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皇帝赐婚
作者:睡不醒的白龙君      更新:2019-10-18 11:59      字数:3129

放下孙传庭的传奇故事先不说,再说山海关内,先凌云一步回到关内的刘婷,给刘鸿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让她的父亲给她做媒。她已经顾不得什么了,非嫁给凌云不可了。

这的确是给刘鸿抛出了一个难题,因为这个事情之前不是没提过,被人给拒绝了,现在要旧事重提。这不是打脸吗,刘鸿好歹是辽东经略,从一品的大员。这样显得很没有面子。

就算是这位辽东经略可以不顾自己的面子,旧事重提。问题是人家给不给这个面子才是最重要的。虽然说刘鸿一手提拔了凌云,也对凌云的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可官场打滚一辈子的刘鸿也自然明白人心。

强摘的瓜是不甜的,上赶着不是买卖,刘鸿心说自己的这个傻女儿,就算是通过了什么手段硬是让你如愿了,你能够得到他的人,也不能得到他的心,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完全没有什么用的!

他和刘婷谈了好几次,刘婷都一意孤行。最后一次甚至给刘鸿跪下说:“女儿从未求过爹爹什么事情,这一次,就算是认准了这个人,不想错过。愿意嫁给他,哪怕他不喜欢,甚至哪怕是做侧室也好。只是不想错过了。求爹爹成全。”

刘鸿没有想到,女儿已经下定了这样的决心,不管是什么情况,都要非嫁不可。哪怕这个人不喜欢自己,哪怕给这个人做妾室,也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虽然对自己的这位部下很是欣赏,但欣赏归欣赏,赏识归赏识,还没有到了让女儿非君不嫁的份上。刘鸿也是一个读书入世的士大夫,做到一品大员边关大帅,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女儿给人家做妾。

既然要嫁,那就要三媒六证,八抬大轿花红彩礼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诰命夫人,而不是委屈的给人家做小。但显然刘鸿没有办法自己去说服凌云来接受。他之前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在他还是一个百户的时候,就不愿意攀附总兵千金,现在虽然是散官,还是三品,更不会屈从别人的意志了。

深谙规则的刘鸿,一向厚道的老长官,现在为了自己女儿的幸福,有点不厚道的摆了凌云一道。

凌云回到关内之后,还是回到自己的驻地,带着自己的卫队进行日常的训练。因为之前招募的士兵是朝廷的士兵,不是凌云的私人部队。在卸任巡抚之后,凌云把那些士兵都交给了直隶都指挥使。仅仅带着自己在甘肃招募的部队不足千人和原来白龙卫队的老底子回到山海关。

老上司没有食言,白龙卫队之前的驻地一直还在那里,就算是凌云不在的这些日子里,驻地依然有人按时打扫清理。却没有其他部队入驻,这是对这支光荣部队的尊重。

回关之后,凌云带着白龙卫队和七百余名西北士兵开始日常的训练。这是他们的日常。经历了战争之后能够活下来的人,本身都是精英。就像是一把不断淬火锻造的宝剑一样。每一次的淬火都是伴随着不停的阵痛,但每一次淬炼,剑锋也就更加的锋利。

出鞘之时,寒光逼人!凌云的手里,已经有了一把青锋,虽然仅有千余人,但这千余人都是他的种子。靠着这个班底,生根发芽,每一个士兵都当成什长练,每个什长都当百户培养,每个百户当成千户培养。每个千户都要当成参将以上培养。

不仅要学战术,练武力值,还要学习文化课程。不会学习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打仗的部队。早早晚晚都是要被淘汰的。

其实凌云也是对此现代的带兵之法有所感悟,如我党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且在连级以上单位设置指导员,营级单位设置教导员,团级以上单位设置政委。政工干部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思想工作,让士兵们都知道,为什么要打仗,为谁而打仗,参军是为了什么。

党指挥枪是一个绝对正确的理论,是从社会实践中检验出来的真理。回到几百年前的明朝,也要抓士兵的思想工作,让士兵有信仰和理想才是。

凌云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也要在他的部队中设置专门分管思想工作的管理人员。不过官制是国家的,不能够随意的更改,但是可以让某个军官专责此事。

他要的是一支精兵,用勇气,有谋略,有手段,忠诚无比。这样的一支部队,不需要太多的人数,但一旦出手,就会无往不胜,无往不利。

凌云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可能并不太富裕了,无论是西北的变民军还是东北的皇太极,都不会消停太久的,迟早还是会出山的。在此之前,必须把自己手里的利器打磨的尽可能再锋利一些才好。

就在他一心打磨自己士兵们的时候,刘鸿给他来了一下不厚道的。三月初,辽东经略辽东在给朝廷的日常奏报之余,还附加了一封密折。这封密折上没有什么告密和参劾某人的内容,却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

崇祯打开了密折之后,倒是笑了。密折的内容是,请求皇上给自己的女儿赐婚,自己看中的对象是老部下,新进被贬回山海关戴罪效力的凌云。

用密折奏请此事,也算是刘鸿给自己留了一步退路,如果皇上答应了此事,一锤定音自然是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如果皇上不答应,又不是用的明面奏折,也不至于丢人。

崇祯决定答应这件事,因为他想给刚刚被贬官的凌云一点心理上的安慰。而且作为见皇帝,他也觉得,让凌云娶了自己老上司的女儿没有什么不妥。甚至可以说是天作之合。既然要给,就再给个恩典吧。

因为老臣刘鸿驻防辽东,一向劳苦功高,既然这一次向朝廷请求恩典,给自己的女儿赐婚。那么就要赏给一个身份,也好名正言顺。

刘鸿作为辽东经略,又加少保衔,是从一品的官员。那么他的女儿如果成婚的话,朝廷也应该有所封赐才行。

按照归置,朝廷亲王之女称为郡主,郡王女称为县主,郡王孙女称为郡君,重孙女称为县君。崇祯和分管礼部的大学士,也是自己的老师文震孟商量,打算把刘婷封为郡君。按照郡王孙女的待遇来置办婚礼。

这样的话,皇上指婚也就名正言顺了,而且不会造成大规模的铺张浪费。还给足了刘鸿的面子。

文震孟自然是没有什么话说的,皇上的思虑已经很周全了。他分管礼部,只要做好礼仪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了,至于赐婚所需要的花销用度,那都是户部尚书毕自严的事情。毕尚书怎么挠头他就不管了。那是毕尚书自己的事情。

既然老师也支持这么做,崇祯也觉得这是可行的了。他命文震孟来起草这份诏书,并且带着礼部的司官去山海关传旨,并赐银五百两,让刘鸿置办嫁妆,办理婚事。

五百里银子,如果折算成现在的价格的话,那应该是三十万元了。这足够办一次相当体面的婚礼了,对于穷的掉渣的崇祯帝来说,能够挤出五百两银子来用在婚礼上,相当的给面子。

但是既然已经把刘鸿之女封为郡君了,这个钱就应该按例从国库里拨发了,皇帝就不会再动用自己的内孥了。所以写了一个条子,让文震孟找毕自严要钱。

毕自严这个户部尚书从天启年间任职,到崇祯九年还是户部尚书,可以说是国家的财政部部长,整个国库的大管家了,如果是太平年景的话,这样的职务是打着灯笼也绝对找不到的,可现在这个情况,这个部长是当着不舒服的。皇上勒紧裤腰带,毕部长就差点要勒紧自己的脖子了。

不过五百两银子目前还是支出的起的,毕自严嘬着牙花子在批条上面也签了字,交给了文震孟。

回到礼部之后,文震孟很快就安排好了人选。并很快的草拟了一道诏旨,给崇祯看过之后,盖上了玉玺。

然后礼部官员就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准备,五天之后,他们启程出发。文震孟相当给面子,以管部大学士的身份,亲自带领着两个郎中和三位主事,一应郡君的仪仗,前往山海关。

刘鸿再交上去这份密折之后,一直很忐忑,因为一直在等待着皇帝的意见,却很久没有得到批复,心说不是皇帝心中不悦,留中不发了吧。

好在自己没有用直接的奏章,不然的话这张老脸往哪放。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中军校尉进来禀告说:“大人,一名旗牌官快马前来,带着礼部尚书文大人的堪合。说文大人要来宣旨,此刻已经距离辕门不足二十里了,请大人安排。”

大致想了一下,刘鸿也就明白了,宣旨随便是个中级官员就行了,何必需要文震孟跑一趟,他来,就指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