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遥借《蜀相》祭孙郎
作者:OtherSplendour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27

我看了看一旁的书店老板,心里不免有些不安。在这里写不就代表我才是祭文出处这件事将会有人证?诸葛亮今天还吩咐我小心不要被发现了呢。我想提议换个地方,不过看到庞统和他身边那个年轻人都如此警惕和怀疑,我只好算了。我们问店家借了张案;我展开白绢,磨了墨,然后将毛笔递给庞统。他提笔蘸墨,又对我说,“小姐,请。”

“你就这样写,”我念道,“将军祠堂何处寻?鄱阳湖畔柏森森。”

“呵!这两句倒也新巧,”庞统说道,挥笔而就。

他的字应该是隶书吧,字体短小而饱满,看在我这个外行眼里还是很漂亮的。不过庞统写字似乎很快很随意,也没有印象中的隶书那么规矩。我看着他写完这两句,接着念道,“映寒碧叶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好!”庞统赞道,“应对转折俱是精妙。”

当然是好的,杜甫可是诗圣,我有点不好意思地在肚子里嘀咕着。看他两句又写好了,我又说道,“千万刀兵渡江水,八十郡县更姓名。”

庞统的眼睛中精光一闪,毛笔将“刀”字的那一撇拖得老长,尖锐仿佛刀锋。他抬起头来,几乎是审查敌人一般盯着我看。我被他瞪得心里发毛,但仍然堆出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故作无辜地说,“怎么了,庞先生?”

“‘八十郡县更姓名’,”庞统又是笑着说道,“这句好啊;真有些意思。”他写完这两句,又说,“下面呢?可是要收尾?”

“孙郎不复都城改,长使故人泪满襟,”我说。

庞统匆匆写完这最后两句话,“啪”得一声扔下笔。他身边的年轻人皱着眉头,神色特奇怪地打量着我。而庞统则是哈哈大笑,仿佛刚刚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妙,实在是妙;在下佩服,”他大笑着说,“统冒昧,敢问小姐姓名,何方人士?”

“我姓贺,”我说,“厄,荆州人,来柴桑探亲的。”

“探亲?”庞统撇了我一眼,笑容中多了一份戏谑,“嗯,探亲。”他将白绢递到我手里,说,“小姐请看。”白绢上的字迹随意而锋利,看上去倒也几分控诉的味道。嗯,他的字还真挺配我这小小的诡计。我看了更觉满心欢喜,忙连连道谢。庞统又说,“小姐不用言谢,统可是收了报酬的。”说,着他挥挥手,道,“既然如此,统告辞了。”

他动作也快,随便一礼,然后拉着年轻人就走,半分钟就消失在街头了。我耸耸肩,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对这个庞统巨有好感。什么啊!我自嘲地笑了笑,收拾了东西,又对店老板说了一堆感谢的好话,这才离开。我到了鄱阳湖畔,发现湖边还是人不少。于是我在湖边的兜了一圈,最后抓了两个在外面玩的小孩,给他们十文钱,让他们帮我把祭文挂将军树上去。我一直远远地监视着,直到看到他们把祭文挂上了,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客栈。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玩笑的效果比我想像中的还好了很多倍。晚上无聊之余我仍然是出去散步逛街,结果在一个安静的后街看见一大堆小孩,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叨着什么。我一时好奇,走了过去细听。这一听吓了我一跳:他们念的正是,“孙郎不复都城改,长使故人泪满襟。”念完了,所有孩童都开始尖叫鼓噪,仿佛这是一个很搞笑的儿歌小调。晕!!现在杜甫一定在坟中打滚…不对,这会儿杜甫还没出生。

我问他们道,“你们念叨的却是什么?”

“这是挂在将军树上的词,”他们告诉我,“是不是很上口?”

很,很上口…诗圣的传世之作你们居然来一句‘很上口’。我无力地看着那帮小孩,又问,“你们都识字?不然又怎么读得懂?”

“好多人都去将军树那里看这曲子,”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答道,“他们都念个不停,我们都快会背了。”我愣了好半天,然后不禁暗自得意。这效果,当得上“立竿见影”这四个字啊。看来柴桑还真是一个人多口杂,方便八卦传达的地方。今后可得记着这一条。

我把改良版《蜀相》挂在将军树上的第二天,诸葛亮竟然主动来敲我的房间门。

“诸葛先生?”说不吃惊那是假的。这三五天诸葛亮完全拿我当透明;他居然会来主动找我,果真稀奇。

“小姐是如何找到庞士元的?”诸葛亮神色阴晴不定地看着我。

我吓了一大跳,忙辩解道,“我们只是在一家店里撞上了;他想买箫的,结果最后一支被我买去了,他就问我愿不愿意出让。我不是故意把他扯进来的。我不会写字,正愁怎么写那副祭文,正巧碰到他,我就答应把箫送给他,只不过求他替我写幅字。”

“小姐不会写字?”诸葛亮显然完全不相信我说的话,“便看小姐所做歌谣,遣词造句均属上乘,却道不会写字?”

“是真的,”我很无奈地解释道,“我识字不代表我会写啊。再说我久居西域,用的笔和中国的毛笔很不一样,就算我写得出来也是难看无比。”诸葛亮不说话了,只是皱着眉头,似乎在想着什么。我见他半晌无话,便小心翼翼地问道,“没出什么纰漏吧?当初先生也说此计可行的。”

“纰漏?”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黄公覆老将军在江东文武百官的面前将这歌谣念了出来,气得讨虏将军当堂拔剑;又有周都督、子敬等人从旁劝说,讨虏将军终究决心一战。他已命公瑾帅水军三万西进以助主公。不过现在孙将军的气头过去,不免好奇这歌谣出自何处。”

“厄,应该查不到我头上吧?”我说,“这字是庞士元写的,而且我找了几个小孩把它挂到将军树上的。我甚至没走近过。”

诸葛亮叹道,“小姐难道不知士元兄如今在周都督处任功曹?”

我的下巴直接掉地上。搞,搞什么,庞统现在是周瑜的人?!我读过庞统传啊,怎么不记得这个细节?“这…不过我只告诉庞先生我是荆州人;他不会知道我是先生一伙的吧?”我几分侥幸地问道。

诸葛亮似乎有些哭笑不得,他微皱着眉头说道,“只是子敬却是见过小姐。私下议事时周都督说起士元兄的遭遇,子敬便猜到是小姐;为了不使孙将军疑心周都督,便说了小姐的身份。倒叫亮好生尴尬。”他顿了顿,又是加了一句,“如今孙将军和周都督对小姐俱是赞不绝口。”

诸葛亮的表情仍然什么也读不出来,但是我还是觉得浑身冷汗。“那个,我不是故意的。我真没想起来庞先生如今在周都督那里干事。厄,对不起,先生;我…我没给你惹麻烦吧?”我一边说,一边紧张兮兮地看着诸葛亮。

“言重了,”诸葛亮云淡风轻地答了一句,“如今联盟即成,还得多谢小姐妙计才是。”真的假的?我怀疑地看着诸葛亮,也不知道他到底什么心思。估计看出了我的焦虑(很难看不出吧),诸葛亮朝我笑笑,温和地道,“亮说的乃是实情,小姐不必太过担心。”说完,他拱了拱手,然后转身走了。

而我只能长长地叹一口气。

这一切比我想象中困难好多。我还以为拉庞统捉刀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反而是直接将自己暴露在所有人眼皮底下!我还让诸葛亮看到更多疑点。混饭,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