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四轮马车(求点击收藏推荐)
作者:分章不均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42

李钰躲在家里闭门不出也是迫不得已,他根本没有时间出来。

如今活字印刷术在大宋印刷局伎官们的不断试验和改良下,铅活字和陶活字已经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办报纸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于是李钰便向先生寇准提出了办报纸的想法,本意是想由自己出资,先生出面担当社长兼主编办个小型的私营报社,以报道京城及周边的民生民情为主,给朝庭施政提供一些借鉴,或许对改良朝庭施政方针,改善百姓生存状况起到些促进作用,原先只是想先在京城打开局面然后再根据情况适当地扩大规模。可不成想先生听了,对这个主意大加赞赏,许是赋闲日久耐不住寂寞,当即便找来那些志同道合的致仕同僚和大批的文人名士商议起了办报的事情。以寇准的声望和影响力,他登高一呼自是应者如云,冷清了许久的寇府一时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事情不知怎地便传入太子赵桢的耳朵里了,他一听是李钰出的主意,哪里会不插上一脚,正愁着没机会出宫呢。刘皇后被他缠得没办法,再说也是习惯了,便准许他去寇准府上玩耍。寇准久在官场,心中自然知道报纸的作用和办报纸所要承担的责任及其中的厉害关系,赵桢得到的消息其实便是由他故意传出去的。寇准和太子赵桢经过一番长谈,赵桢聪惠过人,自是很快便明白了办报纸的重要性和寇准的顾虑,细细思量了一番便提出由朝庭建立一个‘新闻检查机构’以解决刊载文章的甄别和审核问题,机构成员由朝庭选派官员和一些德高望众的致仕老臣组成。再制定严格的甄别、审核标准,那些反大宋、反皇家、言辞过激的文章一律不准刊登。这就使报社责任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免除了寇准的后顾之忧。

寇准趁着赵桢高兴便邀请他做报社的名誉社长,赵桢明白寇准的心思,也不点破,欣然接受了,于是这报社无形间便有了半官方的身份。赵桢担当了这报社的名誉社长,倒也不是只挂个虚名,还是很称职的,当天便四处奔走,联系印刷,选址开馆……,回宫后还将此事向皇帝赵恒作了详细地汇报并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也说了出来,赵恒是个很开明的皇帝,略一思量便明白了,见太子如此热衷此事也很是高兴,不仅爽快答应了赵桢的要求,还亲自为报纸取了名字并题写了报名,赵宋朝庭的治国方针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报纸便取名为《大宋仕林报》。

第二天,吏部下辖的‘大宋文化审计署’和‘大宋仕林报社’便双双挂牌成立了,效率之高也是大宋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朝庭方面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便是如何在京城乃至整个大宋打响《大宋仕林报》创刊的第一炮。眼下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的辽国刺杀李元昊案无疑是最好的选题,一来这案件最具轰动效应,二来通过报纸也可以将案件的真相公布天下,平息那些越来越离谱的谣传,还案件以本来面目,给大宋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案。只是这文章由谁来写却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按说李钰从案到审理再到最后设计辽国党项,全程都参与其中,更是主要操刀手,他对案情最清楚最了解,由他来写自是最合适。但是‘孤立党项’这一步要做到天衣无缝,不让辽国和党项起疑,在许多方面还需要他来配合拿主意,这个时候就将他推到前台对以后的实施颇为不利。而要是由寇准或者其他大宋官员来执笔的话,那就变成了大宋官方的声音和态度了,会给以后与辽国的正常交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毕竟现在还没到完全撕破面皮的时候。那么这篇文章就最好能由一个与朝庭没有丝毫关联的,能完全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这起案件的人来写,李钰先便想到了一人,那便是他的师姐赵豫。赵豫文笔出众,写这样一篇文章当是没什么困难的,而且报纸既然取名为《大宋仕林报》,那么稿件来源和新闻受众自然是以天下文士学子为主,赵豫只是一个普通学子,而且是个女学子,若在《大宋仕林报》‘创刊号’的头版上便以整版篇幅刊载她的文章,将会使报纸得到天下文人学子的认同,给他们留下《大宋仕林报》是他们自己的报纸这一印象,对以后的投稿和行都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宋仕林报》真的就这么做了,也取得了想得到的效果,甚至比预想的还要好上许多。

这办报纸的主意是他李钰出的,赵桢又岂会放过他,虽然他不能写那些与案件有关的文章,但不是还有《西游记》吗?李钰一想也是有道理,这《大宋仕林报》不能办得太过严肃,那将会缩小报纸的受众面,影响报纸的行量和影响力,现在的要任务是要将这《大宋仕林报》在京城打开局面,栏目多一些,内容广泛一些都是大有必要的,专业性的报纸待以后大宋百姓接受了报纸这一新生事物,各种条件都成熟了再办也不迟。

于是李钰也没推辞便写下了《西游记》的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还专门作了插图,刊登在《大宋仕林报》‘创刊号’的文化版块里。

赵豫的《真相背后》一文所起到的效果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这也让从皇帝赵恒到普通官员在欣喜之余都深深体会到了舆论的作用和力量,不约而同地扩大和增强了‘大宋文化审计署’职权范围和官员配置级别,加大了对‘大宋仕林报社’的监督审核和支持力度。

而李钰的《西游记》在刊载之初,被《真想背后》的光芒所掩盖,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是在案件渐渐平息下来之后才逐渐被广大读者所注意。白话小说对于大宋民众来说本就是件新鲜事物,况且是出自‘天下第一’的李钰笔下,更何况是位列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呢。一时间酒楼茶社里的说书人纷纷改说起了《西游记》,孙猴子成了京城里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这孙猴子后面还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大宋仕林报》原计划是五天一刊,以保证文章的质量和通过审核所需要的时间。可没想到因为第一期‘创刊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京城的名人文士们纷纷踊跃投稿,不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好过预期。大宋文化审计署的办事效率也是出奇地高,稿件一般当天便能审核完毕,这就为缩短出版周期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期《大宋仕林报》在短短三天后便出版了,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缩短了出版周期,李钰的工作量就加大了,幸而有吴用、翠儿、锦儿三人主动轮流地承担了抄写工作,否则他就什么事也别想做了。

李钰要做的另外一件事便是筹备成立‘皇家运输公司’,这是已经与吴全和外公秦雷商议好了的事情,主要筹备事宜也是由他们在办。秦雷自从在李家第一次见了刘皇后和太子赵桢,就知道李钰所说的这个‘曾家’绝对不简单,待见到吴全和他所说的‘皇家水泥公司’和‘皇家玻璃公司’后就什么都明白了,也明白了李钰要秦威众兄弟去闻松书院求学的一番苦心。于是秦雷派出了最得力的二儿子秦麟负责与吴全筹办运输公司的事宜,并严令他一切听从吴全安排。而吴全也是因为‘皇家玻璃公司’开张在即无暇分身,实际上一切事情都是由秦麟和吴全的一个得力手吴才在操办,不过这两人配合得相当好,也根本不用李钰操什么心。

李钰目前主要做的是改良交通工具的事,他先想到的便是四轮马车,其实中国早在春秋时期便有了四轮马车的雏形,只是限于地理道路条件、马匹数量质量等因素没能推广使用而已,久而久之便没人再使用了。道路方面,目前大宋已经在为‘孤卡援逼’的第三步‘暗援回鹘’及日后收复党项着手准备了,修道路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不仅计划铺设自东京至党项、辽国边境的水泥混凝土马路,还将在大宋境内铺设几条连接几个战略要地的马路,为以后的物资运输创造更好的条件。而马匹方面,因为辽国剌杀李元昊案件,党项已与辽国反目,他们的经济将更多地依赖大宋,大宋提出增加马匹交易量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是他们所不能拒绝的。另外地处河西走廊的回鹘为了自身安全,以马匹换暗援也将是他们的最佳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这马匹将不再会是大宋军力和经济展的瓶颈了。即便暂时解决不了马匹问题,使用四轮牛车也将会大大提高运载能力的。

解决了道路和马匹问题,四轮马车的使用和推广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其实造四轮马车主要是要解决前轮转向和减震问题,这对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来说当不是什么太难的事,虽然他读的是体育系。吴全为李钰送来了数名造车工匠和足够的造车材料,李钰便带领着他们在家里‘闭门造车’了。还是和以前一样,他负责设计,工匠们按照图纸制造,也只是用了几天的时间,大宋第一辆四轮马车便诞生了。

做好了这些,现在李钰终于可以出来了,他出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乘着这辆四轮马车去探望党项世子??李元昊。

――――请看下一章《离奇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