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平郡王
作者:小猪懒洋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694

探春故意在外面又磨蹭了一会儿才走进去,王夫人把她叫到身边:“三丫头,你自个儿的绣活儿也要忙,却还得帮衬着你凤姐姐把这寿筵给办了。平时倒也不忙什么,只帮着替你凤姐姐出些主意。”

“是。”探春乖顺地应了,“凤姐姐若有什么要我做的,只管吩咐。”

王熙凤本是个要强的,既然王夫人发了话,自然尽心尽力,施展了浑身的解数。探春也被她拉着看着这个,陪着那个,得了闲还去陪贾母说话,竟是半点空都没有。

到了正日子,虽说不比八十大寿那样的花团锦簇,但把库房里的红毯子拿出来一溜儿的铺上,再加上了些摆件儿,铺陈出来倒也看着喜气洋洋。

探春是真希望这喜气,能把贾母冲得好了。于是便到贾母面前把一些铺陈一样样儿地讲与她听,看着她眼中常常浮现的笑意,便觉得有了些指望。

虽然理智上明白中风的病人,要好起来很难。可是人的身体本就是医学上的难解之谜,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奇迹出现呢?

只要心中还有梦,就敢和命运对抗。

因为没有请外人,一家大小便聚了一堂。虽各自的心时仍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但脸上总还是强颜欢笑。

贾珍带着尤氏过来,勉强地插科打诨凑趣儿。就连贾赦和贾政,也放下了架子,和子侄们偶尔说笑几句。

探春吩咐在贾母的房里也摆了一桌,让鸳鸯和琥珀几个都在房里用饭。又叫人把鸽子炖得极烂,下了长寿面,端给贾母。

“但愿老太太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贾赦举杯祝愿,余者都跟着举起了杯。探春并未饮酒,只以茶盏代替。

贾府如今在风雨飘摇中,这句话恐怕是所有人的心声。探春游目四顾,薛家姐妹固然自顾不瑕,无法来凑趣儿。就是史湘云,也因两位叔叔的事,被婶子们拘在府里。就是贾母中风,也只得来瞧过一回。临走的时候,一向爱笑的她,也哭得跟什么似的。

就是外面服侍的人,也不像以前那么精神,看着也有些暮色的气象。探春心下黯然,也打不起精神来说笑话儿。

就是王熙凤,也显得沉默多了。那成箩成筐的笑话儿,宁可烂在肚子里,也不想说出来逗趣,因此气氛便显得有些闷。

贾宝玉坐于探春身侧,莫名地叹了口气:“如今咱们家也这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头上那把剑就落下来……”

林黛玉嗔道:“别胡说了,若被舅舅听见,准又是一顿训斥。”

探春只是笑笑:“横竖如今父亲也打不起精神来,这也是实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只嘴里不说罢了。”

“怎么会弄成这样……”林黛玉叹了口气,“前儿林叔才送来了信,咱们的铺子才开张几个月,就有了这么多的赢利。林叔的意思,他如今还能支持,越性叫他儿子再开一间分店。”

她比了个手势,可是脸上却没有笑意。

“嗯,那是林叔能干。贾芸也不错,金陵那里也不比维扬差。若真过不了,咱们就回那两处,总饿不死人。”探春安慰着两人。

“林叔的意思,若是这里不能呆了,就让我回维扬去。就是姑苏老家,也还有一些地契仍在他的手里放着,也要留给我。”

探春故意开玩笑:“原来林姐姐还是身家丰厚呢虽说被刮出来不少,可还底子厚着呢”

林黛玉啐了她一口:“你明知道我们姑苏剩下的那些,只是一些地儿,还这样编排着我……”

“不过,林叔说得有道理,干脆让他儿子去姑苏再开一家去。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姑苏那里虽比不过维扬和金陵,也不差到哪里。”

“我回头去信问问林叔的意思。”林黛玉点头。

贾宝玉也笑道:“我虽没见过那位林叔,不过听起来似乎还不服老。”

“何止呢,还雄心万丈。”探春轻笑。

三人正交头接耳,忽见赖大匆匆地在门口说了什么,赖大家的面色大变,慌慌张张地走进内厅:“大老爷、二老爷,外面的赵老爷领了些官爷,说有要紧的公事,请家里的男人都到外堂去。”

贾赦手里的酒杯“咚”地一声掉了下来,贾政的筷子就这样举在半空。王夫人惊呼:“赵老爷?”

贾琏和王熙凤双双被酒呛了一口,贾珍更是差点跳将起来。

看着一家人的过度反应,探春奇问:“赵老爷是什么人?”

贾宝玉皱眉:“是刑部的堂官,那位的亲信臣子。”

那位——自然是指的皇帝。

“先出去迎接罢。”还是贾政镇定,放下筷子,整了整衣冠,“宝玉以上,都到外堂去迎接赵大人。”

家里的男丁,包括贾宝玉都依次的掀了帘子出去,探春心里忐忑,隔着帘子往外看去。果然有两队官兵,为首一人穿着官服。探春辨认了一会儿,模糊辨出是三品服饰。

什么事,要劳动三品官员?探春的心脏顿时“咚咚咚”地跳了起来。

忽然觉得手上一紧,原来是林黛玉也挨在她的身侧,掌心冰凉。两人对望一眼,探春从她的瞳仁里,看出自己满脸的紧张。

两人干瞪了一会儿,都有种说不出的惊惧。

探春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悄声道:“该来的躲不掉,横竖祖母还在,不会太过份的。”

林黛玉挤出个仓猝的笑容:“是。”

她们的身后,惜春早就骇得手脚发软,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吭。就是尤氏和王熙凤颇见过些世观的,也一时失了方寸,仍坐在原位面面相觑。

探春在心里嘀咕,怕是这位赵老爷的官声,并不太好。

果然,王熙凤悄悄解释:“这位赵老爷,别人都叫她赵剥皮的。”

“为什么?”

“听说,但凡他所过之处,便没人能留下什么。”

倒真是个雁过拔毛的货色。探春鄙夷了一句,也不敢多说,见众人紧紧围坐,叫过了玻璃,让她把贾母房里的门关上,免得一会儿出了大事,又让贾母激动。

再要有些什么,可就真是回天无术了。

赵老爷的下巴抬得极高,脸上虽然带着三分笑意,但探春怎么看怎么觉得假。好在他的态度还算温和,并不像刑部办案时时常可见的凶相,想必不会有什么大祸,心下略定。

贾赦和贾政辈份最高,自由他二人出面招呼。两人陪着十二万分的小心,无奈人家赵老爷并不是为了讨寿酒来的。

“本官只是奉旨办差,请两位老爷莫怪。倒不知道是老太太的寿辰,并不曾备得寿礼,怠慢。”赵老爷打着哈哈,不待贾氏兄弟两回答,又道,“去把前后门都把守了,不许人出入。若有只苍蝇飞出去,也拿你们是问”

这话说的,可有些严重。

贾赦和贾政不敢再言,只叫人上茶和点心。一家人正惶惶然时分,忽听一个声音哄亮地喝道:“北静郡王到”

这个名字,再度听到,竟仿佛隔了一世的人生。探春又惊又喜,一颗心总算暂时定了下来。水溶总不会特意来找贾府麻烦,但凡有他这个郡王在,赵老爷想要作威作福,不看僧面也得看着佛面。

只是水溶怎么会正好赶来?难不成他也是为了贾母的寿诞而来?可是,这次寿筵,因并非整寿,他们也没有给王府下帖子。

探春心里一热,悄悄地掀起了帘子的一角朝外看去,果见水溶头束冠戴,素色王袍,正朝里走来。他俊目修眉,双眸灿若星子,脸上带着俊逸的笑容,让人瞧着便如沐春风:“本王并无旨意,只为七哥来打前哨的。如今他才去宫里请了旨,不一刻就到。”

探春知道水溶嘴里的七哥,便是四大郡王里战功最著的西平郡王。听说他一年中有大半年是驻守西疆的,只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召回了京?

林黛玉含笑道:“郡王怕咱们府里吃亏,故先行赶来,那赵老爷可不敢动手了。”

这道理,探春自然也明白,因而心下感激。

果然,那赵老爷也顾不得吩咐人搜屋子,忙着与水溶见礼。水溶含笑抬手,态度温和:“赵老爷还请稍待,七哥就到。等请了旨意,再作定夺不迟。毕竟是老太太的好日子,就是太上皇也赐下了几件法器,回头七哥亲自带来。”

他既开了口,赵老爷哪敢不听?况且,又搬上了太上皇。虽说如今作主的是坐在位子上的那一个,可标榜着以孝治国的皇帝,私底下的动作再多,也不能对太上皇的话置若罔闻。只得唯唯诺诺,欠身坐着陪了说话,屁股还不敢坐得实了。

果然不过一刻钟功夫,便有人喝道:“西平郡王到”

探春好奇,朝外看去。西平郡王竟是全副武将的装束,并没着穿着王袍。眉目开展,与南安长得很像,而与水溶看着却不像是兄弟。

贾赦和贾赦面色如土,不知道能惊动两位郡王的,又是什么了不得的祸事。好在贾氏先祖与两位王爷的祖上交情不比一般,好歹心里有点底子,还能应对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