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各怀鬼胎
作者:法拉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029

不过随后养敖的话就让姜海涛放心了,因为他说养锜也住在这里,负责保护归豹;今后养锜会专门指派一些手下,保护他和工匠们。养敖还告诉姜海涛,这次归章没有得手,主要就是因为他“突然下山”,造了那些新武器,因此他应该小心点,不要出宫。

姜海涛一边走上台阶,一边琢磨,这宫里到底有没有太监?秦始皇的时候肯定有的,不是有个电视剧讲吕不韦是秦始皇老爹的吗,张铁林演的,里面就有一个叫“烙矮”的假太监。不过现在是春秋末期,跟秦始皇还差几百年呢。

姜海涛满脑子琢磨着自己究竟面临多大的“太监危机”,不知不觉地在养敖的指挥下落座、举杯、喝酒,归豹他们说了些什么都没太注意,只感觉到他们在介绍蓼城之战的经过。偶尔听到归豹、薳申等人说出“公子海涛”时,他机械性地看一眼大家,点点头。最后,大家谈话的重点落到一件事上,才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那就是楚军还会不会来。

归豹微笑着听大家说。归章也不怎么表态,但谁发言,他就认真地看着谁,不是点点头,或者“哦”一声,就是皱眉思索的样子。姜海涛听他们你来我往地辩了一会,大致明白了几个人的观点。

归仪、薳书认为楚国虽然受此重创,但没有影响根本,很可能派大军前来报复。归贝、华梁则认为芈午是自作主张来攻打蓼的,楚王现在面对北方晋国威胁,又被吴国打得元气大伤,不会兴师动众。向缗没怎么说话,但华梁说什么他都点头。姜海涛忍不住心想,他大概就是对华梁点头多了才驼背的。

后来几个将领也加入进来。养敖说楚军战车、甲士很多,很难应付。归崇则说你们不是刚刚大胜楚军吗,怎么又那么胆小了?但是他看到归章脸色一沉,立刻闭嘴了。归章随后批评他几句,说养敖将军为人稳重,刚刚和楚军大战一次,肯定要比他更有经验,他应该向养敖多请教请教。最后栾元乐呵呵地说,楚国也没什么可怕的,很多权臣都贪财,多派几个人去疏通疏通,再派人去晋、吴两国求求援,对楚王施加点压力,不就可以了。

他的话一出口,归豹就表示同意,并询问他何人出使最好。栾元冲华梁拱了拱手,先把对方夸了几句,然后说他去最合适。至于晋国,最好是派归氏人去,以示尊重。去吴国那种蛮荒之地,他说自己很想亲自效命,但年岁大了点,怕误了大事,可以让自己的儿子栾燮(xie4)去。归豹听完他的建议后,连连点头,马上问华梁是否愿意出使楚国。

归贝沉不住气了,说如此重要的事应该多议几次。归豹说不能等,万一楚军发兵了,岂不是危险?他随即向华梁说,自己这次迎战芈午也是迫不得已,并非与楚王为敌,相信华梁明白自己的苦衷。最后归豹表示,一定会为华梁多准备财物,以便他完成任务。华梁听了有点高兴,但眼光不住地瞟向薳书。姜海涛也忍不住悄悄看了看,发现那个老头听归豹说了一会后,轻轻叹口气,慢慢端起酒杯喝了口。很显然,华梁是从宋国来的,和楚国本就没什么矛盾,但是他也不原轻易得罪和楚国有深仇大恨的薳家,因此有点顾忌薳书的态度。看薳书并没有很激烈的反应,归豹又再次询问自己,华梁马上接受了这个任务。

出使晋国,归豹提出让归丹去,结果又遭到归贝的反对。他提出了另外一个人选,归豹又不太愿意。最后归章说话了,同意归豹的人选,并且说自己愿意捐出一些财物。然后他问栾元,能否提供一些晋国权贵的详细名单,以便归丹行事。最后派栾燮出使吴国,大家没什么异议。

--------------------------

姜海涛听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有点看不明白。归贝和归豹不对付,这很明显。薳书向着归豹,但听说他要向楚送礼,似乎也不太高兴。归章、栾元到底怎么想的,他看不太明白。特别是那个章通,几乎一言不发,有点奇怪。按照养敖刚才所说,他们家应该是仅次于归氏的本地贵族,怎么反倒还不如薳氏、栾氏这些外来户活跃,甚至连养氏都赶不上。向缗不用说了,跟着栾元逃来的,自然听他的。对了,他们是三家一起来的,应该还有那个衣着朴素的“鱼眼”,那家伙去哪了?

姜海涛转头一找,发现鱼偃居然坐在自己身旁,瞪着一双大“鱼眼”正在看自己。姜海涛微微一愣,对方则友好地一笑,然后从草席上挪过来一点,端起一杯酒说:“公子,真没想到你能在几天时间里,造出这么多十弓车弩。还有那些修好的战车,令人佩服啊!来,我敬你一杯。”姜海涛听后微微有点吃惊。别人都是夸他设计的十弓车弩,而且进城后归豹等人从没提过框锯、刨这些新工具。可是这家伙看了看那些战车、车弩的表面和数量,居然就能看到后面的关键。姜海涛端起酒杯:“哪里哪里,这都是那些工匠们熬夜赶出来的。还有栾嘉公子,出使楚**营,为我们拖延了几日。”

“哦?”鱼偃的大眼睛一亮:“我看刚才那些车轮,似乎用的是新料,是吗?”“是啊。嗨,这不是为了尽快把车弄回来吗。我听他们说,这些车轮以后还得修,用不久。”“不错不错。不过我看你们用来造辋之木,很多只有一半,这样结实吗?”姜海涛正犹豫要不要给他讲解拱形结构,养敖在一旁说:“鱼偃,你说让公子海涛任一个小司空,如何?”

这句话很多人都听到了,于是话题转移到如何给姜海涛封赏。大家轮流把他夸了一番。但最后姜海涛发现,居然没有一个人说出一点具体的赏赐,比如封地、官爵等等。只有鱼偃最后说:“请公子海涛担任小司空,我看可以。以公子和你养敖的为人,肯定没有夸大他的功劳。足够了!”

这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章通突然来了一句:“公子海涛既然能设计出如此精妙的车弩,大破楚军的大橹,功劳不在各位将军之下吧?不知道养敖将军、归崇将军,如果只有你们带军,蓼城之战会是什么结果?”这话一问,归崇瞪了他一眼,但没说话。养敖的表情则有点奇怪。姜海涛正奇怪他怎么不帮自己说话,章通又说:“我看过几日考核一下六艺,就可论功行赏了。听说还有几位公子也学得不错了,正好一起考考吧?”最后这句问话,姜海涛感觉有点阴阳怪气的。

归豹和下面的人互相看来看去,然后问归章:“二叔,您看如何?”“好啊,应该的嘛。”归豹于是点点头:“好吧。依我看,干脆三日后借着考核六艺,热闹一下,庆祝这次胜利。自从几年前吴军离开楚地,咱们还没有赢过楚军啊。”归章皱了皱眉头,但没有说话。薳书说:“如此庆功,会不会惹恼楚王?”归豹似乎恍然大悟:“对啊。华梁、栾燮也还没有回来啊。那就干脆等他们回来再说。”随后他就宣布自己也累了,晚宴到此结束。

--------------------------

归章等人一一告辞。鱼偃磨蹭到最后,似乎还想和姜海涛聊一聊。但是归豹却和他一边说着战车劳烦他组织人维修,缴获的青铜兵器、皮甲也要好好修理,再分给各家之类的话,一边向门外走,直到把他送出大殿。最后只剩下了归豹、养敖、薳书。

归豹笑嘻嘻地看着姜海涛,问他是不是对自己没有在刚才直接任命他当小司空不满。姜海涛不知道自己当这个官好不好,于是轻松地回答说无所谓。薳书眉头微微一皱,严肃地看着他。姜海涛心说这三个家伙明摆着要把自己绑在他们的战车上,自己呢还真没得选。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归豹至少是胡国名正言顺的统治者,跟着他多半比跟着归章安全点。

于是他决定豁出去,对归豹说:“公子,请恕我直言。你是胡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自然都应该支持你。但我看归贝很不服你,应该除了他。”“嗯!”对面三人都吃了一惊,随即归豹露出一点喜色。姜海涛接着说:“章通、栾元等人怎么想的,我还看不出来。但他们应该是公子争取的力量。如果只依靠养敖将军一家,还有老先生一家,公子即使能保住爵位,也没有余力壮大胡国,还是很危险。”薳书问:“你是怕楚国打来吧?”

姜海涛想了想,决定根据自己的历史知识,扮演一下未卜先知:“我不敢肯定楚国最近就会派军前来报复。但仅仅从长远来看,楚国攻打我们胡国,是必然的。我想薳老先生比我更清楚,这么多年来,楚国吞并了多少个小诸侯。”三个人的脸色都沉了下来。养敖说:“是啊,公子。当年楚国虽然被吴军一口气占了郢,掘了坟,但还是在秦军的帮助下,赶走了吴军,还灭掉了唐。要论国力,我们可不比唐国更强啊。”

姜海涛的大脑像被敲了一下,立刻问他:“当年率领吴军打楚国的是谁?”养敖说:“吴王阖闾,他只带了三万精兵,就打败二十万楚军。”合驴?没听说过呀?“噢!这么厉害。谁帮他的。”“伍员。他本来也是楚国人,父兄被楚王杀了,就逃到了吴国。当年阖闾就是靠他帮助,刺杀了吴王僚,夺过王位。挖楚王坟墓的,就是这个伍员。”听到这,薳书摇了摇头:“哎,虽然有杀父之仇,但也不该如此啊。”

五元?也没听说过呀?姜海涛忍不住问:“这个合驴,他儿子是谁?”三个人奇怪地看着他,然后薳书说:“吴国太子叫终累,很会带兵,4年前还大败楚国舟师,活捉了九个大夫。”姜海涛有点茫然了,这个“中肋”也没听说过呀。要不直接问他们知不知道夫差?不太保险,要不迂回一下。“那吴国的东南,是不是越国?”“对,一个蛮夷小国。怎么,你还听说过它?”养敖奇怪地反问。“我听师父说过,好像他们跟吴国有仇。”薳书点点头:“不错,他们18年前曾经跟随楚军一起打吴国,还送给楚军一些战船。”“那他们的国王是?”“叫允常。”

这下姜海涛没脾气了。说了半天,没一个“熟人”。自个想通过预言吴国将亡,来提醒归豹不要依赖吴国,恐怕是没戏了。果然,归豹接着说:“看来我们今后应该多跟吴国交好,以抗楚国。”姜海涛正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借这种大势去吴国,乘机逃跑,就听见薳书说:“不可!”三个人都惊讶地看着他。

薳书说:“公子,吴国虽然最近二十年来兵精甲坚,多次大败楚军,但那都是因为阖闾善战,又会治国。19年前鸡父之战,就是他立了大功。”听到这,归豹生气地哼了一声。薳书笑了笑:“公子还在为他俘虏了你父亲生气?”“哼!如果不是他向吴王提议在晦日突然出战,我父亲怎会被俘,司马薳越也不会自杀。”“公子,我已经跟你说过多次,那一战薳越失败,是必然的。楚国人心不合,薳越又管辖不住,怎能不败。”归豹这时奇怪地问:“咦?您既然觉得阖闾不错,也不怨恨他,为什么反倒觉得我不该跟他交好?”

“我不是反对公子跟他交好,只是让公子不要过分依赖他。阖闾确实善战,能治国。但他能打败楚军,也是靠一些诡诈之术。最重要的是,吴国一直是举全国之力来出战。他们种田行车,都是近百年才学会,仍旧是蛮荒之地,怎可与楚、晋等国相比。如此频繁征战,不能持久。当年秦军一来,他们不就退回去了吗?”薳书解释后,归豹陷入了沉思,然后问:“那您的意思是?”“我们还是得靠自己,特别是……”说到这,他看了看姜海涛:“公子海涛刚才说,‘除了归贝’,是什么意思?”

姜海涛心说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只能挑明了:“杀了他,否则公子不可能举全国之力与楚国抗衡。”“好!没想到你也有这种看法。”薳书转向归豹:“公子,吴国能打败楚国,是因为它能举全国之力。而它能举全国之力,又是因为国内极少纷争。鸡父之战,阖闾提出晦日出战,吴王僚就听了,而且他们俩人,还有公子掩余,分率三军埋伏,配合得非常好。其实阖闾不满吴王僚继位,僚早就知道,但并没有在和楚军的战斗中互相猜忌。阖闾刺杀僚后,公子掩余去了楚国,但没有带走一军。后来夫概趁秦军帮助楚国复国的机会,抢先回国自立,也很快失败。因此吴国一直牢牢掌握在一个人手中,从僚到阖闾。所以,公子要想与楚抗衡,就必须……”他握了握拳头。

归豹看了看他们俩,然后问:“那我们该怎么办?”薳书说:“我看公子海涛也颇有见地,也与公子投缘,但是好像对我们的情况还不太了解。要不让养敖将军先给他说一说?”归豹笑了:“我也正有此意。海涛,既然你都说我该杀归贝了,看来还是愿意帮我。”随后他让养敖带姜海涛去休息。

--------------------------

走出大殿后,沿台阶下到第二层时,姜海涛突然想起来,自己应该再仔细看一看这座巨大的宫殿。他停下脚步,向旁边的房间走去。养敖立刻拉住了他。询问过原因后养敖给他讲解了一下这座宫殿的结构和建造方法,姜海涛才发现自己刚才看走眼了--这个宫殿不是真正的三层建筑。

它实际上是一组盖在两级土台上的木板房。人们首先夯土垒筑一个五六米高的土台,周围还伸出一片片五六米长的土墙。在这些土墙的前面安上木板、门窗,上面搭一个半坡屋顶,就形成了第一层的房间。因此这个巨大宫殿的底层,时间上只有周围一圈是房间,中心其实都是土。第二层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在上面垒筑的。第三层的大殿,则是在垒筑第二层土台时,就预先把一些柱子埋在夯土里,最后在上面搭盖墙板、屋顶。因此这个所谓的三层建筑,本质上只有一层,只不过中间的房子“地基”高,周围的房子“地基”低。[注020501]

姜海涛本想问养敖,为什么不搭建上下叠起来的“楼房”,但随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连造车的木料都那么难弄,用木料搭多层的大房间,自然是更困难。用土木混合,搭个两三层的小房子大概还行,就像城门上的城楼。

在给姜海涛讲解时,养敖也受到启发,说现在利用框锯,大概可以建造更加坚固的木结构,没准可以造出纯木的两层楼。于是俩人一边讨论,一边走向姜海涛的住所。给他安排的房间在宫城里的东侧,也是一个小院子,左中右三间房。中间那间是客厅,有火坑、矮桌、席子,养敖让人送来几杯酒后,继续和他讨论。

现在胡城城角上的角楼,就是完全用木料、竹片搭建的。但是受木材制取的限制,它的柱子、横梁比较粗厚,自重比较大,因此只能建两三层,面积也不能太大。现在利用框锯,养敖觉得首先可以把横梁的粗细降低一些,或者增加长度,这样能扩大角楼的面积。姜海涛也深有同感,因为在他的记忆中,中国古代木匠的什么斗拱结构可是很神奇的,现在这春秋时期的木匠显然还没达到那水平。没准自己“发明”的框锯,就是这斗拱飞檐产生的基础。不过再具体的做法,俩人都不是木匠,也就讨论不下去了,于是转而谈论其它话题。

养敖首先告诉姜海涛,这里靠近宫内的工场。这时姜海涛想起了轸老头等人,问过后才知道,他那个设计小组都被安排进了工场,其他工匠则被暂时安排在了宫城外的一个大院子里,属于归通家的。养敖说明天可以让轸、井等人过来陪他住,不过今晚是养敖的。姜海涛刚听到他这么说时吓了一大跳:我靠,你该不会是玻璃吧!?

--------------------------

[注020501]:这叫做“台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最具特色的建筑和构造形式。它是一种土木混合结构,下面这段文字摘自《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你除了能了解什么是台榭,还会知道“陛下”一词的来源:

(二)土木混合结构--台榭

台榭是此时期出现的最具特色的建筑和构造形式,根据现存诸战国台榭址,参照同期铜器上图像和稍晚的秦汉台榭址,可知其做法是先夯筑出巨大的阶梯形多层夯土台,再按需要在各层台上挖出所需的房间,并留出分间的隔墙用为承重山墙,各间均在台之边缘立檐柱,上架檐檩,并在山墙、隔墙间架檩,构成屋顶骨架,然后在各檩间架椽或铺苇束为屋面,各间屋顶连为一体后形成逐层倚台而建的单坡顶或平顶房屋。最上层在台顶上筑承重外墙,中间立中心柱(都柱),构成独立的主体建筑。

在辉县出土战国铜鉴上刻画了一座台榭,其下部一层为夯土墩台,台中心处有柱础,上立中心柱(图3-39)(参阅图3-33)。可知台顶主体建筑也大多为土木混合结构。但从周原召陈F3遗址所反映出的木结构技术水平,此时建全木构建筑在技术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台榭建筑的使用特点是下层建筑为辅助建筑,因其多绕台一周,故称为“周庑”,又因其多为单坡屋顶,也称为“广”(音岩,篆书像单坡屋顶之形。)。主要居住卫士和服务人员,故居此的卫士也称“广郎”(或“岩郎”)。出于保卫要求,它不与台顶直接相通,有单独的踏道上下。台顶是台榭的主体,为王或诸侯所居,有自地面直接通上的台阶,下段登上台顶的台阶称“陛”。陛或土筑或木构,木构的架空梯道则称“飞陛”。到台顶后,登上主建筑台基的踏道称“阶”。只有经陛才可登上台顶并登阶升殿。陛之下端入口处有卫士防守检查。臣下不敢直称皇帝而称“皇帝陛下”即由此而来,意即通过陛下的卫土向皇帝转达。

台榭的出现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统治者要“居高临下”以“壮威”,需要建高大的宫室,但当时的建筑技术尚不能建高大的多层楼阁,遂不得不利用多层土台为衬垫,在其上逐层建屋,形成外观如多层楼阁的巨大建筑。其二是巨大的多层夯土台榭可以屯粮、屯兵,满足防卫要求,有非常事件时可以踞守,其事例在春秋战国史料中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