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说说黛玉的“小性儿”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01

))在此以前,与宝玉“言和意顺,略无参商”;而在宝钗入贾府后,黛玉“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对于一个恋爱中的女子,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与自己的同样优秀的女子,吃醋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映。这说明,她对宝玉是很在乎的。如果她一点都不吃醋,反倒不合情理了。即使自己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也看过不少电视剧或电影吧。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也没有什么难理解的。恋爱中的女子,智商是极低的,你不要指望她的言语行为合乎常规的逻辑。在爱情中,不存在什么“豁达”。宝钗是这样,是因为她的“无情”。这就是说,她不是一个感性的人,不会像黛玉那样痴情。

除此之外,小小年纪,寄人篱下,又体弱多病,也容易造成敏感多疑的性格。寄人篱下不必多说,我们在生病的时候,也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尤其对某些病症来说,与敏感多疑的性格是有相当的关联的。

黛玉的“小性儿”,在“兰言解疑癖”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她耐心地教香菱学诗,是一个不错的老师呢。对来送燕窝的婆子也颇为体贴。

第二个问题:黛玉的“小性儿”,是对所有人么?答案也是否定的。虽然有时也涉及到别人,但往往都是说给宝玉听的,针对的则主要是宝钗。当然,黛玉对湘云也曾有过一些提防,但为时不久。其它人呢,印象中好像就没有了。

在我看来,黛玉的“小性儿”和所谓的“自私”无关。相反地,黛玉的泪是为宝玉而流,“你好我自好”,“求仁得仁又何怨”。若是真的“自私”,那么为宝玉想那么多做什么,把身体搞好了才是正经呢。这样,黛玉也许就不会那样早夭了??当然,这也就不是黛玉了。

黛玉不过是性情中人。心中“悒郁不忿”,便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这是人之常情。

2004年05月15日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