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食
作者:心随梦寒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53

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药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中药养性下药除病。1道士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一套采集、制作和服食长生药的方术即为服食术。j。86sIm]p[pdnIL\

服食术起源于战国神仙家为晚周仙道三流派之一。《史记·封禅书》载神仙家倡言: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人如求得此药服之可长生不死。于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派方士入海求之不得。其后秦始皇派人率童男女入海求之未能至。再后汉武帝除继续“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外又听方士李少君的怂恿“亲祠灶”、“而事化丹砂诸药齐(剂)为黄金”即令方士从事炉火烧炼企图用人工炼制出不死药3促成了炼丹术的产生。从此“不死药”即包括人迹罕到之处的奇药(实即野生菌类、草木药)又包括金石药和用金石炼成的丹药(道士称金丹)。《汉书·艺文志》著录《轩辕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太乙杂子黄冶》三十一卷就是当时服食著作的代表。id9B3px]xsZ5V2L

道教承袭此术不少道士皆修服食。《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九和三十载韦节“卜居华山之阳……饵黄精、白术、胡麻、茯苓、丹砂、雄黄”田仕文“常饵服白术、茯苓久而有益”;梁谌“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断谷服水饵枣膏、天门(冬)”;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体渐清爽”;王延“唯松餐涧饮以希真理”;于章“啸咏林泉饵黄精、茯苓、山地黄”。⑷《南史·隐逸传》载刘凝之隐居衡山之阳“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顾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5入唐以后道士除服草木药和金石单味药外又多服金石烧炼而成的丹药。此风还普及于上层社会不少皇帝如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和大臣杜伏威、李抱真、李虚中以及许多文士都争相服食丹药。但多数丹药皆有毒致使很多服食者中毒而死。因此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唐以后外丹术和服食外丹之风逐渐衰落而服食草木药和单味金石药则继续流传。e191hrnetbsp; 与上述服食术展情况相适应服食书在历代不断出现。p]sV4naF^IaakIgm

《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各一卷《服食禁忌经》一卷《小饵经》一卷《采神药治作秘法》三卷。《隋书·经籍志》医方类著录《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论服饵》等二十余种。《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除著录多种外丹烧炼书外又著录服食书《太清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药方》《太清诸草木方集要》等十余种。《通志·艺文略》著录《神仙长生药诀》《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药方》《摄生服食禁忌》等四五十种。《正统道藏》收载《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种芝草法》《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太上肘后玉经方》各一卷《云笈七签》卷七十四至七十八专列《方药部》。disxdsqunetbsp; 用作服食的草木药据《抱朴子·仙药》篇记述有五芝(其中之一为灵芝草)、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枸杞、天门冬、黄精、甘菊、松柏脂、松实、术、菖蒲、桂、胡麻、柠木实、槐子、远志、泽泻、五味子等。其他书中还有人参、甘草、大枣、杏仁、桃仁、竹实、苁蓉、干姜、覆盆子等。前苏联学者用电子计算机对中草药成分配方进行研究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三十种6绝大多数都包括在《抱朴子·仙药》篇所举草木药中。以上诸药大都可单服《千金要方》卷十二“服地黄方”、卷十四“造生干地黄法”、“造熟地黄法”即载地黄的制法、服法。beuZssmoI\TknfQgi

《千金翼方》卷十二“服天门冬丸方”又载天门冬的制法、服法。诸草木药又可复方配伍服食如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服药论》列有“安和脏腑丸方”、“治润气液膏方”即为草木药复方。唐人卢遵元《太上肘后玉经方》亦为草木药复方配方它按乾、坤、艮、巽、离、兑、坎、震等八卦次序列出八个服食方绝大多数为草木药之复方配方药性大都平和极少或没有副作用。。ssb的RqInetbsp; 用于服食的金石药常见的有丹砂、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礜石、云母、慈石、戎盐、石英、钟乳石、赤石脂、太乙禹余粮等。以上诸药有单服者。隋人京里(或作京黑)先生《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即载有丹砂、雄黄、石钟乳、石脂等单方的制法与服法其中饵服丹砂二十一方饵服雄黄十一方。《云笈七签》卷七十五载“炼云母法”十方“服云母法”二十六方。孙思邈《枕中记》又载“饵云母法”、“饵雄黄法”。此外又有将诸金石药配伍服食者较早的有魏晋名士普遍服用的“五石散”又名“寒食散”为五种未经烧炼的石药⑺合研而成的散剂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有兴奋末梢神经、引性冲动的作用。最多的是若干石药经烧炼而成的丹药(金丹)其配方、制法散见于众多外丹书中《云笈七签·方药部》所列诸方亦多为此类金石药复方。TgbjR1g5_ah3^k

作为冀图长生不死的道教服食术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它所积累的众多服食方尤其是草木药方仍具有可供药用的研究价值。据《动物学杂志》1959年第4期载文称: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本草纲目》等二十余种道书、中医药典中筛选出抗衰延年药方一百五十余种按功用分为十二类计耳目单方类十一种耳目复方类八种齿单方类六种齿复方类十八种诸风单方类六种诸风复方类二种悦泽方类八种补虚单方类八种补虚复方类四十种延年不老单方类六种延年不老复方类三十六种其他二种。可谓我国古代服食养生药研究的一种总结。1c9B5[7Fqadanetbsp; 注释QkuoggkJyk2netbsp; 1《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96页中华书局1985年or1R54。\7hdgV]

23《史记》第4册1369~137o页1385页中华书局1959年pjpV1dZsnoV[eeoy1

⑷《道藏》第5册第266~27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konJpkhu\44Qr_46L

5《南史》第6册1869页、1874页中华书局4e2TjTd的doy

6《中国古代养生之道》117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o年q\yoJmdJnuspIbk

⑺《抱朴子内篇·金丹》说:“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礜、曾青、慈石也”《晋书·裴秀传》注、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对“五石”的解释互有异同。近人余嘉锡和王奎克对“五石散”的考证意见又互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