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十二节 学以致用
作者:齐九2019      更新:2019-11-16 15:52      字数:3840

十二学以致用

十九岁的秦明刚破格定为三级工,成为青工中的榜样,这让他心中喜悦,也给了他更多向上的动力。不久他又被提为车工班的副班长,与王德志分别负责车工班的日班和晚班。

一向好学的他,这段时间里,迷上了刚出版的通俗杂志《机械工人》,并订到了创刊号。这本杂志,是面对机械制造行业,生产一线工人的一本通俗读物,它向读者普及了机械加工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门报道一些优秀的工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技巧,以及他们创造出来的小革新,小发明。这对提高广大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起到了无如伦比地辅导作用,深受机械行业青工们的喜爱。

每月从传达室拿到新出版的《机械工人》,秦明刚便如饥似渴的从头到尾地翻阅一遍,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深入的看了下去,直到彻底地弄通为止。

《机械工人》头几期的内容,集中介绍了一些著名车工和他们所创造出的先进刀具,这太对秦明刚的口味了,正是他迫切渴求的,为此,他如痴如迷。

车刀,是车工们天天要面临一个重要伙伴,了解车刀的几何角度,掌握它的刃磨要领与技巧,对于切削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车刀刃磨的水平直接体现了车工的技术高低,要判断一个车工的技术水平,只要看他磨出来的车刀就行。

秦明刚如饥似渴地阅读,把从书本上看到的内容,经过消化之后,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段时间之后,对车刀的刃磨和使用,他已是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例如,车刀前面卷屑槽的宽度,主切削刃和基准面之间形成的“刃倾角”,就是两个很重要的角度,它们直接决定了铁屑的形状和走向:在卷屑槽宽度相同的情况下,把刃倾角磨成与基面平行,切屑会卷曲成较短的弹簧状而自行甩断;将“刃倾角”角改变一下,使之与基面负3-5度,切屑会卷曲成“c”字形,碰到车刀的“主后面”而自行拆断,形成“c”形铁屑;将“刃倾角”再改变一下,与基面成正3度,切屑则会卷曲成弹簧状而不拆断,一直伸延下去,形成一根如同长蛇似的,灼热的,不停滚动着的的钢绳;这一切,秦明刚都已经从理论上认知了它,能在实践工作中运用自如。

这一天秦明刚又在《机械工人》中看到有关《浮动刀块》的介绍,《浮动刀块》的功能深深地吸引了他,让他产生着极大的兴趣,便认真地看了下去,直把它的原理与结构完全弄清。他认为采用《浮动刀块》来精加工孔,完全适合于他现在所承担的,水泵座轴承孔的精车工序,便决心把这一先进的工艺运用到泵座的加工中。

《浮动刀块》,是个长方体的刀块,装在刀杆前端横向的长方形孔中,能在长方形孔中横向滑动。所以称作《浮动刀块》。

又因为它由上、下两个活动的小刀体组成,小刀体的两端,都焊有一小块硬质合金刀片,且磨好了切削刃,由两个沉头螺钉把它们连成一体。一个小刀体的后端,装有调节螺钉,可对刀块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刀块使用时间长了,磨损了,还可把它磨励,调整调节螺钉,恢复它的尺寸,因此刀块使用寿命是很长的。

用《浮动刀块》对孔进行精加工,加工余量只有0.2-0.3毫米,刀块没切入前,因为刀块在刀杆的孔中是浮动的,会凭着它的两个圆弧形切削刃自动定心,待两端正反切削刃同时参与切削时,刀具即确定了中心,继续向孔内切进。所以,用《浮动刀块》加工出来的孔,它的直径只能与刀块两切削刃间的尺寸一至。只要事先调整好了这个尺寸,就能稳定地保证加工孔的尺寸精度。所以《浮动刀块》最适用于批量生产中,孔的精加工工序。

弄懂了原理,秦明刚决心自制一把浮动刀杆。用它来加工水泵座的轴承孔。他在夜校学了《机械制图》,还配发了一套小号绘图板及简易的绘图用具,在业余时间里,就埋头在宿舍里,用这套简易的玩艺儿,画着浮动刀块的图纸。

图纸画好后,拿到技术科给吕洪波看,请他审核。吕洪波仔细地看完了图纸,也弄懂了《浮动刀块》的原理,惊喜的笑着说:“行呀小秦,可以自己搞设计了,这设计图还画的还有模有样的。”

秦明刚也笑了:“是从夜校学的,都是你教的。请你帮我看看,这样做有什么问题不?”

吕洪波边看边思考,然后问道:“根据你的图纸来判断,你这把刀杆,好像是装在车床刀架上的吧?”

“是呀。”

吕洪波接着问:“按说,浮动刀杆的中心线应与机床主轴中心线重合,把刀杆装在刀架上,你如何能保证这两个中心的重合呢。”

秦明刚说:“在加工刀杆时,就要保证刀杆中心至刀杆底部的高度,与刀架装刀的平面与机床主轴中心的高度一致,而且刀杆底部与刀杆轴线的平行度也得一致。装刀杆时,再用百分表校准它与主轴中心横向的平行度。”

吕洪波听后,按秦明刚的说法想象着装刀的过程,说:“这样搞是不是太麻烦了,而且可靠性也不高。我建议你就把刀杆直接装在尾座上,这样就减去了繁琐的校正工作了。”

秦明刚说:“可尾架不能自动进刀呀。”

吕洪波也意识到:“嗯,这倒也是个问题。”

停了一会,秦明刚突然有了主意,说道:“有了。在尾架上增加一个连接装置,把大拖板同尾架连起来,用大拖板来拖动尾架自动进刀。”

吕洪波也高兴地说:“是啊,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行,就按你说的再改一下,这项工艺改进是可行的,把它用于水泵座轴承孔的精车工序,完全能确保孔的加工的质量。”

之后,秦明刚在大拖板与尾座之间,做了一套连动装置,工作时把两者移拢,在联动装置的横孔中插入一根连接肖轴,两者便连为一体,大拖板即可带着尾座一起进刀。拔去肖轴两者亦可分开。

几天后,刀块和刀杆全部做好,可以试用了。他把刀杆装入尾座套筒的锥孔中,刀杆后部的外锥体,与尾座套筒的内锥体,是按专用的莫氏锥体制造的,两者套上后,有很高的自锁性,结合的很是牢固。接着又用千分尺测量浮动刀块上正反两切削刃间的距离,并把它调整到与欲加工孔的尺寸一致,而后拧紧了紧固螺钉,刀块的两个切削刃间的距离,被固定在这个尺寸上。然后把刀块推入刀杆前端长方形孔中,加入润滑油,刀块在孔内可横向滑动自如。

《浮动刀块》要试用了,车间里好几个关心这事的人,都过来站在秦明刚的车床旁观看。

秦明刚装夹上一个泵座,先把孔粗车到位,留下0.3毫米,作为精加工余量。而后用毛刷在要加工的孔内,涂满冷却润滑剂。把大拖板退至尾座附近,使联接块结合,把肖轴插入到两连接块的横孔中,大拖板与尾座实现了联动,按下快进按钮,大拖板拖着尾座向前快速移动,直至《浮动刀块》到达待加工孔的孔端,停止快速进给,改为工作进给。

车床主轴以每分钟80转的低速旋转着,水泵座装夹专用夹具上,加上配重块,组成一个复杂的旋转体,转动起来叫人眼花缭乱。刀杆在待加工孔的前端慢慢的进给,《浮动刀块》凭着切削刃的圆弧刃口,在未进入孔之前,自动地在找着中心,中心没找准前,只有一边的切削刃与孔口接触,因为刀块的浮动性,工件的孔壁只会把刀块挤向另一边,而不能切削,直到正反两边的切削刃都与孔端接触,刀块已处于孔的中心,两边的切削刃同时开始了切削。

刀块慢慢地平稳地向孔内切进着,把预留的0.3毫米的余量,一点点地切去,切下来的细微的铸铁粉末,拌着冷却润滑液一起,在孔壁的下方游走,3分钟后,刀块行进至孔的另一端,完成了孔的切削。秦明刚停下了机床,按下快退的按钮,刀杆快速退出。

众人附身观看已卸下机床的泵座,只见加工出来的内孔,孔壁光洁如洗,细密滑腻,较之以前加工的表面大为改观。再测量孔径,完全在公差之内。

原来用常规车刀切削时,车床主轴每转一转,车刀的进给量只能是0.14毫米,现在用《浮动刀块》切削,因为切削刃是园弧形,参与切削的刃带宽了,车刀的进给量可提高到每转0.3毫米,本道工步的工效也就提高了2倍。

在观看了切削过程及加工效果后,吕洪波,齐德顺,王德志一致点头认可。王德志瞪大了眼睛,看了加工出来的孔,惊奇地说:“咦,这效果果然比以前好多了。”又回过身来仔细地看着装在刀杆中的《泘动刀块》,认真地体察着,他要搞清楚其中的奥妙。

齐师傅看后尤为欣喜,对他的这位徒弟赞许有加:“这项革新不错,只要把刀块的尺寸调整好,加工出来的尺寸就不用操心了,而且它加工后的表面也极为光洁,这个办法好,我是想不出来。明刚,后生可畏呀!”

秦明刚让师父说得很不好意思,忙说:“师父别这么说了。这可不是我想出来的办法,我只是从书本上看到的,觉得可用,便把它引用过来了。”

齐师傅坚持说:“那也不容易呀!”

吕洪波说:“是的。明刚确实是能学以致用,把书本上的先进工艺,学了过来,并成功地运用到自己工作中,这也算是一项工艺改进。只有这样,把先进的工艺纳入我们自己的工艺中,才能提高我们自身的工艺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做出与众不同的业绩来。”

徐轩赞同地说:“不错,这项工艺改进很成功,令人信服。我看,这就把它定下来,以后就这么着办!”

最后他们一致认为,用《浮动刀块》来镗孔,孔的尺寸精度可以稳定的保证,表面粗糙度提高了,工效也提高了,一举三得,这是一项很好的工艺改进。可以把它正式列入到水泵座的加工工艺中。。

这之后,这项革新经黎春凯厂长批准,被正式列入到工艺文件中,水泵座轴承孔的精车工序,由《浮动刀块》取代了原有的内孔精车刀,避免了精细地进刀控制,使操作变得简化,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加工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秦明刚也为自己的这项技术革新,取得的令人满意的效果,得到了众人的肯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又一次以工作的业绩,证实了他领先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