焊接车间,刘学冬由焊工班长提升为焊接车间主任。并在全厂范围内调整人员,将其他工种多余的人员,调整到焊接车间,并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尽快地掌握焊工技术,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

第二项是:由于产品品种增加,各类配件和原材料的采购量也大量增加。任命加工车间车工一班班长李育华为供应科科长,先与刘学冬一块去上海选购逢焊机和点焊机;之后尽快熟悉各类器材的采购渠道。焊机买来后,由刘学冬负责尽早安装投产。

第三项是:鉴于维修车间即将要承担大量的专机和模具的生产制造任务,当前和今后的任务会空前繁重,决定提拔加工车间车工二班班长伍育成为维修车间的副主任。协助刘明汉主任一起抓好专机和模具制造任务。

接着冯龙凯委托吕洪波布署这次转产的设计任务,把所需的专机和模具的设计,一项一项地安排到每个设计者身上。

一,吕洪波本人与夏清承担了最为复杂的两种喷雾器包边专机的设计任务。

二,《特殊时期》中期进厂的本科毕业的汪若愚,承担两台可剪切曲线的冲剪机的设计任务。

三,农用车驾驶室的零件大多都要在冲床上冲压成型,有大量的冲压模具需要设计。技术科还剩下龚文和刚从工农兵大学毕业的晏明辉了,靠他俩是难以承受这么大的工作量,决定暂时抽调维修车间模具班班长邹明德,模具钳工王子林师傅到技术科,与龚文和晏明辉一块承担冲压模的设计任务。

四,秦明刚负责转向节及摩托车后桥的工装设计,因维修车间的任务太重,加工车间的钳工班要负责把这些装配出来。

五,整个维修车间负责制造和装配所有设计出来专机和模具,并试车投产。这个庞大的任务,由刘明汉和伍育成具体组织实施。

吕洪波说完后,梁才敏又补充说:“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喷雾器的套管与两端铜接头的焊接,是采用锡焊。若手工用烙铁来焊,太慢,且质量不好,我认为还是做一台自动锡焊机才成。我估算了一下,加工车间人员还是过多,可将这项任务划拨到加工车间,把锡焊机单独放置在一处房间里,抽几个女同志来操作。这台自动焊机的设计,我看也就一并交给秦主任了。”

吕洪波表示同意。

梁才敏接下来又说:“零件的制造涉及到铸造和锻造工序的,由本人负责安排和调度,我会让它尽快送达到维修车间。”

接着杨国栋作了总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希望全厂职工,全力以赴,协作配合,为新产品早日投产,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散会之后,梁才敏又考虑到这以后生产科的事也会多了起来,靠他一人是应付不过来的,生产科也必须增加力量,经过物色他提议调黄民安为生产科调度员,冯丽华为生产科统计员。这些都得到冯龙凯的认可。

任务落实后,整个工厂都进入了空前紧张的状态。负责绘图设计的技术员们首当其冲的开始了工作。技术科也临时增加了一个房间,给邹明德和王子林在这儿工作。原来技术科的楼上晚上是不亮灯的,开完调度会后,为了让设计图早日送达生产科,吕洪波要求,设计人员白天八小时工作之外,晚上还得继续工作到十点,每晚,整个四楼都是灯光通明。吕洪波,夏清,龚文,晏明辉,邹明德和王子林,都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在明亮的灯光下,技术员们拿着铅笔,伏案于绘图板前,在一笔一笔地画着,把他们精心构思出的图形,细心地绘制在图纸上。

在加工车间,车间里有晚班的工人们在上班,车间办公室里,秦明刚一人在灯光下,专心致志的画着图纸。他一边思考一边画着,全心地贯注于工作中。

他正在凝定的是一套加工转向节工艺方案。转向节的形状复杂,外形酷似一个羊头上长着两只角,工厂里也把它称之为“羊角”。通过对转向节图纸的分拆,凭着他的经验,认为加工转向节这么一个形状复杂的零件,必须先要找出转向节轴端两中心孔的准确位置。才能兼顾到后道工序,确保后道工序的加工的顺利。因此,为了钻好中心孔这道看似简单,其实至关重要的工序,不惜为它专门设计了一个专用卡具。思路通畅之后,他沉着冷静把脑中的概念,一笔笔的画到图纸上去。

晚上九点半,梁才敏陪着杨国栋和冯龙凯,以及食堂的炊事员们,给正在埋头加班绘图的设计师们,送来了加班餐。两位领导热情地慰问着:“大家辛苦了,吃饭吧。老梁,去把小秦也叫过来一块吃吧。”设计者们这才停下手里的活儿吃饭,一天的工作这才结束了。

经过近十天地努力,秦明刚的第一套钻中心孔夹具出来了,龚文、晏明辉、邹明德和王子林的冲压模也陆续出来了一部分,技术科的曹雪碧与谢桂英立即开始了描图的工作。又是几天之后,经过吕洪波审核签发的第一批兰图,发到了生产科,梁才敏按照零件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把图纸分发到铸造和锻造车间,几天后这些零件的毛坯出来了,又陆续地到达维修车间,新上任的伍育成副主任,凭着多年机加工的经验,立即组织了这些零件的机加工工作。一个波及到全厂的转产大会战在向阳厂全面铺开。

梁才敏陪着杨国栋、冯龙凯来车间的现场,首先直奔维修车间,因为维修车间是这次转产工作的重点,所有的专机和模具,都要经过这里加工制造出来,并试模投产。这里已成为全厂最忙碌的地方。

刘明汉是负责钳工这一块,伍育成则负责机加工那一块,现在的工作量都集中在机加工这边,伍育成正忙得不可开交,奔忙于每台机床间。

他负责着车间生产调度工作:要考虑每个零件的工作难度,需要哪台设备,哪个人来加工;对于青年工人们处理不了的技术问题,还得去教会他们解决;要把已完成一道工序的零件,连同图纸转到下一道工序,让零件的加工进度一步步向前推进;加工出一部分零件后,需要及时地清点某一套夹具或模具的零件的完成情况,一旦它们配套齐全,就得将这套零件集中在一块,通知负责该套模具的模具钳工来领取。

生产现场忙碌而又紧张,每台机床都在工作,不停地进行着金属切削。车床的卡盘夹着工件,飞速地旋转,被车刀切下的铁屑,四处飞溅,加工出的是一个个圆形的物件;铣床是刀具在飞旋,被加工的零件由虎钳夹着,刀盘切下的铁屑骤雨般落下,它所加工的是直线形的面;磨床的砂轮在飞旋,被磨削的零件慢悠悠地转着,在乳化液的浇注下,砂轮下喷射出亮丽的火花。

每台机床发出呜呜地鸣叫,奏着合谐的音响,工人们站在机床旁聚精会神地操作,没有丝毫的懈怠。

从维修车间出来,梁才敏他们又来到焊接车间,见到三台缝焊机和伍台点焊机都已从上海采购进厂,刘学冬领着一群小伙子在为新到的设备做基础,他们分成几组,对已挖好的几个基础坑里浇灌着水泥。刘学冬见几个负责人到来,对冯龙凯说:“新焊机买来了,我们正抓紧在做基础,估计十天后这些焊机就可投产了。”

冯龙凯说:“好的,为了度过眼前的难关,让喷雾器早些投产,辛苦大家了!”

刘学东说:“没事。你就放心好了。这是厂里的事,也是我们自个的事。”

三人离开焊接车间,又转到加工车间,王德志在车间里处理问题,办公室里秦明刚正全神贯注地画图,吕薇坐在办公桌前埋头用计算器整理着生产数据,李克勤在浏览着本县新出的日报。见三位进来,忙起身招呼:“哟,三位领导光临,请坐。”

冯龙凯进来后问道:“李支书,你们车间的工作进展得怎样?”

李克勤答道:“还算正常。王主任负责老产品的生产,秦主任负责新产品的工装设计,他已交出了一套图纸。秦主任每天都干到晚上十点才下班,挺辛苦的。”

“是的。他们这些搞设计的,这段时间却实辛苦。”冯龙凯说着,走到秦明刚绘图桌前,关切地问道:“小秦,怎么样,还顺利吧?你现在既是车间主任,又是一位设计师呀。”

秦明刚听了,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笑了笑说:“冯厂长别夸我了。我手头的工作,还算是顺利。已经交出了转向节第一套夹具,现在正在画第二套。”

冯龙凯问道:“第二套工装是干什么用的呢?”

秦明刚说:“第二套是镗孔用的。转向节是个异形零件,除了加工轴颈的外园之外,还要加工与轴颈轴心线在空间相交且有5度倾角的两个孔,也就是位于两只角上的孔,这两个孔直径不大,相距较远,又要求同轴,不能车,只能镗。必须设计一台镗孔夹具。”

冯龙凯又问道:“看来这转向节的加工工艺确实挺复杂的,它总共需要几道工装?”

秦明刚说:“六套。”

冯龙凯说:“画完转向节的六套工装,我记得,还有一套锡焊机也是你的任务?”

秦明刚说:“对。锡焊机也是我的任务。还有摩托车后桥上的工装,就是差速器的钻孔模,也得搞。我现在担心的是锡焊机,是台比较复杂的机器,没有半个月是拿不的出来的。加之维修车间还有一个制造的周期,估计可能会赶不上喷雾器投产的日子。如果赶不上,我准备多安排几个人,先让他们用手工焊着,等焊机出来后,再上机焊。”

冯龙凯听后说道:“我也觉得这次分给你的任务确实很重,得辛苦你了。就按你说的办吧,锡焊机一时出不来,就先用手工焊应付着。不过,你也得注意劳逸结合,不能搞得太苦了,身体还是第一啊。”冯龙凯看着秦明刚有些疲乏的面容,话里透着对他的关照。

这时一个干车工的小青年走了进来,见秦明刚正与几个领导在说话,没敢打挠,站在一旁等着。

秦明刚与厂长说完后,回头问他说:“小唐,是找我吗?”

小唐说:“是的。秦主任,我的机床启动后有一种异常的声音,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怕出问题,不敢再开下去了,你有空帮我去看一下吗。”

李克勤说:“现在秦主任的主要精力是在搞设计,王主任不是在车间吗?”

小唐说:“王主任也在处理另外一台机床的事,没空管我,他要我找秦主任去看一下。”

秦明刚见小唐一脸难为情的样子,爽快地说:“没事,我跟厂长已汇报完了。走,去你那看看。”说完,与小唐走出了办公室。

秦明刚走后,李克勤对冯龙凯说:“我们这位秦主任,确实很优秀,他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好,待人谦和,在车间里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他又能动手画图,搞机械设计,我看咱厂里像他这样的人,还真没几个。”

“是的,明刚确实不错。”冯龙凯同意地说。

吕薇听了,停下手中的活,插进来说道:“李书记,你可别光夸秦主任的好,他在工作上确实很优秀,在厂里算个优秀人材,这我没得说的。可你们知道吗,他也有着叫人哭笑不得的短处,譬如说干家务活,他就是个大大的苯蛋!”

李克勤说:“这你怎么知道?”

吕薇笑了起来:“那天丽娟姐跟我说了他的一桩事,可把我笑坏了!”

李克勤问:“什么事呀?这么好笑。”

吕薇笑着说:“还是几年前的事,丽娟姐给他生了个儿子,他非常高兴,一大早去街上买了只肥肥的老母鸡回来,在丽娟姐的叮咛下,好不容易地把鸡毛去净,然后开膛刴块,把刴好的鸡块放入砂罐中,加了水,放在炉子上准备炖一大罐肥美的鸡汤,给老婆补身子发奶。跟丽娟姐说了声,他就到车间上班去了。丽娟姐见他能这样做,心里也觉得很是安慰,坐在火炉旁拿着勺子在罐中慢慢地翻搅着。搅着搅着,鼻孔里总觉着闻到一丝嗅味,心想,怎么会有臭味呢?就一直地搅着想看个究竟,最后从锅内翻出一个大大的鸡轸,舀出来一看,原来我们的这位秦主任,只是切开了鸡轸装食的部分,也掀去了鸡轸内的一层膜,可鸡轸后面还有一节食管他却不知道,竟没有剪开,里面还包着一大砣满满的鸡食。你说这罐鸡汤会煮成个什么味来?”

“哈哈哈,这个秦主任,也真是糊涂到家了。”李克勤笑了起来。“那他起了个大早,买来的这只老母鸡,岂不是白买了。”

听着的人也都止不住跟着笑了起来。吕薇自己也止不住地笑,边笑边说着:“好在丽娟姐发现的早,鸡肉入锅不久,臭味还没有煮进肉里去。丽娟姐只好强撑着,把一锅鸡肉连水全部倒入脸盆中,拿过剪刀把鸡轸上的食管剪开,将一大砣鸡食去掉,用刀把食管内壁刮净,再把全部的鸡肉从新用清水洗净,直到闻不到一丝嗅味了,入锅再煮呗。”

梁才敏也笑着点头说:“这事可能真有,我们这位秦老弟,平时就极少干家务活,他家这些事都是丽娟一人干,极有可能干出这等稀罕事情出来。嘿嘿!”

冯龙凯,杨国栋也都忍不住,一起笑了起来。

这时秦明刚帮小唐的事处理完毕,回到车间,见众人都看着他笑,一时摸不着头脑,竟又回到图板前。

冯龙凯笑着问他:“秦主任,你真的煮了一锅臭鸡汤给老婆坐月子?”

一句话问的秦明刚满脸通红,不知如何对答。停了一会他终于意识到是怎么回事,瞪着眼睛对吕薇说:“好你个小薇薇,怎么这么讨厌,专门背地里出我的洋相。”

见秦明刚猜中了,吕薇笑的直打颤,一边为自个辨护着:“不是专门,只此一次,下次不敢。”

杨国栋也笑着说:“不怪,不怪,这很正常,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人呀。一个方面见长,另一方面就可能有欠缺。”

秦明刚仍不能释怀,冲着吕薇说道:“小薇薇,你可给我记住了。”

看着秦明刚被弄得那付窘相,吕薇仍在开心地笑着。

说笑之后,杨国栋等人离开了加工车间,去了技术科。

技术科的楼上,六男二女都埋头在工作中,见三位领导来了,吕洪波招呼他们坐下,曹雪碧与谢桂兰停下手中的活,端着杯子准备去倒茶,被杨国栋及时地制止了:“不用,不用,小曹,小谢,你们只管干自个的活,甭管我们。哪有这多的客套,我们不是什么客人。”

吕洪波知道他们来是想了解设计进度的,便主动的说道:“我们这里的进度还可算是正常。四位画冲压模的,每人都交出了二套。”

“小夏的包边机即将完工,若愚画的冲剪机,也快完成了。”

“我画的背负式喷雾器桶身的包边机的机构比较复杂,要把它全部设计出来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

“另外后桥还有一套焊模要画,要等小夏画完他那台包边机以后再画。”

“还有造型机上用于铸造后桥的铝模,得若愚的冲剪机完成后来画。总之,估计我们科里的设计任务,大概一个月后才可以完成。”吕洪波一项项向领导们汇报着。

冯龙凯说:“这样说来,新产品的全部投产,要在两个月之后喏?”

吕洪波说:“全部投产大概要到这个时候。不过我认为工装的加工制造,生产科在调度上可以再想些办法,要求维修车间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配套完成。那未就可以按每种产品工装完成的先后,分批次的,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逐步投产。我估计,园桶式喷雾器可以最先投产,后桥也应该在园桶式投产后接着投产。转向节估计第三个投产。背包式喷雾器和农用车驾驶室确实要到两个月之后才能投产。”

冯龙凯听后说:“对。经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底了。梁科长,生产科的调度,就按吕科长刚才说的这个目标来做吧,这要求你们的工作要做得更仔细些了。这几个产品若能分批次的,逐一投产,逐一投放市场。我们身上的压力也就可以早一些逐一释放。”

“行,就这么办。我跟民安再说一下,要他按这个目标去做。使产品能分批次的先后投产。”梁才敏点头承诺。

接着冯龙凯又转身对吕洪波说:“吕科长,技术科承担着这次转产最关键的任务,你们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最大,每天工作时间最长,而且还要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这对体力和脑力的消耗都是很大的,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你们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啊。”

杨国栋补充说:“对。冯厂长说的是。为了完成转产的任务,你们工作的最辛苦,在脑力和体力上的付出也是最大的。冯厂长,我看厂里是不是可以拿出一些钱来,用来提高每晚加班餐的质量,增加些肉食和高蛋白的份量,用以补充能量的消耗。”

“行。我这就跟后勤科说去,加班餐的挡次要提高,要增加些鱼、肉、蛋的份量。”冯龙凯十分赞成。

吕洪波当即兴奋地说:“对两位领导的关心和体贴,我们这些加班搞设计的人,谢谢了。我们一定会尽快地把设计图拿出来,让新产品早日投产!”

正在画图的设计师们,也听到科长和厂领导说的话,两位领导能如此真切的知道他们的工作情况,设身处地地体谅着他们付出,能专门拿出一笔资金来改善伙食。心头甚是安慰,工作的劲头也就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