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京城
作者:斐彦      更新:2019-09-13 18:19      字数:2788

第二天上午,客车顺利抵京。

项义拎着行囊下车,才出客运站的大门,呼吸到京城的空气,突然间感觉变得不一样了。那是他从未有过的全新感受,明显能感觉到有某种力量在招唤自己,却又捕捉不到。这是他第一次站在京城的土地上,以往都是通过广播、报纸了解京城,可是就在他出站的这一刹那,他的感觉清楚的告诉他,他曾经来过这儿。

呼吸着上午温和的空气,遥望着远处蔚蓝的天空,项义心旷神怡。忽听近处“叮当”两声,再看一枚硬币停在脚前。项义捡起硬币,心想:“哈哈,天上掉钱了?”再看张老板在不远处拖着行李箱,一边向前走着,一边回头说道:“我怕饿死你,拿着吧。”项义笑道:“多谢了。”将一元硬币揣进裤兜。张老板哼笑一声,回过头去,走到道边,打了一辆黄色面的。项义站在原地,目送他坐上面的,再目送车子远去,喃喃道:“将来我也要坐面包车。”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走了过来,伸出一只手,用地道的京话说道:“老板,三天没吃东西了,请您给个赏钱吧。”项义见他年纪年迈,衣服比自己还破,尤其和街上的行人相比,更增落魄之感,关切问道:“大爷,您迷路啦?”老汉哀叹道:“年景不好啊……”没说完,捂着肚子呻吟起来。

项义寻思:“年景挺好的啊。听他口音,应该是京城农村的,许是他老家年景不好吧。”当下从兜里取出干粮,分一半递给老汉,道:“大爷,这些够你吃几天的。”

老汉正闭目呻吟,听到项义的话,偷偷眯起眼缝,瞥了一眼项义黑黢黢的饼子,为难道:“我牙口不好啊,吃不了粗粮。老板,您能不能给我点钱,我就想吃碗面条。”项义体谅他年纪大了,问道:“这里的面条多少钱一碗?”老汉道:“五块。”项义惊呼:“怎么那么贵?”老汉道:“老板啊,我就快要饿死啦,请你行行好,临死之前让我吃碗打卤面吧。”项义听他说得可怜,心想:“等我到了宝县,不会立刻返回。”想到这里,说道:“好吧。”将返程车票的钱给了老汉。

老汉没想到要钱比抢钱来得还快,连连作揖,道:“你是个好心人,佛祖保佑,你将来一定大富大贵。”项义见老汉收下钱,方始有些心疼,同时哭笑不得,暗想:“原来你早看出我不是老板,故意那样说的。”道:“借您吉言吧。”

老汉作势要走,忽然问道:“你这是要去哪儿啊?”项义问道:“您知道市场在哪吗?”老汉道:“你是说尾货市场吧,喏,就在那边。”说着为项义指路,还详细告诉他乘车路线。

项义默默记在心里,道:“大爷,您快去吃面条吧,我得走了,今后您多保重。”老汉见他为人实在,倒是愿意多聊两句,问道:“你来京城,是想当二道贩子吧。”项义没听过这个词,问道:“什么是二道贩子?”老汉道:“就是倒买倒卖、低买高卖的行当。”项义心念一动,寻思:“这主意听起来不错。”

老汉见他仍未看出破绽,倒是有些心疼起来,道:“现在好多人都在做这个,你也不妨试试,没准就发财了呢。”项义问道:“做这行的人多吗?”老汉道:“多啊,我不是说过了,现在几乎都干这个。”项义沉吟片刻,道:“我去市场看看,您快去吃面条吧,再见。”老汉好意提醒:“你太实在了,当心被人骗了。”项义道了声谢,赶去车站乘车。直到此时,他都没发现老汉肚子疼是假装的。

等车的时候,又有一个老汉走来车站。只见他瞟了项义一眼,径直走向一个青年人。青年人见要饭的来了,从兜里摸出一分钱硬币,丢在地上,道:“就这么多。”老汉弯腰拾起硬币,堆笑道:“谢谢,谢谢。”项义恍然大悟。

坐上电车,项义从没乘过电车,按理说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他的心情却很复杂。他想到在客运站门口,张老板丢在地上的那枚硬币,还有临走时的表情,心想:“他如此看不起我,居然拿我当乞丐对待。”掏出那枚硬币,盯着看了良久。电车员报站,项义下车时仍耿耿于怀,不过他很快就把这件事忘了,因为他看到了市场外部的景象。

老汉指给项义的地点,是京城最大的集货市场——亿林批发市场。

只见市场门前人头攒动,时不时从里面传出一声吆喝,由于街边吵闹,门前人声鼎沸,根本听不清吆喝什么。项义盯着大门看了一分钟,眼看三十多人进入市场,算一算一整天的客流量,欣喜地想:“里面的东西难不成不要钱吗,怎么这么多人啊。”快步走了过去,兴高采烈插入人流,挤着钻入市场。

到了里面,项义立时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搅得眼花缭乱,纵观整个市场,几乎没一件东西他用过,甚至有些东西见都没见过。他一面打听商品信息,一面旁听买卖双方的对话,用了一上午时间,终于有了初步认识。为了加深了解,他在市场里泡了一整天,直到晚上五点,市场打烊,他才恋恋不舍从里面出来。

在地铁站窝了一宿,第二天项义又去市场了解情况。第三天也是如此。第四天仍是如此。

到第五天,项义的干粮全部吃完了,不久后他终于得知被那老汉骗了。因为京城最出名的打卤面才3毛钱一碗,项义起初还不相信自己受骗,询问店员方才肯定。不过他并不因上当而沮丧,反而十分愉快,因为这五日间,他已统计出一张详单,在他看来,这张单子比什么都值钱。他吃着打卤面,内心深处甚至有些感激那位老汉,若不是他指路,岂不错过这块宝地?

项义离开面馆,找到一处没人的地方,蹲着拿出详单,只见第一张单子上写道:“最多人买的: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录音机。第二多买的:台扇、座钟、电熨斗。第三多……第四多……”在这张单子上,他不但统计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还详细记录下各种型号商品的价格,其中包含卖家出价的价格,买家砍价的金额,以及最终成交价。

他仔细看了一遍,又拿起第二张单子,只见上面写道:“最多人问价的:黑白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卡拉ok机。只问不买的:双反相机、拖拉机、小轿车。”这张单子记录了各种商品的吸引力,也就是买家的关注程度。通过项义的观察,部分商品围观的人很多,询问价格的人也很多,可是其中一部分人只是打听,并无诚意购买。还有部分商品压根儿没人问价,大家指指点点,然后远去。

项义看第二张单子的时间,明显长于看第一张。他想到那些每日卖出许多商品的卖家,常常顾客未到铺位前,他们已经笑脸迎上,主动招揽,过程中也表现得很耐心。而那些卖不动的商品,卖家却一贯趾高气昂,被人询问价格时往往也怪声怪调的答复,仿佛在说:“买不起你丫就别问,问了又嫌贵,装什么款爷儿?“

项义不信有人不想卖货,但这些卖不出货的卖主,何以会满不在乎,他们的自信源自何处?这问题当真令他难以索解。经过一番思考,他排除了神智错乱等可能,唯一的答案浮出水面——高额利润。

想到利润,项义随之想到:“如果能以更低的价格拿到这些不易卖的商品,或是降低利润,以更低的售价出货,甚至两种条件同时进行,这类商品的销售量会不会提高?”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把目光放在容易卖的商品上,暂且不考虑其它商品。

堪堪想了一个晚上,第六天清早,项义带着收集到的信息,坐上南下的列车,去往宝县。此时的他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