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为袭卿十辩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676

))更有人诬指袭人为了控制宝玉只许自己州官放火,不许别人点灯,即竭力防范别的丫鬟(尤其是晴雯)和宝玉发生**关系。这种论调是否有理,最好看事实!第七十七回,晴雯被逐离开怡红院,袭人问:“今日怎麽睡?”书中紧接着交待了下面一段话:

原来这一二年来,袭人因王夫人看重了他,越发自要尊重,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不与宝玉狎昵,较先小时,反倒疏远了。。。且有吐血之症,故近来夜间总不与宝玉同房。宝玉夜间胆小,醒了便要唤人,因晴雯睡卧警醒,故夜间一应茶水,起坐之事,悉委她一人,所以宝玉外床只是晴雯睡着。他今去了,袭人只得将自己铺盖搬来,铺设床外。

由此可见,上述论调,在事实面前,实在是荒唐无稽,不值一驳。

图:黛玉(左)和袭人(选自84版连环画《红楼梦》)

五,袭人是否甘心当奴才?第三回,书中介绍袭人时说:“却说袭人倒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只有贾母,如今跟了宝玉,心中又只有宝玉了。”有些人常引这句话,说袭人死心塌地想当奴才。实际袭人小时候还伏侍过湘云,也很尽心。我们应该具体分析袭人伏侍的这三个“主子”的品德,然后再下定论。贾母的是典型的善良老祖母形象,她对下宽厚,怜贫惜老,爱护小辈,(在玉皇庙中保护被凤姐殴打的小道士)并对一些事物有高出一般人的见识(如严厉批判才子佳人戏),袭人痴心伏侍她,我看到的是袭人善良的尊老品德。袭人从小与湘云一起长大的,关系一直非常好,实际上是一种平等的女伴关系。袭人有来不及作的活计,可以不客气的请湘云代劳,湘云从来没有拒绝过,虽然她自己处境也很困难。湘云每来大观园都会想到首先去看她,我看不出伏侍贾母、湘云好就说明她一心想作奴才!至于跟了宝玉,心中又只有宝玉了,那是因为她真心的爱宝玉,她没有文化不识字,他对宝玉的爱就体现在对宝玉无微不至的关爱上。这又有甚麽可指责的?

有人根据第十九回不愿意被哥嫂赎出,而骂袭人甘心做奴才,其理很不能服人。原来袭人自幼家境贫穷,为了“不让老子娘饿死”自愿被卖入贾府。脂砚斋在此处评语为“孝女义女”。她当奴才实际是被贫穷和孝道所迫。伏侍宝玉后,与宝玉感情深厚,她不愿出去也很正常。(而且她哥嫂的家境好了,也不是非需要她出去。)第十九回,宝玉到袭人家看望她,见了袭人的姨表妹,望而生情,说了句:“我因为见他实在好的很,怎麽也得他在咱们家就好了。”袭人冷笑道:“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可见袭人并不羡慕在贾府当奴才,更不希望她的姐妹也去当奴才。

由于宝玉以平等和爱护的心态对待怡红院的大小丫头,所以不但袭人不愿离开怡红院,就连反抗精神极强的晴雯也是如此。第三十一回,晴雯因失手摔坏了扇子,与宝玉发生激烈冲突,宝玉要去回贾母撵逐晴雯,晴雯表示“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个门儿。”莫非也要给晴雯加一顶甘心为奴的帽子?

六,袭人破坏了宝黛婚姻吗?有人说由于袭人暗地施加影响,元春才赐婚宝玉与宝钗成婚。书中查无实据。元春与宝玉是“虽为姊弟,有如母子”对宝玉“眷念之心,刻可不忘”,根本不用别人施加影响,她也会对宝玉的婚姻十分关心,并加以决定。以袭人的地位,这方面根本就没有发言权,谈甚麽袭人的影响?在原著中也没这方面的蛛丝马迹可寻。

早在第二十八回元春赐给的端午儿的节礼,只有宝玉和宝钗是一样的,说明元春早就有让宝玉娶宝钗的打算,此事与与袭人何干?

第二十九回,宝黛二人因情感发生误会,黛玉哭闹,宝玉砸玉,闹的不可开交。袭人劝宝玉道:“千万不是,都是你的不是。往日家里的小厮们和他的姐姐妹妹拌嘴,或是两口子分争,你要是听见了,还骂那些小厮们蠢,不能体贴女孩儿们的心肠,今儿你怎麽也这麽着起来了?。。。依我劝你,正经下气儿,赔个不是,大家还是照常一样的,这麽着不好吗?”从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袭人善良的心灵,她衷心的希望宝黛二人和好如初。宝玉听了她的话,主动去看望黛玉,经过一番殷勤道歉,小心讨好,宝黛二人冰释前嫌。说袭人蓄意破坏宝黛二人的爱情,岂不是睁着眼睛说胡话吗?

七,袭人对宝玉的爱。袭人对宝玉有真执的爱,已超出一般的主奴关系。她对宝玉的爱不可能是才子佳人式的卿卿我我,投书递简。她不识字,没文化,她的爱就体现在对宝玉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上。第五十七回,“紫鹃情辞试莽玉”后,宝玉精神受刺激一时变得疯痴,袭人到潇湘馆去找紫鹃,从黛玉眼中我们见到此时的袭人是“满面急怒,又有泪痕,举止大变,”可看出袭人对宝玉的真执感情。有人把袭人对宝玉的爱污蔑为“勾引”、“控制”。其实这些人骨子里还是封建伦理道德在作怪,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是,袭人与宝玉门不当户不对,那有权爱宝玉呢!

袭人对宝玉的爱体现在,“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一回书中袭人对宝玉的规劝。阶级斗争论者,给袭人扣上“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大帽子,我看大可不必。袭人没有念过书,她视读书为神圣和必要,劝宝玉读书走正途也不奇怪。今之中学生皆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如果批评他们和其家长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未免不通情理。然而这正是袭人的悲剧,因为她和宝玉在思想境界上有巨大的差距,那是社会造成的,不必委过与袭人。

据脂批和前80回伏线,在贾家败落后,因某种不得已的原因(红学家的猜测很多),袭人不得不离开宝玉嫁于琪官。在这件事情上,高鹗发了一通极酸腐不堪的的评论:

“看官听说: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诿得的。此袭人所以在‘又副册’也。正是前人过那桃花庙的诗上说道: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高鹗这一段评论,大骂袭人没有为宝玉守节,甚至于骂她为何不去自杀!就连清代人满脑子封建道德的二知道人也对此表示异议,他说:

“袭人为宝玉妾,妾身未分明也。宝玉潜逃,袭人无节可守,嫁与琪官,夫优妇婢,非凤随鸦也,又何足怪。”

现在已是21世纪了,有人倡导对一夜情、婚外恋要宽容,甚至于组织团体要为“二奶”维权。可偏偏还有人骂袭人没为宝玉守节,真是咄咄怪事!

袭人嫁琪官,据脂批,在她离开宝玉前,建议宝玉“好歹留着麝月”,又有脂批透露,袭人出嫁后,还和丈夫琪官一起在生活上接济宝玉、宝钗。可见袭人对宝玉有情有意,仁至义尽。

不过二知道人在这段话中反映出他认为袭人、琪官都是卑贱之人,门当户对。而曹雪芹无疑给袭人安排了相对于大观园其他女儿以较好的结局,在曹雪芹追书,琪官与宝玉、柳湘莲友谊深厚,思想相通,是侠义之人,毫无贬低袭人和琪官之意,这也是曹雪芹思想境界高尚之处。

图:袭人与宝玉(选自《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

八,袭人的善良和美丽。袭人的最大美德是善良。她的善良表现为与人为善、隐恶扬善、代人受过、富有同情心。她的善良不是伪善,是发自本心,从不希望别人知晓和感谢。她的善良表现几乎伴随着她的每一次出场,例子不胜枚举:

第八回,宝玉因他奶妈李奶奶拿走了给晴雯留的包子,又喝了宝玉的一碗枫露茶,宝玉大怒,摔了茜雪端来的茶,要立刻回贾母撵逐茜雪。贾母派人来问,袭人忙道:“我才倒茶,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了”。她把责任自己承担起来。一面又劝宝玉道:“你诚心要撵她也好,我们都愿意出去,不如就势儿连我们一齐撵了,你也不愁没有好的来伏侍你。”宝玉听了才不言语。袭人的善良和同情心保护了无辜的茜雪这次没有被逐。

第十九回.李奶奶倚老卖老,吃了宝玉留给袭人的酥酪,宝玉要发作,袭人忙笑说道:“原来留的是这个,多谢费心。前儿我因为好吃,吃多了,好肚子疼,闹的吐了才好了。他吃了倒好,搁在这里白糟蹋了”。可见袭人的忍让,处事以大局为重。

袭人的善良也表现为助人为乐,不看重财物。第六十二回,香菱与豆官笑闹,新裙子污湿了,宝玉告诉了袭人,袭人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新裙子送给了香菱。

第六十七回,袭人在园中看见老祝妈在赶果树上的马蜂,以免把果子咬烂。袭人和她说:“你就是不住手的赶,也赶不了多少。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糟蹋。”你看袭人不但乐于助人,而且很有智慧,这个办法至今果园还在用。

第七十七回,晴雯被逐,衣物也不许带走。袭人虽被她屡次讽刺、漫骂,但还是不待宝玉说,就把她的衣物和自己攒下的几吊钱,让宋妈晚上悄悄给她送去。袭人不是个记仇的人。

最突出表现袭人惜老怜贫的高尚品德是在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在宴会上被凤姐和鸳鸯捉弄灌醉了酒,闯入大观园,躺在宝玉床上,弄得满屋臭秽。被袭人发现,书中的描写是:

袭人这一惊不小,忙上来将他没死活的推醒。。。只向他摇手儿,不叫他说话。忙将当地大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忙悄悄的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跟我出来吧。”。。。因教他说道:“你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就完了。”刘姥姥答应“是”。又给了他两碗茶吃,方觉酒醒了。。。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上睡着了,带了他来的。”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

袭人对这事的处理上,既非常完满,又对刘姥姥很尊重,没有给她丝毫的难堪。此事如果刘姥姥碰到的不是袭人,而是晴雯或黛玉,她就倒大霉了!黛玉骂刘姥姥是“母蝗虫”,在惜春画大观园图时,她要惜春画上刘姥姥,又要题名“携蝗大嚼图”。我每读“红楼梦”至此,总会对黛玉产生一丝厌恶。但我想这也是曹雪芹高明之处,他塑造人物是立体的,多面的,不是平面的脸谱。

袭人的善良使她得到很好的人缘,用现代话说即群众关系好。我们看看书中主要人物对他的评价:

黛玉被书中形容为“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但对袭人却很尊重。第二十回,李嬷嬷因赌输了钱,跑到怡红院来排揎宝玉的丫头,正值袭人生病在床,这老婆子大骂袭人是“忘了本儿的小娼妇”,“妖精”,骂的很难听。黛玉很为袭人不平,和宝玉说:“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唤呢。那袭人待他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揎他,可见老背晦了。”第三十一回,宝玉要撵逐晴雯的风波刚结束,黛玉来了。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生动的表现了黛玉和袭人的关系:

“。。。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膀,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们两个办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息和息。’袭人推他道:‘姑娘,你闹什麽!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虽然这是玩笑话,但并无讥讽之意,体现了二人的融洽关系。

袭人对下宽厚体贴,因而能把怡红院二三十个丫头管理的井井有条,都服他。第二十六回,怡红院的两个小丫头佳蕙和小红底下议论,宝玉病愈,贾母赏赐伏侍的人,对晴雯,绮霞算在上等愤愤不平。但说:“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该的。说句良心话,谁还能比他呢?”可见袭人很能服众。至于湘云,宝钗,平儿,鸳鸯,香菱等都对袭人有好感,关系非同一般。

袭人不但善良,而且曹雪芹赋予她美丽的容貌。曹雪芹在书中很少描绘女性的容貌,但却让我们通过贾芸的眼睛看见了袭人的风采:

只见有个丫鬟端了茶来与他。那贾芸口里和宝玉说着话,眼睛却溜瞅那丫鬟: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段背心,白绫细折裙。―――不是别个,却是袭人。

在宝玉眼里,袭人是柔媚娇俏。在袭人家里看到的袭人是“两眼微红,粉光融滑”

可见袭人身材苗条,容貌美丽。与她内心的美是统一的。

图:袭人与香菱(选自《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

图:袭人和刘姥姥(选自84版连环画《红楼梦》)

九,袭人外柔内刚,有她的道德底线。袭人虽然外表柔顺忍让、本性善良,但正如旁观者清的薛姨妈对她的评价:“那孩子模样儿不用说,只是他那行事儿的大方,见人说话的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倒实在难得的。”.袭人坚持她为人的道德底线。第二十八回,宝玉赠与琪官扇坠,并与琪官交换汗巾子。琪官赠与宝玉的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的。”.宝玉赠与琪官的是原来袭人的。袭人发现后,批评他不该给人,书中写道:“。。。袭人低头一看,只见昨日宝玉系的那条汗巾子,系在自己腰里了,便知是宝玉夜里换的,忙一顿就解下来,说道‘我不稀罕这行子,趁早儿拿了去!’过后宝玉出去,终久解下来,扔在个空箱子里了。”汗巾子虽是北静王所赐那样珍贵之物,但袭人并不稀罕,她不是个爱虚荣的人,她更珍重的是与宝玉的情义。这一情节是八十回后,袭人嫁与琪官的重要伏笔,琪官是戏子,社会地位极低,袭人与他白头偕老,表现了袭人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第四十六回,鸳鸯和平儿、袭人谈论贾赦要纳鸳鸯做小老婆的事,袭人明确的表示:“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做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在大是大非面前,袭人决不含糊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十,高鹗伪续中对袭人的歪曲和丑化。

高鹗为了丑化袭人,篡改原著前80回已如前述。在他续的狗尾后30回中,更是肆无忌惮,竭力改变袭人原有形象。在前80回中,我们看不到袭人有任何争当姨娘的描写,她除了尽心关怀爱护宝玉,她很少想到别的,她和女伴们关系都很好,很快乐。而高鹗续书甫一开始,立即将宝玉送入私塾,连黛玉也劝宝玉“要取功名”。袭人也变得一腔心事,多愁善感起来。请看高鹗在第八十二回对袭人的如下一段描写:

“忽又想到自己终身,本不是宝玉的正配,原是偏房。宝玉的为人,却拿得住;只怕娶了一个利害的,自己便是尤二姐香菱的后身。素来看着贾母王夫人光景,及凤姐儿往往露出话来,自然是黛玉无疑了。那黛玉就是个多心人。―――想到此际,脸红心热,拿着针不知戳到那里去了。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他的口气。”

在黛玉处,从来不背后议论别人的袭人居然向黛玉,议论起“太岁奶奶”夏金桂来,为香菱报不平。让袭人在黛玉处,碰了个“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的钉子。高鹗捏造出黛玉和袭人争风吃醋,不能和平共处的态势。从此袭人在高鹗追书就变成一个为了当上姨娘而刹费苦心的人。八十回前袭人到潇湘馆是关心黛玉看望黛玉,八十回后袭人到潇湘馆为了自己,探听消息。袭人到潇湘馆就不象八十回前那样一片欢声笑语,而是“探不成消息”,“搭赸着辞了出来了。”(见第八十五回)。

☆☆☆

这文章总算写完了,写的好累!我所以不厌其烦的引用书中原文,是为了让事实说话,以文本为证。尽量不要凭个人好恶、臆想和上纲上线。文革大字报式的所谓评论,我是反对的。

我总认为对袭人评论的分歧,主要由于高鹗伪续30回对曹雪芹原著的篡改和歪曲所致,称之为对原著的曲线谋杀或更为贴切。

前辈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早就指出高续的恶劣,是“伪续”,袭人是冤枉的。新派红学家梁归智、宋淇等先生对袭人的评价都拨云见物,令人耳目一新。香港著名红学家宋淇有《为解语花洗冤》一文,我没有找到,想必然更有说服力。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