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十二节 励精图治
作者:齐九2019      更新:2019-11-16 16:03      字数:4156

十二励精图治

春节一过,转眼就是三月,随着气温的回升,又快到春耕的时节了。各地农机公司的购机人员,开着大货车纷至沓来。销售科长周长生,忙着接待前来提货的公司经理与司机,待他们在财务科交款后,根据供货合同,安排销售员带他们去成品库提货装车。前来提货的人较多,还有些中午不能返回的客户,周长生得陪着他们共进午餐,今天共有十位客人,正好凑成一桌。

周长生掏出盒香烟来,给在坐的每人发了一支,大家点着各自抽了起来,又在各人杯中斟了酒,说了声:“都是老熟人了,我就不劝了,各位随意喝。”客人也都说着:“好说,好说。周科长不必客气。”之后,他就与坐在对面的谷经理聊了起来,话题自然又是耕田机的市场行情:“谷经理,今年,你们那里耕田机卖的还好吗?”

谈起耕田机的销售,谷经理也就来了兴致,他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口酒,夹了菜吞下,高兴地点头说:“好。你们厂的产品,确实很受欢迎,来购机的农民指名要买《向阳牌》的机子。哪怕《向阳牌》的机子比其它品牌的贵几十块钱,都还是要买《向阳牌》的。这《向阳牌》是名牌呀!哈哈!去年我只在你这提了六十台,回去没多久就卖完了,我真后悔没多提一些。今年你们又在电视台打了广告,广为宣传,知道的人更多了,估计我那个地区今年的销量要翻番了!”

坐在刘经理一旁的王经理,听完刘经理说后,也饶有兴趣地说出他们那出现的新情况:“周科长,我那还有一件新鲜事呢。我们县里有位农民,他不但会种田,还很有经济头脑。他从我那买了一台耕田机回去,犁完自家的十来亩地后,还又帮同村其他的农户犁了四十多亩地,他每亩向人家收取四十元的劳务费,一年就赚回了一台耕田机,再以后就是他纯赚的了。我看,他这种不但用耕田机来耕田,还用它赚取劳务费的做法,一定会传开来,一定会带动更多的人买耕田机。周科长,像这样的销售形势,你们今年可得做好准备呀。我提走这一车,还会再来的。”

周长生越听越高兴,咧着嘴笑个不停,忙活着给大家斟酒:“好,好啊,太好了!欢迎各位经理都再来,今年我们也不比去年了,我们也已准备了充足的冬储,一定会满足各位的需求的。来,来,我们一起干了这杯,祝各位今年都发财!”

众人举杯响应,杯中酒一饮而尽。

饭后,周长生招呼着客人:“各位都请放心,我会要仓库抓紧发货装车,保证大家今天都能赶回去。”

“那就好,那就好。”酒足饭饱的经理们都满意地说着。

把耕田机装上客户汽车的活儿,由厂里的家属装车队包了下来,装车队里共有二十余名职工家属,李育华的老婆沈素珍,周长生的老婆徐琴,还有罗大安家里的,凡是没有正式工作的中青年家属,都参与到其中。她们每天消耗着体力,辛劳地装车,也从客户那儿得到一笔劳务费,补贴家用,大家都很情愿地干着。

耕田机出厂不是整机包装,而是按部件包装的,农民购机后,只要在各个部件间的连接处,分别插入已经备好的销轴,就可将整机自行拼装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出厂装车时,部件占据的空间小,每车装的数量比起整机装车要大大的增加。一般的卡车可装五六十台,加长的大卡车则可装一百多台,如果采用整机出厂,一台汽车充其量也装不了十台。这样做就大大的节约了运费,降低了成本。

每天一上班,家属们就来到成品库,围着仓管员杨芬的火炉烤火,等着前来提货的车辆到来。当年进厂时才十六岁的杨芬,现在已快四十了,与伍育成婚后生下一对儿女,前年安排她当了成品库的保管员,换了份较轻省的工作,心里也觉满意,她管理着成品库的进出帪目且与指挥着家属们装车,与家属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早晨,装货的车辆一开进仓库,家属们就开始装车。杨芬按着客户提货单上的发货数,招呼着家属们装车,在一旁清点着每种部件的数量,装完这一种部件后再装另一种部件。直至几十台产品的部件一件不挪全部装完。家属们干活的劲头十足,她们两人一组抬着一组部件往车上送,车上也有两人把送上来的部件抬进去,码好放平。一家客户要提的数量装完后,车辆立即开走,第二辆车又开进了仓库。家属们一车又一车地装着。

今年早已作好了春季供货的准备,有着充足的库存,客户的车子一到,立马就可装车,再没出现去年那样的被动场面:仓库的成品早已提尽,要等装配车间新装的产品出来后再装车,情况紧急时,杨芬和家属们就直接到装配车间去装车和办理入库手续。

那时候,由于销售势头太猛,生产不能满足需求,每天装配出来的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发货地需求,让有些客户不能当天赶回,要在厂里的客房里住一晚甚至是两晚,直等到装了车后再回去。今年吸取了去年的教训,提前作好了应对的准备。

提货的车辆一辆接一辆的开来,妇女们也越干越有劲,有时提货的车辆来的多,她们要从上午工作到晚上九点,直到把车子全部送走,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尽管身体很是疲惫,可装车越多,所得的装车费就越多。累一些,也就无所谓了。

一辆辆满载着耕田机的大卡车,从向阳厂的大门陆续开出,沿着公路奔赴至四面八方的农机公司。农友们去农机公司购回了机子,用它把自家的责任田翻耕。在这大地回春,万物生长的季节里,在大江南北的广袤田野里,随处可以见到,乘坐在耕田机上的农友,“哒哒哒”地驾驭着这小巧的铁牛,在土地上耕耘,这“哒哒”的机声告诉人们,今年粮食生产的首道工序,把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土地翻转,再插上嫩绿的秧苗,又一个春耕大忙的时节开始了。

去年冬天,吕洪波根据地区科委传来的精神,交待技术科申报耕田机科技项目奖,又将耕田机的样品送展。今年春天,终于传来佳音,经过评定:向阳厂首创的《向阳牌耕田机》,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星火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研制的人员,根据各人的贡献,都获得了相应的奖金。

这个奖项的获得,是国家对《向阳牌耕田机》的肯定,也是对向阳厂全体职工和科技人员创造性劳动的肯定,更是为《向阳牌耕田机》打出的最亮丽的广告。

不久,汪若愚从省里开会回来,又带回一张《省名牌产品》的证书回来。把它嵌放到玻璃镜框里,挂在厂会议室里。不久“省技术监督局”又为《向阳牌耕田机》颁发了《质量信得过产品》证书。这接踵而至的荣誉,使得《向阳牌耕田机》誉满江南。

因自身的产品的开发和电视台的广告效应,取得的良好效果,开拓出一个广阔的耕田机市场,在九月份的农机订货会上,谢元科和他带领的销售队伍,一举拿下了一万六千台购机合同,占全省耕田机市场百分之八十。

小型耕田机的广泛应用与销售,已逐渐形成一个诱人的市场,让吕洪波没想到的是,这个市场竟成为一块巨大而味美的蛋糕,招引来一批垂涎欲滴的争食者,他们变作法儿,疯狂地挤了进来,妄图分一杯羹。谢元科在第二年的农机订货会上惊奇地发现,竟然有好几个农机厂的展台上,也公然地展出了小型耕田机。这些展品改头换面,乔装打扮,分别冠以《田野牌》、《红旗牌》、《铁牛牌》等等五花八门名字,可结构原理与外观都和《向阳牌耕田机》大同小异。有一个厂家的机子,结构竟完全没有改变,如向阳厂的一模一样,只不过是更换了厂牌而已。看到这些假冒伪劣的仿制品,让谢元科感到惊讶和气愤,立即用相机将它们一一地拍照下来。

回来后,谢元科把这一情况跟吕洪波说了,把拍下的照片也给吕洪波看了,吕洪波异常惊奇,气得脸色发青,坐立不安。向阳厂千辛万苦搞出来的新产品,众人呕心呖血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仅仅两年就被人轻意地仿制,而且堂而皇之在展销会上展出!这太让人气愤了,这事总得有个说法吧,总得有人管管吧,吕洪波首先想到的是找《专利局》维权。

他打电话叫来了汪若愚,问他知道这事不,汪若愚说已听谢元科说了,也是一脸的气愤。吕洪波说:“我们的机型在通过鉴定后,就申报了专利,现在不到两年就被人侵权了,专利局总该管管这事吧。”

汪若愚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立即向专利局申诉,好在元科当时还拍下了几张照片。我想写一个申述材料连同照片,亲自送到省《专利局》去。”

吕洪波说:“好。这事必须抓紧办,迅速制止这种侵权行为。我预感到耕田机市场的博弈不会这么容易平息,可能现在才刚刚开始。我们必须趁早出手,把这些苗头压下去。”

汪若愚带着申诉材料去了省城,两天后回来说:“专利局接收了我送去的材料,说是还要调查取证落实,处理后再通知我们。”

一个月后,专利局通知汪若愚去省里参加处理产品侵权的会议,会上共处理了几项产品侵权的事项,其中也有《向阳牌耕田机》被侵权一事的处理,就是把那家完全按照向阳厂机型制作,仅仅换了厂牌的厂家,判定为侵权,并罚金二万。会后汪若愚又特地找到《专利局》负责此案的人员问:“其他几家侵权的厂子为什么没有处理?”

办案人对他说:“那几家的产品与你们的产品有着小的差导,没有购成侵权,不好处理。”

汪若愚回来把会议的情况跟吕洪波说了,吕洪波满以为《专利局》会采取大动作,把这股歪风给镇下去,哪知只不过是下了场毛毛雨。满怀的希望又被浇灭,他冷冷地说:“这么说来,其它几家厂子以后照样可以生产,在市场销售了?”

汪若愚点头说:“应该是这样。”

吕洪波苦笑摇头说:“看来《专利》的作用只不过如此罢了。”他沉默了,低头苦苦地思索着。

良久,他抬起头来,对汪若愚说:“看来,要想牢牢地占有这个市场,就只能靠咱们自己了。以后咱只有在质量上狠下功夫,使咱的产品在外观上,加工精度上,材质上都高人一筹,用整洁的外观,可靠的耕作性能和耐久的使用寿命,来确保咱的产品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汪若愚说:“对,只能这样了。我们是首创厂,在人才,设备,工艺上都有优势。不过我想,他们很有可能还会使出另一招,就是挑起价格战。”

吕洪波说:“嗯,极有可能,那我们也只能应战。我们有着这些优势,利润空间也会比他们大。”。

确如吕洪波曾想到的,耕田机市场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不会这么容易平息。尽管专利局处理了这次侵权事件,可那场毛毛雨是不管用的,各式假冒伪劣的耕田机,仍然是肆无忌惮地,堂而皇之地充斥于市场。此后,省技术监督局也承头组织了几次“打假”活动,可这种“造假”行为,因为它费力小,获利大,仍然是难以遏止。

这更让向阳厂的领导班子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在工艺管理上狠下功夫,使产品的质量更加过硬,造价更为低廉,来确保产品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