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木匠养成记
作者:陈梁兮兮      更新:2019-08-20 18:08      字数:5897

老头没有说戏,说的是手艺人传承的故事,用老头的话说应该叫徒弟毕恭毕敬任劳任怨干做死做学徒出师记,陈七默默的在心里想说的应该叫徒弟卖身学徒干活没钱还得带娃洗衣做饭买菜打酱油洗尿片记。

有意无意的,老头说的是木匠学徒出师的故事。

木匠敬鲁班,以鲁班为师祖,这个陈七知道。

估计80后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鲁班的故事,小学课本里面那个光膀子的大汉,因为茅草拉破手指发明了锯子的故事,估计背过人不少,当然现在基本都忘了,估计这也是老百姓们对木匠的首个印象。

用什么词来形容呢,工匠吧。

后来看港片林振英抓鬼抓僵尸,碰到狠的就用墨斗,又能想起木匠来,估计这是老百姓对木匠的侧面印象。

还是用什么词来形容呢,找不到词了,用一句话吧,

“还能这么用?”

木匠三件宝,“角尺、墨斗、鲁班尺,一立二平三富贵”,这是木匠手艺人都知道,但一般老百姓是不知道的,这个后面慢慢说。

木匠是个手艺活,传承延续了古老的方式,和现在拿着气钉枪,只要能把模板锯直的,一阵“通通”钉稳像样就能出师的,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十分严厉,一般学徒至少三年时间,聪明点的基本上可以出身,脑子缺筋或者师傅自私想多留的,估摸的要四年了。

不管三年或者四年,和如今学徒差别特别的大,是什么概念,基本上除了过年能回家,其他时间都得陪着师傅,靠师傅养着,帮师傅干活,除了过年能收到个小红包够买个糖吃什么的,基本别想有收入,所以不论是当师傅的还是当徒弟的,没点本事、没点毅力最好别去尝试。

一步步说。

先说拜师,中间师傅挑徒弟,或者徒弟找师傅之类的过程就不说了,有的是有需求,两相互利,有的是人情,推脱不了,当然个别有别有用心的师傅或徒弟的,也免不了。

比如说教会徒弟还被拐跑女儿的,或者教会徒弟硬压着不让出师的……

木匠拜师仪式很隆重,要有见证人,哪个行当的人都行,但必须是已经出师的,必须要磕头敬茶,说上一番“天地君师亲,敬师胜敬亲……”之类的话,算是从师父嘴里掏食的歉意和师父传艺的感恩。

然后第一年帮师父家干活。

是的,存干活,师父外出做手艺,自己在师父家吃住,干着师傅家里所有的活,种地、砍柴、做饭、带娃、洗尿布之类,有一个算一个的全包,这一年师娘管,没有工钱,逢年过节是否包个红包或者包多大的红包全看师娘的心情。

一年结束后,师娘说这孩子又能吃苦耐劳,又能保持一颗感激的心,说可以,算是过了第一道关,否则,对不起,您回吧,教不了,而且回去之后如果说是被师父给送回来说交不了之类的,还得被村里看不起。

这叫试墨,也是试心,一试你有没有吃苦的决心,别到时候吃不了苦半路给跑了,二试你有没有对师父的感恩之心,别到时候手艺学成乱棒打死师父。

好了,试墨通过,第二年可以跟着师父出去了,头三月跟着师父干小活。

所谓的小活,就是扛木头、清理木头屑子、给师父、师兄洗衣服之类的杂活,其他的免谈,甚至是在师父师兄干活期间给他们递递工具都不行,是的,所有工具都不能沾手。

这叫磨墨,一是师父和徒弟的磨合,看两人是否合得来,这万一性格十分不和的话那无法继续教下去,二是师兄们和师弟的磨合,毕竟手艺活是需要众人一起齐心协力来完成的,这万一这孩子比较孤僻,无法和别人交流合作的话,学了手艺活也没法做下去。

磨墨通过,可以进入下一道了,要是没通过,对不住您请回吧,反正您还没学到一丁点师父的东西,甚至连师父的工具都没有摸过。

磨墨通过,就可以打下手了,师父师兄干活期间可以帮着递下工具,或者在师父师兄干活期间帮忙扶住压稳木材,这既要讲究眼力和悟性,毕竟此前师父没有教过任何东西,而徒弟要能够在合适的时间递上合适的工具,就全靠此前自己的观察和学习。

同时在帮忙时还要要讲究力道的均衡输出,在扶住或压稳木料时,绝对不可以乱动,否则一松,师父或者师兄刚好一斧子、一凿子下去,毁了木料顶多是被主人家说上两句或者少点手工费,这万一要是刚好给伤人了那就麻烦大条了。

哦,这叫沾墨,讲究眼力悟性,沾多了不行,少了不行,这段时间又是三个月。

沾墨通过,此时当徒弟的除了知道什么工具是干什么用的,其他的还是什么都没学到,不过好在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时间也过去一年半了,终于可以拿家伙了,沾墨通过之后,可以打墨了。

所谓的打墨,就是师父允许你拿起工具做点小杂活了,同时允许师兄们教你点干杂活的技巧,是的,没有错,在此之前,师父不会教徒弟任何东西,也不允许师兄们教你任何东西。

当然私下里面向师兄们请教自然可以,这要看你自己的本事和付出。

而接下来的这段时期,徒弟的任务是将一段木头锯断,要保证截面是平的,将一块圆木劈成方的,当然要是劈成了斜的后果就自己考虑,而最主要也是最难的任务是在每天收工后将所有的工具磨好,而且要让师傅满意才行。

估计在家干过家务的人可能会知道,磨刀绝对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

刚开始磨刀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越磨越钝,有种恨不得抄起刀将磨刀石劈了的感觉,最多好点的磨快了也是用不了几下就不行。

因此磨刀对木匠而言,在基本功方面的考验绝对是个高难度的事情,一般来说,想要磨好磨快刀的话,一是讲究力度,二是讲究稳定,在合适的力度下稳定的采用同一个角度不停的两面磨着,直到刀锋锋利,刀面角度平整算是合格。

当然这没两三月的功夫是没法做到的,这段时间也是学徒最辛苦的时间。

因为一个木匠师傅或多或少带着几个徒弟,用着斧、凿、刨、锯等不同的类型又若干套,徒弟想要磨好磨完,要的是悟性和耐性,刚开始一个晚上完不成都是常有的事情。

当然当师傅肯定会有所考虑,刚开始少,逐渐增加,同时第二天不用的或用的少的工具交给徒弟练手是可以的,毕竟教徒弟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得帮主人家完成工作,木匠可是按天拿钱的,拖的狠了,主人家即使不说什么不高兴的话,或者不会少给钱,但万一要是大势宣传出去,以后就没得活接了。

这段时间又是三月。

打墨通过,有点基本功了,会磨刀,能帮着师兄们干点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下尺,是师父开始教技术的节奏,以前的家具全靠销、卯之类的来拼装,最多是在制作大面的平整板件,像门面,柜面之类的物件时采用点木钉、竹钉之类的东西,绝不用任何铁钉,追求的是整体的牢固性。

要想制作家具,肯定要首先制作配件,而这配件则是先画出,再作出,有些还得调整尺寸经过计算之类的,而下尺就是指配件的规划,指的是用墨斗和角尺,根据木材的实际情况,在木材上画出要制作的最终东西。

而下尺之前的依据、样式、尺寸和结果则全部在师父的脑中,是师父要传授给徒弟的核心东西,这做什么东西,怎么做,先做什么,该怎么装,先装什么,全看师父的传授。

好吧,这段时间还是三月,这三月期间,徒弟要不停的画,画好了说明对所有家具的构成和配件的形状算是基本清楚了,知道一个柜子、一张床该做哪些东西,要做到什么个样子,该怎么拼装,当然有的要做两米宽的床,有的想做一米宽的床,这尺寸怎么调整怎么计算也是个讲究。

下尺结束后,可以出徒了么?

别急,还早,徒弟还是个理论派,不是实践派,当然这已经两年时间过去了,师父这时候会给徒弟点小钱,养家糊口是别指望了,抽烟也是奢望,而且木匠一般是禁止抽烟的,理由就不用多说了,买个糖,弄双袜子倒是可以考虑。

两年时间过去,基本功有了,理论有了,该实践了,还是三个月,叫破尺,从字面上理解来说就是破开徒弟画的那些线条,做成你想要的东西,这段时间内,师父会让徒弟自己做点简单的物件,而且还不时指点徒弟下其中的一些关键和技巧,让徒弟可以尽快的上手学成。

破尺结束,过去三月,可以出徒了么?

可以也不可以,说可以的意思是徒弟要是非得拉下脸皮,自己强行出徒师父也拦不住,而且虽然徒弟的手艺不精,但是总有个过程,拉低点工钱还是会有人找来干活,但是师傅翻脸放话说徒弟学艺不成没出师的除外。

但是这事又不可以,如果没有经过师父的许可,徒弟就强行出徒的话,师父会对外声称这个徒弟手艺没学成,人品还不行。

这在以前十分讲究手艺人的人品和技艺的年代,对强行出徒的学艺人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

真有这时的话,基本上不会有人找徒弟干活,学了也是白学,当然徒弟要是跑到一个非常远的没人知道的地方干活的话,那是另外一种说法,

但是不论如何这个人的名声是绝对的没有了,而且手艺人的活动范围本来就十分广泛,想要找到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手艺人又不单指木匠这一种,还有篾匠、泥瓦匠之类的,而这些手艺人在某种情况下还经常在一起为同一主人家干活,这不同的手艺人之间一传,又不知道能传多远。

所以,破尺结束后,徒弟先别着急出徒,继续跟着师父待上一段时间吧,多长时间?

一般来说,为凑个整数,是九个月,连着前面的几个阶段的两年三个月一共就是学徒三年,当然在某些时候,师父不愿意放人,或者徒弟确实学艺不行,时间会更长些,这要看具体情况。

在这剩余的九个月的时间里,徒弟跟着师父继续干活和学艺,两个方面的目的。

一是巩固所学技艺,乘着师父还在身边,能多学点是点,说不定师父还有个绝活没教也不是不可能。

二则是报恩,这九个月的时间里徒弟将做大量的活,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全部交给师父,算是出徒前对自己师父最后的一次感恩,毕竟这以后徒弟抢师父的活是肯定的,当然做师父的在收徒的时候也会平衡考虑,如果自己都没活干的话,这收徒的事自然不会发生。

三年结束了,师父该教的都教了,徒弟能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是徒弟自己的事情,要出徒了,还有最后一个事情,是当师父的要完成的。

当师父的要给自己的徒弟整上一套吃饭的工具,也就是当木匠的所有工具,算是双方的一个圆满结束,以后或者合作、或者互抢生意都是以后的事情,起码现在双方是有了师徒名分和师徒情谊。

一顿出师饭,两个菜,一壶酒,讲究老大了。

一个红烧肉,师徒几人必须吃完,表示今后有肉一起吃,有活一起干,表达的是一个友好合作的意向。

一个干炒芥菜,谁都不能吃,饭后要由师徒几人一起倒掉,表示今后师徒之间毫无芥蒂,不会互相拆台。

一壶酒,徒弟要一敬天地,二敬师父,三敬师兄师弟,最后一杯酒,师父敬出师的徒弟,徒弟要是真喝了还真是脑残了,规矩是徒弟要一把抢过,扔在地上,砸掉酒杯,表示不能承受师父之敬,间接表达徒弟对师父的感激将永远延续,即使出师也不敢忘记。

最后,师徒几人一起倒掉芥菜,徒弟拿起师父给的整套工具,出门回去,到家之前不能回头,否则有学艺不成的嫌疑,这个仪式之后,学徒之人算是完成学艺,可以独立干活,而师父也会对外声称自家某徒弟学艺已成,也会在适当的场合,向主人家提起这个徒弟,完成当师父的最后一个事情,推出徒弟。

师父教完,徒弟经过试墨、磨墨、沾墨、打墨、下尺、破尺,然后为师父干上九个月时间的活,终于出师,可以以技养家了。

基本上这就是木匠养成的全部过程,其他的工匠手艺活的路数也基本差不多,放现代,估计极大多数的人受不了,也理解不了。

但是放在那个亩产300斤就算天字号地的高产的年代,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能有一门手艺养活自己和家人,快比上当今的中产阶级了。

有个疑问,为什么木匠学徒的这些阶段都是用墨、尺等说法来表达,那是因为在木匠手艺当中,三件物品是木匠要敬之如神的东西,做的狠的甚至连家人都不让触碰,也就是前面说的角尺、墨斗和鲁班尺。

墨斗传的很神,在抓鬼、僵尸里面被传言如同神器一般,几根墨线打出去,基本上是神鬼不逃,立即被网在里面,这得多亏林正英的片子。

其实真正原因是古时候画直线只能使用墨斗,而“直”是木匠所有工作的前提,毕竟不能做出个波浪形的床板出来,那是超现实主义风格,主人家估计还没有到接受那种超前理念的意识。

至于角尺则被人提起的不多,但它的作用在木匠手艺人里面甚至超过墨斗。

木匠里面的角尺是由两根长短不一的窄边扁木的一端拼在一起制成,怎么想象呢,跟把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张开九十度一摸一样,当然实际的东西比你的手指要大了不少。

看到这时,基本也清楚了,它的重要性在于直角90度,难度也在于90度,当然,这对如今上过九年义务教务的人都不是个事,一个圆规加把直尺就能搞定,而且绝对精确。

以前不行,三角几何别说工匠,一般的读书人都不知道,在那没有角度度量工具的时候,90度如何把握和调整是及其考验合格木匠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木匠每日必须调整的工作之一。

角尺联合墨斗的共同使用就保证了所做物件的横平竖直,否则可能做出个梯形而非方形桌面出来,当然要是角尺误差过大梯形桌面变成抽象四边形桌面也不是没有可能,要是连上那个波浪形的床板,就不知道主人家是跳脚还是骂娘。

角尺和墨斗还好些,一些电视剧里面还能看到木匠用这两玩意,鲁班尺估计现在一般的木工都不知道有这玩意。

鲁班尺定富贵的全部说法,叫做“鲁班八字言富贵、四字定吉凶”。具体来说就是一把尺子,以前是直尺,现在也有卷次了,在尺子上每一段长度区间都各自标注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八个字,带有某个字的区间再分成4个小区间,又代表了4种含义。

简单来说就是每一个尺寸都有自己的含义,在这个大尺寸范围内由八个字说明性质,然后又由大尺寸范围内的4个小尺寸范围决定程度或者具体的分类。

举例来说,如果说1米到1米2在鲁班尺里面的含义是“义”,“义”的定义是符合正义和道德规范或有募捐行善行为,意思是这个尺寸范围内东西是吉利的,但是具体是符合正义还是别的意思,就得再次划分,分为添丁、益利、贵子、大吉四种含义,一般木匠会根据东家的情况向东家建议,但是又东家自己决定,尺寸区间就在那放着。

而至于其他工具,诸如斧、刨、凿之类的仅是工具顺手和锋利与否的事情,影响的仅是手艺人的速度和效率,倒不至于直接影响所做物件的外形,自然这墨斗、角尺和鲁班尺的重要性就无可厚非,当成木匠手艺人的一些说辞和某些代替也是情有可原。

不过目前所谓的木工估计是不了解这个。

老头说的话陈七都懂,有些以前学徒的时候听过,有些直接经历过,好在时间上都缩短了,难道是自己聪明伶俐?

聪明伶俐的陈七不懂的是,师傅老大您说的这故事有什么含义么?

陈七没问,老头也没说,老头说完话就回去睡觉了,陈七想了老久没想明白,困境上来,去了师娘给准备好的房间睡觉,做了一晚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