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 新上任的车间主任
作者:齐九2019      更新:2019-11-16 16:02      字数:6237

二新上任的车间副主任

第二天上午,秦明刚正式来到加工车间上班,王德志和李克勤已为他准备好了办公桌,秦明刚在办公桌前坐下后,说:“师兄,李支书,我初来乍到,以后你们可得多帮助我呵。”

李克勤快人快语:“秦主任,你我原来也同事了两年,对你我是知道的,凭你的能力,完全称职!”

王德志说:“明刚,你只管大胆地工作,大胆地管起来。有事咱三人一块承担。”

秦明刚说:“谢谢了,我一定会尽力协助你俩,把车间的工作干好的。”

“这就好!”王德志说。

坐了一会,秦明刚在车床上干活惯了,对这种闲坐有些不适,说:“师兄,李支书,我还是去车间里看看。”

“去吧。”王德志赞同地说。

秦明刚出了办公室,在车间中间的通道上走着,初期进厂的人都认识和了解他,通道两边机床上操作的工人,都在认真地操作着,有些老熟人见他来了,朝他点头微笑,秦明刚也微笑着回应了他们。经过何宏亮机床旁,见何宏亮正在加工水泵座,便走了过去。

何宏亮见秦明刚来到他车床旁,兴奋地笑着说:“师傅,你又回到咱车间来,真是太好了,我太高兴了!”

秦明刚也笑着说:“是吗。我也高兴。”见他正在加工水泵座,问道:“这浮动镗刀块还好用吗?”

何宏亮连连点头说:“很好,很好,质量一直很稳定。如果没有它,加工这么精密的孔,那就难多了。用上它,特别轻省,而且质量可靠。可说是又快又好。”

秦明刚看着徒弟熟练地操作着机床,用着他早年制作的浮动镗刀在正常地工作,心里很是受用。一会儿这个件加工完毕,何宏亮停下了车床,用量具测量了零件的内孔尺寸,正在公差之内。抬头对师傅说:“师傅,你看,孔的尺寸和表面光洁度都挺好的。用这玩艺就是不怎么费事,可效果又挺理想的。”

“行。”秦明刚满意地说。

师徒两正说话间,突然听见不远处“嘭”的一声,附近一台正在车销轴车床,停了下来。操作机床的小伙子,垂头丧气轻声嘟囔着:“又折断了,气人!”

何宏亮见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即说:“哈,伯林的切断刀又拆断了,他总是磨不好切断刀。”

秦明刚立即走了过去,车床上操作的是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叫邓伯林,见秦明刚走来,有些尴尬,一脸沮丧地说:“秦主任,这切断刀我总是磨不好,已折断好几把了。”

秦明刚见他烦燥的样子,合悦地说:“切断刀是比其它的刀具难磨些,也容易折断的。你把刀卸下来我看看。”

邓伯林把刀卸下后遞给秦明刚,秦明刚接过,见刀头已从根部断裂,还连在刀体上。他仔细地看了看已折断的刀头,跟邓伯林说:“你这把刀确实没有磨好。这切断刀,因为刀头的宽度不能太宽,而长度又比较长,这使得它的体量很是单薄,承受的切削力大了,就容易拆断。因此在刃磨切断刀时,要尽量保证刀体有足够的刚度,来承受切削力。它的三个后角都不能磨的太大,一般取2-3度就行了。你看,你这把刀的后角都太大了,刀的下部都成尖的了,当然承受不了切削力啦。”

邓伯林听后,看了看自己磨的刀,诚服的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

秦明刚问:“还有没磨的毛坯刀吗?我帮你再磨一把吧。”

邓伯林说:“有。”立马从工具柜中拿了把已焊好,尚未刃磨的切断刀毛坯,交给了秦明刚。

秦明刚接过刀又向邓伯林借了付眼镜,与邓伯林一起去了砂轮房。

在砂轮房里,秦明刚戴上眼镜,双手紧握着车刀使之与飞旋的砂轮接触,而后轻轻施力,砂轮下喷射出一束束发亮的火花,慢慢地把刀体上多余的金属磨去。一边磨一边对小伙子讲解着:“磨切断刀先得把正面磨好,这样就好观察两侧面的后角,观察时,要把刀放在一个平整的基面上,就好像装在车床刀架上一样。这样就便于观察刀具两侧后角的大小和是否歪斜。”

“嗯。”邓伯林站在一旁认真地看着,一边答应着。

刃磨中,秦明刚几次把刀放在基面上,观察刀具前面的主后角和两侧的付后角,一边对邓伯林说:“你看这主后角和付后角都只能是2-3度左右,而且要保证两侧面对称,不能歪斜。”

邓伯林站在一旁认真地看着,说着:“是的。

两侧及前面的后角磨好之后,秦明刚接着说:“后角磨好后,再磨切断刀上面的前角,前角也很重要,它关乎到切屑排出是否顺利,切削是否轻快。加工你现在所加工的钢材,前角应该是10-12度左右,卷屑槽的宽度约在3-5毫米之间。”

秦明刚说完,又很仔细地刃磨着切断刀上面的前角。完全磨好后把刀遞给邓伯林,邓伯林接过车刀仔细地看着,点头称是:“嗯,这车刀的体量确实要大多了。”

他们回到车床旁,邓伯林把车刀装好在车床上,装刀时,秦明刚又在一旁叮嘱道:“刀刃一定要对准零件的中心,如果中心没对准,车刀也容易损坏。”

小伙子答应道;“是。这我知道。”一边认真地调整着,直至车刀刃口与零件中心完全对准。

车刀装好后,又开始了销轴的加工,当销轴的头几个工步加工完成后,该切断了,将切断刀扳转到工作位置,又纵向移至零件根部的准确位置上,开始了切断工步:他双手匀速的摇动着中拖板的手把,切断刀顺利地横向切入工件,晶兰的铁屑卷曲成弹簧状从切出的槽中排出。十秒钟后工件被切了下来。

“很好,秦主任,你磨的刀要好用多了。”邓伯林高兴地说。

秦明刚说:“嗯。肯定要比你那把要好用。只要你按照这些要领来磨,多磨几次,细心地体会,以后也就不难磨了。就这样车下去吧,如果不出意外,一般是不会折断的。”他站在车床旁看着邓伯林一连加工完了几个零件,都挺顺利地切了下来。秦明刚这才放心地转身回到车间办公室。转身时,邓伯林礼貌地说了声:“谢谢了,秦主任!”

办公室里李克勤与吕薇都在,李克勤见秦明刚进来,说道:“秦主任,坐一会。车间里还好吧?”

“还好。刚帮一个叫邓伯林的小伙子,磨了把切断刀。”

吕薇说:“秦主任,你一来就帮他们磨刀,干活。以后就有你干的啦。”

李克勤说:“是的,这个车间青工多,年青工人的技术水平都很差,问题特多,出废品也是常有的事,王主任对这事一直觉着头痛。”

秦明刚说:“啊?那就慢慢来吧。这不是一天二天就能改变的事。”

三人正说着,一位身材微胖的年青女工走了进来,不好意思的笑着对秦明刚说:“秦主任,你帮我去看一下吧,我加工的齿轮,内孔老是超差,已经报废好几个了!我都不敢再车下去了。”

秦明刚见她那为难的样子,说:“啊,去看看。”起身随她去了车间。

这位叫小谢的女工加工的是面刀上的小齿轮,她采用两道工序加工,秦明刚看完她车完一个齿轮后说:“你用这种加工方法,一般来说没有错。但它只适合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使用这种方法,是很难保证质量的。”

小谢皱着眉头不解的问:“为什么呀?”

秦明刚看着她说:“主要是第一道工步,这道工步要加工三个部位,换三次刀,转动三次刀架,我们车间的这种普通车床,转动刀架后的定位精度是达不到要求的,在加工内孔时,因为孔径的允差很小,如果按照加工上个零件的横进刀的刻度数来进刀,就难免出现内孔超差的情况。”

“是呀,就是这回事。那怎么办呢?”小谢听了,皱起了眉头,很是茫然。

“这样吧。”秦明刚胸有成竹地说:“把工步改变一下。把原来的两个工步,按大批量生产的特点,改成四个工步。前两道工步,都是粗车,粗车内外圆,把端面车到位,因为端面的长度尺寸要求不高。第三步,专门精车内孔,这是个工差要求最严的工步,咱只用一把内孔精车刀,不转动刀架,每次进刀都可按一个刻度数,基本可以保证孔的尺寸不会超差。第四道工步,把车好内孔的齿轮装在心轴上再精车外园。精车外圆时,心轴上一次可装三个。这样改变以后,就容易保证内孔的加工精度了。”

小谢听后,觉得有道理,舒展了眉头,园园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行,就按你说的办。我就先加工头两道工步吧。”

“对,你先车着吧。我去画心轴的图纸,交到维修车间把心轴做好。用来精车外园。等你头三道工步车完,心轴也许就做刀了。”说完,秦明刚回到车间办公室。

这时王德志也已回到办公室,听吕薇说秦明刚又被小谢叫去了,心想:多了这么个帮手,还真是起作用了。见秦明刚回来,关切地问:“明刚,怎么样了。这女孩就是不稳重,老爱出废品。”

秦明刚说:“师哥,也不能全赖她。批量加工这种零件,有多个工步,多次转动刀架换刀,咱这种普通车床是很难达到精度要求的。我要她把原来的工步改动了一下,你看行吗。”说着他把工步改动的情况,跟王德志说了一篇。

王德志听后,说道:“这样一改,每个工步是要简单多了,车孔可以不换刀了,也许要好些,但工步多了,装夹的次数也多了,工时会不会增加?”

“应该不会。现在的每道工步都比原来的简单,用的时间要少。就算稍许有些增加,但提高了质量,减少了废品,也是合算的。”秦明刚一边思考一边说着。

“嗯。那就试试吧。”王德志也同意了。

“我现在还要画一张心轴的图纸,交到维修车间去加工。”秦明刚说着。

可车间里既没有绘图板,也没有绘图工具。这以前,秦明刚是用职工夜校发的,一套小号的很不正规的绘图工具,在宿舍里画,这套玩艺都还放在宿舍里,把它板到车间来吧,秦明刚又觉得太不正规,有些犹豫。

忽然他灵机一动,脑中闪过一个念头,笑着说:“对啊,我何不借这个机会,去找吕科长要一套正规的绘图工具来。”说完他满怀信心地去了技术科。

不一会秦明刚喜嗞嗞的抱着一个大块的图板回到车间办公室,放下绘图板后,又兴至勃勃地对吕薇说:“吕薇,劳驾你同我一块去技术科,帮我把剩余的东西全部扳来,好吗?”

吕薇见秦明刚这么大的兴头,也就迎合着他的兴致笑着说:“是,吕薇乐意执行秦副主任的差遣!”

不一会秦明刚左臂夹着图板架,右手提着一卷绘图纸,吕薇则拿着一字尺和三角板以及一盒绘图仪器,两人兴冲冲地回到车间。

王德志见两人从技术科领来了一套绘图用品,也非常高兴。笑着说:“嘿,这下,咱车间也可绘图了。”

下午,秦明刚早早地来到车间,把图架和绘图板都安放在办公桌上,开始绘制加工齿轮外圆用的心轴来。

正画着,吕洪波来到办公室,见秦明刚在画图,说道:“啊,这么快,就开始工作了。”

秦明刚正集中精力画图,低着头答应说:“等着急用呢。”

吕洪波又走近细看了一眼,见画的确是一根心轴,笑着说道:“嗯。看来还算老实,没有撒谎。”

秦明刚听了吕洪波说的话,觉着有些剌耳,抬头看着吕洪波说:“吕科长,你怎么这样想呀?我是个撒谎的人吗?”

“没撒谎就好,我也好交差了。”吕洪波歉然的笑了。“本来,厂里没说车间也配发绘图用品,今天是看在你这位新上任的秦主任的面子,说车间有一心轴急等着用,需要画图,我才让你拿了这些绘图用品来的。不过,我既然给你们配发了一套绘图用品,可不是让你装样子摆着好看的,咱可得先说好,以后凡是你们车间的工艺装备的设计,维修配件需要画的零件图,都是你秦主任的事了。”吕洪波说。

秦明刚听后,不但不觉得吕洪波是在为难他,反而高兴地说:“行,我答应你,这些活我包下来。我领来绘图用品,怎么是装门面好看,当然是要干活的呀。”

“那好,既然你愿意干活,也是为我技术科减轻了负担,我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吧,我索性就把这事做全了,再给你一套工具书,等会你再去我那,拿一套《机械设计手册》来吧。”吕洪波为找到这么一位甘愿多干活的帮手,索性又大方了一回。

王德志也高兴的笑着说:“吕科长,这你就放心好了,我保证我这师弟会很乐意地完成你交给他的这份活儿的。”

王德志说完,秦明刚生怕吕洪波会反悔似的,赶紧拉着吕洪波去了技术科,把一大摞《机械设计手册》也抱回了车间。

第二天秦明刚把画好的图纸交给维修车间刘明汉主任,刘明汉很乐意地接了下来,看了一遍后说:“好的。我要他们抓紧时间做出来。”

三天后,秦明刚问了刘明汉,来到维修车间的磨床旁,杨玉华对他说道:“是来拿心轴的吧?已经磨好了,拿去吧。”秦明刚说声“谢谢了。”从磨床边把已磨好的心轴拿了回来。

这时小谢已把齿轮的前两道工步车完了,正在精车内孔。见秦明刚拿着心轴来了,兴奋地说:“秦主任,这样加工的效果果然要好,你看,我已车了二十几个了,个个合格。中间,我又把转速提高了一挡,车出来的光洁度也提高了,速度也加快了,这办法真是又快又好!”

秦明刚说:“对,批量生产就应该这样搞。不过还是要小心些,要注意经常检查,发现有问题,及时调整。”

“是。”小谢心悦诚服地回说。

秦明刚把手中的心轴交给小谢,说:“这是车外园用的心轴,也帮你做好了。会用吗?”

小谢接过心轴,看了看,调皮地笑着说:“不会用。到时再找你呗。”

秦明刚来到加工车间后,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遇着,凭着他娴熟的车工技术,随时的并且很乐意地为这些青工解决技术问题,几乎是有求必应。在他言传身教的同时,青工们的技术也在逐渐地提高。

作为车间副主任,主要职责是管车间的生产调度,根据生产计划,考虑每天安排投产些什么活;哪些活这道工序完成了,要通知转运工转入到下道工序去;哪些活的重要工序完成了,要转送到检验台检验;哪些活本车间的工序全部完成了,要转出车间送到半成品仓库去。光这些事就够他整天忙乎的了。

为了更直观地掌握零件的生产进度,他还设计了一张生产进度表,贴在车间办公室的墙上,每天把入库的零件数及时地填注到表内。使整个车间的生产进度一目了然。

自担任副主任以来,他不但白天到车间上班,处理各类纷繁的事物。加工车间是两班制,还有一个晚班。每天晚饭后,他心里还惦记着车间里,跟妻子说了声:“丽娟,我想到车间里去看看。”

“去吧。”丈夫当了车间主任,彭丽娟很是支持,爽快地答应了他:“家里事也没什么要你干的。你自己可要注意身体了。”结婚十多年了,丈夫专心于工作的脾性,她是清楚的。整个家务活一直都是她一人揽下了。

“我会的,其实也没干什么重活。”秦明刚每晚来到车间里来,有技术问题就及时的处理了,没事就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看技术书籍,一直到晚上九点。如果事多耽误了,有时十点多才回到家里,晚回的时候,妻儿都已入睡。他看着与妻子挤在一张床上,睡得正香的老三和老四,伸手抚模了一下小女儿的脸蛋,提了提她的小辫儿,又忍不住在小儿子稚嫩的脸蛋上亲了又亲,儿子被爸爸的胡须扎的痒痒的,朦胧间用手擦了擦脸,翻过身去又睡了起来,倒是把妻子给弄醒了,见是丈夫,慵慵地说道:“怎么才来啊,我都睡了一觉了。别闹啦,洗洗睡吧。”

半年过去了,秦明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技术高超,为人谦和,与工人们相处得很是融洽,也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他的话工人们都很听从,他要求完成的活,工人们都会努力地去完成。车间里的几个班长,也与他同心同德。现在的加工车间已不存在应完成的活而没有完成的情况。产品质量也明显地好转。彻底改变了过去因为青工多,技术差,废品多,生产进度老是拖全厂后腿的状况。这年年底,加工车间被评为全厂的先进车间。。

对如何管理好一个车间,秦明刚也有了他自己的看法:做一个好的生产管理者,不一定非要能说会道,或是有“魄力”,脾气大,有震慑力,让职工们怕你,服从于你。他认为,只要你对工人们好,能为他们解决问题,谦虚侍人,与人为善,工人们也就会从心里对你好,服从于你,想办法去完成你交给他们的活儿。

做到这个份儿上,车间就能管好。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就是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