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问 宝玉“撮土为香”谁…
作者:古洞秦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073

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学界普遍认为宝玉在凤姐过生日那天,由茗烟相随,悄然走出北门,到水仙庵烧香,是为了祭拜金钏,这看法诚然不错,但无人知道金钏原型即竺香玉,更不知道玉钏儿原型即香玉之子曹?,因而对于曹家痛史的发掘,始终停留在肤浅的故事层面,故未能获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有人会问:这人提问怪哉,明明是宝玉“撮土为香”,却有“谁祭谁”之问,难道宝玉不是人?恕我先不作解释,这里面大有文章,看完全文读者自然明白。先谐音倒读回目诗:【先,香未偷,凿?情,了布亲疏,今?偶,落佑耳】。大意为,起先,竺香玉没有与曹?偷情(书中即贾琏偷娶尤二姐)时,曹寅写了曹?的故事,以便让读者明白曹?与曹寅有无血缘关系,现在?已成家,只剩曹天佑孤身一人。

曹寅写此回书的大背景,由蒙批解文便见端倪。【蒙回前总批:了与不了在心头,迷却原来难自由。如有如无谁解得,相生相灭第(草字头)传流。】谐音倒读:【那钮(按:弘皙表字钮公,后文有述)劝曹弟灭香,省香得嫁随我?,无(香)玉,佑子南来,怨却眉头,现再聊补语。】回目诗与回前总批总揽全局,为一回书之总纲,两者比对解读,方知作者话外之音。

欲读懂这段暗语,首先必须明白,此回书创作时间当在1737年,写的却是前一年初的事,这一年曹家发生两件大事,一是曹天佑走失,生死不明。二是曹?逼竺香玉远嫁他乡,随后设计将其害死。依蒙批解文得知,按曹寅的说法,曹?是受弘皙指使将香玉杀害的,理由是怕香玉嫁曹?。而曹天佑的离家去走,似乎与竺香玉同住一屋檐下难相容有关,香玉不走,天佑不敢回家,从“怨却眉头”一语看,二人似乎积怨颇深。文中还有一批令人深思:在“正要送去。尤氏问:‘都齐了?’凤姐儿笑道”一句后庚辰双行夹批:【“笑”字就有神情。】此批谐音倒读即:【竺夭(拆笑字),亲孙佑救之】。天啊,难道竺香玉反有害死曹天佑之企图吗?

庚辰双行夹批有时出自曹?之笔,显然行文述事难免带偏见。以佑说事,无非为败坏香玉既不贞又不贤惠巧立借口。试想,那时马氏(凤姐)尚在,(按:此回写凤姐过生日,实际写香玉之死,证明马氏比香玉晚死一年)天佑即使与香玉不和睦,他可与亲生母亲马氏同住,岂有因与“后少奶奶”过不去而逃离家门之理?前文考证表明,天佑参与了谋杀香玉,我们只要弄清香玉被害的时间和曹天佑离家出走的时间,即可认定天佑的出走乃曹?蓄意制造的假象,这里面有曹?不可告人的阴谋。

关于竺香玉死亡的准确时间,我前文引用第九十五回一段文字解读有误,原以为她死于1736年12月19日,经反复考究,兹重新谐音解读并更正如下:

原文:…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嫁】娘娘薨【红】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是年嫁焉。连失儿,曰十八日离村】,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元妃薨日,死时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乙(加)卯年】寅月【(曹)寅曰】,存年四十三岁【存岁三十四年】。

原来,竺香玉死于1736年2月19日(阴历正月初八),而“连失儿,曰十八日离村”是指天佑2月18日离村(按:其时曹寅举家迁往西山才一年),就是说,曹天佑“出走”的第二天,香玉就不明不白的死去,个中隐情无需解释,曹?父子共同杀害香玉无疑。其作案过程是,曹?先让儿子先一天动身,去打探香玉行踪,然后曹?次日跟进,在香玉出现的地点呆儿曹?会合,遂联手杀害了这个昔日皇妃。后一句“寅月,存年四十三岁”,乃故作颠倒之语,隐意却是:听曹寅说,竺香玉享年三十四岁。证明曹?的确不知道香玉生辰。

奇怪的是:曹寅写竺香玉之死,有意放在四十三回;弘皙作《金玉缘》,也只写四十三回便收笔;曹?作《南鹞北鸢考工志》,介绍的风筝种类也为四十三。其用意,都是为了纪念香玉三十四岁英年早逝,对此,下一章我将作深入探讨。

上段话如果不作谐音解,则矛盾百出,本文第六章第十节已作深度剖析,不再赘述。单就立春之日言之,文本说这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查万年历,这个乙卯年立春却在2月4日(阴历腊月二十三)。可见文本字面文字不可采信。香玉再嫁时间作者虽未透露,但可推定。2月19日乃立春半月之后的正月初八,与“寅月”是吻合的,那么竺香玉被逼再嫁的时间当在上年冬腊月间,亦即雍正死后的三、四个月之间,既合符弘皙、曹?急欲杀人灭口这一根本动机。也与贾琏偷娶尤二姐(原型也是竺香玉)时间吻合。

前文论及尤二姐原型亦竺香玉,按理,尤二姐“吞金而亡”时间也应是1726年2月19日,那么,文本描述是否一致呢?书中描述:次年正月上旬,尤二姐在受了一个月的暗气之后终于病倒。正月中旬,胡君荣为尤二姐诊病,下药打下胎儿。正月下旬,尤二姐吞金自逝。这些话,读者不可全信,只信其中“尤二姐死于正月”罢了。因为《红楼梦》第72回对她的死亡时间又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说法,说尤二姐的周年祭日是在八月中上旬,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一条“脑筋急转弯”,“八月中上旬”即【把“月”中上寻】,谜底是个“日”字,实言尤二姐死于“八日”这天,联系上文给出的“正月”,也就是指正月初八这天。作者写贾娘娘(作者并未直说“元妃”或元春,足见狡狯)死期,用的是阳历,而写尤二姐用的是阴历,其实为同一个人,死于同一天。

我们来推算一下尤二姐与贾琏珠胎暗结的时间。从胡君荣诊病时贾琏所说“已是三月庚信不行”以及打下的“已成形的男胎”这些信息来看,尤二姐怀胎恰好是在贾琏第二次去平安州的前夕。由于尤二姐是偷娶的,因此贾琏不能明目张胆地每天住在花枝巷,只能找机会前往偷欢。在他第一次去平安州时,书中提到他“前两天便说起身,却先往二姐这边来住两夜,从这里再悄悄长行。”贾琏第二次去平安州是在十月初,这样算来,尤二姐最后一次月信当在九月十五左右,到腊月中旬胡君荣为她诊脉时,恰好“已是三月庚信不行”,也就是说她已经是怀胎四个月的孕妇了。尤二姐本人已经知晓,故而才会对贾琏说:“我来了半年,腹中也有身孕,但不能预知男女。”按“半年”推算,可知竺香玉协助完成刺雍后,便随曹家人一起躲进了西山。

显然,竺香玉骤遭杀身之祸,与自己背叛弘皙和曹寅,继而与曹?苟合有关。香菱的一首诗透露了这宗私情的蛛丝马迹。

当我读香菱的《吟月三首》,又有新的发现。原来,她的死与曹家一宗金子“失窃”案有关,这里只为大家解读《香菱吟月》第二首:

原诗: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谐音倒读:【回看连哥可忧,容玉绝迹,认路西行,蒙难。?谋双擒,诺放窃金偷分,铲矣。子干愁,路带钮诗,诗原玉香话。每单独盼玉,户空清看,诗寒怆,寅遂绘印。】

解文说,曹寅回家,看到儿子连生处境堪忧,就答应让香玉母子远走高飞,同意她按原路西行去找弘皙,没想到就死在路上了。曹?原计划将曹?和香玉一起加害,就借故家里金子被盗(是曹?污赖香玉偷金还是自己佯装偷金骗其私分?语焉不详,或许曹寅不知),半路拦住二人,将玉杀害。曹?干发愁(按:曹?原是残疾人,无法与之搏斗,下节将作论述)他身上带着弘皙的诗稿,诗文全写香玉之事(按:指弘皙写《金玉缘》之初稿)。曹寅后来每当想起竺香玉,就一人在家偷看这些诗,诗凄婉之至,于是,曹寅设法刻印并配以插图。

诗中透露的信息,可联想到尤二姐“吞金”的双重隐意,与此前我理解为受“铁器”伤害致死并不矛盾。所谓“曹家金银失窃”,仍然是曹?设计的圈套或编造的幌子,只是年迈的曹寅当时并不知情。

上述分析几乎与第四十三回大部分文字对榫。文中有如下一段话:这里贾母又向王夫人笑道:“我打发人请你来,不为别的。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上两年我原早想替他做生日,偏到跟前有大事,就混过去了。今年人又齐全,料着又没事,咱们大家好生乐一日。”【庚辰双行夹批:贾母犹云“好生乐一日”,可见逐日虽乐,皆还不称心也。所以世人不论贫富,各有愁肠,终不能时时遂心如意。此是至理,非不足语也。】

夹批谐音倒读为:【嫁也,玉走不悔,逆子似慈矣。玉心遂死,始冷布衷肠。愁佑哥浮萍,冷不认尸,一说爷心沉不?还皆悦,虽儿?贱,可儿也落身好运,有母。】

从这段批语我们得知:香玉改嫁不悔,但开始还是留恋曹家的。曹寅并不赞同香玉改嫁,他恨儿子面善心毒,只是自己年事已高,无力阻扰挽回,最后他的心也凉了。他相信弱智孙子失踪是真,可见他对儿子害死香玉的图谋,当初也许真的一无所知。曹?后来续书定稿,曾言及香玉被害前曹寅持观望心态,显然冤枉了老父,从这一点看,曹寅死后,曹?三番五次改稿,多出于私心作怪,将父亲在世时自己不敢公开违背父亲原意的文字,融入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成见。我们必须通过读解不同版本异文,方可判断谁是谁非。

这件杀人疑案,在《红楼梦》里能读到的当然不止这些。我将在披露研究《废艺斋集稿》的相关章节详述。在第四十三回,还有两条脂透露书中隐写竺香玉的证据。如“贾母听说,益发高兴起来,忙遣人去请薛姨妈邢夫人等【蒙侧批:世家之长上多犯此等‘办寿也要请人’毛病。】谐音倒读为:【使病猫认亲,寅夭也寿,版竺死词,反多丧,藏之佳。】又【庚辰双行夹批:奇文。信有之乎?花团锦簇之日偏如此写法。】谐音倒读:【奇话,写此语,骗耳,知竺今谈话乎?字有醒文。】这些暗语,读者自己去理会,恕不详解。但有必要将宝玉代曹寅一早出门到水仙庵烧香祭香玉的一段文字中的关键字词作解读,以便读者了解曹寅对于香玉之死,所流露的真情实感。同时证实《红楼梦》确实“字有醒文”。下文【】内乃我之评语。

….天亮了,只见宝玉遍体纯素【一身丧服大扮,去意明确】,从角门出来,一语不发跨上马【谐音“快丧马,言儿媳马氏将不久于人世。按:“王熙凤”可作连续谐音读:王熙凤――我媳冯――我媳二马――我儿媳马】…宝玉方勒住马,回头问茗烟道:“这里可有卖香的【埋(玉)香地】?…宝玉想道:“别的香不好,须得檀、芸、降【谐“谈、云、讲”,意为何处寻觅活着的香玉】三样。…..一句提醒了宝玉,便回手向衣襟上拉出一个荷包来,摸了一摸,竟有两星沉速【拆“两星”为“两曰生”,意即“二月生”,实反指“死”。言竺香玉二月转世投胎。“沉速”谐音倒读为“寿辰”,当然指冥寿】,心内欢喜:“只是不恭些。”再想自己亲身带的,倒比买的又好些。于是又问炉炭【谐“偻瘫”,暗指曹?,经秦人研究证明,曹?乃一瘸子】…就是水仙庵【谐音“谁先安”。曹寅多日不见曹?踪影,以为二人均被害,但不知母子谁先死,故有此问】…茗烟道:“别说他是咱们家的香火【点明曹?乃康熙血脉】,就是平白不认识的庙里【按:“白”指白玉钏,曹?化身。“庙里”谐“庙你”,指康熙,这里暗示曹?很小时见过曾祖父,但印象模糊,故曰“不认识”。】

当茗烟问宝玉:“我常见二爷最厌这水仙庵的,如何今儿又这样喜欢了?”宝玉道:“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盖庙,这都是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

这段话后庚辰双行夹批曰:近闻刚丙庙又有三教庵,以如来为尊,太上为次,先师为末,真杀有余辜,所谓此书救世之溺不假。

此批亦暗语,谐音倒读为:【今加补逆之事,旧书词未说,顾?又杀?,末尾是献词,为太上(按:指曹寅祖先曹植)尊讳,赖?依俺叫删,又有庙(康熙)笔杠纹】。

这里曹寅自己澄清了一则事实。“旧书”原指甲戌本《石头记》,它是曹寅最先完成的稿本,原放在康熙那里批阅,后因允佑“盗文”而成残本。此批提到的“又有庙笔杠文”,系指康熙朱批及回末总评,印证了我前文关于康熙批阅过早期《石头记》的说法,而后来的《脂砚斋再评石头记》,是在旧本基础上补入“雍正被害”等情节后的改写本,所以曹寅自己承认《石头记》只有两个版本。在避讳先祖曹子建这个问题上,依此批分析,前后两稿文字应有差异。我在后文探讨版本源流时还将讨论这个问题。

…茗烟站过一旁。宝玉掏出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礼,庚辰双行夹批:奇文。只云“施半礼”,终不知为何事也。【作者自批自问,可见“施半礼”三字有文章】。

宝玉“含泪施了半礼”,相信很多人不解。所谓“施半礼”,乃一简单字谜,即“施礼”二字各取一半,再拆字为“人示也”,谐音“人死也”。指竺香玉一年前的这天被害。曹寅此回明写凤姐(儿媳马氏)过生日,背面却以宝玉出城“撮土为香”,实则为曹寅去野外寻找竺香玉埋骨地兼打探曹?下落。拆“茗烟”为“草名烟”谐“曹名寅”,证明茗烟就是曹寅本人,宝玉(康熙)在场,只是虚陪而已。从后文宝玉并未亲自致悼辞,而是由茗烟“代祝”,不难看出,当时就只有曹寅一人,而且是偷偷去的。从而我们认定,曹寅与竺香玉这对昔日的老少恋人,还是有感情的。

“施半礼”又谐音【死伴你】。当时曹寅已八十高龄,正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其凄凉晚景不言而喻。接下来是茗烟(曹寅)的“祝语”,祝语本身倒没有什么新意,而后面的夹批,却隐藏不少曹寅家庭血史信息,是研究《红楼梦》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所披露的红楼梦真故事,令凡读我书者,无不拍案惊奇,或许从此之后,您将彻底改变对《红楼梦》的理解,本人将在下节作忠实解读。

解读到此,相信有读者问:曹寅为什么将香玉之死与凤姐生日衬写?难道儿媳马氏与香玉之间,还有什么瓜葛或过节不成?非也。“凤姐生日”谐音【红绝生日】,贾府上上下下“凑分子”谐音【竺分子】,暗喻母子阴阳两隔,而“九月初二”谐音【久越愁耳】。作者安排在凤姐生日暗悼竺香玉,自然有生死对照,悲喜衬托之意,但背景却为虚设。王熙凤生日何时,难以考证。若属反笔,后四十回凤姐之死,时在冬天,也不是九月初二。若影射允?之死,更不合史实,允?却死于八月二十七日。故唯上述解读合符作者原意。“撮土为香”,香,香玉也,谐音反读即【香为偷错】,“偷情”,一错;偷金,二错也。这就是曹寅为竺香玉死因给出的最终答案。

我们再回头解析香菱的判词,看是否找到关于竺香玉的隐事线索。原诗: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最后一句无疑是写香玉死在回故乡之路。但该诗同样可以利用拆字谐音倒解:【更乡,故返归,云香事,闻子母孤,孙夜投娘,从子,尝看《石(头)记》,招孙评,香惊矣,曹话合并】。

这段话意思是说,曹寅迁了住处,在返回老家看望儿子时,问到香玉的事,听说香玉母子俩无依无靠,曹?夜间投奔娘这里来了,随母投靠了曹?,因而看到了《石头记》书稿,于是曹寅要曹?参与书评,香玉对儿子的才学惊叹不已,于是曹寅决定将曹?写的评语并入书中。

这段记载与香菱《吟月三首》其二,在时间上是吻合的,说明曹?不仅见到了《石头记》,而且写过评语,不过评过的稿本没有流传下来,因为曹?知道后,大发雷霆,并一气之下撕毁了书稿,幸好曹?在《废艺斋集稿》中用暗语记录了这件事。详细经过,后文再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