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瓶湖懋斋记盛》残篇(…
作者:古洞秦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58

原文:又月余,芹圃(未)至。渴念不已,策马再访,遇白媪于门,而谓余曰:“何不巧之甚耶!前数日,雪芹回,见君名帖,欣然谓老身曰:与君为知交,久拟谋面,因友人邀做臂助,未容抽身;事毕即将进城回(谒)也。想亦未料及君之再至。两日前又去其友人处矣。”(稍坐后),假纸笔留书(订)邀,[时白媪煨芋以饷,并缅述徙此经过。初,媪有一子,襁褓失怙。夫家无恒产,依十指为人做嫁衣。儿已弱冠,竟染疫死。(彼遂)佣于大姓,不复有家矣。去冬哭损双目,(乃致)被辞,暂依其甥。既(无)医药,又乏生资,已濒绝境。适遇雪芹过其甥处,(助以)药石,今春能视物矣。因闻雪芹又(将远)徙,媪(乃挽)人(告之):愿以其(茔)侧之(树),供(雪芹)筑(室)。(其)工既竣,(雪芹)以一室安白媪。(媪)且泣且言,复云:“雪芹初移此间,每有人自京城来(求)画。以是,里中巨室,亦多求购者。雪芹固贫,饔飧有时不继,然非其人虽重酬不应也。橐有余资,常(济)孤寡。老身若不遇雪芹,岂望存活至今也!”闻白媪言,愈思与芹圃一面,以慰渴念,而动定参商,(缘)会不偶。]久之,亦无裁答。

又大财无矣。只舅偶补费①。怨上删鼎栋,而连刻尾矣。面已补清,?拾玉言,鄂播文矣。今《志》呵成,其情写?,不惹圣脑瓜,故机藏智语,又托爷隐补初衷,遂人气斐然②。记补诗又省雍事,评姑请写,则购求多矣。诗句重拟事矣。话秋乃成③,今《志》仍有没见词④矣。初清谐韵,附言且弃,期鄂尔摆安诗矣。以“雪芹”竣记,供其死祖。雪芹宫书,字侧隐弃矣,原字稿扔,万赖鄂写,原讲有“雪芹”文印⑤矣。务使能存今事,要义祖取,剩祈哥清写余事,仅接评矣。《志》“圣话”有曹“曰”矣。吾记圣,齐依?词,避字乃摹“双声”⑥。苦栋去矣,家有富不兴达。愚雍虽逼死,遗园今关⑦,弱矣。儿也假作人,魏指使矣。惭恨吾家富户,失襁褓子矣⑧。又鄂取哥经词,写书免兵饷矣。?畏鄂,跛时邀订书,留备纸夹后作⑨,捎异处认,又弃去。又遣儿娘字,再至京畿,料危矣。香“忆烨”回,曾经讲己逼事圣。初,雍为竺逼,祖要?诱寅面母。历久校《志》,伪经御阅甚恼,未怨醒贴,敏今荐废清,谢“日”书浅也。圣字樵补,或曰?为,而闷语奥,跛语防灾。妈侧忆补,连刻字未补,请余阅。】

注解:①曹?晚年一无所有,靠姑父傅鼎资助生活费过日子。②③④后四十回借宫廷本的热卖和鄂尔泰的声望得以传播。而《考工志》“机藏智语,不惹圣怒”,故亦受人追捧。《志》也是秋天完稿。“没见词”即“时鲜语”,证明曹?作了最后加工,插记了新事。⑤《志》的底稿原存附言,后弃去,以期鄂尔泰题词,结果落空。当初字稿供奉在曹寅灵位上,乾隆撕书事发,此稿散失,上有“雪芹”印章。⑥“双声”即指谐音字。

⑦“遗园”,意为曹家遗留的园子,即随园,据有关史料记载:随园本名隋园,主人是雍正六年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而隋赫德的前任江宁织造就是曹?,据故宫博物院藏曹家档案史料记载,隋赫德的隋园本是曹家故产,在曹?被查办后由皇帝赏赐给他的。乾隆十三年秋,袁枚以“三百金”购得隋园,易“隋”为“随”,取“隋之时义大矣哉”之意。

读评:随园最初关闭,并不在雍正五年,可能指隋赫德亦被抄家后,直到袁枚买园子的这段时间。这个园子的归宿,却是曹家的重大事件,所以《红楼梦》作了记载。见第十七回标题诗,如庚辰本:“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谐音倒读即:【大校完。亲审,归?哥,允桑额得爷私财,随园关。】(按:拆“题”为“页是”,谐音“爷私”)。依句意,十七回写的本事为:曹?校完《红楼梦》后,亲自审了。曹?释放回家。桑额接替管理曹家产业,随园关闭。

但戚序本改为: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怡红院迷路探幽深。谐音倒读:【大甚忧,贪禄米怨红(玉)矣,额得爷私财,隋园关。】隐意则有变化,透露曹?又卷入另一桩贪腐案,虽无从确定其原委,但我估计,可能将曹?母子每月固定的月俸私吞或变卖了。我们可从标题的修改,判定不同的编书人,对同一事件不同的描述。

而乾隆抄本十七回回目又是另一版本。它是:会芳园试才题对额贾卖玉机敏动诸宾。解文成为:【废并著,栋命记?卖家,额得爷私财,时园荒。】,此题又冒出一条新鲜本事,提到曹?变卖家产。乾隆抄本和戚序本各抖露出曹?一条贪财事,估计两本是瞒着曹?改的,反过来说,曹?极可能没有参与这两个本子的编补。

蒙府本只在戚序本的基础上改两字,将“幽深”改为“曲折”,隐意却大不相同,成为:【鞑贼除,贪禄米,晚儿(拆“院”字得)疯矣,额得爷私财,隋园关】意思为:雍正被铲除了,母子二人月俸被人贪去,曹?差点为这事发疯…后文意思不变。此本的编者与戚序本的编者都提到曹?贪月俸事,可证标目均为同情曹?处境的人所编,抑或改题者就是曹?本人。

舒序本十七回回目后句又与众不同。“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奉旨赐归宁”。解文是:【大宁归,以贝子俸?哥,容额得爷私财,随园关。】意思为:曹?回家探亲时,曹?获贝子待遇,他容忍额得曹寅遗产,当时随园关闭。按:曹?究竟被关押多久?最后结局如何?一直是红学研究领域的“空白页”。舒本回目给人们提供的线索,值得研究。

纵观上述各本异文,求同存异,则随园关闭一事,各本均照述不避,这一大背景的存在,总揽第十七回主旨,而其它异文所记,只是反映其侧重点不同,均可信。唯独不能确定的,就是题中“额”指谁的问题。“额”与“鄂”近音,可指鄂尔泰,但还有两个名带“额”字的人,一是塞楞额,一是桑额,究竟是谁得了曹寅私财?还得一番推究。

鄂尔泰首先可以排除,他也属曹寅远亲,据说还是竺香玉的舅父,对曹家的突然变故一直深表同情。可能作官前经历贫寒,曾得到曹寅的暗助,故知恩图报,或曾暗许曹寅,承诺配合用兵推翻雍正,最后虽食言,但最终未出卖曹寅。寅以贾雨村写他,便知二人关系非同一般。无论馈赠还是侵占曹寅财产,都轮不上他。

再看山东巡抚塞楞额,他是曹家被抄的“祸起”之人。雍正五年十一月,此人与允禄联名奏报曹?骚扰驿站案,十二月二十四日,曹?被枷,曹家在京房产被固封,随后,雍正将曹家人口、房产赏给隋赫德,再不见转赏塞楞额的记载。所以塞楞额也当排除。

剩下桑额。档案载明桑额乃曹荃第三子。“桑额”为满语之音译,实“三哥儿”之谓也,乃因行三而名之。既名曹颀,曹颀为学名。康熙五十年四月初十日有“曹荃之子桑额,录取在宁寿宫茶房为茶上人之旨”等语,证明确有此人。此前,我以为曹颀即曹颜,而一直不相信曹颀另有其人,现在看来有误。第十七回回目所隐侵吞曹寅私财的人,就是这个桑额,而这件事,恰恰是在曹?假释回家后发生的,证明曹?主持或默认了家产的处置。随园关闭,标志曹家的彻底败落。

在庚辰本第十七回开始处有一条批语:“此回宜分二回方宜”。一看此批就觉得是一句病语,最后“方宜”二字纯属多余,由此判定乃暗语。即:【此依皇回,儿分一回】。意思说,宫廷本原来是两回的文字,现在由曹?合为一回了。关于第十七、十八两回文字,可能还隐藏更多的秘密,两回回目合解方能一窥全豹,以后再论。

⑧“失襁褓子矣”指曹?,敦敏站在帝室后裔角度看曹?,埋怨曹寅巧夺先帝遗脉,有吕不韦“奇货可居”之嫌。为康熙弃曹?而痛惜。⑨曹?所编书,善留夹条。此举成为曹?批书之特色。夹条的好处是:自己的字句,他人抄录,而后世人难据笔迹考证批者为谁,未免给研究者带来难度,但颇具魔力。

读评:己卯本有六张“夹条”,条条有研究价值,如“六回题云:朝叩富儿门,富儿犹未足,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这个夹条上的文字,包括“六回题云”四字,全是隐语,因为题写位置恰在第六回,内容又是诗词,谁都想不到它另有隐意,这正是曹?“隐身术”的绝技所在。这段话谐音倒读就是:【留肉骨,圣批,觉初经浅,我遂作尾,儿又附《梦》,儿附扣曹,允?回】。

这段话最后一句“允?回”,实为“回允?”,则表明,此夹条原是曹?写给抄书人允?的便笺,他告诉允?,以前抄给圣上的书,只有正文,所以乾隆批阅时,觉得前八十回写得肤浅,所以我现在接写后四十回,曹?也在续《梦》,不过他还是按前部《石头记》父亲的思路写的。可见,《红楼梦》原本中的浮签、夹条或者另附页,均有特定含义,切不可弃之不顾。敦敏说曹?经常看到曹?的“夹条”,他拿在避处看了,又随手扔掉,证明他一向藐视曹?,而并不是反对这样做,此法正是曹寅父子“发明”的,有下面一则实例为证。

最近,我从网上发现一首称是《红楼梦》夹条的诗,诗曰:

两汉纷纷各说《书》,皆以伏生做正出,待到鲁壁蝌文出, 庐山真面人方睹.。

据爆料人称:这首佚诗是我研究红学资料时的一大惊人发现。这首诗是失踪的靖藏本所遗漏的,现今所有版本未载的诗,是我在查阅图书资料时在清人藏书里找到的一页纸上记载的。当时,我实不敢轻信,但经解读,我敢断定此夹条乃曹寅所遗留。却不能断定原页夹在那种抄本里。这首诗的解文如下:

两斗方,认面。正删《楼》。曲文刻。壁炉刀带出,斟酌胜负矣,接书随哥,分二函。】经仔细推敲,此夹条为雍正被刺前曹寅传给儿子的密信,内容为:现有两方印章,涵义认字面。现在我正在删书,诗词集已经刻印。你得将藏在壁炉里的宝剑带出,成败自己掂量。《红楼梦》续书随你,书分两函。

此夹条透露三条重大线索,一是两方印章指什么?二是刀的问题,三是“分二函”究竟指多少回?这都是关系我的研究话题,是不容绕过的节坎。下面分别予以探讨。

这两方印章,我怀疑即“纪?馨印”和“凤洲之章”两方阳文方印。文中“曲文刻”,实指在《石头记》完稿之初,也就是在庚子(1720年)之前,《红楼梦》诗词曲就已经写成,曹寅曾委托曹?以单行本刻印,此印本就是几年前胡文彬先生发现的嘉庆《红楼梦诗词选》抄本。此本的抄录者是“千山试魁”。试魁为何许人,胡先生没有考证出来,其实他就是曹?。“千山”对“万树”,谐音“?书”,拆“?”为“艹禺”谐音“曹?”。再拆“试魁”二字并谐音,得“寅诗归牍”四字,所以“千山试魁”暗示【曹?书寅诗归牍】。

按胡先生对嘉庆抄本的描述,在曲题上方钤阳文方印“纪?馨印”,下钤阳文方印“凤洲之章”。那么上述夹条提到两方印章后,接提“曲文刻”。可知讲的一码事。于是可以还原当时的背景情况:曹寅为《诗词选》刻了两方印章,告诉曹?印章的含义:“纪?馨印”即【畸男行印】;洲之章”即【《红》章之祖】,表示这些诗词为《红楼梦》的鼻祖和精髓。

关于刀的问题。曹寅告诉儿子藏在壁炉里,似乎儿子当时就要去干大事,因而叮嘱要带刀。无疑是要启程去杀雍正了。这一点应该没问题,后文“斟酌胜负矣”,乃曹寅提醒儿子权衡利弊的话。只能是针对刺雍事。依据前文考证,弘皙杀雍正的那天晚上,曹?没有出现在现场,他只是在陵园等到天亮,得知弘皙一人顺利完成任务,他才回家。那么可想而知,他那天晚上所带的“刀”,是否为雍正宝剑呢?尚不敢肯定。

弘皙刺雍,绝不会得到雍正宝剑再去杀雍正,杀了雍正,除非雍正宝剑本来随身携带,杀人之后顺手夺走,则宝刀应在弘皙之手才对。按理,杀人之后仓惶逃命,是人的本能,如果雍正当时宝刀并未随身,弘皙杀人后再去找刀,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曹?事先所带的那把刀,要么是曹家原有的,要么,在刺雍之前,雍正宝剑已经被弘皙盗出,交给曹寅藏在壁炉里了。

关于“分二函”的问题。《红楼梦》抄本分卷各本不一,八十回本一般分八册,每册十回,也有每册两回的,如梦觉本。每册四回的,如戚序本,甲戌本。唯王府本分四函,每函八册,共三十二册。这里“分二函”,如果按梦觉本的分法,每函五册,每册二回,则是二十回,如果按戚序本,每册四回,则是四十回。之所以要弄清回数,是想知道曹寅的初衷是教曹?一人完成还是让他与曹?共同完成。我认为曹寅的本意是教曹?写二十回,因为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我之谐音倒读法,鉴定与《红楼梦》相关的物证,比之以笔迹、纸质等传统鉴定手段,不仅直截了当,且准确可靠,不失为一种文字的科学鉴定方法,此前,我据此断定张某珍藏的“曹雪芹书箱”乃曹?留下的私人物品,现在,我也郑重告诉网上这位先生,此夹条为曹寅真迹,你妥善保存着,随着我这书的风行,你的藏品也将升值。

敦敏这段文字,用去我一节的篇章加以诠释,足见他记事之精细,信息量之深广。尤其后节文字,提到竺香玉逼嫁雍正,雍正委托曹寅邀允?向竺母说情,以及讲到敦敏向乾隆推荐曹?再清书的经过,由于敦记用字僻奥,实在难以谐读,加上竺香玉母亲文字资料的欠缺,不便凭空揣度,只好暂付阙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