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朝局陡变 6
作者:半部多闻      更新:2020-03-04 13:51      字数:2266

二十九日这天,已经走到风口浪尖处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也有了新举动。他题请皇帝为刚出生不久的皇五子取名。看上去气定神闲,毫无异状。

兵部衙门也没什么大事,唯有一份来自本科给事中张栋的奏疏引起了石星的注意。去年腊月,朝廷派出九名官员分赴九边巡视军务,张栋被分派到固原。回京后,他上了这份奏疏。疏中,他猛烈抨击总理西北三边军务的经略郑雒,认为郑雒对西北蒙古部落的姑息政策有误,导致与大明敌对的虏酋仍在猖獗,实在是贻害后人。

郑雒被任命为三边经略是去年六月至九月河洮之变时的事。当时,驻扎西海的蒙古酋长火落赤入侵洮州,歼官军三千,杀副总兵李联芳,之后又侵河州、临洮、渭源等地,以致西陲震动。事发后,皇帝将内阁辅臣们召至暖阁商议对策。就是那一次,首辅申时行与次辅许国结下了梁子。申时行主张款贡以抚,许国则坚决主战。两人相交日久,自不会因为主张不合而翻脸。倒是二人的门生愤愤不平,出头惹事,以向恩主示好。先是许国的门生御史万国钦上疏指责申时行,而申时行的门生任让话说得更难听,直斥许国庸鄙,不配在内阁。皇帝最后罚了任让一个月俸禄,但从此首辅次辅貌合神离。皇帝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渴望建立赫赫武功向天下昭示自己绝不输于先代诸帝,倾向许国的主张,于是启用了以边才著称的郑雒。

郑雒到达前线,与蒙古人打了几仗,狠煞了对方的嚣张气焰,但越往后,就越重招抚,这才引来张栋的这封奏疏。

石星在浏览了河洮之变的相关卷宗后,也认为郑雒策略对头。即使以一个门外汉的常识来看,亦足以判断河洮之变并不意味着明蒙之间有爆发国战的可能。

蒙古自残元覆灭后,又恢复了成吉思汗之前部落林立、各自为政的旧格局,幸而各部酋长都是黄金家族的后裔,省了许多纷争。鞑虏崇尚武力,只要能出现一位力压群雄的铁腕人物,至少还能在局部范围内维持强者为尊的共主局面。若是放在洪武、永乐年,朝廷巴不得蒙古越分裂越好,利于各个击破。然而,经英宗时土木之变,官军伤了元气,再无深入敌境、直迫王庭的能力,防御勉强得力,反攻则万万不及。而蒙古各部各自为政,出兵劫掠常常无迹可寻。是故,到了今时,朝廷反倒巴望蒙古能有个共主来约束各部。

直到土默特部的俺答汗统一海西蒙古,大明正北和西北边境方烽火渐息。为保太平,朝廷在边境开榷场与俺答汗贸易,而蒙古人在残元覆灭二百年后亦早无报仇雪恨之念,南下劫掠所图者无外乎财帛丁口,纯粹为满足生存所需。榷场贸易以俺答汗进贡,大明卖出货物的形式进行,既让蒙古得以改善恶劣的生存困境,又充分满足了大明天朝上国的自尊心和优越感。自此,未见虏骑一兵一卒南下,而达成国朝二百年虽兵戈相向、将士前仆后继亦未竟的太平局面。

这一切随着万历十四年俺答汗去世而变得微妙起来。俺答汗死后,继位的黄台吉尚算个角色,却当年就病死。其子扯力克暗弱,镇不住场面,加上俺答汗的遗孀继室钟金夫人想拥立自己的儿子布施塔里为汗。种种压力之下,扯力克也巴望能拿出点作为来立威树信,巩固汗位。

既然河洮之变的根子在于蒙古政局不稳,一味征剿所费甚巨不说,还会让扯力克的威信每况愈下,越发丧失对局势的控制。一旦土默特部生变,俺答汗一脉断绝,朝廷一时还真找不到可以坐下谈得来的主儿,才真叫大麻烦。届时诸酋争位,为显其能,彰其威,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手段就是南下劫掠了。

“一帮眼高于顶,好发议论的浮夸之辈!”石星带着一种过来人回过头看后来者重蹈覆辙时特有的优越感嘲笑张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后生总得吃些刻骨铭心的苦头才肯长点记性。更何况,郑雒这个三边经略经廷推产生,否定他就等于将九卿和科道言官的脸统统打了一遍。

张栋的奏疏略过不提,石星觉得不寻常的宁静在九月初一这日终于戛然而止。

又是那个罗大纮!

石星听过属吏的禀报,竟有些想发笑。罗大纮的奏疏说了这么一件事:八月二十二日,告病在假的申时行上密揭辩称二十一日内阁联疏请立储的奏疏并未知会他本人,却被人列名于纸上。社稷之计应裁自皇上,勿被群臣之言所惑。而皇帝的批复如下:“见卿所奏,此事吾知了,卿安心调养”。

按照朝廷典制,但凡往来公文,事后必须送回礼部,经科臣检视后存档。然而,密揭并非朝廷公文,本无须打回礼科备案,却不知皇帝是因何打算,竟将这封内容隐秘,本不该传于六耳的密揭打回了礼部。是见首辅自辩转怒为喜之下的无心之失?还是故意打回礼部,好教众言官睁大狗眼看清楚首辅终究还是他皇帝的首辅?石星更愿意相信后一种可能。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申时行在士林当中将声名尽毁,极有可能要丢掉政治前途。

罗大纮还详细叙述了发现这封揭帖的经过。当日,他在科值守。科吏来报,称申时行想看皇帝的批复,派人来取这封密揭。不曾想,翌日自己前往取回时却遭到拒绝。罗大纮说自己非常后悔将揭帖交给申时行,自知奉旨无状,不敢辞罪,但念及申时行悄悄密奏,以为遁词,实乃卖友误君之举,所以才上疏,请求将申时行与自己一道黜免。

石星哂笑之余颇有些释然,这至少证明自己当初的判断没有失误。曾同亨来访时信誓旦旦地担保首辅会在联名奏疏上署名,原来却是这么一回事。不可否认,做法很大胆,但更显龌龊,完全没有一丁点读书人应有的君子风范。虽说申时行的自辩听起来很猥琐,却是理应受到同情的一方。

不用说,这铁定又是于慎行的大手笔。看奏疏的言辞,貌似也是于慎行的授意:陛下尚宽而不诛,高庙神灵必阴殛之。这样的话也敢说出口,石星听着都眼皮子直跳。可以想象,皇帝的惩处可不会止于罚俸,罗大纮很可能要被贬往哪个穷乡僻壤终老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