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十二节 新产品的雏形
作者:齐九2019      更新:2019-11-16 16:03      字数:5632

十二新产品的雏形

听了秦明刚无意间说出的那个设想,梁才敏一下子得到了启示,有了想法,在去厂办公楼的路上,他心里想着:“何不按着这小子的设想,开发出一种小型的水田耕作机械来?兴许能成!”他不由地兴奋起来,联想到上午开会时,大家对开发什么新产品都没有一点头绪的事,快步来到厂长办公室,饶有兴趣地跟冯龙凯说了刚才在车间里无意中谈及的事。

冯龙凯听后,也觉着这个想法很有价值,说道:“生产一种比现有手扶拖拉机还小、还轻的小型耕作机械,也许能适用于水田的耕作,也许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如果真能搞出来的话,这个新产品确实会大有作为,大受欢迎。”一会儿他又回到现实中,对梁才敏说道:“可这玩艺儿,现在国内还没有见过啊,我们无从彷造,只能是靠自己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要搞出这么一个新产品,谈何容易!凭我们这些人能搞的出来吗?”说完,看着梁才敏,没有信心地苦笑着。

梁才敏也说:“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我以为这个设想,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咱也不能就这样置之不理,完全放弃呀。我看,还是再开个会吧,找大伙一起来商量,也许能议出点什么来。他们那几个不也是你一句我一句地扯出了这么个设想来吗。”

冯龙凯说:“可这毕竟只是个设想,要把设想变为事实,可不是件随意说说的事啊。”

梁才敏说:“我知道不是件容易的事。再找几个专业技术人员,多开几次会,多商量几次,这没有坏处呀。我看这次就把技术科的人找来就行了。”

冯龙凯被梁才敏说得只好同意:“好吧。就按你说的办,下午通知技术科的人来开会。”

下午,技术科的吕洪波,汪若愚,夏清,龚文,黄茂清被通知来会议室开会,黄茂清是去年夏天从农业大学农机系分配进厂的年青人。晏明辉现在已调到经委去了。

会议一开始,冯龙凯向与会者再次介绍了当前厂里所处境况,市场变幻莫测,咱厂的产品已受到严重威胁,估计迟早会被淘汰。为了企业的生存,我们必须尽快开发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产品,来应对这一形势。他最后说道:“我们初步设想,开发出一种适合于水田耕作的小型耕田机械来。它比现有的手扶拖拉机还要小,还要轻。在当前以农户家庭为单位承包的生产模式下,在我国南方种植水稻的小块水田的环境里,我认为这种小型的耕田机,一旦开发出来,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前景一定会看好的。”

吕洪波首先发言:“昨天上午开会后,我也一直在考虑开发新产品的事情,可一直没有想出个头绪,今天冯厂长说出的这个想法,我认为这一思路方向是正确的,也是适合咱厂的生产的实际情况的,也许更是适合于我们南方农村的实际需求的。如果开发出来,前景是看好的。可是要实现它,难度也是空前的,我们过去也开发过新产品,可那都是彷制,这次无物可彷,需要我们从无到有的去创造出一个暂新的东西出来。如果搞出来了,也许能算得上是一项发明呢。”

汪若愚,夏清,龚文也都先后发言,意思也都是说方向是对头的,前景是看好的,就是不容易实现的。如果有了初步的设计方案,他们都愿意参与其中,承担零部件的设计任务。

见大家都发了言,冯龙凯又问坐在那只听没说的黄茂清:“小黄,你是农大农机系毕业的,是专门学农机设计的,对于今天的议题,你有什么看法?”

黄茂清新来不久,一切都很生疏,没想到厂领导会征求他的意见,有些覥靦地笑了笑,一时也说不出什么来,只是据实地说:“是的,我是学农机设计的。我所学的教科书上,都是把现在已经出现了的,成熟而且广泛应用了的农业机械,教科书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了。例如各种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的的结构和原理,书本上确有祥细的介绍和论述。但像我们今天所想像的,比手扶拖拉机还小还轻的小型水田耕作机械,因为它还没有出现,在我所学的教科书里是找不到的。作为刚出校门的我,现在就更谈不上对这种小型耕田机有什么看法和设想了。”

黄茂清说完后,冯龙凯没有吱声。可黄茂清心里又觉得很不自在。想着:“厂领导头一次在这种场合征求我的意见,我不但没说出一点有价值的建议,竟推脱得一干二净。是不是显得太滑头了。”他越想心里越不是嗞味,稍停了一会,又主动补充说:“冯厂长,我现在虽然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和设想,不过我想,水田耕作应该也会用得上犁的。因为拖拉机也是用犁来耕地的,我的教科书上对于犁的介绍倒是很详尽的,尤其是对犁上面的曲面,更有详尽的受力分析和计算资料。如果将来我们的小型耕田机开始设计了,也许我在这上面有可能会帮得上忙的。”

听了黄茂清关于犁的讲述,倒是让吕洪波得到了启发,黄茂清的话,像是帮他的思路开了个头,他可以从犁这儿开始一路地思考下去。立即说道:“行呀,小黄。耕田的机器当然离不开犁,如果你能把犁搞出来,剩下的就是行走和牵引部分了,这些部分可都属于通用机械,我们这些人所学的专业知识应该都用的上了。”

听了吕洪波的发言,冯龙凯立即高兴的说:“吕科长,看来小黄的话对你有很大的启发,把你的思路打开了。今天这个会开得还真有必要,这样讨论一下,还真是大有好处。吕科长,听了你刚才说的,估计你心里可能有些谱了,大致的雏形可能在你头脑里逐渐地成形中。太好了,下面你们就一起再接着商讨下去,把这个雏形慢慢地丰满起来,让它慢慢地趋于成熟。我愿作你们的坚强后盾,当你们的后勤部长。”

吕洪波说:“是的,经小黄这么一说,我的思路好像是被打开了,可以从犁这儿开始想下去,脑子里好像有了个模糊的框架了,机子雏形也似乎在逐步形成。我再慢慢的考虑一段时间,使这个雏形再丰满些,也许会有希望的。我也好像有些信心了。”

梁才敏也兴奋地跟冯龙凯说:“我说吧,找大家多商量几次,把众人的智慧集中起来,事情就有些眉目了。”

“太好了,今天的这个会开的太好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设计出咱们自己的新产品来。”杨国栋也高兴地说。会议在希望中结束了。

几天后,经过在图纸上的谋划,耕田机的雏形,在吕洪波的头脑里又进一步成长。他通知全科的人都早早地来到技术科。不明就理的谢桂兰,见同事们一个个庄重的神情,猜想一定是又有新的任务了。便小声地问曹雪碧:“是不是又要上新项目了?"

曹雪碧点头说:“是的,说是又要设计一种小型的耕田的机器呢。”

谢桂兰说:“小型的耕田机器?还从未听说过,还真是个新东西呢。看来咱又得忙活一阵子了。”

“是啊。听说是市场上新出现了一种塑料喷雾器,对咱们生产的喷雾器冲击很大,咱必须早作准备,另找出路。为了这事,洪波这几天都没有休息好,昨晚就没睡什么觉,一直在思考着。唉,这企业的日子真不好过,不是这事,就是那事,叫人老是不得安宁。还是你那口子在医院好,没这多烦心事。”

“哪里呀,现在医学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也得努力地学习,稍许放松一些,就跟不上趟了,就会落后,落后了照样会被淘汰。我那口子下班就坐在那看书,可不敢闲着呢。”谢桂兰也在诉说着她家的苦衷。

这边厢两位女士在诉说着各自的家事,感叹世事变幻之快,让人不得安闲;那边厢吕洪波经过几天地苦思,新产品的雏形进一步成熟。也开始了他的工作安排。

他叫来汪若愚一同到黄茂清的绘图桌旁,向黄茂清问着:“小黄,你那农机教科书上,总该会有关于土壤的物理性能方面的资料吧。就是说土壤的粘结度有多大?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把土壤切离翻转?”

黄茂清肯定地说:“有。”说完,他拿出一本叫“土壤学”的教科书,翻给吕洪波看。翻到那一页后,指着书上说:“你看,这上面都有。土壤的强度,是指土壤抵抗或支持外加力的能力,它由土壤的内聚力和内摩擦力等参数构成。另外,土壤还分为四种结持度,即硬性结持,酥性结持,可塑性结持及粘滞性结持。这四种土壤的强度都是不同的,我们南方水田的土壤强度,应按可塑性或粘滞性结持度来计算。”

吕洪波接过书,也翻看了一遍,欣喜地说:“好,好,有了这些数据就好办了。茂清,这本书就先借给小汪用一段时间行吗?”

“行。拿去吧。”黄茂清说。

吕洪波拿着书转身对汪若愚说:“小汪,你就先办这事。”

汪若愚说:“啥事,你说吧。”

吕洪波把“土壤学”放在他面前说:“你根据这本书上提供的土壤的参数,结合犁的面积和犁土的深度,计算出翻转水田的土块需用的力。翻转土块的力定下来后,就得考虑机子的行走速度。我看行走速度就定为每小时4至5公里之间,相当于人的步行速度。有了翻转力和行走速度后,就可以确定我们这台耕田机工作时需要多大的马力,要选择多大马力的柴油机。有了这些资料,你就可以设计出从柴油机到行走轮之间的整个传动链了。也就是说,整个传动箱的设计都是你的了。”

汪若愚与吕洪波毕业于同一所理工科大学,是吕洪波的小学弟,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他一边听吕洪波说,自己心里也在盘算着,头脑里也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概念,他又思考了一会,慎重地对吕洪波说道:“好,这本书就放在我这,我还得认真地系统地看看。传动箱部分的设计就由我来完成吧。”

“好。”这部分落实了,吕洪波又回过来对黄茂清说:“小黄,你就来设计犁吧,你是学农机的,犁对土壤的切入原理,你一定理解的更周详些。你就把拖拉机上的犁,板到我们的耕田机上来,若能结合耕田机的实际,作些适当的改进,那就更好。另外你还得考虑犁的安装,它总得有个依托吧,还有,犁与机架怎么连接,机架通过怎样的结构来拖着犁走,另外犁有时还需要抬起,得有一个升犁机构。这些都是你要考虑的。你可以借鉴拖拉机的结构,再把它简化一些。”

黄茂清听了,觉得他的任务并不轻松,慎重地答应说:“好吧。也就是说,整个的“犁装配”的设计都是我的事了?”

“对。”

“好。我一定认真地对待,考虑得周详些,不懂的地方再向你请教,努力把它搞出来。”黄茂清表明了态度。

“好。两位的任务都不轻松,我相信你们的能力,是能够拿下的。”吕洪波鼓励着他们。

交待了他们俩的工作后,吕洪波又到另一个房间,对夏清与龚文说:“前面的传动箱和后面的犁已交给小汪和小黄了,你们二人就准备设计中间这部分,就是连接传动箱和犁的机架了。”

夏清听后,问道:“机架这部分,究竟是个什么结构,我心里还没有一点头绪,至少你得确定机架的长度,机架的基本结构,机架与前后两部分的连接形式,都得确定下来呀。没有这些,我们无法动手啊。”

吕洪波说:“是的,是的。这些都得给你们,没有这些你们是不能动手的。可现在这些都还定不下来,这牵涉到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我的事,得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得反复地权衡才能定下来。总体方案确定了,才能得出机架的参数。哎,看来,你俩就先等几天吧,我尽快把这些参数拿出来给你们。”

接着吕洪波在夏清和龚文的倒逼之下,开始构思着总体结构。他反复的思考和权衡着:首先是双轮机与单轮机的问题,单轮,转向灵活,轻巧,结构也简单;双轮,转向机构复杂,操作也不如单轮来得轻巧;但双轮机的行驶稳定性好,单轮机的行驶稳定性差;再就是是乘坐式的,还是手扶式的。乘坐式的机手坐在机子上操作,被机子驮着走,机手的劳动强度低,操作也舒适些;手扶式的机手要用手扶着机子,跟在机子后面在田里走,操作劳动强度大;单轮机搞成乘坐式的简单易行;双轮机如搞成乘坐式的,它的结构将会如现有的手扶拖拉机不相上下,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分拆了这几种机型后,单轮机的优势逐渐在他心里占了上锋,可单轮机行驶的不稳定性又让他难以定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单轮机再多的优点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吕洪波为这事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着,直到晚上,一个新奇的设想在他脑中显现:如果在单轮机的一侧再增加一个支点,那无疑就可以保证单轮机行驶的稳定性了。这一设想让他处于无比的兴奋状态,他终于作出了决定:小型耕田机的机型为,单轮,乘坐式,侧面增设一个支承面。把行走轮、犁和一侧的支承面,按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布,构成一个三点支撑,完全弥补了单轮机行驶不稳定的缺陷,而单轮机的其它优点得以全部保留。

确定好单轮乘坐的总体结构后,根据人坐在机架上操作机器所需要的空间,机架的长度也就可以确定了;机架前部与传动箱后部与犁的连接形式也能定下来;侧面的支承物就确定在机架中部横向伸出一根横梁来,把它装在横梁的端头处。

总体方案确定了下来,吕洪波花了几天时间,把每一个部件在整机上所处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画出了大致的总图。对三个部件的设计者,作了大致的说明,给出了基本的设计参数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有了这些,整个机子的设计工作,就可以全面的进行下去了。

整个技术科又投入到一场紧张的设计中,设计者们都知道,市场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中,不断地淘态旧事物,不断地催生新事物。他们必须尊从着这一规律,舍弃已被别人超越了的老产品,推出性能优越的新产品,唯如此,企业就能在汹湧向前的市场大潮中稳步前行。

为了企业的生存,也为了企业里每个家庭和个人的生存,他们必须努力地工作,尽快地出图。他们一如既往地每天工作在十个小时以上,伏案绘图,凭着他们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绞尽脑汁的精心地画出每一个零件。

作为企业的领导,掌控着整个企业的运行,出于责任心,冯龙凯与杨国栋更是关心着新产品开发的头等大事,俩人每晚必来看视。体贴着这个屡次为企业的发展,为开发新产品而呕心沥血,伏案设计的群体。要求后勤部门和食堂,每天必得送来经过精心调配的营养丰富的美味菜肴,以弥补这些辛勤工作的设计者们,耗去的大量脑力。

参与这项工作的人也都知道,这一次与以往不同,不再是彷制别人的东西,而是要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水田耕作机械出来。以它小巧灵活的机型,优越的性能,耕作于每家农户承包的小块水田里,造福于广大的农友兄弟,开拓出一条水田机械化耕作的新路子来。

这个小巧的耕作机械,必将让他们共同乘坐着的这艘小船,在奔腾向前的洪流中,劈波破浪,平稳地向前行驶。

这是件多么有意义的工作啊,为此,他们每个人都耐得住艰苦,而尽心地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