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红楼梦评论_薛宝钗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557

))”(第三十五回)

宝钗的模样儿虽然“还在次”,但其它几样好处却是很出色的。什么好处呢?只有莺儿最清楚,但其中肯定包括让“意淫”的神瑛都看呆了、恨不得移植到林妹妹身上的这段膀子。秦可卿兼具黛玉和宝钗之美,其中宝钗那部分,应该就是这种**上的美感。无怪乎贾珍痛不欲生了。只是不知道比起多姑娘那天生的奇趣来,谁能更胜一筹。

“走光”时的“妩媚风流”,就是与黛玉不同的“妩媚风流”,实质上就是“肉感”中展现的“妩媚风流”。

“走光”时端详一个女人,恐怕连傻大姐也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妩媚风流”。

宝钗若真是一个容貌出众的姑娘,为什么宝玉平常看不出,非要在露了膀子的时候才看得出来呢?

不过,宝钗的圆脸大眼之貌,倒是一种不吸引男人的、安全的、不惹是非的容貌。最令老婆子、更年期妇女、中年媳妇们放心,也令少女们尊重。

如果说,宝琴的容貌让人从平静变兴奋的话,那么,黛玉和宝钗的容貌就会让人从兴奋变平静。只不过对黛玉是如醉如痴、魂飞魄散而产生的平静,对宝钗则是“无味得紧”而产生的平静。所谓“山中高士”,指的就是宝钗的容貌给人带来的“肃然起敬”的冷却效果,而不可能是指她的性格或为人—她在人人面前应候,哪里有一点儿“山中高士”的派头?

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评论》第一卷‘人物篇‘薛宝钗(片段4)

贾母对宝钗是很欣赏的,但迟迟不把她配给宝玉,唯一的原因就是她的容貌实在太委屈宝玉了。

这里又要提到八十年代的那部电视剧。它摈弃原著的后四十回,另起炉灶,将宝钗说成是一直在等待皇帝选秀,所以根本没有动过嫁宝玉的心思。贾府也因为这个原因一直没把宝钗列为候选人之一。潜台词是:一旦宝钗被列入候选人,则非她莫属。

这种编造,再一次大大地提升了宝钗的形象,是又一处效果显著的贬黛褒钗。此处只是人物评论,不能多讲,只提几句,详细论述请参阅本书的第二卷《事件篇》:

首先,如果薛家一心待选,金玉之论出自何处?又为什么流行全府,尽人皆知,以至于宝玉在梦中都感受到它的压力?如果不是出自薛家,这等关乎终身大事的流言,薛家应该竭力禁止才对,为何任由其传播?待选之女,应该自重一些吧。

其二,金锁挂在何处?如果宝钗不想让人看的话,谁还能扒她的衣服不成?待选之女,应该自重一些吧。

其三,薛蟠这个糊涂人的一句“混账”话,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杀伤力,让宝钗哭了一个通宵?难道她连忽略一句混话的涵养和气度都没有吗?待选之女,应该自重一些吧。

其四,书中描写的“选秀”,是范围非常广泛的一次海选,不但选妃嫔,还选才人赞善,凡是仕宦名家之女,都在部里备了案:“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第四回)

这么多家都备了案,难道他们家的女孩子们都象宝钗一样,不能再谈婚论嫁了吗?显然不可能。其实大家都只是报名、备案而已。如果宝钗家真的这么认真,为何不去运动元春或其他管事内监,反忙着在贾府众人面前走动应候,散播金玉之论?

很明显,这所谓的“待选”,实际上是“待嫁”,是女方的广告,委婉地告诉潜在的提亲者:我家小妹才德貌俱全。家人都敢往宫里送,足以证明其各方面条件都没得说。你们还担心什么?快来追吧!今天也一样。一句“某女参加过选美”足矣,不必提名次或结果。正常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电视剧却将这个借口塞给观众,实在可笑。

宝钗当然是想嫁宝玉。而且她非常成功地获得了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欢心。和贾雨村一样,宝钗已经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都做到了完美的程度,唯一没有办法的,就是自己的容貌。那时候也不能去医院整容,属于人力无法办到的事。如果宝钗的容貌很出色,贾母还等什么?非要等到宝琴来?

宝钗的“艳冠群芳”之评,是指她在群体中受到的拥戴最多,人缘最好,地位最高,并非是指她的容貌最美。宝琴就无可置疑地比她更“艳”。黛玉的“悒郁不忿”,更是对宝钗的全面否定。不仅在容貌方面不服她,而且在道德方面也不服她,一直认为她“藏奸”。直到两人谈论《西厢记》以后,黛玉才改变了对宝钗的看法。这次谈话,不但是两人关系的转折点,而且也是两人品格的最好展示。所以,就让我从那次谈话开始,转入对宝钗品格的评论吧。

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评论》第一卷‘人物篇‘薛宝钗(片段5)

看到了吧,根本就是轻描淡写,风平浪静,半点儿轰动效应都没有。甚至连宝钗的名字都没提,说的全是薛姨妈薛蟠的事儿,哪儿有电视剧上那个光彩照人的镜头啊?只有在交代薛家每日的客居生活时,才第一次提到宝钗的名字: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妈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作针黹,倒也十分乐业。(第四回)也是安安静静的。来就来了,别无可写之处。

这就是宝钗进贾府。平平常常,一点儿波澜也没有。贾母没有“留宿”,宝玉没有反应,也听不到其他人一声称赞。不但比不上宝黛初见时的一见钟情和“我为卿狂”,也远远比不上宝琴等人进贾府所造成的轰动。那么电视剧的构思是从何而来?我觉得,很可能来自于第五回中这段文字: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先看“品格端方”。这是品格问题,与容貌无关。本来可以略过,但我还是想插一句,“品格端方”固然好,形容贾政就很合适。可用来形容一个花季少女,就如同用“妩媚”形容一个壮男一样怪异了。

再看“容貌丰美”。这倒是明写容貌,毫无疑义。可是这个“丰美”看了让人有些不解,好象没见过这么形容漂亮女孩儿的。什么是“丰美”?我觉得,“丰美”类似于“丰满”,是对胖女孩儿的美称。从书中第八回和第二十八回的容貌描写来看,宝钗的确是个胖妞儿。宝玉说她“体丰怯热”,宝钗顿时“大怒”。看来宝钗对自己的“丰美”并不是很自豪,而更象是一块心病,简直是一触即跳,完全不顾平时的涵养了。贾府中人对她有了好感后,便有针对性地夸她丰满的体态真美啊、女孩子还是胖点儿好啊什么的,总称为“丰美”。这是讨好之意,亲近之意,安慰之意。实际上就是当着胖子赞丰满。

最后的结论是“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若是比“品格端方”和“丰美”,黛玉当然不及。但若比谁漂亮,黛玉初进时的原文,明明白白地写着呢。再看第二十九回的一句“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更是毫无疑问地将黛玉置于宝钗及其他人之上了。

仔细分析下来,这段话虽然不能表明宝钗比黛玉漂亮,但确实表明了宝钗比黛玉更丰满、更受贾府中人的拥戴。如果电视剧真是依据这个意思而创造出宝钗初进的镜头,那就是典型的偷梁换柱了。这是用宝钗进贾府以后的良好的第二印象,取代了宝钗刚进贾府时平淡的第一印象,很隐蔽地影响了观众。

第一印象和第二印象虽一字之别,含义却是截然不同。

真正的美女,必定是鹤立鸡群,在人群中非常抢眼。所以一定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平淡的,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女。

如果一个女孩子刚亮相时并不令人注意,第一印象不值一提,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增多,人们才逐渐地开始喜欢她、夸奖她,那就说明她决不是因为美貌而受到推崇,而是因为性格和人际关系的原因,即第二印象,而得到众人的好评和拥戴。

电视剧正是将人们对宝钗的第一印象和第二印象互换,从而将迟到的拥戴,换成即时的拥戴;将人际关系造成的结果,换成容貌比较的结论。改动虽小,效果却十分显著,引导观众得出与原著截然相反的“宝钗比黛玉漂亮”的结论。其贬黛褒钗的倾向实在太明显,做得太过分。

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评论》第一卷‘人物篇‘薛宝钗(片段7)

黛玉在初次见面的人眼中,总是最抢眼的。宝琴一眼就认定黛玉是贾府所有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位:

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

但时间一长,人们就不愿意夸黛玉了。因为她虽然漂亮,但不去搞人际关系,慢慢地就被孤立了。而且她既不钻营,又不搞朋党,所以夸她也没用。而宝钗则反之,她容貌并不出众,但很会搞人际关系。虽然初次见面时给人感觉平淡,但时间一长、交往多了,人们就越来越喜欢她。在喜欢的同时,自然也开始夸奖她。所以,这种迟来的夸奖,恰恰说明她实际上并不漂亮。

如果宝钗真的很漂亮,绝对应该在首次亮相时就获得适当的赞美,不需要经历一个逐渐的过程。即使她的容貌不足以让宝玉一见如故、高声大赞、如痴如狂,也不足以象宝琴那样刮起一场风靡全府的旋风,但至少能让贾母、凤姐、宝玉三大选美评委随便夸上一句吧?没有!查遍全书,半个字也没有!

其实,这种情况在今天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很常见。团体中最为大家称道的女孩子,并不一定是最漂亮的,但一定是人缘最好的。你若寻根问底地打听谁最漂亮,很多人都支支吾吾,很不情愿。或者被迫说:虽然某某不难看,但我就是不喜欢她,等等。甚至很多选美比赛,也不一定是最漂亮的拿冠军。

这也是黛玉为什么会“悒郁不忿”了。因为明明她才是最漂亮、最出众的,却因为正直、真诚、自尊、自重而伤害了那群势利眼儿的自我认同意识,显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所以偏偏不能得到众人的拥戴。而宝钗正相反,虽然不如黛玉漂亮,却有一种与年龄、性别都不符的成熟和城府,显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而且还在人人面前“应候”,所以深得人心。黛玉对此十分不服气,但又拒绝改变自己去讨好别人、适应环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不如自己的宝钗获得众人的拥戴和称赞。所以她才会悒郁不忿,并且认定宝钗藏奸。因为按道理来说,宝钗不可能胜过自己的。

湘云也看出了这一点。她与黛玉拌嘴时,自知品貌不如黛玉,便把这个当做杀手锏使出来:“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翻译过来就是:既然你这么了不起,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宝钗,不喜欢你呢?

是啊,这真是一个戳中要害的杀手锏。对这个事实,黛玉自己也是又不服又无奈。无法理解,无法释怀。以黛玉的正直和真诚,对于真正的美女,她决不嫉妒,而是惺惺相惜。人人都以为黛玉会吃宝琴的醋,没想到她和宝琴互相欣赏,成了最好的朋友。如果宝钗真的比黛玉漂亮,她一定会承认、接受的,绝对不会因为这个而“悒郁不忿”。反之,恰恰是因为这个事实是如此的不公平,黛玉才会“悒郁不忿”。贾府这些人,明明就是颠倒是非嘛!

初进贾府就引起轰动效应的,倒是真有,那就是宝琴。她一来,立刻就受到贾母的恩宠,其程度甚至超过了黛玉、宝玉和凤姐。众人奔走相告,好评如潮,公认宝琴比她姐姐宝钗漂亮。一时间,贾府简直是刮起了一阵旋风。可是宝琴这么漂亮,给宝玉造成的冲击也比不上黛玉。宝玉的确很高兴,还对造物神工发了一通感触,但仅此而已,没有任何失去理智的举动,甚至还不如贾母那样欢天喜地、热情洋溢。宝琴比宝钗漂亮,尚且如此,何况是宝钗呢?翻遍全书,唯独黛玉一人,能在初进贾府时就让宝玉疯狂。

那么黛玉和宝琴谁更漂亮?我觉得,宝琴是男人和女人都喜欢,让人愉快、兴奋的那种。大家一见她,都毫不犹豫地大声称赞,热烈欢迎,但都不会失去理智。而黛玉是让人一见就迷糊、发呆,不但忘了称赞,甚至忘了呼吸的那种。等反应过来后,男人就会出现一系列失去常态的举动:或如一瘫烂泥,或乱砸乱摔,等等。女人呢?则是又嫉妒又失落。只有具有超常气度和心胸的,比如能说出“我见犹怜,况老奴尔!”那种话的女人,才会接纳黛玉。凤姐那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将她以前见过的所有美女,包括她自己,都给抹倒了,表达的就是一种失落感。有人说,这是凤姐在拍马屁。拜托,凤姐的马屁就是这个水平?那么多的词儿都哪儿去了?怎么一点儿也不搞笑?这不是马屁,而是心里的感叹。刚从幕后出来时,她还是很兴奋的,可真见了黛玉,她受到了冲击,思维有些停滞,所以除了一句感慨外,再也没词儿了。另外,用语言来形容黛玉有多美,也确实不容易。即使是有着“好刚口”的凤姐,也勉为其难。

至于宝钗那样的,如果不打交道,根本就没人注意她。后来即使打了交道,受了她的贿赂,也只是得到一个“丰美”罢了,还列在“端方”之后。

其实,不但是初进贾府时没人夸宝钗漂亮,翻遍全书,凡是夸她的,除了最推崇她的袭人外,都是在夸她的为人、涵养、细心、体贴、稳重、和平。甚至连“世人都没有的好处”这种机密,也由贴身丫环给“走了光”,却从来找不到一句话是直接夸她的容貌的。倒是莺儿那一句“模样儿还在次”的话,尽道宝钗容貌。

奇怪吗?来看看书中对宝钗容貌的描写,你就会明白,一点儿也不奇怪。

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评论》是詹光创作的一部纯粹的文学欣赏之作,不涉任何‘红学‘考证.全书分三卷:第一卷‘人物篇‘,第二卷‘事件篇‘,第三卷‘诗歌篇‘和‘思想篇‘。在艺苑论坛发布的片段是第一卷中的节选,请大家指正。为避免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我先亮出观点:

1、前八十后四十是一个整体,出自同一位原作者。

2、曹雪芹是“抄写勤”的谐音:《红楼梦》的创作是“假语村言真事隐”,《红楼梦》的流传是“假语村言抄写勤”。

3、脂评要么是造假,要么是欣赏水平低下的一家之言。

4、拥黛贬钗、拥晴贬袭。

家门已报,愿者请进。

博客:http://woodstonepub.blogbus.com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