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馋嘴品《红》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89

))不过书中交代宝玉禀性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所以他喝的茶、吃的水果都只在井水里湃着。而黛玉则干脆是连生的水果都不敢吃的,只敢拿来上供。黛玉还遵从医嘱,不敢多喝茶,而她的口味也与众不同,别人都不爱喝的上用新茶,只有她觉得好喝。林妹妹虽然脾胃弱,但也有爱吃的好菜。贾母曾经嘱咐把风腌果子狸和鸡髓笋送给黛玉与宝玉同吃,也许这两样菜是这兄妹两个都爱吃的,不过贾母吩咐时确实是把颦儿的名字说在前面的。可想而知,果子狸的肉也是令林妹妹着迷的,不过她最后似乎还是死于典型性肺炎(一笑)。因为水果吃不得,林妹妹只好偏爱干果了,这东西吃了也的确补脑,很适合她这样的脑力劳动者。所以在薛姨妈家吃饭时,她一直在磕瓜子(具体是什么瓜子老曹没说,我想应该是苏州人爱吃的那种玫瑰水炒的瓜子,清香微甜又不上火),在宝玉的寿宴上行酒令,也是以榛子瓤收尾,看来这两样东西很合她的口味。象多数小姑娘一样,黛玉爱吃小零食,尤其是酸酸甜甜助消化的开胃食品,类似于果脯话梅之类的东西。善于投人所好的宝钗在派人给她送燕窝的同时还送了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还嘱咐她说这个比外头买的强,吃完了还给她送。看来黛玉以前经常吃外头买的这种糖。而黛玉也并不推辞,只说:“回去说费心。”可见这礼物真是送到她心上了。

“荤食馋猫”湘云及其他

湘云大概是《红楼》美女中最不挑食的一个了。她从小父母双亡,史家荣华渐衰,她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除了在叔叔婶婶处被迫彻夜做针线活外,可能在饮食待遇上也不是很好。宝玉很体谅她,特意给她送过红菱、鸡头果和桂花糖蒸新栗粉糕。不过她对肉类还是特别喜欢的。她在贾家不但大说大笑大作诗,而且还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她笑称自己吃了烤肉才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烤鹿肉也罢,螃蟹肉也罢,来者不拒,真是无肉不欢!书中鸭子肉出现了三次,老太太嫌鸭子肉粥油腻,小丫环芳官也嫌酒酿清蒸鸭子油腻,而湘云却在宝玉寿宴上大嚼鸭肉下酒,还拣个鸭头出来吃脑子。其实那时的鸭子肉要比现代的肥,因为鸭子本身很懒,是吃饱不动只长膘的动物,比鸡和鸽子要肥得多,北京的鸭子多来自京杭运河,往来的粮船更给它们提供了丰美饲料。如今的北京烤鸭还是想方设法改良了品种和烤法的,仍有食客嫌腻。而湘云却好食鸭肉,可见其品味的确与众不同。好在她身材清瘦,“蜂腰猿背,鹤势螂形”,无论怎么吃肉也不会发胖,真是令人羡慕。饮食无忌的人往往有着豪爽宽宏的性格,湘云的人品正符合这个定律。而她也对自己这种啖肉食膻的表现非常自豪,自称是“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红楼》中爱吃肉的还有凤姐,她一见湘云她们吃烤鹿肉就笑:“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可惜她身体较弱,肉似乎也不能多吃,不过每日早起的**糖梗米粥还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一个爱吃肉的姑娘就是夏金桂小姐,她生平最喜啃骨头,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以油炸焦骨头下酒,还喜欢边吃边骂,也是很有“豪气”的女子呢!此外,尤三姐也是比较爱吃肉的,经常吃着肥鹅又宰肥鸭,或不称心,连桌一推,故意用糟蹋粮食的方式跟贾珍他们赌气。与尤三相似,爱糟蹋粮食出气的还有为了一碗鸡蛋羹大打出手的丫环司棋。

“素食馋猫”

这个题目是有点问题,因为在富贵乡中,除了长年吃斋的王夫人、妙玉之类,很少有真正只吃素的人。这里要介绍的只是馋猫们比较爱吃的素食。美女们爱吃的食品往往被千古传诵,当年西施爱吃鸡鸭和鱼,吴王就专门造了养鸡鸭鱼的城池,用活水养鱼使其鲜美,用涂了猪油的粮食喂鸡鸭以令其肥。不过西施小姐到底是洗衣服的村姑出身,虽做了王妃,饮食习惯尚未脱贫,还是爱吃肥肉。相比之下,阔小姐出身的杨玉环专爱吃南方产的新鲜荔枝,就显得口味高贵了许多,更被后人津津乐道。《红楼》美女中探春是喜欢吃荔枝的,她有一次感冒发烧,体贴入微的宝玉哥哥就送来鲜荔枝给她,还特意用缠丝白玛瑙盘子装了以悦其目,同时还送了颜真卿的墨宝给她,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都提供了,所以探春回信感谢他的“惠爱之深”。常吃荔枝容易上火,探春的脾气也够火爆,尤其是理家后更要败火,于是就与宝钗商议点油盐炒枸杞芽吃。这种东西清香中略带苦味,正可清火明目。贾府不但小姐们饮食讲究,丫环们也是口味不凡。乖巧的袭人爱吃酥酪,这种甜腻奶香的小吃与她的个性正相配,另外,甜香的风干栗子也是她的偏爱,风干栗子与糖炒的不同,甜味更集中,皮也更好剥,又不添加任何人工佐料,正是健康的绿色食品。晴雯吃得就更素了,她爱吃的有豆腐皮的包子,还有面筋炒芦蒿。她不但吃得素,而且吃得少。老中医一把脉就断定她平时饮食有限,饥饱无伤,可见晴雯平时在饮食上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加上使力不使心的个性,才有“素日比别人气壮”的自信。如果不是病补雀裘伤了元气落下病根,晴雯理应不会这么短命的。还有一个食素的就是妙玉师傅,关于她的饮食只有茶类有迹可查。她平时似乎比较喜欢六安茶,此茶产于安徽,味道不算很香,微有点苦,也是去火的,适于妙玉这样妙龄出家的人饮用以静心安神。妙玉喝茶讲究茶具和用水,雪水和雨水泡的茶,她分得很清,认为雪水泡茶更加轻浮好吃,而且喜欢用梅花上落的雪,可能这样的雪更干净清香吧?妙玉对茶具古董的也有特别的讲究和偏爱,这更超出了“品茶”本身的意义,是形式重于实质了。

“蹭吃馋猫”李嫫嫫与柳五儿

有一种馋嘴的人是生活中最多见的,就是专门蹭吃食的。这种人不但嘴要馋,而且脸皮要厚。宝玉的奶妈李嫫嫫就是这么个人。她因为在宝玉小时给他喂过奶,就以为这奶妈是可以当一辈子的,坚决拒绝退出历史舞台。可惜宝玉这人也是个卸磨杀驴的主,一旦长大了,不必吃奶了,就对奶妈厌烦起来,这时候他的新生**,也就是对异性的渴望占了上风,所以对袭人等年轻丫环更加重视与宠爱。李嫫嫫怨恨宝玉不象迎春那样对奶妈百依百顺,甚至平时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给她,于是只好自己找点实惠占点便宜。她还是很讲原则的,不会偷拿宝玉的财物,于是只好蹭他的好吃的。她看见宝玉给晴雯预备的豆腐皮的包子,就毫不客气地拿去给自己的孙子吃;看见宝玉给袭人的酥酪,也赌气吃掉;甚至是宝玉自己要喝的枫露茶,她也大模大样一饮而尽。按说她也是大家奴出身,不至于连这点吃食都没见过。她究竟是真的嘴馋、贪小便宜,还是心理不平衡导致的变态行为,真令人难以分辨。还有一个蹭吃馋猫就是柳五儿,虽然她只是贾府厨娘的女儿,地位不高,但口福并不亏。她的母亲非常疼爱她,平时肯定也从主子的盘子里拨点好菜喂她,有时还从外边买糕点给她吃,她舅舅又在贾府门口当差,来贿赂贾家的人少不得要孝敬他点东西,其中也有不少好吃的分给她们母女。比如说人家送来的茯苓霜,连贾母等主子还没看见呢,她倒先已经分到手了一包。她一心想进怡红院做丫环,但因为自己身体不好,一时又找不到机会,就尽力结交怡红院各位在职丫环。怡红院的芳官是个有恩必报的丫头,见柳家母女与自己交好,也尽力回馈。特地把宝玉吃剩下的玫瑰露连瓶要来给柳五儿补身体,五儿吃了以后,“爱得什么似的”。其实这个柳五儿未必有那么馋,真稀罕这些好东西吃。她对玫瑰露的珍爱可能更多是寄托了自己对怡红院生活的向往吧?如同渴望上北大的中学生得到一件印有北大字样的t恤,又如渴望赴美而未成的人得到一件美国生产的产品一样,既然不能身临其境,哪怕得到一枝半叶也是好的。

“野馋猫”刘姥姥祖孙

光看题目就可以想见,这一定是说刘姥姥祖孙了。刘姥姥祖孙第一次进荣国府,凤姐随便安排了她们一顿便饭,她就吃得舔舌咂嘴,唉,穷苦人真的没吃过什么好的。她二次进荣国府听平儿她们谈论大螃蟹,马上就心算出市场价格和总体宴席成本,的确很有经济头脑。在大观园的宴席上,她看见小姐太太们吃得这么少都觉得奇怪,说怪不得风都能吹倒她们。刘姥姥是真正爱吃的人,不讲究吃相,只管专注地吃,而且真的是吃嘛嘛香。连一向食欲不强的贾母看她吃得这样香甜,也不禁胃口大开。刘姥姥自称食量大如牛,说自己的吃相是“老母猪不抬头”,结果不但博得大家的爆笑,更为自己赢得了“母蝗虫”的美誉。在酒席上,所有食品多是她不曾见识过的,也不知道哪个好吃,所以她先夹的是鸽子蛋,一来她能认得这是蛋,知道好吃,二来这蛋比鸡蛋小,也令她觉得新鲜。如果她一上来就直奔茄鲞而去,可就不是穷人本色了。贾母她们都没兴趣的点心:藕粉桂糖糕、松瓤鹅油卷、螃蟹馅小饺儿和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子,刘姥姥和板儿两个吃去了半盘子。板儿也是没见过世面的穷孩子,看见探春房里的佛手也以为是可以吃的,有趣!一般阔人喜欢食品味道偏淡,以便品味食物天然的清香,而刘姥姥象多数穷人一样,吃东西口味偏重,喜欢味道浓郁的东西。所以当她接过贾母手中喝了半盏的雨水沏的“老君眉”后,也顾不得细品,一口饮尽,活象猪八戒吃人参果,喝完了还说:“好是好,就是淡些!”把个沏茶的妙玉气个半死,发恨再也不碰她用过的杯子。刘姥姥还挺爱喝酒,因为觉得大观园的酒象蜜水一样,就多喝了些,结果大醉怡红院。刘姥姥虽然吃相搞笑,但并不白吃。后来她也在贾家败落后出手相助,表现出过人的机智和勇敢。如果说湘云吃了鹿肉就有了锦心绣口,那么老刘在饕餮一场后更表现出了侠肝义胆。贾母这顿饭,请得还是很值的!

《红楼梦》虽然只是叙述深宅大院里的故事,但深入描写了多位人物的饮食起居,他们各有各的个性和饮食习惯,各有各的品味和吃相。读来或令人捧腹,或令人垂涎,或令人会心一笑。我们在投入剧情的同时也跟着男女主人公享受了一次次美味。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