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戮力同心
作者:红尘俗世蒙面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85

明朝厉行“以文统武”的祖制,九边总督之类的重要军职,都要由文官出任;加之实行军户卫所制,武职世袭,久而久之,武将的整体素质就越来越低,象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军事人才凤毛麟角,简直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贝。可是,大明疆域广袤万里,也不能只指望着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人支撑。朱厚熜不得不采取了“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组建黄埔军校和禁军各级随营讲武堂,采取轮训进修的方式,提高军官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从文官中发掘和培养军事人才,双管齐下,以期加快明军正规化建设进程。设立总参谋部,遴选年轻有才的进士担任作战参谋便是其中重要一环。可以说,王崇古、殷正茂这些年轻的作战参谋原本就是朱厚熜一直看好并重点培养的军事文官。此外,去年朝廷组织“射天狼”军事演习,随圣驾观摩演习的王崇古表现出色,替陷入战败危局的红军想出了败中求胜的妙计,惜乎作为蓝军一方的禁军第一军、第二军战力实在强悍,未能奏效而已,给朱厚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丝毫没有在意王崇古的失礼僭越,笑道:“学甫(王崇古字学甫)啊,有何请求,说来听听。”

这一路上随从圣驾,王崇古等人时常能跟皇上接触,聆听圣训,甚至参与皇上和杨总长关于大明军备建设、战略布局的讨论,对皇上平易近人的作风感触颇深。若非如此,他也不敢如此放肆。不过,话既出口,他的心中仍不免忐忑,见皇上并未恼怒,这才放下心来,朗声说:“微臣愿为马前卒,追随高大人、戚将军远征南洋,讨伐夷狄,祈望皇上恩准!”

接着,与王崇古同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的殷正茂、嘉靖二十九年进士谭纶等几位作战参谋也都站了起来,齐声说道:“臣等皆愿追随高大人、戚将军远征南洋,讨伐夷狄,祈望皇上恩准!”

王崇古等人的请求令朱厚熜心中大动:“以文统武”是明朝祖制,要想改变,只怕很难,无论改与不改,王崇古他们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科甲正途出身、前途一片光明的作战参谋都将是日后大明国防的顶梁柱,当然不能只呆在总参谋部读兵书、画地图,而应该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接受严酷的战争考验。再者,海军将是日后大明军备建设的一大重点,可是,至今为止,无论是五军都督府,还是兵部、总参谋部,这些最核心的军事决策、指挥机关却还没有一个出身海军、熟悉海战的专家,岂不可笑亦复可悲更加可怕?!是得赶紧把他们这些年轻的作战参谋放在东海舰队历练历练了……

想到这里,他点头说道:“身在军事决策中枢,的确不能只会纸上谈兵。学甫他们有这样的报国壮志,愿意从征历练,委实难得啊!元敬,你意下如何?”

戚继光心中暗自叫苦不迭:这些人与黄埔军校和水师学堂的学员不同,个个都是科甲正途出身,又是兵部职官,且不说若有什么闪失,无法向朝廷交代过去;这些人若是摆出兵部职官、总参谋部作战参谋的架子,插手军队调度、作战指挥事宜,又该如何是好——要知道,九边督抚、总兵大帅受制于兵部职官和六科廊、都察院的言官御史,是为国朝军政之大弊。尤其是那些人身处万里之外,却对军中征伐诸事随意指手划脚,胜则分功,倘若战败,却又不承担任何责任,历来让九边将帅为之头痛。如今还要让他们随军同行,等若是在监军正使之外,又派来了几位不是监军的监军……

不过,一来皇上话中之中隐含的意思已然首肯;二来兵部侍郎、总参谋长杨博稳坐一旁拈须微笑不置一词,显然也赞同此议,说不定正是他暗中支持,王崇古等人才会如此大胆。戚继光既不能忤逆圣意,又不能违抗兵部上司,更不愿为此得罪与自己私交甚笃的前任监军杨博,只得硬着头皮站了起来,说:“王参谋、殷参谋等人文武兼修、胸有韬略,皆是国之栋梁,有他们莅临督率,继光以下,全军将士求之不得!”

听出戚继光的语调没有方才那样慷慨激昂,朱厚熜焉能不知道自己这位爱将心中做何之想,笑道:“学甫、石汀(殷正茂字石汀)他们说得分明,是要入军从征;朕也说是要把他们放入你们远征军历练,何来莅临督率之说?”

接着,他又把头转向了王崇古、殷正茂等人,正色说道:“既然是入军从征,你们跟黄埔军校、水师学堂学员便是一样,该授什么职务,由监军高拱、提督戚继光和参谋长徐渭三位大人参详酌定。即便留在远征军指挥部任职,也与东海舰队原来那些参谋人员一样,只有三次建议之权,主将的作战决心已定,便不能再持异议,而是要全力以赴,协助主将调度军旅、指挥作战。且不能摆出兵部职官的架势,干扰主将决心。朕把丑话说在前面,你们的这位军门大帅戚继光人治军甚严,倘若违抗他的军令,可休怪他军法无情!”

王崇古、殷正茂等人喜出望外,立即应道:“皇上淳淳教诲,臣等铭刻在心!”

随即,他们又冲着戚继光拱手长揖在地:“感谢戚将军栽培!”

有皇上的圣谕在手,戚继光心里稍微轻松了一点,回了一个军礼,说道:“栽培不敢,继光愿与诸君戮力同心,共襄国难!”

“戮力同心,共襄国难!说得好啊!”朱厚熜笑道:“元敬有此高风亮节,有些话,朕就好开口了。”

接着,他转头向侍立身后的镇抚司大太保杨尚贤说:“韶安,可以叫他们进来了。”

杨尚贤应诺一声,转身出了舱室,随即便带着几位身穿大红锦衣、头戴无翅宫帽的镇抚司校尉回来了。

戚继光瞅着来人有些眼熟,却不记得何曾见过他们,只当是皇上要派这些家奴心腹随军同行。这也在情理之中——跨海远征,当然不能只信重朝廷文武官员。镇抚司的上差随行监督,与当年朝廷倾师平定江南叛乱之时,皇上指派吕芳出任监军的用意如出一辙。戚继光自问并无贰心异志,对此也就毫不在意。

却不曾想,来的几人一见到他,便跪了下来,而且是双腿下跪,头也不敢抬起。

镇抚司校尉身为皇家奴才,地位超然,向来是“见官大三级”,双腿只跪皇上,即便是本衙上司、掌管厂卫的司礼监首席秉笔,乃至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也只需行单膝跪拜之礼。戚继光心中大惊,慌忙侧身避让,嘴里说道:“各位上差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那几个人都没有起身,反而把头伏得更低了。

戚继光正在诧异之中,就听得皇上笑道:“元敬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不过这也怪不了你,东海舰队数万之众,想必你也认不全,更何况他们已经离军数年,认不出他们也实属正常……”

戚继光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正是徐海派回来报讯的陈东等人!

确认了几人身份,戚继光却更加迷惑了:据高拱此前送来的密信得知,兵部虽说不再执意要追究徐海叛军逃亡和聚众为匪的罪责,却不肯封授他们官职,皇上便绕过朝廷,授予徐海、陈东等人镇抚司千户、百户等各级官职,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没有明发邸报、大肆张扬而已。而且,徐海执行“月之暗面”绝密行动,他也是为数不多的知情人之一,当然不会对朝廷赦免徐海等人的罪责提出异议,皇上为何要如此郑重其事地提说此事?

正在疑惑之中,他突然瞥见参谋长徐渭嘴角轻轻一歪,歪向了坐在自己身旁的曹闻道,戚继光立刻豁然开朗:原来皇上是要借这个机会把这件事圆满地了结!

这么做,一来当初定下的“月之暗面”行动便成为永久的秘密,不会有好事者起疑;二来也就不必担心军中弟兄不服。当然是上上之策。不过,说着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毕竟从当初的营团军到如今的东海舰队,无论是面对骁勇善战的鞑靼铁骑、人数众多的江南叛军,还是凶残嗜血的倭寇,从来只有战死的英雄,没有叛逃的懦夫。徐海等人劫持“扬威号”主力战舰叛逃之后,他和副将汪宗翰两人受到圣旨切责,被撤职留用,直至去年基本肃清东南沿海倭寇,全军转进山东之后才取消了处分。这且不说,徐海等人不但挟持战舰临阵脱逃,还沦为海匪,四处剽掠过往海商,东海舰队全军上下无不视其为奇耻大辱,对他们的愤恨甚至还要超过倭寇。要想让弟兄们接受、接纳他们,只怕比派曹闻道的陆战一师和织田信长的倭营协同作战还要难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