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苛政虐民
作者:红尘俗世蒙面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85

孙嘉新苦笑道:“回皇上,微臣曾于嘉靖十六年呈上奏疏,上呈三策纠改征粮之弊……”

孙嘉新只说了半句话,就被一旁杨博的一声轻咳所打断,他会过意来,也就住口不说了。不过,朱厚熜已明白了他的难言之隐,原来是要为尊者讳——嘉靖十六年,那个混蛋嘉靖大概正忙着自己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大事,哪里还顾得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百姓深受苛政之苦这样的小破事!甚至,孙嘉新的奏疏可能还没有送到混蛋嘉靖的手里,就被那些阁老尚书给扔掉了——征收粮赋,是为国之大政,朝廷自有规制,哪里轮得到你一个七品芝麻官随意置喙?

朱厚熜叹道:“原来如此!当年朕为妖道所惑,沉湎方术斋醮,一意玄修,未免怠废了政务,以致你的忠谋良策石沉大海,更使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亿万农夫多受了十三年苛政之苦,这是朕的失职啊!好在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眼瞅着各地又该征收夏赋了,快把你当年提出的那纠弊三策说来听听,若是可用,朕即刻准奏,颁行天下!”

孙嘉新可不知道他是穿越过来的冒牌皇帝,承认起混蛋嘉靖往昔的过错毫无心理负担,深深地被皇上直认己过、虚心纳谏的仁君之风感动了,说道:“回皇上,微臣所言三策,分别叫做‘卧薪尝胆’、‘铁打江山’和‘赤脚大仙’,不过是纠改官器及征粮之弊的因事应变之法,当年便被人斥为雕虫小技,算不上什么忠谋良策……”

朱厚熜皱着眉头沉吟片刻,哈哈大笑起来:“朕若是没有猜错,你这三策,正是你在各地做官时使用过的那些法子,在那些迂腐庸碌的官员眼中,确实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啊!”

杨博一半是当真不明白,一半是凑皇上的趣,插话说道:“孙年兄,我只做过一任三年的知县,久疏民政,还请你不吝赐教,将那三策细说分明。”

“赐教不敢。”孙嘉新说:“第一策‘卧薪尝胆’是改造官秤。在官秤一石或半石之处,戳凿一孔,将砣绳贯定其中,不可随意移动。如此一来,想在官秤上以多秤少,便也枉然……”

杨博追问道:“那么,为何要叫‘卧薪尝胆’?”

孙嘉新解释道:“杨大人试想,观其形制,那悬砣岂不正如一枚悬胆?缴粮卖粮的百姓,身卧‘薪席’,眼观悬胆,自可心安如水,不必再惶惶然了。此种凿孔定戥之法,就叫做‘卧薪尝胆’。”

朱厚熜笑着接过话头:“所谓‘铁打江山’,便是要重新打造收粮官斛。旧斛多为木制,改以铁制,可杜绝贪官污吏任意改变形制、收放尺寸之弊端,所以叫‘铁打江山’!”

杨博也笑了起来:“我明白了。其三,便是孙县令曾经用过的法子,下乡征粮的公差属吏,一律不得脚穿官靴,必须光着脚。若是黑了心肝要淋尖踢斛,那脚趾便是断了,也难以撼动斛中之粮,是故叫做‘赤脚大仙’是也!”

“说的不错。不过,”朱厚熜笑道:“靴子不能穿,袜子可是一定要穿的。朕平日里吃的也是你们收来的皇粮,若当真按你孙嘉新‘赤脚大仙’之策行事,朕每每端起碗来,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碗中的米是被人用臭脚丫子踩过的,胃口也就大减了。”

谁都知道,皇上御膳所用的,不但是从各地精选确定的贡米,尚膳监还一颗一颗仔细挑拣过,连大小形状都要大致相同,跟沙子里拣珍珠一样精心。皇上这么说,只不过是在说笑而已,就都识趣地陪着皇上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朱厚熜正色说道:“百姓家有两句俗话说得好,一曰‘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关乎万民生计,更关乎社稷安危。‘粮’字由一个‘米’字和一个‘量’字相合而成。所谓‘量’,既是丈量地积之法,也是计量粮米之措。朕下旨清丈天下田亩,做到了其中的一半;你这三项纠弊之策,做到了剩下的另一半,可解万民生计之难。你尽快草拟条陈,也不必交付部议,朕即刻准奏颁行。”

有如此平易近人、虚心纳谏的仁君,孙嘉新也就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顾虑,陪皇上笑过之后,说道:“其实,缴纳赋税时被官吏盘剥,对百姓来说还算不得什么,最怕的是贪官污吏黑了心肝,贪占偌多民脂民膏仍不满足,还要变着法子,用各种弊政陋规来压榨百姓,敛取民财。其中,最让百姓不堪其苦的便是官府妄开大狱。如遇民间争讼,官府往往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当事人及亲眷,甚或左近乡邻一体拘拿下狱,械手足、置老监,却又累月经年不审。然后便有胥吏狱卒言辞开导,教他们如何取保出狱。那些人不堪牢狱之苦,不得不舍财消灾。胥吏狱卒便与官员瓜分讹诈来的财物……”

孙嘉新似乎要把为官二十年来所虑所忧一股脑地都倾吐出来一般,根本没有注意到皇上已经收敛了脸上的笑容,且脸色越来越难看,自顾痛快地继续说道:“如遇地方发生命案,哪怕只是生病倒毙路旁的乞丐,地方官府也明令未经验尸不得掩埋。官员每次下乡验尸,必定要带众多从人,仵作、刑书自不可少,衙门外院的六房书吏、三班衙役,内院的门印、签押、押班、小使,再加上官员的仪卫、皂卒、马仆、轿夫,浩浩荡荡多至百人,如蝗虫过境一般。所耗费粮米钱物,皆由该乡百姓承担。如此一遭,阖乡之民半生积蓄便会荡然无存。承接差使、摊派供奉的乡约里正不能狠下心肠来压榨乡里,被逼得投河上吊、服毒自尽者,亦不罕见……”

略微停顿了一下,孙嘉新接着说道:“这还是事出有因,官府衙门行缉捕盗寇之责,说不到十分错处。甚或还有一干黑心官吏以缉贼治盗为名,栽赃陷害良善百姓之情事。每每捉到盗贼,官吏差役会暗中指使其指认本县那些家中无人做官,没有后台靠山可以倚仗的殷实富户为同伙,立时便拘押下狱。人只要进了大狱,生死便由官吏狱卒掌握,要想脱罪,或是少吃苦头,就得乖乖奉送大笔钱财。只要遇到一次,乡间有数百亩的小田主、市镇中产之家便被折腾的倾家荡产。若是拿不出钱财贿赂官吏,瘐毙者十之**……”

“微臣有位同年在四川做官,曾写信告诉微臣,当地有一种流传甚广的陋规,名曰‘贼开花’,尤为令人叹而观止——每当民间发生盗案,官吏衙役先不勘察现场、缉捕盗贼,而是将失盗人家周围的殷实富户指定为窝赃户,拘押入狱,恣意敲诈勒索。那些富户家中无人做官,没有后台靠山可以倚仗,最怕坐牢吃官司,不得不自认倒霉,拿出大笔财物贿赂官吏、打点差役。官吏差役们捞足了钱,这才放人出狱,并宣布他们没有窝赃,名曰‘洗贼名’,亦能从中收受若干好处。殷实之家,往往由此而败……”

“一家失盗,就要牵连周围数家破产,‘贼开花’果然名至实归!”朱厚熜叹道:“难怪百姓都说‘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就算是失盗遭劫,轻易也不敢报官!”

“不敢报官只是一个法子,却难免微臣起初所说的指使盗贼栽赃陷害之情事。”孙嘉新说:“有的乡里便由当地缙绅出面,筹集钱财,主动送与官吏和负责本乡缉盗的捕快差役,一是免受栽赃之苦;二来与官府约定,乡里出现无名尸体,如体无伤痕,便由当地缙绅具保、地保就地掩埋,不必劳烦官府验尸。如此一来,官吏得到好处,百姓也免了劳扰之苦。”

朱厚熜愤懑地说:“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只是,朕的子民要靠给官府衙门、给那些号称为民父母的官员缴纳保护费才能安生度日,朕这个万民君父真真是无话可说了……”

孙嘉新虽说听不懂什么叫做“保护费”,却从皇上语气之中听出了难以压抑的愤怒,这才意识到自己说的太多,让皇上生气了,忙躬身说道:“臣以无妄之言亵渎圣听,罪该万死……”

朱厚熜叹道:“听不到这些事情,还有这些事情背后隐藏的百姓疾苦之声,朕这个万民君父才真是罪该万死呢!”

孙嘉新更是诚惶诚恐,若非身在通衢大道之上,怕曝露圣驾行藏,或许就要跪地请罪了。但朱厚熜随即又目光如炬地看着他,缓缓地说道:“继续说吧,朕身居九重,难得听到民间疾苦之声,请你不必忌讳什么,把你这些年所见、所闻、所想全都说出来。都说宰辅之臣一言兴邦、活民无数,你虽眼下还只是个七品芝麻官,也能为百姓做仗马之鸣!”

尽管皇上这般淳淳诱导,还用上了一个“请”字,可孙嘉新再也不敢象先前那样畅所欲言,而是字斟句酌地说道:“近年来,仰赖皇上如天之仁,严刑峻法、惩贪肃奸,又禁绝陋规、加俸养廉,各地官吏凛然于律法朝纲、自足于官俸禄米,这些虐民敛财情事不敢说已几近绝迹,比之往昔,亦是少了许多。更有诸多富国强兵之新政已初见成效,大明中兴之伟业已是指日可待……”

见到眼前这位操守、风骨俱佳的官场硬汉也不能实话实说,朱厚熜心中不禁慨叹:惩治贪腐、刷新吏治,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