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谋权
作者:大汉02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261

第二十九章:谋权

在秦汉原来的时代里,国家的交通设施,极度的落后,而落后的交通基础,也同样极大的制约了国家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大力的发展交通,提出了那个时代里极为这名的一个口号,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对于这个耳熟能详的,与交通有关的口号,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秦汉当然知道。

秦汉深深的明白,一个国家交通状况的好坏,关系到这个国家经济等各领域的发展。可是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民国时代里,又有哪个军阀,会去关心这个问题那?

对于自己在兴华城所遇到的困难,特别是交通上的困难,秦汉也同样是深有感触的。但是,作为弱小的一员,秦汉也常常深感无力。

当兴华城遭遇严重的交通制约之后,秦汉也是愁眉不展。秦汉明白,现在的兴华城,所有的发展,都与道路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几处煤矿的相继投产,想兴华发电厂运送煤炭的困难,更加使得秦汉了解,所有的这一切,都关系到一件让他万分为难的一件事,那就是路的问题。自己要想在草原上,让兴化城获得良好的发展基础,拥有良好的交通设施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兴华城的公路建设,早在建城之初,秦汉就有了大体上的规划,并付诸实施。可是也不过是在兴华城的周边,修建了几条临时的土路,只能暂时缓解兴华城的交通压力,对于兴华城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帮助。

所以,秦汉想要兴华城获得良好的发展,首先要有四通八达的公路和铁路网。

在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想要发展建设交通基础,都要获得政府的批准与支持,特别是铁路方面。

而此时的民国政府,可以这么说。那就是政令不通,官场**,民生凋零。在整个中华大地上,到处是争权夺利的战场,充满了呛人的硝烟与腐臭肮脏的政治交易。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之下,还有那个人?还有谁去顾得为国家的发展,大力的发展国家的交通建设?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里,就算是秦汉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请求,请求政府允许自己出资进行交通建设,也不可能获得批准的。说不定!反而会因此引起政府对他的注意,发现秦汉众多的底细,到那时候,怕是一个不小心,让这些军阀们眼红他所拥有的财富,随便找个什么罪名,让秦汉就此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其实,这样的罪名,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阀们来说,那实在是很好找的。要知道,秦汉建设的兴华城,规模,可以说,在草原上可算是不小的了,虽然对外是打着奈曼旗,打着蒙古王爷巴特尔的旗号,来进行建设的,可是,此事却经不起详细的调查,一查,就会让秦汉露出许多的马脚来。

考虑到众多的因素,秦汉也感觉很无奈。秦汉知道在这个乱世里,一个人没有权利是不行的。特别是现在的自己,更加需要获得权力。而自己想要推翻这个**的政府,也首先需要获得这个政府的某些权利,然后,再利用手中的权力,把它打倒。

了解这个时代的秦汉,明白此时的自己,还没有力量对抗政府,现在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个顺民,慢慢发展积蓄实力。而任何一个时代里,发展实力的最快方法,还是要首先获得权力。可是!在这个时代里,想要获得较大的权利,也不是手里有钱就能够获得的。

可以说,权钱交易,不时拿出钱就能交易的,这其中,有着太多的黑幕!而对此,秦汉又怎么会不了解哪!

当秦汉正在为如何获得权力,而愁眉不展的时候。随着北京王继轩来到草原上,使他想要获得权力的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

原来,王继轩见他一直不断地在招收民工,实在是不明白秦汉招收这么多的人,到底要干什么。到了后来,实在是忍不住的王继轩,简单准备了一下,就来到了草原,想和他见个面,仔细的问问秦汉到底有什么想法。

在客房里,两人闲谈之间。王继轩无意中说:“老弟啊!你的这些产品,实在是太畅销了!现在,就连国家大总统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都非常喜欢咱们集古轩销售的这些商品,空闲时间里,袁大公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经常到咱们的店里去转转。”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秦汉听了王继轩说的一番话,却动起了心思。秦汉心里想:“现在,袁世凯是民国的大总统,他在中国,特别是中国的北方,袁世凯的权力可以说最大。他的大公子袁克定,现在也在政府任职,权利当然也小不了。而且史书上也说了,袁世凯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的这个大儿子。据史书说袁世凯复辟当皇帝,也是受了袁克定一定的蛊惑。”

受到王继轩这番话的启发,想起这些史实的秦汉,心里不由得动起了心思。当即告诉王继轩道:“王老哥,其实我早就想谋取个官职,可是,你也知道,我在北京地面上孤身一人,除了你老哥,没有什么人际关系,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没有好的门路。你看,能不能帮我与袁克定牵个线,让我们认识一下。”

王继轩听秦汉说完,手抚胡须笑道:“不是我说老弟你啊,早就该如此了。好,我给牵线,倒是没有问题。不过你能不能和他靠上,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秦汉听后,内心里大是高兴。当即兴奋的说:“那就好,那就好,谢谢老哥了,只要你给我牵上线,剩下的是我自己办。”

秦汉说完,心里暗想:“那还不简单,只要找到机会认识就好办了,公关呗。这个时代,和自己原来的那个时代,没有什么不同的,反正是为了谋取某些利益与权力,不外乎金钱、美女等方面的投资。只要投其所好,还不手到擒来。等与袁克定把关系搞好了,就等于间接的与袁世凯把关系搞好了。”

很快,在王继轩特意的安排下,一次,秦汉在王继轩的店里,装作无意中与袁克定相见,而旁边的王继轩也连忙上前给两人相互介绍。在王继轩向袁克定介绍了秦汉的身份后,袁克定果然对秦汉有了兴趣。

秦汉微笑看着站在对面的袁克定。此人身材中等偏高,瘦瘦的,长的面白无须,梳着一个光滑的大背头,使得整个人看起来很是儒雅,只是遗憾的是瘸着一条腿,从表面上看起来,更像是个书生。此时的袁克定,在北京政府就任参议,虽然算是个可有可无的官职,但是能量非常巨大。

经过一番介绍熟悉,王继轩把两人请到后堂看茶。在与袁克定闲聊之间,秦汉充分发挥了后世的种种公关功夫,把些事情说得天花乱坠。更是偶尔顺着袁克定的心思,谈谈此时与国家政治等方面有管的事情。

在历史上的袁克定,它想要自己的老子当皇帝,以后他自己也就顺理成章的是袁二世了。他的这些心思,历史上早有详细的记述。

秦汉为了接近袁克定,也特意上网查阅了与他相关的所有资料。可以这样说,如果历史记录的都是真实的,那么此时的秦汉,对袁克定的想法早就是了如指掌。所以当秦汉与他谈到有关国家制度等问题时,自然是顺着袁克定的心思说。

果不其然,历史对袁克定的记载,是真实的。

而袁克定心里有这种想法,是在袁世凯当上总统后产生的,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谈起过。当听到秦汉的某些说法和自己心里想的不谋而合时,不由得大是兴奋。一时之间,就把秦汉引为知己,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听着秦汉的某些说法,说到了自己的心里,袁克定不由得伸手,拉着秦汉的手感叹的说:“秦汉老弟啊!你说,咱们怎么没早点见面啊!真是相见恨晚啊!这样好了,今天中午我做东,咱们再多谈一会……”

于是,袁克定中午宴请了秦汉。当然了,秦汉还是很自觉地,是不可能让他花钱请自己的。要知道以后还要求他办事那,所以秦汉就先主动付了饭钱。这些虽然都是些小事情,可是对于交际场上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另一个时代的人,秦汉当然更加的明白了!

在酒宴上,酒菜刚刚上齐。袁克定又迫不及待的,和秦汉就国家制度的话题,详谈起来。秦汉也不客气,更是顺着他的心思,大谈而特谈。把袁克定听的,脸冒红光,眼睛发蓝。更是对秦汉说:“老弟啊,让你经商是屈才了,你啊,应当走仕途之路……”

秦汉就是抱着这个目的,来和袁克定接触的,听了他的话之后,是打蛇随棍上,当即连忙接口道:“呵呵,袁大人,我一直就有这么个心愿,如果有机会,还请提携提携兄弟啊。”

袁克定听了秦汉的话后,不由得一愣,随即用手指着秦汉,哈哈大笑。

秦汉有钱,又特意和他接近,谈的话题又多符合袁克定心里的想法。再加上秦汉不时的送些稀奇古怪的玩意给他。而这些玩意的价值,袁克定可是知道价格不菲。很快,在秦汉的各种攻势下,两人就称兄道弟了。私下里,秦汉称呼他袁大哥,而他则管秦汉叫秦老弟。

随着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熟。袁克定也常邀请秦汉,在合适的时候,去参加某些政府酒会什么的。渐渐的,秦汉也和袁世凯政府班子的许多官员熟悉了。比如陆军大臣王士珍;司法大臣沈家本;农工商大臣张謇;邮传部大臣杨士琦;还有各部的副臣如杨度、田文烈、谭学衡和梁启超等。

1912年的初冬,奉天总督‘赵尔巽’卸任。被袁世凯委任为民国政府即将成立的清史馆馆长。

远在草原的秦汉,在奉天总督赵尔巽即将卸任之前,就已经在参加北京政府的某次酒会上得知了。

秦汉的兴华城位于奈曼旗,而此时的蒙古草原奈曼旗等地,在行政上还属于奉天管辖。

秦汉觉得奉天总督赵尔巽的卸任,对于自己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虽然这个职位,对于身无一职的秦汉来说,太过遥远。可是在这个乱世,还有什么不可能的那?最多就是多出些血吧了。此时的袁世凯,正在不断的扩军,应当相当缺少军费,自己就算是用银子买好了。

按说就秦汉此时的地位,是绝不可能谋得奉天总督一职的。但是打定主意的秦汉,还是没有放弃,早早就提前行动起来。

于是,秦汉先找到了袁克定。见面之后,也不?嗦,直接说明来意。说自己想要谋求奉天总督这个职务,请他多多帮忙。

袁克定听秦汉刚一说完,就睁大双眼,惊讶的看着秦汉,以为秦汉晕头了。可是又见秦汉说的郑重其事的,不像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只好说:“老弟啊,奉天总督一职,是一行省政府之首,可是老弟你现在身无一职,竟然想要谋求一省的总督,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这个忙不是不帮你,实在是帮不了你啊!”

秦汉听了,笑了笑,喝了一口茶。说道:“袁大哥啊,此事听起来,确实让你觉得荒唐,不过!小弟我可是认真的。再说了,不试上一试,谁又敢说不行那?”

说完后,见袁克定还在摇头。秦汉心想:“看来,不拿出点杀手锏是不行的。”

于是又说道:“对了,最近我听说,大总统为扩军无饷而发愁,不过……”秦汉话说到这里,猛地打住,见对面的袁克定听到刚才的话,立刻就关注起来。就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不过军饷这方面吗……呵呵,我倒是也能帮上点忙。”

秦汉话刚说完,就见袁克定面上动容,知道打动了袁克定。

于是不等袁克定说话,秦汉再接着说道:“要不这样好了,大哥你把小弟的意思,转与大总统如何?”

听了秦汉这番话后的袁克定,心中也已经产成了一丝犹豫。

袁克定明白,自己的父亲现在也是内外交困。外部的各大强国,在民国初建之期,也妄图在中国分得一杯羹,扩大他们在华的种种权利,不断逼迫政府。南方的孙文、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则天天的强烈要求改组内阁,妄图加强内阁的权利,借此消弱总统的权限。而长江以南的军事力量,基本上都控制在革命党人的手里,袁世凯现在实际上也只掌控了半个中国。

所以,当初袁世凯不敢去南京就任大总统,而不顾临时约法,在北京做了总统。随后就不断扩充军事力量,一就是防备江南的革命党,而来是为了防止国家的分裂。可是这一切,都离不开银子。而袁世凯现在想扩充军队,发展实力,可是手里已经没有银子了,现在正为这件事情愁的焦头烂额。本想跟国外贷款,可是这些国家的附加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袁世凯一直都不敢答应,而奉天总督赵尔巽的离职也与此事有关。

现在,袁克定听秦汉说能帮助筹集钱银,当然动心了。这可是关系到他老袁家的命运与前途,还有他自己内心里,深藏着的那个皇帝梦。

所以袁克定听秦汉说到银子,实际当下心里就有点同意了,可还是故作姿态的沉思了一会。这才向秦汉问道:“不知老弟能够帮着筹集到多少钱银?要知道,国家用钱,可不同与商家,那是如同流水啊!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袁克定试探起秦汉来。

秦汉对用钱买官之事,心里早就有了考虑。见袁克定在试探自己的深浅,也不介意。笑着说道:“袁大哥呀,这可说不好啊,不过几百万银元,还是能够筹集到的。你也知道,奉天总督赵尔巽在奉天管理不善,连向北京政府上缴的税银都缴不上来。不过,如果我能就任奉天总督的话,倒是能保证每年在原来税银的基础上,多交一倍的税银,不知这样行否?”

秦汉这段话说完,坐在椅子上的袁克定,不由得猛地站起身来,对着秦汉高声说道:“我的秦老弟,你说的可都是真的?”

秦汉在袁克定起身的同时,也已经站起身来,扶了袁克定一把,笑着道:“这种事情,小弟怎么敢信口胡言那……”

那袁克定听了,不由得拊掌笑道:“好、好、好,就冲你说的这番话,这个忙我帮定了。再说了,谁让咱们是兄弟那。这样吧,我这就回府,与我父亲大人,就你的事情商量一下,等有了结果,再行通知你。好了,那哥哥我就先告辞了。”

袁克定说完,双手抱拳,行了个抱拳礼,瘸着条腿,转身走了。

秦汉边起身相送,边心里暗想:“不说到银子,你也不说是好兄弟了,真他妈的虚伪,还不都看在银子的面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