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贾探春原型是弘历
作者:古洞秦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12

探春是《红楼梦》贾府里的三小姐,为贾政和妾赵姨娘所生。书中描述探春

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她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因才貌出众,作者曹寅将她排在《金陵十二钗》第四位。

其实她的原型就是雍正第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依照作者“一歌两唱”

写作手法,我们不难从其描述外貌特征的字眼中,解读出与弘历相关的信息。

原文: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

忘俗。

解读:【隙见皙杳,长挑剩才,雅担怜悯,谨言蓄媚,骨拌圣灰,文拆烬化,见旨

忘疏。】

大意是说:弘历见父皇被弘皙所杀,逃之夭夭,朝廷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继位者,就按

长序挑中了弘历这位“剩才”。其实,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登位之初,就正式设立秘密立储制,指定弘历为皇太子。只因属秘密建储,曹寅不知,加上雍正死得突然,他才这么认为。“雅担怜悯,谨言蓄媚,骨拌圣灰”是说平素弘历伪装巧妙,未显露太子野心,小心侍奉雍正,其实骨子里也巴不得父皇早死,好让他早日继承大统。

后两句则为一条不见史料记载的情节。说雍正一向很赏识侄子弘皙的才能,曾有心将

皇位传给他,以作为对胤?的补偿。当时朝廷上下也看好弘皙,奏请弘皙继位的呼声很高,于是雍正暗地承诺让位于弘皙,并写了一纸手折给他。乾隆在位的头四年,日子很不好过,由于出身卑微,都不承认他是皇室正规血统,纷纷逼他下台。到了乾隆四年,弘皙拿着雍正留下的手折逼宫,要求乾隆还位于他。结果可想而知,手折被乾隆当场烧毁,弘皙被赶出皇宫,软禁在郑家庄皇城,这件事史学界称之“弘皙逆案”。所谓“文拆烬化,见旨忘疏”,就是指此。曹翁这几句话,可谓填补了历史的缺失。

当然,仅靠上述解读,不足以证明探春原型就是弘历,兹列一组二人资料对比如下:

一、探春于八月三十一日发起海棠诗社,弘历于八月十三日出生。

二、探春生日三月三日,弘历于九月三日继位登基。

三、探春《金陵十二钗》排位第四,生肖属兔,弘历为雍正第四子。生肖也属兔。

四、探春生母姓赵,庶出,且不认亲娘。弘历生母姓钱,庶出,生母是谁有争议。

五、探春生父贾政。弘历生父雍正。

六、探春生在大观园,住秋爽斋。弘历生在雍和宫,秋天继位。

不难看出,曹寅将二人资料稍加改动,探春背后的弘历便呼之欲出。他为了将真事隐出,又要隐而不密,达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双管”效果,可谓绞尽脑汁。如写探春书房的摆设:案上设一大鼎【大定】,左边紫檀架上放一大观窑的大盘【大盘整】,盘内盛数十个娇黄玲珑的大佛手【大复苏】。右边洋漆架上悬一白玉比目磬【睦亲】,旁边挂着小锤【效垂】。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鱼游花香】,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清白主】。西墙上当中挂一大幅米襄阳的烟雨图【觅向阳,厌雨】,左右悬一颜鲁公【盐卤供】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眼瞎先固阁,犬食野生芽】。东边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丛庐双修*超众】的床帐。这些词汇的谐音解读,从侧面反映了乾隆登基后励精图治,和亲睦族,重整朝纲的政治主张和决心。史料记载的实际情形也正是如此。

弘历即位前,封为宝亲王,少年的他聪颖过人,能文能武,行事恩威并施,十分有才干。雍正对他的寄予厚望,这在皇子中是无人可及的。皇子弘时曾与之争宠,却被削除宗籍。但雍正接受康熙的教训,不让皇子参与政治,同样弘历登基前未曾参与过朝廷政事,也未曾出任过军政要职,只于雍正十三年参与了苗疆改土归流的事物处理。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时,可见曹寅仍在世,从他对探春的描写,折射出他对弘历的才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他的心情也是复杂的,在改朝换代,将山易主之秋,他不得不考虑曹家的命运。我们从探春判词看出了曹寅的恐惧与彷徨。

画的是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百度搜,手打吧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一般读者对这幅画的理解,大多局限于故事本身,以文解画。认为船中女子就是即将远嫁的探春,岸上两人就是她的家人,两人放风筝,就是有两人争风吃醋,同时爱上探春,联系故事,却又解释不通,因为探春并未卷入三角恋,说明这样解释错了。欲解这幅画,先必须解读第二十二回探春所制风筝灯谜:

原文: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解读:【接写儿,同样面死,清明装癫,最堪宜佑,?已断魂无?历莫想登封,远别离】

读者一看便知,作者在讲另外关于父子俩写书的事,就是既然写了雍正,再写他儿子,总免不了一死,最好让天佑在清明节装疯,又问胤?死了没有,如果没死,弘历就别想稳坐皇位,曹雍深知胤?心狠手毒,弘历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劝弘历远离,也就按这个思路设计探春远嫁。

接着脂砚斋有一条批语,也顺便解读如下:

原文:此探春运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

解读:【至探春远适,纸残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放,散也。悲哉伤哉。】”读者记清,这里的“此人”,应指胤?,而不是指探春,为什么?曹寅写探春远嫁,是寄希望于弘历或者“弘”字辈的人。“远嫁”即“圆家”也。情节也一直围绕这一宗旨。且看第五十五回:赵姨娘为兄弟赵国基死后的丧葬赏银一事来跟探春聒噪,探春急切中有这样的话:“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这是很重要的伏笔。这一宗旨一直贯穿到后八十回。这是作者为弘历设计的以退为进韬晦方略,至于探春后来回贾府一次,纯属“观风”。真正的聪明之举。危险不排除,就会成为第二个胤?。

有人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书,倒是写了探春远嫁,但是嫁出去没多久,就回家探亲来了。认为这是不符合原作悲剧性构思。探春是断线风筝,应当有去无回。并以脂砚斋的那条批语作证。显然,是没有看懂“此人”所指为谁。更将“风筝”误认成探春了。

再回到画上去。岸上两人放风筝,影射“两弘相争”(弘历与弘皙),大海,大船比如远离故土,船上掩面哭泣的女子就是曹寅。所谓“涕送”,不是指岸上之人送他,他们在争储,没空送一个老朽之人。而是他目睹主子江山被自己的子孙断送了,争夺仍未善罢甘休。弘皙杀了叔父,对堂弟仍不放过,他因此而老泪纵横。

第七十回末尾,写宝玉和众女儿们放风筝,探春放的是一只凤凰,忽然又飘来一个凤凰风筝,更怪的是又来了个门扇那么大的喜字风筝,结果那三只风筝最后竟是绞在一起,三下齐收乱顿线全断了,三个风筝全都飘飘摇摇远去。这三只风筝,带喜字的风筝弘皙,探春放的就是弘历,另一个是秦钟的原型弘时,不过他不是来参与纷争,而是来劝架的和平使者。

再来解探春的判词,竟有两解,一是针对弘历,一是针对作者。曹寅用字,简直出神如化,文字功夫非我辈所能企及。

原文: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舰,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读1:【才至清明,自知高(宗)升御,目?云:遍小清明抵送疆边。见乾历登封,一(发)梦遥。】

解读2:【才智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巧。清明递送疆边笺,乾历登封已梦遥。】

两条解读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清明前后,弘历继承大统的事已沸沸扬扬传开了,弘历对胤?说:曹寅一家大小可能在清明节那天发配新疆。曹寅听到这个消息,万念俱灰,原指望弘历会法外施恩解除圈禁,目前看来,希望破灭了。后来曹寅就联想到全家被发配边疆的场面,就构思出探春远嫁的情节,以寄托自己目睹国破家亡的心酸与痛楚。

在《分骨肉》曲词中,曹寅将这一情怀渲染到极致。曲词也有两解。

原文: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莫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命,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解读1:【一换弘,?屡三迁,把骨肉家园弃,奈抛散,寅苦甚惨年,告爹娘,莫把儿悬念,子固穷,通借佑命,历或期我远。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念。】

解读2:【一番风雨路,算乾把骨肉家圆,岂来抛闪?巩固剩残年。告爹娘,莫把儿选,怜子孤穷,通皆由命,历活岂无怨?从金坟两地,各自报平安。虏去也,摹乾年。】

解读1是写曹寅自身凄凉境况,在雍正朝,他为保全自己,住所迁徙三次,现在仍然怀疑弘历希望他远离皇城,只因老母坟土乍冷,不忍自弃。解读2则写弘历对死去父亲遭杀身之祸的感慨,大业落到自己肩上,父亲于九泉之下放心,现在那些争皇位的对手已去,新朝建立,儿有能力治理疆土。

弘历是怎样励精图治,除弊兴利的,作者均以探春这个人物故事情节刻画出来,我就不从故事本身去解读了。再从书中列举相关词语解读,看曹寅是怎样以探春之形,传弘历之影的。

日边红杏倚云栽:【日边弘皙已云“灾”】。探春所属两花,杏花【幸发】,玫瑰【文王规划】;瑶池仙品【要死先拼】;必得贵婿【必得金龟婿,指金印】;探春四丫环侍书、翠墨、蝉姐儿、艾官【是述、汝卒没、惨劫耳、哀棺】;海棠诗社【朝廷室舍】,蕉下客【草下四佳丽,指弘历】;玻璃围屏【诸王彼离,为拼】;秋爽斋【愁霜再】;茜香国【欠饷过】;女儿棠【愚儿汤】;赵国基【造国计】。

另有一些故事情节均有所指,如探春生日那天,惜春惊奇的问:“这个时候,怎么就有桃子了?”“桃子”即“逃子”,指刺死弘皙父亲在逃的弘皙,他虽恨弘皙,但心存怜悯,看在兄弟情分上,终未置弘皙于死地,可见弘历宽仁之心。

探春曾说自己“慕薛林之技”【莫学冷知己】,对钗黛的才华大加推崇。黛玉借她的笔名“蕉下客”打趣她是只鹿。显然曹寅在拿弘历身世打趣。有传说雍正年轻时去打猎,打到一只野鹿,因喝下鹿血情发难禁,便与一个容貌丑陋的山姑在草棚睡了,山姑后来生一子,据说就是弘历。为有一个高贵的出身,清史《雍正实录》将熹妃钱氏篡改为钮祜禄氏。由内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将钱氏认作干女儿。

之所以探春不认亲生母亲赵姨娘,就因为弘历身世不明,成了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其实,从乾隆在位六十年,享年八十八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高的皇帝这一现实看,传说也不是毫无依据,因为下作婢女勤于劳作,体质强健,一般多高寿,弘历的长寿基因或许从母亲遗传得来的。在曹寅笔下,赵姨娘也算半个主子,但丝毫没有主子的派头,还经常干些只有下人才干的粗话。难怪探春心中只有王夫人,没有赵姨娘,这就说明,弘历的血统不高贵,恐怕是不可抹杀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