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化名“曹雪芹”的苦命王…
作者:古洞秦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426

前文通过此前大量篇幅的论证,《红楼梦》作者为曹寅和曹?父子俩的事实,已经铁证如山,无可辩驳。但我的工作只解决了作者问题的一半。我研究考证《红楼梦》,原本冲着红学研究中三个“死结”而来:一是脂砚何人;二是芹系谁子;三为续书作者。当然,所谓《红楼梦》死结,并不只这些,还应该包括成书年代、对应的事实和人物原型等。

我自认为,其它“死结”大多已被我解开,唯独“芹系谁子”问题,尚未给读者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虽然肯定了《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前文论述“曹雪芹”徒有虚名,并无其人,但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不容抹杀:敦诚兄弟、张宜泉等人,的确见过一个名叫曹雪芹的人,还有其他见过《红楼梦》的人,至少也闻听“曹雪芹”大名。如果回避这些传闻或事实,我的研究结论仍然只算是“半生米饭”,仍然无法让受众所接受。因为敦诚兄弟见到的“曹雪芹”是人而不是鬼。

我曾试图以一贯的研究手段,从文本中获取“曹雪芹”的相关内证材料,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曹寅将“曹雪芹”之名公然赫赫悬挂于书中醒目处,却将其人掩藏于云山雾海中,不见任何踪迹,哪怕连身影也捕捉不到。于是,我立即调整思路,转而搜集人们已知的外围材料进行考证,结果,我得出一系列惊人的结论。若将这些结论公之于众,将可能在红学研究领域掀起轩然大波。导致一向死守旧说的保守派们,舌头伸出可能久久缩不回去,而性情暴躁又不甘默认者,必将去找“砖头”。

我的研究结论大致归纳为五条:一、化名为“曹雪芹”的现实中人有两个,其一是晚年的曹?,二是曹?,前者是人们推想冠其名,后者是自冒其名。二、张宜泉见到的“曹雪芹”是隐居北京西山的曹?,那时他在西山见过鄂尔泰或其子鄂弼,已化名情多。曹?串通张宜泉,将自己所作诗文编入张氏文稿内,诗藏暗语,言曹?死之情由,以期借张氏之名传世,并炮制“曹雪芹”遗物。三、敦诚所见“曹雪芹”实为曹?,?为弘皙与竺红玉私生之子。诚?二人的交往只有五年时间,当时敦诚并不知道曹?身世,大约在曹?去世前两年才知道他乃皇室后裔,有感于曹?突然去世心存疑窦,特写诗以追悼。四、曹?和竺玉香均为曹?与儿子曹天佑联手设计害死。五、袁枚、明义、墨香、永忠等均没有见到曹寅或曹?,他们系依据见到的《红楼梦》文稿推测作者为“曹雪芹”的。明义《题红楼梦》诗二十首及序、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均非他们本人所作。而是曹氏父子在散发书稿时,有意题写于书中的暗语诗,而收藏者不知。下面,我将分别举证论述这些观点。

关于张宜泉其人,至今在红学界仍然是个谜,仅他的生卒年,就有多种版本的说法。因《春柳堂诗稿》刊行于光绪已丑,且由他人题序,而其中又有四首缅怀曹雪芹的诗,后世学者发现人和事相距一百多年,因而学者们多半相信作者为嘉庆人“宜泉先生”兴廉,还有的人居然说陶洙篡改了《春柳堂诗稿》,更使这宗公案变得扑朔迷离。而我通过解读其中关于曹雪芹的四首诗,才发现此案另有隐情,因而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春柳堂诗稿》早期诗文确为张家湾布衣张宜泉所作,此人生于1720年,卒于1770年,享年51岁。如今我们看到的《春柳堂诗稿》混杂作者本人、曹?和兴廉三个人的作品,其中曹?诗作恐怕不知四首,不过曹?作伪的目的只是借他人之名传事,后者兴廉则借巧合同名,故意插入本人作品,有剽窃之嫌。如此分析是否属实,且看其中关于曹雪芹的四首诗到底说什么,兹以谐音倒读法解读如下:

其一《怀曹芹溪》:似历三秋阔,同君一别时。— 全文字版小说 首发 —怀人空有梦,见面尚无期。扫径张筵久,封书畀雁迟。何当常聚会,促膝话新诗。

解读:【是醒话,皙促会,朱娼当何?此寅背许。弘久延账,今烧契,我尝面荐《梦》,又恐人坏事,别矣君,同瞌丘山,立死。】

意解:此为明白话,弘皙催我见面,但我已杀香玉,将如何面对?这是曹寅默许的。弘皙久拖欠账不还,如今我已将欠据烧了。想将写完的《红楼梦》当面与他过目,又害怕有人坏事。与君永别了,只求立即去死,与你同葬荒丘。

其二《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题解:【或云冤死,毁其不信,交契请写诏。】意解:或者说雍正当时死得冤,之所以杀死他,是怕他不守信用,所以先让他交出欠据,然后逼他写了弘皙继位的诏书,才杀了他。此写雍正被杀前,弘皙逼雍正御笔矫诏,让弘历禅位。

原诗: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雨色,墙颓可见补云阴。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拽杖过烟林?

解读:【君临燕,过张邑,随佑憨到,仍教皙莫急寻子,金储空,娼竺还想要金,惶命缠寅,云不见,磕颓墙舍,与憨至定庵,背身行击,佑竟杀婆,寅先遁,未曾诗。】

意解:弘皙回北京的时候,曾到过张家弯,随来的还有曹天佑,曹?仍叫弘皙不要急于寻找曹?。(按:弘皙此次可能专程来看望儿子,但未能见到,曹?这时住在白家疃,游方行医,很少与曹?见面。估计与敦诚交往,从那时开始)积蓄已空,香玉还想问曹寅要银子,拼命纠缠曹寅,到处找,没有,竟然磕垮墙角。(按:有传说因住房垮台,曹?搬出西山,以备一说。)曹?怀恨在心,一天香玉去定庵烧香,曹?与天佑尾随而至,趁其不备,从背后打死香玉。曹寅先逃,因不知事情经过,所以没有将这件事写进《红楼梦》里。

按:北京原有安觉寺,坐落于康定城内将军桥西侧,是一座著名的黄教寺庙。一说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期清乾隆年间;一说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定庵是否就是安觉寺?还是卧佛寺?它离曹?一家在西山的住处多远,我没法考证明白,但我相信竺香玉的被害地点在此。

这是补述1739年的事,也就是曹寅写《芙蓉诔》的那年,其时,曹寅一家已遗居西山,生活已陷入极度贫困,曹?一直等着弘皙还钱接济全家开销,可弘皙一直未露面,加上竺香玉花费无节制,曹?于是产生弄死竺香玉母子的念头,终于先对香玉下了毒手,当然,曹寅是知道的,她也可能希望竺香玉死去,故装作不知。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原因,后文再述。

其三《题芹溪居士》姓曹名?,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题解(谐音顺读):【题话禅室,供认其室主,皙情好冤,梦子?,冥曹行,事主悉清。】

意解:禅室壁上题诗,以便让后世人知道这里住过谁,弘皙一段孽情,真的好冤,他也许梦见自己的儿子曹?了吧,怎知道他早已入了阴曹地府了呢!现在你我恩怨一笔勾销了。按:这段话无疑写于曹?死后不久。值得一提的是,它应正了关于曹雪芹的一个传说。1963年3月,吴恩裕、周汝昌等访西山正黄旗张永海老人,听老人讲,曹雪芹曾结交过一个名叫鄂比的人,是一个正白旗下层军官,二人常饮酒阔论,题壁赠诗,遂成知己。鄂比临行时,送给曹雪芹一副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这个流传两百多年的传说,居然从张宜泉的诗里得到体现,按理,是不可能的,不得不予深究。

原诗:爱将笔墨逞*,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解读:【留运,拜毕寅行,死待谁来顾问?结休本利,望南招怨,从年轻陷危助寅,更呕银,预料花钱。?猾会供串,拴外门,又佯别娇媳,绝禄留弘,成么?必将哀。】此诗写“南直招祸”,曹?厌恶竺香玉,欲除之而后快,蓄意谋害之动机,与前文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可见此种解法与诗作本意符合若契。

其四《伤芹溪居士》,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题解:【丧竺,儿训我为,连话死散,又因耗大妨行。叟刃其死,注奇情。】由题解可知,曹?终于坦白交代,在杀害竺香玉二十年之后,他又亲手杀死了曹?,这里他摆出的杀人理由,好像是曹?隐约怀疑曹?害死了母亲,遂产生报复曹?,与之同归于尽的念头。曹?为防患于未然,先下了手。又因银两不足,多一张口多一个累赘,为减轻生活压力,才杀了他。其实,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这宗疑案二百多年来无人侦破,秦人有必要作首次披露。

据我解读《芙蓉诔》得知,曹?杀死竺香玉母子另外存在以下因素或动机。一是竺香玉参与了刺杀雍正的行动,她知晓全部经过,为曹家幸存的亲友安全考虑,曹?必须杀人灭口。二是曹?的存在是曹家的耻辱。竺香玉作了曹寅五年的干女儿兼情人,在相处期间暗地和弘皙私通,并生下曹?,在1728年曹家被抄家之前,母子二人由曹?供养,香玉与曹?已构成事实婚姻关系,曹寅死后,曹?被乾隆重用,在京城做官,早已背叛曹家,香玉母子的赡养之责落到了曹?头上。

曹?始终想不通,竺香玉究竟是他什么人呢?后娘?弟媳?还是朋友之妻呢?他无法面对如此畸形的家庭关系。故必须清除,免污家声。三是认定曹?乃弘皙脉息,原型指望逆案成功,弘皙会稳坐皇位,曹家中兴在望,于是对胤?乃至弘皙本人所欠曹家债务,闭口不提,直到曹寅死去,再指望弘皙看在亲子面上,拿银钱接济,谁知弘皙自身难保,数年不见踪影,曹?老来将至,还须照料这对冤孽累赘,不如一刀刃了干净,钱债情债,血写奇情。于是,他在1759年岁末除夕,趁这个行人稀少,万家团圆的日子,杀死了年仅42岁的曹?。当时他毕竟良心发现,过意不去,就以好友张宜泉的名义写了这四首暗语诗,并将《红楼梦》文稿、曹?遗物等交张保管,这年他70岁。此为后话,下面继续解读原诗。

原诗:谢草池边晓露香,怀人不见泪成行。北风图冷魂难返,白雪歌残梦正长。琴裹坏囊声漠漠,剑横破匣影??。多情再问藏修地,翠叠青山晚照凉。

解读:【量早晚散,情敌催抵,休常问债,情多遭枉,今寅狎婆恨贱,默谋孙郎,坏哥清娼,怎蒙惨果?写罢返南混,能投弘?背行程,来见不忍,返乡路消,便辞巢穴。】

此外,和《春柳堂诗稿》同时出现的还有两只松木书箱,据说是曹雪芹遗物。第一个书箱上刻着题有上款的四句诗,《题芹溪处士句》:“并蒂花呈瑞,同心友谊真。一拳顽石下,时得露华新”。【提醒,话《楼》底事,写诗玩泉矣,正宜又心同,谁曾话底?宾主诗,除夕清。】此话意思很明确,诗和遗物,皆言《红楼梦》底事,其实在玩弄张宜泉,不过,这位刚近不惑之年的“宜泉先生”,乃是曹?的忘年之交,即使知道,他也不会泄露。就在杀死曹?的那天晚上,曹?完成了将这四首诗镶嵌入张诗集的工作。

1971年4月,人们在香山正白旗村39号老屋的西墙壁上,发现了题壁诗,其中就有上文那副副对联。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对联的作者就是鄂尔泰弟鄂尔奇之子鄂弼,因“弼”与“比”同音,民间传说误传不足为怪,鄂家与曹家是否有姻亲关系不太清楚,但鄂弼在1758年任汉军正红旗副都统。他上任之前去西山看望曹?是可能的。另有资料显示,鄂尔泰的第三子也叫鄂弼,二者是否系同一人不得而知。也许,去探视曹?的“鄂弼”系化名,其人即是鄂尔泰(1677-1745),若是这样,则时间发生在乾隆元年至四年间,那时曹寅尚健在。总之,有一位朝廷显贵偷偷去看望了陷入贫穷的曹?,不仅为他送去了衣物,还赐了他一个“情多”的法号,《红楼梦》文本中早有这样的记载。

上诗让我们获得的信息远不只这些。如果将最后两句“多情再问藏修地,翠叠青山晚照凉”谐音顺读,则为【多情再问藏羞地,催叠青衫挽招娘】。《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即景联诗,写的就是曹?的死。李纨首句“开门雪尚【上】飘,入泥怜【连】洁白”,若用拆字法解读,则是“?”字,从诗意分析则言曹?死亡时间在深冬。李纹制的谜,也指曹?。曹?杀了曹?之后,“便辞巢穴”,离开了西山这块“藏羞”之地。他晚年干出这种黑良心的事,毕竟羞愧难当。那么,曹?被害的准确时间在何时呢?曹?是否能坦诚相告呢?答案是肯定的。秘密就在那两个箱子中。

箱子上都画着怪石兰花【死男】,一只箱子上写着:题芹溪处士句清香沁诗脾花国第一芳拙笔写兰乾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上巳。

这一行短短的题字,经我谐音倒读发现,不仅隐含曹?准确的生卒日期。还记述其埋葬地点。【记上生庚,在岁连戊,四二,龙前。男谢毙,着荒野地椁,化彼尸衾,乡亲举尸出,夕清。】意思说:特在这里记上曹?的生卒日期,他的出生年在“连戊”。按:“连戊”即二“戊”相连,而干支中没有“戊戊”年,“戊”和“戌”形似,故实指戊戌年(1718年)。享年四十二虚岁,去世在龙年之前。按:1760年属龙,故曹?准确死亡时间为阴历1759年岁末除夕,即阳历1760年2月16日(庚辰年,戊寅月,丙午日),次日下葬,1763年(壬午)立碑,此碑为曹寅三年后草草而立。此后,曹?或死,或已离开西山。

上诗题记“年未五旬而卒”,与敦诚“四十年华付杳冥”所记虽不矛盾,但年岁悬殊,故一直是红学界争论的热点话题,难道他们其中一人误记了吗?不是,二人的说法完全一一致。曹?这句话暗藏曹?精确的死亡时间。“年未”实指“年末”,因“未”“末”形似而用。“五旬”即“五十”谐音“午时”,“五旬”谐“五双”,即“并五”之意,“并五”又谐“丙午”,故这句话的本意就是:曹?死于这一年末的丙午日的午时。即白天正午时分。

值得肯定的是,曹?的出生年与曹寅认识竺香玉的时间是吻合的,按《芙蓉诔》的记述,曹寅乾隆四年(1739年)悼念死去的竺香玉,按“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倒推16年,可知他俩脱离情人关系的时间为1723年前后,又两人关系仅维持五年零八个月,倒退五年正是1718年曹?出生年,也就是说,曹寅刚结识香玉不久,香玉就生下了曹?,证明曹?是弘皙私生。那年弘皙24岁。康熙二废太子?之后,弘皙有一段继养在雍王府的经历,在充当胤?养子期间,与雍府的王妃偷情生下孩子,再嫁祸于软禁中的曹寅,是很有可能的。

纵观《红楼梦》评语,诸如“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等带有“壬午”字样的批语比比皆是,却不能作为“曹雪芹”死亡或立碑的时间看待。要知道,1763年的上一个壬午年系1703年,那时《红楼梦》尚未动笔,无论曹寅、曹?还是曹?(曹雪芹),均与这个壬午年无任何关联。按旧说作者曹雪芹只活四十岁,死于壬午年,又怎能以六十年前的壬午年作为批语纪年?这么简单的逻辑,红学界却无人释疑。

由此可见,文本中的“壬午”,与张宜泉四首诗中的“乾隆”、“芹溪”、“梦阮”、“芹圃”、“雪芹”、“处士”、“居士”等字词,均为作者根据按语谐音的需要而生造,并不实指人名、字号或干支年号。“芹溪居士”在书箱上变成了“芹溪处士”为什么敦敏、敦诚不知道呢?可见曹?与敦氏交往中,根本未言及此,既可反证曹?独撰此二名,又证明了张宜泉所见“曹雪芹”为曹?,而敦诚兄弟见到的“曹雪芹”即是曹?。

其实早有研究者发现这类疑点,如张氏对曹雪芹的称谓前后不一致,诗的风格存在差异,诗不合格律,从诗作水平怀疑不应出自造诣深厚的《红楼梦》作者之手,可惜找不到任何证据作支持,因为他们未能获得解读《红楼梦》的“金钥匙”??谐音倒读法。尽管作者文字功底堪称鬼斧神工,他也无法在特定的字句中,同时满足顺读合词律、倒读合语法和传达本意三个条件。诗作不合格律,留下破绽当然不可避免。

现在有学者认为这个箱子是假文物,理由是“纹样”一词是近年才出现的。我觉得仅凭这一条不能认定,曹氏父子惯作奇异之文,在《红楼梦》中,就曾把“慧绣”,改作“慧纹”,与这里的“纹样”如出一辙。人们认为这几首悼亡诗并不算一首严格的律诗,这显然是当事人一时兴起,抒发感慨而作的。无心去推敲词句韵律,信手而成。相信雪芹不会连一首像样的律诗也写不了。此等看法,反而证明了这两个箱子,确为曹?遗物。如今,收藏这两只箱子的人,可望小发一笔了。

箱子内又有五条编织目录和一首悼亡诗。均有寓意。我怀疑是曹?为曹?所立五方灵牌位,带有对弘皙疾恶如仇的咒骂。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诀语稿本【拜告?绝逆所养瘟子变禽方位】;为芳卿所绘彩图稿本【拜告偷财匪索情方位】;为芳卿自绘编织纹样草图稿本之一【一直拜告偷曹养瘟子变匪子禽方位】;为芳卿自绘编织纹样彩图稿本之二【二直拜告图财养瘟子变废子情方位】;为芳卿自绘编织纹样彩图稿本【拜告图财养瘟子便毁子情方位】。

悼亡诗:不怨糟糠怨杜康,乩诼玄羊重克伤。睹物思情理陈箧,停君待敛鬻嫁裳。织锦意深睥苏女,续书才浅愧班娘。谁知戏语终成谶,窀穸何处葬刘郎?

解读:【补郎留葬处,河西郡陈村中,予席子睡,娘伴,亏欠财疏,书予竖碑,省邑尽知。常加烛?待君,钉箧存你寝时物睹,尚可重阳。旋?寂,康独怨,康遭怨。】意思为:补述曹?的埋葬地点,在河西郡东村中,以凉席裹尸而葬,与香玉葬在同一地点,因欠债家贫,坟前只竖一石碑,周边郡县都知道,曹?时常去香蜡祭奠,且特钉一箱子存其遗物,看着这些遗物,相信你已重新还阳转世投身。曹?已死,作为曹?曾祖的康熙,可能恨我,怨,只怨康熙自己。欲知后事如何,下节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