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小镇惊变
作者:睡不醒的白龙君      更新:2019-10-18 11:59      字数:3157

关内的粮食紧缺,户部却已经无粮无饷,在这个情况下似乎屯田是唯一可以考虑的选择。至于屯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刘总兵总是有办法的,比如把这个球踢给白龙卫队。

凌云在一瞬间就在脑子里过了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就拒绝。他看了武杰一眼,点点头说:“问题是有的,不过既然对屯田有益,我们当仁不让。”

有一支趁手的精兵和一个靠谱的部下,有的时候就是比千军万马都管用,本来心中还有些含糊的刘鸿这一刻算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了。

其实凌云能够考虑到的这些问题,刘鸿作为山海关部队的一把手,不会考虑不到,所以他给了凌云一个承诺,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有关内还能够解决的,必然会为他开绿灯。

这时,武杰忽然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卫队都是粗莽的军汉,一旦有了伤员,造成非战斗减员的话,那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战斗力损失。所以我们需要配备至少两名军医。”

对于这支特殊部队来说,配备两名军医的要求并不算是过分,但刘鸿还是小小的纠结了一下。现在城内的军医本来就少,医道也并非真正的高明。如果遇到庸医,更加伤害了这支精兵。

这支部队虽然仅有三百人,那可是刘鸿的心尖尖,如果有个一差二错的,恐怕他是承受不了这个难受劲的。

想来想去,他想把朱桂派到白龙卫队去。这里倒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朱桂虽然精通医道,但她本来不是这里的正式军医,留在这里本来就是纯属友情帮忙的。刘鸿是总兵官,但你没办法命令人家。另外白龙卫队训练和驻守的环境相对封闭,又都是大老爷们,一个女孩子家在那里能否真正的适应也是问题。

略一迟疑,刘鸿说:“好了,这个情况我也考虑到了,十天之内给你们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困难,也一并说出来吧。”

两人一起说,没有了。随后就告辞出了帅帐。

回到驻地之后,两人相对苦笑了一下。本来计划在过年之前就不策划什么军事行动了,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既然要拿下并重新把中前所城作为一个驻军点,那么就得首先搂草打兔子把那里盘踞着的我倭寇给消灭掉。不然的话,这些倭寇就像是一群苍蝇一样一直在你的耳朵旁边嗡嗡乱叫,让你难得心静。

但通过上次的军事行动,已经让这些倭寇们变的相当警觉了,如果强攻的话恐怕会有较大损失。

凌云挠头不已,在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歼敌之策。这时候,斥候兵忽然来报,倭寇已经全数离开中前所,去向不明。

对于这个情报,凌云的心中有一些不祥的预感,不过他自己也说不出来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倭寇们终于开始行动了,他们虽然不是传说中的什么忍者,更不会什么移形换影之术。但无疑行动速度是非常快的。

在不久前,他们策划对小桥镇进行清洗,杀人抢钱制造慌乱,今天终于正式施行了。

就在凌云的斥候探知消息的前一个夜晚,小桥镇的还是往日一样正常的作息,居民们并不会想到,厄运的黑云就这样笼罩了他们。

驻守这里的有一名百户,带领着一百一十二人的备操军。这个小镇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烽火的袭扰了,似乎狼烟四起的辽东镇对他们来说并不存在着什么影响。

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心态那简直不是一般的好。就是这样的好心态下,出了问题。

十几名在街头巡哨的士兵,还是一贯懒散的状态,他们准备再溜达两圈就回去睡觉去了。其实就是这样的巡逻也是例行公事而已,清军怎么会注意到这里还有这样的一个偏远小镇呢。

就是这样的松懈让他们很快就丢了命,几名倭寇的尖兵一招出手就不让人,刀刀致命。十几名士兵在三分钟之内就全部变成了刀下之鬼。

他们的致命之处,全部都是被倭刀给割断了颈动脉,这样的死法,死前根本连喊叫一声都做不到。

好快的刀法,好锋利的刀,好狠毒的倭寇。

解决了这十几名巡逻士兵之后,倭寇们开始了分散行动,漫无目的的进行抢掠,屠杀。

因为倭寇本身就是抱着抢一把就撤的心态,并没有完整的辎重体系。所以,他们都是以抢掠手势和金银为主。像其他的东西,拿不走的就砸,砸不坏的就是烧。

在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时辰之后,驻守的备操军剩余部队刚刚作出反应,仓促应战。

百余名明军的二流作战部队,怎么是几十个武艺精良又已经擅长了打家劫舍的倭寇的对手。仅仅一刻钟,就全员阵亡了。

依托手中的火枪和其他暗器,以及死亡恐惧前的拼死相搏,倭寇也是仅仅有三人受伤,两人阵亡的伤损率。但是这支驻守部队全员阵亡之后,小镇的居民已经再无其他屏障。

好在倭寇已经抢够了杀够了,也累了。他们放了一把火之后,就离开了小桥镇。

隔了两天,腊月十一日,消息传到了山海关内。刘鸿很快就拍了桌子,聚集了游击以上的军官来,让他们表明态度。并且告诉他们,这一伙倭寇必须清除,不然不以安抚民心军心。

并且派遣一名参将,带领两千人到镇上帮忙清理废墟,安葬死者。

腊月十二日,具体结果已经摆在了刘鸿的桌上。根据清理所得的数据,这一次倭寇对于小桥镇的突然袭击。造成了备操军一个完整的百户所一百一十二人阵亡,其中包括一名百户,四名总旗。小镇居民死伤超过五百人,被劫掠财物不计其数。而倭寇具体伤亡人数,不详。

这简直是不能再窝囊了,但其实这件事并不在刘鸿的责任范围内,刘鸿虽然是山海关总兵,这个小镇也是临近山海关的一个小镇,但不属于刘鸿的职守范围。

确切的说,这应该是辽东巡抚赵无疚的职守范围,因为这里的备操军都是他的属下。但赵巡抚并没有这个觉悟,出事以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一点没耽误,就派了俩人过去看看,看完以后就没后文了。

总得有人去承担这个责任吧,黑锅不背,这个锅就会越来越黑。而且,刘鸿并不觉得,不是他的责任就不应该为此愤怒。

他第一时间就给崇祯上了一道谢罪的折子。详细的说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且说明,小镇处在山海关周边,而山海关总兵难辞其咎。

崇祯是个明白人,作为皇帝,到底是谁的责任区还是能够搞清楚的。他没有对刘鸿怎么样,下旨温言抚慰。同时也下了旨意,在山海关兵力能够允许的前提下,以后小桥镇由山海关派兵代管。同时,也可以在此抽税,作为养兵之用。并对刘鸿夹片里提及的屯田事宜,给了充分的肯定。

崇祯又不傻,他自然知道如果屯田能够真正的取得效果的话能够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很可能以后作为军事重镇的山海关,以后粮食可能做到自给自足。不同意才怪。

同时,对于事发之后一直在装傻的辽东巡抚赵无疚,崇祯并没有客气,直接下令罢官,并且交由三法司审理重办。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挨不着边的总兵都请罪了,你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竟然一声不吭。

过分了,实在太过分了。

赵大人的人缘应该还不错,三法司一起审理,都没有给怎么滴了。只不过是定了个渎职懈怠,降官三级了事。赵巡抚就变成了赵知府。

但是赵大人的罢官并不算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因为他只是一个庸官而已。即将接任他职务的,却是一个赃官。

三甲进士出身,本来可以去做一任知县,却做了驿丞。靠着钻营打点,进了锦衣卫,慢慢熬到了北镇抚司指挥了,却又被弹劾。一路折返跑。最后认了温体仁当干爹,在得以初任从四品的詹事府詹事。

詹事府是伺候太子的官,崇祯的太子年纪太小,还不到上学的年龄。所以这个官还算是又闲又富的。可见温体仁对自己的党羽们都安排的相当好。

在辽东巡抚赵无疚被降级成为西安知府后,辽东知府的位置就算是空缺出来了。

崇祯的意思,本来想让刘鸿以总兵官的身份署理巡抚,这样的话那就算是名正言顺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了,也算是在实际意义上加重其权。

他征询了内阁首辅温体仁的意思,温阁老苦苦分辩一番,让皇帝觉得。让曹丹麒出任辽东巡抚才是最好的结果。

温体仁是个能力很强的人,但是他只知道任用自己人。崇祯是个很容易激动也很聪明的人,但现在处理朝政他却不得不倚靠温体仁。

就此,詹事府詹事曹丹麒走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