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雕栏玉砌应犹在――曹蓝
作者:古洞秦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904

在红楼梦里,贾兰是贾府重孙辈的人物,戏分不多,角色却不一般。看似轻描淡写,却时刻吸引读者眼球。一如写宝琴,多画龙点睛之笔,往往令读者过目不忘,尤其在很多场合,与宝玉陪衬着笔,又从贾母贾政视角烘托,总使人感觉,此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懵懂无知小孩,事实正是如此,此人是作者曹寅孙辈人物中最有出息的佼佼者。他是曹颜的遗腹子。相对而言,他是曹家脉息中命运最好的人。

在雍正时期,曹家受到铁腕人物鄂尔泰的暗中保护,乾隆初年,又借助曹寅外甥福彭与乾隆的特殊关系,贾兰的仕途与曹天佑一样,受到曹家的重点保护,没有遭受多大的打击和变故。在红楼梦中,贾兰的事迹是支离破碎的。前八十回只写到他成年之前的事,这是符合原型人物现实生活经历的。曹寅死时,其长孙曹蓝(程本“贾兰”作“贾蓝”,为便于区分,姑称原型为曹蓝)虽有二十九岁,但家谱不载,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不便将曹蓝写成风头浪尖人物,作者之所以心存顾忌,主要缘于下列之隐情:

在名分上,曹蓝是曹颜亲子,而曹颜之父曹宣则可能是康熙同父异母弟,即顺治于1658年正月二十四突然夭折的皇四子,这样,则曹蓝实际为康熙庶出之孙,这是一个隐瞒了数十年的秘密。而实际上,曹颜不沾皇家血统,他本是曹寅亲生子,这样则曹蓝实为曹寅嫡孙,这也是个天大的秘密,曹寅不仅在家谱上作了手脚,直到曹颜死后,让曹颜归在弟宣的名下,曹?才理直气壮的在奏折中称“先父止生奴才一人”。还蓄意瞒报了曹蓝的出生。这两大秘密一旦公开,曹寅则犯了欺君之罪。

上节我解读真真国女孩题诗,经解读意思为【兰孩大,正运倒,因哥岁小,今蒙怒主烨】,已清楚地说明两点:一是曹寅这个孙子乃曹颜所生,且一直未取名,与之对应的即书中贾兰。二是曹寅害怕亏空之事株连后代,蓄意瞒报了这个孙子。直到现在,我们才从《红楼梦》中了解这个人物的存在。并非有些人所揶揄曹颜之来历:是“挖出来的”曹氏后代。并且知道曹蓝生于1711年,与雍正之子弘历同庚。

从史料分析,也能印证贾兰原型即曹蓝。康熙五十年冬,曹寅得孙,野史有明确记载。事见张云台《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疑为?子,此子或夭折。这条史料,在红学界曾围绕“曹雪芹系谁之子”而引发争论。有人依据张诗逐句考辨,认为曹寅此年所添之孙系曹?之子,此说仅根据诗本身加以判断,不足为凭。因张云台也不知道出生的这个婴儿为谁所生。只知道是曹寅之孙没错,故极尽迎合赞誉,诗中不会隐藏其出生信息。我认为此子为这年三月去世的曹颜遗腹子,是有文本证据作支持的。

曹蓝的情况必须与其父母及活动关系人的履历合并考察分析。我选定了曹蓝之父曹颜(宝琴)、生母李氏(李纨的二号原型)、嫡祖父曹宣(贾环)三人的相关资料作间接论据。先看薛小妹怀古诗十首。在拙著第二章,我从谜底打十件“俗物”【数物】解读十个数字隐含的一句话,即“要俩先死,勿溜,且不救死”。关于此谜,历朝学者围绕某件物体猜了二百多年,其实,这十首诗的谜底是“事”而不是“物”。且所隐藏之“事”绝非以上十字所能概括。那只是故事的“标题”而已,《怀古诗十首》究竟言哪十件事(依据脂批,实只八件事)现我仍然以谐音倒读法,逐句对其作进一步的解读:

其一)赤壁怀古: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此有内灾,昏雍限囫囵,弘背主矣,田选竺,恐灾星,命戮头,流瀑水埋沉毙。此写雍正刺毙事。】

其二)交趾怀古: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同皇只说还我抵贴,大牢共死,只愿马氏将书播外,还传孙。刚记,怎呈今主。此写曹氏父子被圈禁,并传播《红楼梦》事。】

其三)钟山怀古: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命贫小曹,任他远母,接小兰抵达,年前趁返,屈招被弹,我生汝半,真祸逆。此写曹?李煦屈招害寅事。】

其四)淮阴怀古: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庄知烨死因,?反矣,彼轻信疏,实掩记事官,盖顶位,齐删去。劝我放,须死。此写雍正夺嫡事。】

其五)广陵怀古: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号,惹得纷纷口舌多。【曹多舍口,纷纷得月,好溜。红得?,远之,或与进京,弘邸随过,眼转弃野曹。此写弘皙生曹?后远走高飞事。】

其六)桃叶渡怀古: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率替上避,算空照消,许?躲,栋俩早流离,横总也逃,只逃,此欠应化闲草。此写曹寅获释,逃避秦淮事,】

其七)青冢怀古: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赫袖古玩,参寅,越愁叹,磕碜独子假憨,愁终去,尽把先并留补焉,忙忙谁?此写隋赫德接管曹氏家产事。】

其八)马嵬怀古: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迹,此日衣衾尚有香。【畸想佑上进,以儿痴继刘,弘得意,应子养栋,负担益?,问光汉,只恨子母。此写竺玉香母子成曹寅父子累赘,导致全家不和事。】

其九)蒲东寺怀古: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小心同避阴沟井,一起吊死,世人狐悲,虽成差强,皙偷寅私情,身最贱骨红。】

其十)梅花观怀古: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不念一友,弘皙别也,倒香醇也,莫怨叹。卷残花似水,终锅边留仔,便没仔。】

我不知道那些仍在“探佚”的权威学者,“探”过这十首诗没有。这组诗对于研究《红楼梦》本事,才真正值得一探。上述第三件事,就提到了曹蓝。曹颜死后,在曹寅父子被关押期间,他们母子俩由曹?照管,后来才在李煦府躲避一段时间,大约到雍正六年以后,曹?失踪,他才随亲眷一起返回北京。第四十九回,随宝琴一同突然出现在大观园的还有李纹、李绮等四人,估计就是曹颜一家的亲眷。

曹寅“出色”写宝琴,意在为曹颜之子贾蓝张目,他同样采取“不写之写”之技法,打破直属亲属集中在薛家的初始布局,将黛玉、宝钗连同贾兰祖孙三人,安放在贾府核心人物之列,其名分看似在贾府外围,其身却在康熙眼皮底下。这样,人物活动情节便有机会在宝玉(康熙)周围展开,使读者既不失“对看”之效果,又巧妙隐藏其真实身份,令读者几乎看不出三者乃曹寅祖孙三代一家人。曹寅艺术匠心略见一斑。

在《红楼梦》暗示贾兰身份及与曹家血缘关系的隐语随处可见。如第四回随母简介“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曹颜贾珠贾兰三人之名,却有来历,“珠颜”谐“朱颜”,“珠”即“颜”,“颜”生“兰”,是曹寅依据南唐主李煜词《虞美人》“雕栏(兰)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而来,意思是“朱颜已改(盖),雕栏(兰)犹在。又后主姓李,作者将贾兰母亲设计为李纨,暗喻其身份高贵,所以李纨具有双重原型身份,一代表李煦,二代表曹颜遗孀(或实姓李)。书中写李纨“唯知侍亲养子”,也包含两层意思,对李煦而言,是“伺亲”,对曹颜的遗孀而言,则是养子。曹颜死后,她带着曹颜独子,随曹寅父子一起避居李煦府,故同时出现在大观园。

我们还可以从贾兰的年龄上间接论证这一点。李纨携子入大观园,贾兰五岁,时间应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这与曹?进京被关押,曹寅创作《石头记》前几回的时间是偶合的。七十八回写贾政命宝玉、贾环、贾兰写“林四娘”诗,众幕宾看了(贾兰诗)便皆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了就如此…”这里作者特别点明贾兰十三岁,用意非同寻常,它与曹家发生的几件大事的时间是密合对榫的。不过,这里的“小哥儿十三岁”谐音“小哥二十三岁”,那就是说,贾兰作诗的实际年龄是二十三岁。先看贾兰写的诗:

原诗:??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解读:【归乡矣,偷竺情,儿齿后,王恒保子,除捐,常为贴谷,继为?,娘死,临郡将化。】这诗写的是竺香玉一边应付曹?,一便与弘皙偷情,后来生了曹?,并暗地接济,并为?捐了官,直到香玉乾隆四年死去,将曹?交给曹?照管。

人们早就应当怀疑,十三岁的小孩,本来作不出这样的诗,但以往的红学家们,将贾兰视为“神童”,偏信了作者的荒唐之言,故导致发生在贾兰身上的疑团愈解愈迷糊。

这里涉及“十三”和“二十三”两个时间概念,对作者而言含有特定的时间坐标背景。贾蓝生于1711年,到曹家被抄(1725年),他正好十三足岁,这是作者“背面”笔意。写到第七十八回,这年元春第二原型曹佳去世,时年43岁,当王夫人与凤姐论家事谈到贾兰的奶妈时说:“谁知兰小子这一个新进来的*也十分的妖乔,我也不喜欢他,我也说与你嫂子了,好不好叫他各自去罢.,况且兰小子也大了,用不着*了”。证明此回曹蓝已不是小孩,这是1734年发生的事,曹蓝这年二十三岁。

而元春省亲那年,则是依托1706年曹佳出嫁时的场面追忆写的,那时曹蓝尚未出生,故书中十七至十八回说“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数】行礼,故无别传。”意思很明白,即指曹蓝还是父母身上的精血,根本不存在接受姑母的赏赐,至于贾兰所得赏赐金银项圈【香传】二个,金银锞【今哥】二对,系作者另有所指,是隐喻曹寅当时有子侄曹顺、曹颜、曹?和曹?四人,而指望能传宗接代的,只有曹颜和曹?二人。元春又命以琼酥金脍等物相赠,此物名也有含义,实为王妃传递给曹家的信息:即【今月会亲属】。

第二十二回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此处“天生”比喻“一大孙”,曹蓝在当时算曹寅嫡长孙,对曹家而言,属宗祧大事。“牛心古怪”,谐音“留心姑怪”,意思说曹蓝自由散漫,到处乱跑,有违礼数,姑叔伯父们恐怕见怪的。可见曹佳身为王妃,仍然对曹家后代寄予关怀,亲情不减未嫁时。

第九回,出现一件看似不尽情理之事,贾兰居然说贾宝玉与别人打架“不与咱们相干”。这话按我的解读,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极合曹蓝小儿口吻,宝玉本是被作者艺术化的帝王化身,当然不是曹家人,曹寅让祖孙三代亮相康熙面前,本意是与康熙后人比对优劣,你帝家有文韬武略者,难道我曹家后代无礼仪诗书之人?

曹蓝一语分清族外族外,乃作者逗露之语,暗藏“兰玉”虽一“贾”之姓,却属不同姓的两家人。历来红学界因不明真谛,在认同贾兰宝玉叔侄关系的同时,却生困惑,有人在宝玉身上看到贾兰的影子,就认定贾兰就是宝玉。也有人认为“这贾兰不是那贾兰”,公开宣称《红楼梦》里有两个贾兰,出现这样的怪论也情有可原,他们对书中贾兰在不同场合下的言行举止确实搞不懂。

比如第二十五回赵姨娘的一番话,就有很多人不解:赵姨娘听这话口气松动了,便(向马道婆)说道“…把他两个(指凤姐和宝玉)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有人认为赵姨娘的话是一时失语之言,我看未必。要弄懂她的这句话,的确有难度,这里涉及到赵姨娘及贾环的原型问题。我这里只预先透露研究结果。以方便更深刻地探讨贾兰其人。

我们知道,在《红楼梦》里贾环是与探春都赵姨娘所生,而事实上,探春的原型弘历并无同母兄弟姐妹,那么,作为宝玉兄弟的贾环原型到底是谁呢?他为什么总是与贾兰形影不离、同时在场呢?其实,他就是贾赦的分身。说穿了,书中贾赦贾环属同一人,原型都是曹寅那个名义上的胞弟曹宣,贾宣的确是顺治第四子,生母董鄂妃。这个问题牵扯太广,以后再论。

反正在书中,贾环是作为曹蓝的祖父曹宣而存在的。这一点书中也有暗示。贾环与贾兰的关系,书中只说为叔侄关系,看似没有破绽,但贾环与探春平辈,而我早已证得探春乃弘历,弘历为康熙之孙,而贾环则是宝玉之弟,这个矛盾根源出在哪里呢?毫无疑问,贾环与贾兰的原型,应为祖孙关系,贾环比贾兰大两岁,实言辈分大两辈。所以贾兰上学,贾环并未同去。第五十五回当探春料理环兰之事,问到二人一年学费,婆子回道:“环爷和兰哥儿家学里这一年的银子,是做哪【做了】一项用的?”其实只有贾兰一人上学,只该领一个人的学费,便是证明。

再看王熙凤对贾环的评价,一语双关。凤姐儿笑道:“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样天悬地隔的两个人”。这里所说的“两个人”,以往研究者均认为之贾环和探春,非也,实指宝玉与贾环。表面看来,凤姐言贾环猥琐可怜,实际作者借她之口透露贾环身份。“燎毛”比喻他失去本来面目,身世被掩盖。“小冻猫子”谐音“小董(抛)锚子”,暗示他是董鄂氏抛弃的儿子,即顺治第四子,这一隐情曹寅和康熙心知肚明,在织造接班人选问题上,康熙表现出的破例关心,皆因此故。只因受康熙压制,曹宣一直不敢以皇弟相认,与康熙对比之下,才显得地位悬殊,兄弟俩“天悬地隔”,表明康熙与胞弟分离日久。又一历史疑案,可望从《红楼梦》找到答案。

第一一五回写到甄宝玉对贾宝玉、贾环和贾兰大谈了一堆“禄蠹的旧套”,贾兰听了这话甚觉合意,于是回了一通“酸论”,“酸论”谐“宣冷”,暗示祖父曹宣寄人篱下的难堪处境。甄宝玉曾说“所以老伯钟爱,将为席上之珍”。“珍”即指珍儿曹颜,证明曹寅对曹宣人品评价并不咋地,唯对侄子曹颜的才识深表赏识,皆因“人亲骨头香”,难免偏见。可惜此子年寿不永。故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贾珠早亡时,作者连作三批:【记清。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此即贾兰也。至兰第五代。一【子男嫡,我得也】病死了】;【略可望者即死,叹叹!】

不难看出,在曹蓝出生之前,曹寅内心深处有一个梦想:在诸王争储不见分晓时,曾想过以曹宣皇室血统和名分,将自己亲生子曹颜推上诸王阵营。以谋求稳固曹家富贵根基。这一梦想随曹颜的死亡、曹?被收监、曹天佑弱智而彻底破灭,才转而寄希望于嫡孙曹蓝。虽然作者没有明白说出,但李纨判词“一盆茂兰”;“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等字眼,已经透露出作者想让曹蓝承传世勋王业之心,他让本为弘历叔祖的曹宣与探春(弘历)平辈,无非是想将曹蓝与弘历这两个同年出生的一君一臣之后,摆在同等位置,对照而写,以应“兰桂齐芳”(桂喻弘历)之谶,其动机昭然若揭。

如此解读《红楼梦》,方解其中味。我写这部书,如百事解得九十九,一事存疑受阻,则功亏一篑,不敢盲从落笔,贻害后世之人。凭本人想象力,洋洋百万字,也写得来,然学术文字,若再真真假假,“捡到封条就是信”,则《红楼梦》作者永世难见天日了。书中之味你知,然“解”中之味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