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梦回十一 爱的亮点 七
作者:诗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85

““且说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这句话更显曹雪芹的实录本色!

即如果立即就是贾瑞来荣府和凤姐儿怎样的话,戏剧性便有些太强,而让实录恐怕失色,这也是曹雪芹的小小技巧但也是曹雪芹应该是特别注意的地方,否则曹雪芹绝不会“浪费”这样的笔墨的,

““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有不少人说到曹雪芹的红楼梦的时间、日子和年龄比较模糊,作为逻辑极其严谨的曹雪芹来说,这应该是几乎不可能或说不应该发生的!但却真的有不少甚至令人瞠目结舌的时间、日子和年龄“错乱”!

而这可能有以下两个大的原因:

其一,对于整部红楼梦来说,如此结构和情节和细节严谨,对于时间和年龄,曹雪芹只要稍费心思,便肯定可以做到甚至滴水不漏!因此,曹雪芹甚至很有可能是“故意”如此的!

即就象之前说“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一样,虽然此年纪是指年代,不可考一样,(外人注:但此“年纪”甚至也可“谐音”为人的年龄),模糊时间和年龄更让整部红楼梦充满了表面的“虚幻、虚拟、虚妄”感!正合第一回中故意说的如“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

即曹雪芹显然是让人更注重其中的实质本质的内容!甚至都可以认为宝玉从开始到最后年龄没有变化!而只是宝玉经过诸多事后,认识到众多事众多人众多社会的本质!这才是红楼梦真正要表达也是曹雪芹最想最希望让众人最清楚的内容!

而第二种可能即所谓曹雪芹的“失误”,而这种“失误”是由于红楼梦之庞大,曹雪芹在不断地千百次甚至千万次地大大小小地修改后,前后中的时间和日子和年龄已经“混乱”!

但这种可能性其实没有前一种更可能!因为以曹雪芹修改文字的严谨性,恐怕不但情节而且时间也会一起来修改的,而且修改时间日子年龄实在比其他修改要容易得多!

而再结合前几回的所谓“虚”、“幻”等字,以及特别是太虚幻境的横空出世,恐怕让曹雪芹是“故意”模糊时间日子和年龄的可能性更趋于“明朗化”了!

即曹雪芹只是“象征性”地突出一些特殊的日子和节日,而并不太“在乎”这些时间日子和年龄严格顺序甚至是逻辑性,即曹雪芹在红楼梦的情节和人性等等等等上是个逻辑性极强极其严谨的人,但曹雪芹本身对诗、画也相当精通,而诗、画中的“意”却不是讲究“逻辑”的,因此,红楼梦既然是“无朝代年纪可考”的,那时间、日子和年龄也可以“不可考”了!(外人注:到此已经相当证明!)

““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来的人都说:"这几日也没见添病,也不见甚好。"”“没见添病”几乎是说张友士的药是完全起了作用的,而“也不见甚至好”很显然是秦可卿的抑郁在加重,当然同时甚至严重影响到了身体,

““王夫人向贾母说:"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王夫人对贾母说的话,当然是这样说,

““贾母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说着,一阵心酸,”这里足见贾母的真性情,即贾母恐怕是红楼梦中最不虚伪的人之一!而且她当然也是真正的喜爱疼爱秦可卿的,

““叫凤姐儿说道:"你们娘儿两个也好了一场,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去看一看他去。你细细的瞧瞧他那光景,倘或好些儿,你回来告诉我,我也喜欢喜欢。那孩子素日爱吃的,你也常叫人做些给他送过去。"凤姐儿一一的答应了。”这里显然见到贾母是从内心关心秦可卿的,这里突出这一点,其实正是在与尤氏、王夫人等的假关心形成鲜明对比的!

当然,王夫人和尤氏还是有重大区别的,王夫人是一贯如此,闭目养神的全是自己和王家的利益,

而尤氏主要是因为这个事实在事关宁府尤其是自己的“名声”,而对秦可卿实在“关心”不起来,

““到了初二日,吃了早饭,来到宁府,看见秦氏的光景,虽未甚添病,但是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无病,说明药完全起作用,而“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这几乎是抑郁症的重症表现!而原因自然是与贾珍、贾蓉、冯紫英以及胎儿的事紧密相关的!

““于是和秦氏坐了半日,说了些闲话儿,又将这病无妨的话开导了一遍。”这都是在暗示秦可卿不是因这身体上的病而不行的,

““秦氏说道:"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如今现过了冬至,又没怎么样,或者好的了也未可知。婶子回老太太、太太放心罢。蒙侧批:文字一变。人于将死时也应有一变。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象克化的动似的。"凤姐儿说道:"明日再给你送来。我到你婆婆那里瞧瞧,就要赶着回去回老太太的话去。"秦氏道:"婶子替我请老太太、太太安罢。"”自然是互相安慰,(XX注:如果那时有高超的心理医生,恐怕会好些?(外人注:这话说得有水平!))

而“枣泥馅的山药糕”也几乎暗示秦可卿原本是“暗结珠胎”之意!(外人注:有意!)

““凤姐儿答应着就出来了,到了尤氏上房坐下。”这里似乎又可以说明凤姐儿是和秦可卿“私自”在一起,但一个是此时凤姐儿和秦可卿在一起已经意义不大,因为之前衷肠话儿已经说过,第二个,秦氏旁边几乎肯定有伺候的丫环,就算贾蓉尤氏不在,凤姐儿恐怕也不好将伺候的丫环们支走的(XX注:那贾敬庆寿时,为什么没有丫环在秦可可卿身边(外人注:当时这样忙,当然都去外面忙去了,同时也说明众人甚至包括贾珍和贾蓉虽然希望秦可卿好起来,但内心其实竟然都不是真正关心秦可卿的身体的!(大白纸注:正解!)))

““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蒙侧批:伏下文代办理丧事。”凤姐儿并非大夫,她能如此判断几乎是纯粹看秦可卿的情绪的,即秦可卿已经非常明显透出“不想活”的心思!而“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就是“明证”!

““尤氏道:"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暂且慢慢的办罢。"”这里又伏下之后贾珍从薛蟠处买奢华木板的事,而且这件事这里这样似乎“着意”提出,其实应该是有其“隐意”的,且看之后的文字再评,

““于是凤姐儿吃了茶,说了一会子话儿,说道:"我要快回去回老太太的话去呢。"”这里凤姐儿反倒要快回去了,显然一是秦可卿旁边有人,没有衷肠话儿可说,二是凤姐儿看秦可卿实在是抑郁或更严重是绝望得相当厉害!

““尤氏道:"你可缓缓的说,别吓着老太太。"凤姐儿道:"我知道。"于是凤姐儿就回来了。”这是很家常的话,透露的恐怕是尤氏与王夫人等的区别,即尤氏本质的心善其实是比凤姐儿要善得多的!

尤氏在关心秦可卿这件事上虽然当然不如凤姐儿,但尤氏是绝对做不出凤姐儿之后那些心狠手辣的事的!因此,注意想一想一些这样似乎是“可有可无”的文字中的曹雪芹要表达的意思,也许对全面和整体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到了家中,见了贾母,说:"蓉哥儿媳妇请老太太安,给老太太磕头,说他好些了,求老祖宗放心罢。他再略好些,还要给老祖宗磕头请安来呢。"”凤姐儿对贾母只能如此说,

““贾母道:"你看他是怎么样?"凤姐儿说:"暂且无妨,精神还好呢。"蒙侧批:"精神还好呢"五字,写得出神入化。”这个批是有水平的,即凤姐儿对贾母当然不能直说,否则担的责可就大了!因为“精神还好呢”自然一是说明身体已经不行,二如果身体已经不行,精神还好自然也是假话,三甚至是在暗示“回光返照”之意(外人注:第三种意思恐怕是最直接的意思),

““贾母听了,沉吟了半日,”这里贾母几十年的过来人,凤姐儿能说得出,贾母当然几乎立即就听懂了!

““因向凤姐儿说:"你换换衣服歇歇去罢。"凤姐儿答应着出来,见过了王夫人,到了家中,平儿将烘的家常的衣服给凤姐儿换了。”(XX注:这个换衣服难道包含换“晦气”的意思?(外人注:几乎有这个意思!))

““凤姐儿方坐下,问道:"家里没有什么事么?"平儿方端了茶来,递了过去,说道:"没有什么事。就是那三百银子的利银,旺儿媳妇送进来,我收了。蒙侧批:陪。”这里立即如此“唐突”地出来“利银”二字!除了说明凤姐儿早就开始放高利贷外,恐怕也是说明这件事王夫人几乎百分之百知道而且肯定是默许的,

而且几乎王夫人也“考虑”到了一旦此事事发,自然有人有凤姐儿来背此黑锅!这也是王夫人闭目养神当然在考虑的内容之一!

““再有瑞大爷使人来打听蒙侧批:正。奶奶在家没有,蒙侧批:没他。他要来请安说话。"”哈哈,这里立即就极其“无缝”地接合到了贾瑞之事,可小小见证一下曹雪芹的鬼斧神工之笔!

““凤姐儿听了,哼了一声,说道:"这畜生合该作死,看他来了怎么样!"平儿因问道:"这瑞大爷是因什么只管来?"凤姐儿遂将九月里宁府园子里遇见他的光景,他说的话,都告诉了平儿。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凤姐儿道:"等他来了,我自有道理。"不知贾瑞来时作何光景,且听下回分解。”平儿也如此说,甚至比凤姐儿说得还狠,足见贾瑞被色之迷而做的大错特错之事!

““蒙:将可卿之病将死,作幻情一劫;又将贾瑞之遇唐突,作幻情一变。下回同归幻境,真风马牛不相及之谈。”此所谓“蒙总批”又在做真正“风马牛不相及”之批!(外人注:哈哈,以彼之道还治彼身,有趣得紧!)

““同范并趋,毫无滞碍,灵活之至,飘飘欲仙。默思作者其人之心,其人之形,其人之神,其人之文,比宋玉、子建一般心性,一流人物。”这里夸赞倒“不错”,但几乎全是空夸赞,即几乎一丝一毫也没有涉及到原文的文字内容,这样的批几乎可用来夸任何他想夸的人!

而且用宋玉和子建来比,这更是“疯妈妞不相及”了(外人注:哈哈!还是实际些好呀!(XX注:就是,一点感情都没有!(外人注:嗯,女孩子流泪伤心是最动感情的!(大白纸注:嘻嘻,不哭不哭,爱人的小瑕疵就是我眼中和心中的亮点甚至相当的亮点哦(外人注:嗯嗯,嘿嘿,奇妙的爱情,美妙的爱情呀!)))))

“我爱!”小戒笑着叫道。

“那当然。”小猴笑道。

“那自然。”老沙笑道。

“阿弥陀佛,”小唐道,“佛之大爱,亦为人间之爱而感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