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九华楼
作者:杨家七叔      更新:2019-08-30 12:03      字数:2404

看着这位中年人跪在地上,我和小结巴都吓了一跳。

“我......我靠,老板这是您......您失散多年的野儿子吧,长......长得可挺成熟啊,快让大侄子平身吧,这是您多......多大的时候犯的错误啊?”

我白了小结巴一眼:“闭嘴,这个大哥都快赶上两个我大了,你有这本事能搞出来这么大错误吗?”

那个中年人并不在意我和小结巴的调侃,朝身后使了个眼色。

一个随从走了过来,恭恭敬敬的递过来两卷银元。

那可是两卷银元!

我和小结巴的眼睛都看直了,这种用牛皮纸包成卷的银元,真的是太有视觉冲击感了,这要是买馒头和咸菜,能够我俩吃半年的。

“哎哟,我......我靠,老板,这纸卷上的朱......朱砂好漂亮啊。”

我使劲的点头,很没出息的吞了一口口水,两只眼睛都在放光。

小结巴并没有伸手去拿钱,而是斜着眼看了看这个中年男人。

“我真是人......人眼看狗低啊,这是什么爱好?我......我们骂了你,你还给我们钱,要......要是有这爱好,小爷能骂到你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那个中年男人尴尬的笑了笑,显得一副很紧张的样子。

“两位神仙说笑了,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之前冲撞了二位,真是罪该万死。”

我听他的口气满是尊敬,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的人,我只在阑城见过,可眼前的这位,我却很陌生,并不是我的老主顾。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见到这个人如此客气,我也不好说什么。

“这位大哥,你先起来吧,这么跪着成何体统?”

“就是,就是,快......快起来。”小结巴一边说着,一边把银元揣在怀里。

“你......你不怕折寿,我们还嫌......嫌腰疼呢。”

中年男人摇了摇头,一脸坚毅的跪在地上。

“求两位神仙救命,我们家真的出大事了,如果您二位不帮我,那我可真是活不下去了。”

小结巴眼珠转了转嘿嘿一笑:“有......有话好说,这样吧,这里不是说......说话的地方,我们换个地方坐......坐下来聊吧。”

中年男人一路点头哈腰,把我们请进九华最有名的餐馆,九华楼。

这栋楼是晚清时候一个王爷建的,规模相当的奢华。外面普普通通,不显山不漏水,里面却是亭台楼阁,别有洞天。

一走进九华楼,扑面而来的紫檀气息,让我心旷神怡,整个人都清爽了不少。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些王子贝勒,皇宫贵族都喜欢用紫檀做家具了,这种东西的味道闻久了,真的能延年益寿。

九华楼的伙计很有眼色,毕竟,能在这里混的都是人精。

他一看中年男人就不是一般人,赶紧是热情的跑过来招呼,还不失礼貌的递给我和小结巴两块毛巾。

我看了看这个年纪不大的小伙计,在心里称赞:罢了,恭敬而不谄媚,热情而不做作,人才啊。

我们两个的穿着打扮,和中年男人比起来,简直就是要饭花子,可这个小伙计仍然能把礼数顾及的很周全,看来在这九华楼里混的都不是一般人……

我们被安排在最上面一个包间,推开窗子能看到大半个九华城,视野非常好。

小结巴也不客气,叉着腿儿坐在太师椅里,招了招手。

我看他那副下三滥的德性,就觉得好笑,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狗肉上不了正席呀!

伙计很是恭敬的递过一本菜谱,我瞄了一眼菜谱的厚度,里面至少有四十几道菜。

小结巴把菜谱放在桌子上,并不打开,用一根手指摁住封皮,他这个姿势很有讲究。

在酒楼吃饭,尤其是这种上讲究的地方,这个姿势,有个俗称叫做“叫天”,表示他的口味刁钻,不点这些常规菜,要定制的。

这就考验九华楼里,厨子的功力了。

这种饭桌上的规矩,只有在高档的酒楼或者是洋人开的私人会馆里才能见到,如果放在普通的菜市口或者是早点摊,摆出这个动作,一定会被人打得,连投胎都找不到门。

据江湖传闻,“叫天”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京城十大楼之一的傍花楼,是由一个叫八贝勒的人发明的。

京城的傍花楼非常有名气,在天子脚下能排进十大酒楼的,那都不是等闲之辈,据说里面的厨子,都是御膳房里退下来的。

八贝勒是皇亲国戚,对于餐饮之道极为讲究,口味刁钻,他听说傍花楼名气很大,就有意过来羞辱,用现在的话说,他这就是钱多烧的蛋疼。

既然是来找茬,那就不会有好脸子。

老板亲自出来招呼,递上菜单,八贝勒看都不看,一边喝着茶,一边用手按住菜单,这就已经是在挑衅了,意思就是说:你们家的东西,爷我看不上。

傍花楼的老板是个高人,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来者不善,如果今天伺候不好,有可能明天一早,傍花楼就要关门大吉了。

换了别人,可能早就低三下四的求饶,或者献上数量可观的金银买平安了。

可这位老板与众不同,他却想到另一种可能性,如果把这位伺候好了,那这傍花楼在京城可就有个大靠山了,以后就再也没人敢来这里闹事。

连贝勒爷都满意的地方,谁敢说不满意,那就是在打八贝勒的脸,八贝勒是皇上的亲戚,打了他的脸,就相当于是打皇上的脸,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

这位老板把心一横,准备拼一把,为了撑住傍花楼的台口,不管八贝勒点出什么样的稀奇古怪玩意儿,他都一口答应下来。

为了给贝勒爷准备一桌菜,傍花楼不惜花费巨资,从其他九大楼里请厨子,十几个厨子同时做一道菜,只保留最好的那一个。

八贝勒奔着找茬来,结果却吃了个酒足饭饱。

傍花楼的老板趁热打铁,给八贝勒又奉上数目可观的金银。

八贝勒自知理亏,脸上挂不住,挥笔在傍花楼的牌匾上写了几个字。

花中魁首!

就凭着这几个字,傍花楼在短短半个月,就收回了这顿饭所有的花销。

从那以后,“叫天”这种形式,也流传开来。

随着演变,“叫天”也不再是找茬的手段,而变成了富人砸钱攀比的游戏。

小结巴喝了几口茶,用手指尖敲了敲菜谱,看也不看,很是随意的说了三个字。

“炒......炒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