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还泪,一个悲凉的寓言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48

))

黛玉把一生的眼泪都给了宝玉,宝玉后来则又把这些眼泪都给了群芳(想想黛玉,本来就是众花之魂啊)。黛玉葬花时,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之句;而宝玉呢,则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这两个人,恩恩怨怨,可真是有些纠缠不清了――这倒有些类似于爱情。

先说说黛玉的来历。那株绛珠草,生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最初得神瑛以甘露灌溉,加之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遂修炼成仙。然后,“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脂批云:“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

可见,黛玉的来历自是不凡;而她的眼泪,则更是不同一般。在我看来,这与那“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也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再说说黛玉的身世。黛玉之父林如海,其祖“曾袭过列侯”,自己又是前科的探花。“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不过,她家似乎不怎么豪富。这有可能表明,其父为官清廉,人品不错。在雨村眼里,其母贾敏亦是不凡。在夫人逝后,如海也不愿续娶;不久以后,他自己也去了。可以想见,夫妻二人的感情是相当不错的。夫妻二人对黛玉,也是“爱如珍宝”的。可见,黛玉有着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

父母二人的相继离去,给黛玉造成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况且,她的天分中就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悲愁,加之敏感的个性,其身世之感是非常深重的。不禁想起杨绛写的《我们仨》,那样好的一家人,后来却“失散”了。为何黛玉喜散不喜聚,是因为她曾经失去之痛。

况且,贾府上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黛玉岂有不知的?人情的冷暖,她也应该是品尝了不少。尽管荣府对黛玉有一些优待,那也不过是看在贾母疼爱的份上。她毕竟不是那里的正经主子,连吃个燕窝还要宝钗帮忙的。试想,若是贾母去了,则黛玉的处境堪忧。

而这些,都是宝玉所没有经历过的。以他的优越地位,尽管是惜花之人,却未必能完全体贴黛玉的心境。宝玉喜聚不喜散,只愿这一切永远都伴随着他,直至自己化灰化烟。等到他自己失去了一切,又饱尝了世情的冷暖后,方可真正理解黛玉的处境。

花魂易感。鲁迅先生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在我看来,倒是黛玉更早地感受到了这种悲凉的气氛。

从某种角度来说,宝玉和黛玉的经历,也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从令人羡慕的拥有,到最后彻底地失去,可以说是从峰顶一下跌到了谷底。

在整部书中,身世最悲、最为薄命的,大约就是香菱了。对“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这句,脂批中也不禁大发感慨:“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想来作者也如那香菱一般,遭际不幸、命运多舛。以泪葬花,亦为古今薄命之人一叹。

在许多古典诗词中,表面上看起来是写儿女之情,却往往别有寄托。前面已经提到过的,脂批也说:“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在我看来,《石头记》一书,亦是以儿女之情,来抒写身世之悲、薄命之叹。

这样,黛玉葬花,就有了一种预示和象征的意义;而《葬花吟》,则可以说是全书的“主题曲”。

准确地说,黛玉是宝玉的知己,而不是情人。她的“还泪”,实际上是为了让对方“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最后“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作者“以泄胸中悒郁”的。所谓的离恨天、灌愁海,便凝结了古往今来所有的情愁。

脂批中说:“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确实,作者就是那个“还泪”的人,他把自己一生的眼泪,都浇在了那块石头上。在我看来,如果把黛玉看作是那位历尽劫难、满腹辛酸的作者,那么书中的很多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脂批云:“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

黛玉葬花之时,宝玉尚自沉迷;而到了宝玉葬花之时,黛玉却早已“泪尽而逝”。

在红尘中,“木石”终是“虚化”。可是,等到经历了一切苦难,也就有了一把“辛酸泪”。最后,神瑛终于看破了红尘。于是,黄梁梦醒,一切消失于无形。

只是,那块石头上,已经是泪痕斑斑,如同一颗饱经沧桑的心。此时,“木石前盟”方证。所谓的“红尘”与“青埂”,亦不过是人心中的某种境界。

在我看来,那个“还泪”的神话,其实是一个悲凉的寓言;而“木石前盟”,则预示了一种悲凉的结局。

呵呵,荒唐之言,聊博一笑。

2004年07月27日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