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妙玉是否爱着宝玉?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21

))李纨接着就命丫环准备瓶子,准备插梅,可见李纨是相信宝玉肯定要的来。果真宝玉很快就要了梅回来,书中没说是如何要的梅,妙玉是怎样接待的,但从宝玉《妨妙玉乞红梅》两句诗“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可以看出,宝玉肯定也是软语、好话说了不少,才乞得梅来。而乞来的这支梅书中却有详细的描绘: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看来这枝梅应该是妙玉精心挑选的。要一次还不够,宝玉还二次登门: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一语未了,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那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贾母笑道:‘我的眼越发花了.‘说话之间,来至跟前,可不是宝玉和宝琴.宝玉笑向宝钗黛玉等道:‘我才又到了栊翠庵.妙玉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众人都笑说:‘多谢你费心.‘这次是宝玉和宝琴一起去的,但宝琴只是“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可知到栊翠庵乞梅的还是宝玉一人;并且宝琴身后的丫环已经抱着一瓶红梅,宝琴还等什么呢,当然是等宝玉,梅是乞来了,话还没说完,只有让宝琴妹妹遥等了。大家可能会说不就是几支梅花嘛,有必要这么大惊小怪的。可能作者也怕读者这样认为,所以为了让大家不要小看这几支梅花,在六十三回里又特别提到: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那可是上年的事,现在还重新提起,可见岫烟对此事印象之深刻,邢岫烟又恰恰是大观园中和妙玉最亲密的人,深知妙玉为人的,所以更清楚从妙玉那要梅的难度,以此说明了宝玉要那几支梅并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作者如此渲染究竟是何用意,是想传达怎样的信息呢?难倒仅仅是表现妙玉的孤癖、不合时宜吗?当然不是,作者是想表达妙玉与宝玉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这个关系是不能简单用朋友来解释的。有人要说,好朋友也是可以送梅啊,也可以认为宝玉和妙玉是特别好的朋友关系。如果仅如是,从第四十三回妙玉请薛、林吃梯己茶就可以看出,林黛玉、薛宝钗与妙玉也不是一般的朋友关系,为什么独有宝玉有这样的面子呢?并且还有林黛玉的那句“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的话。妙玉是“万人不入他目”的,通过乞梅至少可以说明宝玉入了妙玉的目。而贾宝玉也是非常乐意去妙玉处的,去一次不行还要去第二次,而第二次还让薛宝琴遥等了一阵。贾宝玉为什么二次登门,书里没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第二次肯定比第一次说的话多,二次登门的原因可能就是第一次有些话言犹未尽。从描写来看,妙玉的梅难求,众人都是知道的,或许就有不少人曾经碰过钉子。妙玉为何吝啬这些梅花而不惜得罪众人呢?是因为妙玉的清高和孤傲?我想应该不是,妙玉既然肯拿出珍藏五年的梅花雪来招待薛宝钗和林黛玉,刘姥姥碰过的珍贵的茶钟她也要扔掉,她不象个吝啬之人,唯独梅花舍不得给人,是因为她不想破坏梅花的自然之美,折掉的梅花既不能开的持久,梅枝也会很快枯死,而且还损坏了梅树。第六十三回讲到妙玉自称“畸人”(《庄子·大宗师》载:子贡问于孔子,孔子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是说畸人虽与世俗不合,但率性而为,与自然之理相通。——见人学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红楼梦》注解),说明妙玉是与自然之理相通的,是崇尚自然的,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她为什么不愿送别人梅花,即便是薛宝钗、林黛玉这样的好友来求也不愿改变这一理念。那为什么妙玉就肯为宝玉改变理念呢?并且第二次还每人送了一枝,我想她肯定不是想讨好大家,否则谁来要就给谁不更能讨好吗?她想取悦惟宝玉一人尔。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女孩子最愿意为谁改变原则?最喜欢取悦谁?当然是心爱的人,只有爱情才有这么大的魔力。因此,妙玉对宝玉的感情应该是一种不对称的爱情。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