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诱群臣下南洋
作者:执笔绘斜阳      更新:2019-07-24 06:11      字数:2333

莫然三年元宵佳节刚刚过去,莫然就召集诸位心腹大臣商量事情,今天就是讨论跨洋航海的事情。

莫然为了航海有三个理由

一、前些天两广巡抚韩庚送来年终报告的时候,顺手送来一封给莫然的亲笔信,信中说有些下南洋的朋友看到了一个人,很像静妃的哥哥,和静妃所描述相貌一模一样,就连名字都是一样的。

所以韩庚让莫然和静妃商量一下,什么时候去南洋一趟,把这件事落定下来,毕竟是不是静妃的亲兄长,只有静妃知道。

二、是个未来人都知道,从明末开始,中国就开始从世界掉队了,莫然想摆脱这个局面。就需要对外交流,前期拿茶叶和瓷器换取洋枪洋炮,搞回来自己研究,毕竟莫然不会造武器,靖难时期的两种火器都是自己瞎捣鼓出来的,虽然威力大,但一不小心就能炸死自己人,现在都没人敢用了。

后期可以拿别人的洋枪洋炮做实验,把它们改造成自己能量产的洋枪洋炮。有了先进的武器,就可以用来掠夺全世界的财富。让大明把国内的忧患全部转移到国外,与其在家里内乱,不如去外边打别人。

三、就是吃饭问题,大明之前的朝代,包括现在的大明,又或者是未来的大清,能让百姓吃饱饭真的很难。

不过每个星球都有许多局限性,以至于出现人们常说的土特产这个词,莫然坚信这个地球上绝对会有能解决温饱的农作物,起码以前在地球旅行所吃到的土特产有烤玉米和烤土豆,这两样东西莫然到现在还没有见到过。

莫然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两样东西虽没有苍木星的农作物好吃,可是当年吃的时候明明记得,这两种东西的包装袋上写着地球土特产五个大字,而且有说明说这两种农作物的亩产量,比水稻的亩产量还要高。

好多王朝都是百姓活不下去了,才起来反抗的。为什么活不下去了?当然是饿得活不下去了。所以莫然无论为了自己的黎明百姓,还是自己的子孙后代,他都要试一下能不能改变这条不归路。(不归路指——王朝过了几百年后人多地少吃不饱,农民因为饥饿而反抗,因为反抗灭亡了王朝,农民也死了不少,这样分下的地能吃饱了,残存的势力继续建立新的王朝,可是过了几百年又是人多地少吃不饱,大家再继续推翻王朝建立新王朝。)

为了商讨这次事情,四大内阁都在,还有旁听黄子橙、练子宁、方孝孺、吴晗。

当莫然说航海的事情,刚刚说到一半的时候,除吴晗和解缙以外,其他已经全部不同意了。他们都说这样搞有伤国本,除非莫然自己搞,但那样也要小搞,不然搞亏了,国库还得朝外面拨钱,用来补助皇上,那才严重不划算。毕竟现在国家的收入刚刚有点余粮,皇上你要珍惜,不能胡来。

莫然不再说航海的事情,根据潇恩的介意,转而说航海会带来的好处,当然也不会说,自己媳妇想见自己大舅子,才派人下南洋的。

莫然只是一个劲夸赞南洋和西洋的特产,洋枪洋炮只是武器而已,当然还有许多想不到的特产,南洋和西洋广袤的疆域上,有中原见不到的大象、狮子、犀牛、长劲鹿、还有美丽的雅利安歌姬。

物品上有采不完的香料、吃不完的香米、还有翡翠、玛瑙、珊瑚、珍珠。在哪里这些东西都很便宜。在这里这些东西都是无价之宝,我运回来也是方便你们。

齐泰有点动心了,问向莫然说:“皇上你应该拿物品比较一下,臣子们才知道里面物品差价,才决定能不能派遣大规模船只出海。”

练子宁和黄观也在旁边应和着,让莫然举几个例子。

莫然想了想,那我就给你们举三个例子。

阿瓦王朝的翡翠是比较便宜的把,十两银子一个翡翠手镯,二十两银子一个翡翠项链。

众臣子点头是便宜,比其他国外珠宝便宜的太多。

莫然笑了,若是你到阿瓦王朝去买,最贵的手镯一两银子能买十个,项链二两银子也能买十个,这还是卖的最贵的人,遇到便宜的卖家你还能买更多。

众臣听了唏嘘不已,这些商人也太黑了吧。

莫然接着说:“占城的香米你们吃过吧,市场上卖的应该三十两银子或者五十两银子一石,可是你们要去原产地去买的话,一两银子三石米是妥妥的。”

众臣陷入气愤状态,占城香米他们是知道的,他们有时候想吃这样的米,还花钱买不到,本以为很精贵,没想到那么便宜,真想掐死那些黑心商人。

莫然又继续说:“我再和你们说说那些香料,我们这里贵的要死,估计一般的官宦人家也只有吃饭的时候。或者沐浴的时候才用上一点点,其他平民家里想都别想。

其实南洋那边有大片的香料树,这些香料树都是无主的,只要你肯花费时间,一两银子也不用花。你提炼的香料绝对都是真货,你也不用担心被坑、你也不用担心被宰。”

众臣子听了,一点不感觉皇上说的话好笑,都想拿刀砍人。我们一两银子也就买手指头那么大一点香料,但是为了儒生的荣耀,又不能不沐浴熏香以表现自己的魅力和清高。

商人啊、商人、你们说好的诚信经营和物美价廉的啊,都喂狗了吗?

“你们也真是的,不用那么愤怒啊,你有没有算过人家的运输费、成本费。”看着愤怒的群臣们,莫然快乐的说。他心想大家应该同意这件事了吧。

可没想到这些家伙还是说:“大明这几年国库空虚,这些事缓缓再说吧,要是皇上一意要下南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给你筹钱,到时候赚了钱,大家一起分红。”

分红这个词是他们从莫然这里学的,没想到今天反过来对莫然说了。

莫然自言自语道:“完了,大臣都知道分红了,明年是不是要闹调薪啊……”

最后大家还是协调了一下,才算答应了莫然的要求,下南洋的资金由皇帝的内帑拨款,随行的会有六千名士兵和两千名杂役,由吴晗率领下南洋,毕竟他一家是世代经商的,到时候回家选几个跑过南洋的人,这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什么事情都搞定后,莫然让吴晗明日就去镇江选船,看看那些靖难时期特意保留的船现在还能用吗?

若是不能用,趁现在刚刚是春季,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造船的,做事情是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