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二黑
作者:意想恬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96

“鲍二牛,还有?大黑、二黑是吧?”

“在,二少爷!”

“下面我给你们说的,可能有些你们不理解,暂时也理解不了,但是我要你们记住,因为我说的这些都对你们提高手艺有很多帮助,即使不理解,你们也要记住,在以后的日子里好好的斟酌,在以后干活的时候好好的验证,当你们最后能够理解了今天我说过的话,你们有可能会成为墨子和鲁班那样的大匠师。.怎么?你们不信?”他们三个人的表情很明显的就是不相信。

“二少爷,您说的可能我们真的不会理解,您是贵人,像这样的粗活您是不会干的!”鲍二牛的基本社会常识是基于这个时代的,这个时代的富贵人家的人谁会去干这样的活?他说的是没有错,但是这也是中国的一种悲哀:士农工商,阶级等级的森严,使得有技术的工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被人看不起,被人鄙视,他们没有办法掌握文字、可以使他们的技术得到传承的文字,所以他们的技术传承一直是口传心记,也是基于此,他们的技术也很难得到提高,甚至很多精湛的技艺都最终失传,流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而那些掌握了文字的上层人士,那下士大夫们却不会去接触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技术工人,因为那是很没有面子、很掉价的行为,即使到了后世的二十一世纪,这样的思想依然顽固的存在于国人的心里。

即使有个别的社会精英对这些技术感兴趣,那也是极个别的现象,但是无一例外的,对技术产生兴趣的那些士大夫阶层的人都成为了被历史记住的科学巨匠,比如张衡,比如沈括,还有宋应星、徐光启等,但是这些技术精英们的科技研究毕竟是个别现象,而且中间的时间跨度断层也比较大,一直没有办法形成体系,甚至他们的科技研究还会被他们的那些同为精英的社会上层士大夫们讥讽为奇技淫巧,继而遭遇到打压,甚至清朝的很多火器专家最后被残酷镇压。

可是我现在就成为特殊的存在了,既然老天让我来到了这里,就不能辜负这极其珍贵的机会。

机会就在眼前,“我知道,你可能认为我不会打铁,所以觉得我说的话都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我告诉你,你错了,我对铁的了解比你多的多,我这话不是在自己夸自己,而是我真心的想让你们的技术提高,因为我需要你们有高超的技术来给我干活,你们现在的技术可能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你们打造的速度很慢,这就是你们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点你们同意吗?”

“开始,我们一直就是这样干的呀,还能怎么改?”

“改进的方法很多,但是很多方法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还需要相应的学识和很多种必要的工具,这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达到的,所以我想用最简单的方法,也是现在可以实行的方法,但是要实行这个办法你们就必须要了解一些学识,所以我刚才说,即使不理解,你们也要记住我说的这些。”

“好,二少爷这是为我们着想,您就说说吧,我们都会仔细记的。”

“首先给你们说的是温度的概念,什么是温度呢?其实就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说烧红的铁很热,冬天的冰很冷,还有烧开的水也很热,夏天的天气很热,冬天的天气很冷,这些可以理解吗?”

“二少爷,这些我们都知道!”

“好,这些我们虽然都知道,但是你知道这烧红的铁比烧开的水热多少?烧开的水比没有烧开的水热多少?”

“这怎么可能知道呢?”

“可以知道!完全可以知道!只要我们能够确定一个衡量的比对,就有可能知道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就是我说的温度。我是这样制定这个温度的:在水结冰的时候我规定这个是零,而在水烧开的时候我规定是一百,这个规定你们可以理解吗?”

“水结成冰就是零?那有的冰也非常冷,我在洛阳的时候就见过很冷的冰,这里的冰就没有洛阳冷!”

汗!没有理解?

“我说的零是指冰和水混合的时候,就是说,当水在慢慢在结冰,水还没有完全结成冰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水和冰的混合物的温度是零!我这样说,你们可以理解吗?”

看到他们在摇头,我有点抓狂:“算了,给你们说了,不理解也没有关系,只要你们能够记住就可以:冰融化成水的时候的温度是零,水结成冰的时候的温度也是零;水烧开的时候的温度是一百,以后就按照这个办法去推算。其实,我现在主要是没有可以测量温度的工具,要是有这个工具,你们实际使用下,就可以知道了温度的意义,不过,这个温度测量工具的制作,我想最后会着落到你们头上,所以我现在才费尽口舌的给你们说这个关于温度的问题。”没有玻璃,液体温度计现在还不是考虑的时候,但是双金属片温度计是可行的方案!

“啊?我们?……”

“这个工具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关于温度,你们记下来了吗?”

“二少爷,您说的我记住了!”

“好,下面我给你们说另外的东西,这个东西你们可能更不好理解,所以,你们只要记住我说的话就可以!”

“是,二少爷!”

“在我们的周围,有着一层气体包围着我们,”用手指指四周,看到他们吃惊的表情,我知道,他们是在认真的听我说并努力的去理解,但是,时代的局限性和知识结构的落后,使得他们很难理解的了我说的话:“我把这种气体叫做空气!记住,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二黑突然开口:“是,二少爷,我记住了。”看的出来,这是个比我这个身体大不了多少的少年人,我知道,我的话已经引起了这个少年人的好奇,加以时日,如果他继续保持这种好奇并且在我这里努力寻找答案的话,说不定他会取得一些成绩,先把他列为可培养目标!以后要对他善加诱导!

“这个空气是由很多种不同的气体组成的,其中最多的是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我叫氧气,还有一种气体我叫氮气,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二少爷!”二黑的语气也有些兴奋!其他两个人就只有惊讶!

“氧气在空气中占有百分的二十一二,氮气在空气中占有百分的七十七八。这两种气都有一些他们独有的特性,氮气的特性在我们这个打铁的事情里暂时还没有什么作用,所以现在先不说,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以后可以找我,我会给你们详细说,现在我们就只说氧气,”渗氮技术虽然也是热处理的一种,但是没有必要的设备,还是不要奢谈的好:“氧气是一种很奇特的气体,我们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每时每刻我们都需要呼吸,这个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氧气,至于怎么用,也不是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所以,知道就可以了,想知道详细的,以后也可以来找我问。”

“我们现在来说氧气的另外一个主要的特性——辅助燃烧,”世界上最早发现氧气的是我国唐朝的炼丹家马和。马和认真地观察各种可燃物,如木炭、硫磺等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后,提出的结论是:空气成分复杂,主要由阳气(氮气)和阴气(氧气)组成,其中阳气比阴气多得多,阴气可以与可燃物化合把它从空气中除去,而阳气仍可安然无恙地留在空气中。马和进一步指出,阴气存在于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盐)等物质中。如用火来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来,他还认为水中也有大量阴气,不过常难把它取出来。马和把毕生研究的成果记录在一本名叫《平龙认》的书中,该书68页,出版日期是唐至德元年(756年)3月9日,一直流传到清代,后被德国侵略者乘乱抢走。

“燃烧,你们都见过,喏,你们的炉膛里就是木炭在燃烧,木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做碳的物质,而这个碳,也存在于你们打的铁里面,而且对铁的特性影响很大,”摆摆手,打断了二黑想要提出的问题:“碳在铁里面的含量达到百只二左右的时候,特性会有很明显的转变,以这个百只二为分界,碳多的叫做生铁,碳少的就叫做钢。当工匠把铁从铁矿石里冶炼出来的时候,碳的含量大约是百只四,这个时候的铁如果要打制器物,就需要把铁里面的碳含量降低,你们把铁反复捶打,然后折叠的过程,其实就是在降低含碳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你们始终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折叠,最后打制好的器物上会有很精致的纹路,是不是这样?”

“对,我们打制的器物都有一定的纹路,而且我们不同的人打制的器物的纹路也不相同,不过这就只有我们打铁的才可以看出来,所以您让我准备信物,我就是打了几件铁器。”

“好,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