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挡住他们4
作者:千秋家国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09

尽管105师团的登陆部队在明军早有预谋的圈套之中损失殆尽,但是负责这一战役的地面作战的日军远征军司令寺内青一并不怎么太在意。对于他来说日军其实不是必须得攻下舟山岛,地面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他的手里还有的是兵员齐满编制完整的陆军师团。

日军的整体思路很简单,如果短时间内可以拿下这个杭州湾最大的岛屿作为基地是有那是最好不过,但是短时间内拿不下的话就绕过舟山直接在杭州湾两岸登陆就是了,到那时几个师团的陆军在明军防御的薄弱环节横扫而过形成大片占领区之后,舟山岛上的明军部队就会成为一支孤军。到那时还不是想什么时候攻下来就什么时候攻下来。

黄昏时分的反登陆作战使得日军将近六千五百多人的两个联队的步兵部队伤亡殆尽而明军自身则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这个辉煌战果让舟山岛上所有的明军将士们都感到很是振奋。因为一直谣传说日军的战斗力极为强悍难缠,而岛上的明军部队除了刚刚吃了个大败仗的部分海军官兵之外打过仗的人为数极少。尤其是在面对日军疯狂的轰炸机群和舰炮威力无比的炮击之后,岛上的明军部队中的大部分人对接下来日军的登陆心中惴惴,即便是白海本人也是第一次对阵日军这样顽强的对手。

几乎所有人甚至包括登陆的日军在内都没有料到会是这种结局,日军指挥部在此之前认为舟山岛上只是剩下了不到万人的东海舰队残余明军守军,即便是在一整天时间内得到一定数量的其他明军的援助,但是已经失去制空权和主要岸防体系作战能力的明军守军应该不堪一击,登陆作战应该没有疑问地顺利完成。

日军的骄横和猖狂遭到同仇敌忾严阵以待的明军蓄力一击之后两个联队规模的步兵登陆部队居然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被采用饱和攻击的明军守军迅速瓦解。两处登陆场的残余日军加在一起连八百人都不到,而且仅有的残余部队也被压制在海滩上无处藏身。尽管日军的舰队迅速反应过来开始向明军阵地拼命开火企图压制住明军的火力以策应残余的日军,可是已经晚了。日军残余部队在短短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高级指挥官都已经阵亡或者重伤,被打懵了的残余日军再也没有能力发起任何攻势。只能借助舰队强大的炮火迫使明军无法派出部队前出到海岸全歼他们仅剩的几百人罢了。

已经意识到舟山岛上的明军准备充分的日军指挥部在讨论下一步作战计划时分歧严重,一部分人认为必须派人上岛接应残余日军的同时惩戒岛上的明军部队以挽回遭遇惨败的影响,另一部分人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与明军抢时间,不用去管舟山岛上的明军部队,只要迅速占领杭州湾两岸并继续向纵深进军,舟山岛上的明军势必会成为无助的孤军。现在的作战重点是与明军即将派过来的大批空军部队争夺制空权,以保证在杭州湾登陆的日军部队不会遇到过于顽强的抵抗以至于耽误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最终是以远征军司令官寺内青一为代表的后一伙人在争论中占据了上风,于是寺内青一下令除了派出以一艘战列舰一艘重巡围住的支援舰队和一个中队规模的空军负责压制舟山岛上明军的防御并掩护海滩上的日军残部不被消灭。其余日军部队全力为即将打响的杭州湾登陆战做好准备。

舟山反登陆作战的意外成功令在南京总参谋部一直都在为白海等人感到担心的柳清扬稍感心安。东海舰队被内部颠覆致使全军覆没的事情令所有人感到震惊。一个国家的舰队司令员居然会在战争中叛变这个事实令熊况山等一直反对柳清扬在自成体系的海军内部大动干戈的很多人极为尴尬。

但是这件事情却给了始终没有机会对大明海军下手的柳清扬一个绝好的重新洗牌的机会。

借助整顿海军这个机会柳清扬迅速下令免去了以南海舰队司令员陈阿定为首的一大批大明海军原来的高层将领们的职务,而同时又把李飞鸿手下很多还在接受海上训练的一批中级军官直接提拔上来,至此大明陆军和海军将领中的基本骨干力量已经全都被柳清扬换成了自己人。同时因为国际关系上的一些微妙复杂的变化,柳清扬又把手下部队中直接在一线部队任职的大批德裔军官调整到预备队以及军校和训练基地等二线地区。从南洋军校和武汉军校的毕业生中间已经五年前的战争中表现优异的士兵中选拔的军校学员中提拔起来一大批受过现代化军事知识体系教育的年轻军官。柳清扬把这些新提拔起来的军官们一大部分充实到前线部队担任一线基层指挥员,剩下的一少部分优秀军官直接调到各个战区指挥系统中以及南京武汉广州昆明西安等地的军区一级的指挥系统中担任中级职务。

在对日战争的第一个年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柳清扬便将大明军事体系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重新洗了一遍。在借助消除不稳定因素的机会重新洗牌之后,大明军事体系从上到下便被柳清扬严格控制在自己手中。即便是熊况山赵君武这样的自己人在军队中的影响和势力也被降到最低程度。

在经济领域内更是借机将原有的浙东财阀集团的势力连根端掉,在对日宣战的时候起,柳清扬和熊况山就决定将沿海一带的重要企业和金融机构陆续开始向内地迁徙,一些原本是各个旧勋家族控制的中央财政部门下属的很多机构被强行分拆并入西南西北地区的一些机构中。伍氏基金会的势力在战争初期开始迅速接管大明帝国的战时经济管理权。原有的经济体系中始终游离在柳清扬控制范围之外的各种成分在这些变化之后最终被强行归并到伍氏基金会这个庞然大物中。可以说陈明瑞的叛变直接催化和加速了柳清扬在对日战争初期独裁统治的最终完成。

明确了日军的战略计划之后,大明东南沿海地区的各个城镇被下令迅速内迁,在国内各地的军队迅速调往东南地区的同时大批民众和产业被迫向内地迁移。浙北地区和**南京以及附近地区成为最先搬迁的地方,成千上万的百姓在得到政府安家补贴和配发的交通工具之后就开始了漫长的迁徙过程。很多人在到达西北和西南地区之后就在当地安家落户重新置业就学。虽然为此花费了大量的费用和时间,但是原本繁荣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和各种产业以及各行各业的人才得以保存,原本人口稀少人才极为缺乏的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得到了最需要的东西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对日战争初期的东南大迁移成为大明各种资源和人才重新分布合理利用的良好契机。

柳清扬给陆续到位的被调过来的军队的指挥官们下令,他们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挡住日军的进攻步伐,延缓日军的进攻速度。全力保证民众的迁移和企业搬家。给百姓和各个企业的任务是尽快搬走所有能搬运的东西,剩下的价值不大的和难以搬迁的东西尽量毁掉。一粒米一丝布也不要留给日本人。

在**的各国领事馆和在南京的各国大使馆均收到大名内阁和总参谋部联合下发的相关文件,通知他们在限定时间内迁移到武汉或者是其他地方,大明政府将为他们搬迁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买单,同时因为搬迁给他们带来的麻烦而向他们表示歉意。

搬迁的阻力异常之大,企业家们还算听话,大部分企业在得到命令之后基本上就已经开始动手了,可是那些百姓们却是实在不愿意离开。

祖祖辈辈在江南地区生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百姓们几乎没人愿意搬走。但是柳清扬下令强制性执行迁移命令之后,满腹怨言的江南百姓们含着热泪看着自己祖辈们修建的宅院被推土机夷为平地之后一步三回头地向他们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慢慢走去。

发达的铁路系统和公路体系这个时候发挥出巨大作用,军队的逆向调动和大批物资装备以及百姓的移动使得公路铁路和航运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始终处在满负荷运转状态下。首都南京城内的政府机构和南明帝国皇宫中的一切都要迁移到武汉去,对于这座人口已经超过百万的大都市来说实在是一件巨大的工程,虽然距离不远但是由于工作量太大依然极为困难,南京城以及附近的搬迁甚至在日军部队兵临城下的时候还没有搬完。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和东西都要搬走,很多人并不在意这片土地的主人是大明帝国还是日本人,他们在被迫迁移时躲在乡下,在日本人到来的时候便回到城市里继续他们的生活。甚至很多企业和工厂主们也是如此,对于这些人柳清扬并没有强迫他们非走不可的意思。强制搬迁的命令只适用于那些重要企业和善良的百姓。藏奸耍滑者不在此范围之内。

因此大量的人和东西被搬走,还有大量的人和东西依然留在了这里。等待他们的命运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