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改革开放,重振经济 第一节 拨乱反正
作者:齐九2019      更新:2019-11-16 16:02      字数:3604

四,改革开放,重振经济

特殊时期结束了。面临特殊时期留下的乱局,新的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大力进行着拨乱反正的工作,在政治和经济的领域内,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

向阳厂里,特殊时期期间的所有建制,也都推倒从来。《革委会》被取消,恢复了原来的工厂建制。冯龙凯继续担任厂长。党组织由党总支升格为党委,新任党高官杨国栋,是县委调配过来的一位正科级干部,三十九岁,精干明快,果决而敢于担当。孙铸早已退休,这次又从县工会调来了岳武,任厂工会主席。他比杨国栋要小两岁。厂部的班子基本配齐。

中层的《连》,恢复为《车间》。《连长》改称为车间主任,《连指导员》则称车间党支部书记。厂部的职能《组室》,也恢复为科室。

原《革委会》副主任吴铁和《生产组长》翟树敏已到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梁才敏提拔为生产科长。原《政工组长》,也调到外单位去了,新来姚宏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王德志没有在厂部任职,仍然担任加工车间主任,李克勤是加工车间支党部书记。

工厂可专心地组织生产,各车间加强了生产管理,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出勤率也提高了,除个别的病、事假外,职工们都来车间上班了,生产秩序一步步走上了正轨。

走上正轨之后,另一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地显露出来。过去的几年里,大量的《知青》进厂,青年工人占到职工人数三分之二以上,苦难岁月期间不重视技术学习与培训,青工的技术水平普遍偏低,致使生产效率低下,质量问题频频出现。

看着生产中的这些现象,两个月后,厂领导层开会商量,决定从加强车间的管理力度入手,来扭转这一现状。现有车间的管理机构除了主任和支部书记外,还有一名统计员,统计员是管车间生产工人的工时统计和每月本车间职工的工资发放。这一架构对当前的情况,显然是难以适应。

厂部经过分析决定:对几个人数多,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的车间,再增设一名副主任,来协助主任管好生产。这次提拔三位车间副主任:曹瑞文为铸造车间副主任;雷维雄为锻压车间副主任;秦明刚为加工车间副主任。装配和维修暂不变动。

三位副主任到职前,厂长、书记都照例找他们谈了话。

秦明刚这时还在维修车间当车工班长,当办公室王娟通知他来到厂长办时,他事先毫不知情。到了厂办,厂长与书记都已坐在那等他,他不明就里,心中不由有些紧张。

见秦明刚来了,冯龙凯微笑着说:“小秦来了,先坐下,今天找你来,有件事要跟你说。”

秦明刚坐在书记和厂长的对面。问道:“啊,啥事啊。”

调到厂里才几个月的杨国栋先问道:“小秦,今年多大了?”

“三十五了。”

杨国栋接着问道:“参加工作多长时间了?”

“十九年了。”

杨国栋惊讶地笑着说:“啊呀!年纪不大,资历倒不浅呀。可以给你压担子了。”

冯龙凯也笑着说:“小秦,是这样,现在“苦难岁月”刚过,生产秩序还比较乱,生产进度也上不来。这些,你在车间里比我们更清楚,这说明车间的管理力量太簿弱。尤其是加工车间,技术性强,人员又多,青工的比例占五分之四,管理难度相对要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加强车间管理的力度,厂部研究调你到加工车间任副主任,协助你的师兄王德志一起把加工车间的生产搞上去。”

秦明刚听后,感到有些突然,心中毫无准备,一时没有吱声,只是本能的“啊。”了一声。过了一会儿才说道:“谢谢厂领导的信任。原来我一直在车间干活,从未搞过车间管理,在这方面没有一点经验,心里实在是没有什么把握,我怕辜负了领导的期望。”

杨国栋听了对他说道:“小秦,我刚来不久,可我就了解到,你还是很有优势的,你在技术上是很过硬的,搞了很多的小改小革,在这方面,工人中没有谁不佩服你的。不足的就是不爱说话,胆子不够大。要当好车间主任,不但要懂技术,还要敢于管理。”

冯龙凯说:“在工厂里,一般的工人,对技术还是很尊重的,有技术的人说话与没技术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我认为这是你的优势。你本质上是好的,工作一直很出色,在群众中的形象一直是好的。只要你是为了工作,是出于公心,你就大胆地管起来吧,没有人会不听你的。我们认为你是能够胜任的。”

杨国栋接着说:“对,是这个道理,这叫斜不压正,你就大胆地干吧,我们都会支持你的,做你的坚强后盾。我相信只要你用心去干,一定会干得很出色的。”

听了两位领导的话,秦明刚表示说:“两位领导既然这么说,我只好服从安排,一定克服困难,努力把工作干好。”

冯龙凯高兴地说:“这就好,我们相信你。希望你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干出好的成绩来。”

两天后秦明刚在维修车间正操作着他的那台中型车床,车着一个复杂的异形零件。加工车间的统计员吕薇,笑吟吟地来到他的车床旁:“秦副主任,我们王主任请你去上任。”

听吕薇说后,他知道任命已下来了,便停下了车床,有些拘谨地跟着吕薇来到加工车间。加工车间正在准备开会,李克勤与姚宏志并排坐在车间里的一个长椅上,见秦明刚来了,李克勤热情地站起,拉着他过去,与他们坐在一条长椅上。

这时王德志正在督促各班班长把人员集中起来开会。会场就设在车间一头的一个稍许空旷些的地方,除了上晚班的外,参会的有近百人。工人们都站在机床间空着的地方,也有人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人员到齐后,王德志宣布开会:“大家静一下,现在开个车间大会,有件事情要宣布一下,现在请厂办公室主任姚宏志同志宣读任命书。”

姚宏志站了起来,展开手中的文件,读着:“因工作需要,任命秦明刚同志为加工车间副主任。”

姚宏志宣读完毕,会场上晌起了一阵欢迎的掌声。王德志接下来说:“秦副主任大家是熟悉的,几年前是从我们这儿调出去的,现在又调回来跟我们一块工作了,他也是我的师弟,对他的到来,我表示欢迎。我相信秦主任会在我们这儿干得很出色的,也希望大家都能支持秦主任的工作。下面请秦主任跟大家说几句。”

秦明刚稍作准备后,站起来说道:“感谢厂领导的信任,调我到加工车间来与大家一道工作。也感谢各位地支持。今后我一定与大家打成一片,虚心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协助王主任与李书记把加工车间的工作做好。”

会场又响起一阵欢迎的掌声,李克勤接着发言:“秦主任担任加工车间的副主任,凭着他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完全称职。对于秦主任的到来,我表示热烈地欢迎。我相信,加工车间的工作,有了秦主任的参与,一定会更有起色的。”

最后,王德志宣布散会。工人们回到各自的机床旁。

散会后,秦明刚跟王德志说:“师兄,我还得去那边把没搞完的事处理一下。”

“行,你去吧。明天再到这边来上班好啦。”王德志答应说。

秦明刚回到维修车间的车床上,把装夹在车床上还未完成的活车完,卸下,把车床清扫干净。他意识到,干了近二十年的车工,将就此告一段落,与这台心爱的车床也将分离。不由心里冒出一丝儿惆悵,在车床旁站了好一会儿。前面车床上的罗祥林见了说:“怎么,秦付主任,舍不得离开这啊?”

秦明刚淡淡地一笑,回道:“还真有些儿舍不得呢。”

“去吧,师傅。这儿还有我们呢。”邢春元也插进来说。

“当然得去啊。春元,往后跟祥林好好地帮衬着!”

“是!师傅放心好了。”小伙子爽快地应着。

而后,秦明刚去了维修车间办公室,向刘明汉主任和刘小宇支书道别。

进了办公室,没等他开口,刘明汉笑呵呵地说:“知道啦,小秦,你就放心地去吧,大胆地把那边的工作抓好。这里的车工班我跟刘支书已安排罗祥林接替你了。”

刘小宇也高兴地说:“恭喜你啊,秦副主任。”

坐在一旁的统计员宋倩也笑着向他祝福。

秦明刚看着刘明汉慈祥的笑容说:“刘主任,这些年你对我的帮助和培养,让我跟你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在要离开了,真有些啥不得呢。”

刘明汉爽快地笑着说:“从个人感情上来说,我们也舍不得你离开这,多么得力的一个车工班长啊。可调你到那边去,是让你发挥更大的作用啊,我们可不能拖你的后腿啊。去吧,大胆地工作吧,以后我们都会支持你的。”

“谢谢了。刘主任。”秦明刚由衷地说道。他与刘明汉之间的感情很深,刘明汉是看着他进厂的,又看着他一路成长的。组建五连时,刘明汉专把他挑到五连任车工班长,与当时的王德志连长争得面红耳赤。在五连工作期间,刘明汉像长辈一样关心着他,他的车工技术也是在此期间得是趋成熟。加之两人又在性格上相知相悦,相处得很是融洽。

这时齐德顺也特地来到车间,一脸兴奋地说道:“明刚,师父恭喜你呀!”

秦明刚慌不迭地迎上前去,双手握住师父的手说:“这怎么敢当呀,师父。明刚的一切可都是您给的呀。师父,明刚就要离开这儿了,你可得自个保重啊。”

“我知道,你就放心好了。离开这儿好,去挑更重的担子,师父只有高兴啊!”。

“老齐头当然要高兴啊!两个徒弟都是车间主任了!”刘明汉笑着说。

“哈哈,哈哈哈....”齐德顺高兴地爽朗地大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