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礼贤下士(二)
作者:红尘俗世蒙面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53

皇上赐名赐墨,这是人臣难得的殊荣,众人都毫不掩饰地把羡慕甚至嫉妒的目光投向了徐渭,连俞大猷和戚继光也不例外。

朱厚熜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就笑着对大家说:“你们也不必这么眼红文长。只要你们写出书来,我也给你们题写书名,也由朝廷出钱刻印!你们没有文长的文才,写兵书、征战记实也是可以的嘛!有杨惟约、高肃卿和张太岳作证,我说到做到,绝不放空炮!”

众人再度哄堂大笑。说真的,那些军官将佐不管肚子里有没有墨水,能不能有机会写出书来请皇上题名赐墨,能亲耳听到皇上这样的承诺,又怎能不感动莫名?不过,一直跟在身后的高拱心中更是暗笑不已:自从命李时珍李先生重修本草,撰写《本草纲目》之后,皇上为人题写书名已日渐成瘾;而且,皇上当年还在藏拙,每每题字赐墨都请严嵩代笔,如今越发聪明了,先让严嵩写出字样,自己练好之后再赐于臣下。《靖海平倭亲历记》亦能和《本草纲目》一样,留下一段千古佳话,君父圣明如斯,是人臣之幸、万民之福啊……

说到这里,朱厚熜突然板起了脸,说道:“元敬,四年前志辅和你相约要各写一本兵书记录那两年练兵、征战的心得,如今他的《练兵实录》都快要成书了,我已让人摘编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你的《记效新书》可还没影呢!你年初上疏朝廷要离职赴京应试科举,我就想说你两句,都当上提督的人了,还图那个武进士的虚名作甚?有那闲功夫,不如好好写你的《记效新书》,不但可用于当世指导我大明军官将佐练兵修武,更能给后世留下一部军事宝典,真是本末倒置,舍大图小!”

戚继光又是尴尬又是惭愧,嗫嚅着说:“我……我……”

“你什么你啊,”朱厚熜一哂:“你戚元敬跟了我七八年了,心里那点小九九,我还能不知道?不就是看眼下倭寇快被剿平了,就觉得干海军没意思了,想找个借口回来走门子调到禁军嘛!”

“啊……”戚继光一愣,自己确实有那层的心思,但从未对任何人说过,皇上又是从何而知?果然是天听若雷、神目如电啊!

不过,他自持在皇上面前甚是得宠,便厚着脸皮说:“元敬不敢瞒王先生。一点私心,还请王先生成全。”

朱厚熜把眼睛一瞪:“成全什么?忘记当初让你到海军去的时候,我是怎么跟你说的了?大明官员是块砖,东南西北任朝廷搬;大明官员是片瓦,哪里需要哪里补!我告诉你,应试随你,调回禁军就不用想了,想也白想。说真的,不是要请你回来给朝廷汇报海情,再顺便给黄埔军校的学员做平倭报告,我压根就不准你丢下舰队来应试科举!”

戚继光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说:“王先生之命,元敬不敢不从。只是如今四海波平,只有不到五千倭寇盘踞在几个小岛苟延残喘……”

朱厚熜说:“当初我就对你说过,海权之争势必有一天要甚于陆权之争,我大明军人要有战略眼光,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莫非你都忘了吗?不但是你,志辅以后也要去干海军。”

戚继光顿时喜笑颜开,俞大猷脸上却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张张嘴,刚想说什么。朱厚熜就把视线转向了他,笑着说:“志辅,你就放心吧,朝廷拿百姓的血汗钱养着你们,不会把你们闲置起来的!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说,今天就不议了。”

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人对视一眼,会心一笑,就都不再说话了。

天下臣民百姓都视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人既是大明军队冉冉升起的两颗耀眼明星;又是皇上的心腹爱将,时常当面这样恭维他们,他们虽说嘴上谦虚地否认,心里却渐渐地以此自居。听皇上这么说之后,立刻明白兴许海军不久就有大的战事,虽说一时还不知道皇上准备把大明的兵锋指向何方,但他们都是耿忠之人,皇上更对他们恩同再造,无论皇上指到哪里,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打到哪里。

一直站在众人身后的亦不刺心里也是为之一动:大明皇帝如此矫揉造作地笼络武将固然可笑,但他当众说出要把自己的两员心腹爱将都调到海军这样的话,那么,至少短时间内,明军应该是不会打算要北征草原了。难道说,大明皇帝去年巡幸草原,做出的“永不北征”的承诺,以及送给草原人民的“和平”、“幸福”和“未来”那三份大礼是真的了?

再联想到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陆续有草原各部遣使来朝,送来王公贵族和普通部民的子弟到大明求学,明朝政府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学识水平,将他们都妥善安置在国子监或其他各级中小学校,让他们与汉人子弟一同就学,不但衣食住宿等一应开销全免,还能享受到超出汉人学子一倍的廩膳津贴,亦不刺的心里更是纷乱如麻,已不知道自己当初高举恢复成吉思汗荣光的大旗,号召各部勇士袭击明朝皇帝的圣驾,究竟是对还是错……

亦不刺正在想着,就见到明朝皇帝已经站在了自己的面前,缓缓地说:“真没有想到,你不但能屈尊任我大明黄埔军校的教习,还能放下成见,与我大明的军官将佐欢聚一堂把酒言欢,我真是不胜欣慰之至啊!”

亦不刺不知道,明朝皇帝此刻也是百感交集。因为一看到他,朱厚熜的心里立刻就浮现出了一个挥之不去的身影,那张凄迷的泪眼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幽怨,只怕终其一生,也无法从记忆的深处抹去这段伤感的回忆了,就像他永远也无法忘记在另一个时空的“野蛮老婆”一样……

那些海军军官一进来,或遇到旧日袍泽,嘻嘻哈哈打闹个不停;或忙着相互介绍,都是名字时常能见诸朝廷邸报和《民报》上的军中英雄,初次见面当然要说些“久仰久仰”的话,谁没有顾得上理会站在人群背后的亦不刺,还以为他是新近归顺朝廷的鞑子贵族军官,此刻见皇上和他说话,段勇起了好奇之心,悄声问第一军混成旅步兵团团长高靖:“哪位是谁?”

“还能是谁!”高靖一撇嘴:“去年跟我们混成旅交手的那位!”

“是他!”段勇有好几个昔日的手下死在去年的那场战事之后,当即就红了眼,恶狠狠地低声骂道:“这个杀千刀的狗鞑子!”

去年圣驾巡幸草原,第一军混成旅有上千人血洒疆场、埋骨他乡,第一军的那些师团长们对亦不刺可谓是恨之入骨。但他们都曾随皇上出巡,知道这个狗鞑子曾经是皇上的大舅子,不过是因为妹妹没福,出了大同没多久就因水土不服给死了,连个封号也没有捞到,皇上念及旧情才赦免了他的谋逆大罪;又因军长俞大猷对他颇为礼遇,碍于俞大猷的将令才没有找他算帐。高靖见段勇生气了,有心要火上浇油,故意阴阳怪气地说:“你可别骂他。他现在是黄埔军校骑兵总教习,你见了面还得恭恭敬敬地给人家敬礼。”

“他是军校教习?”段勇瞪大了眼睛:“我X他娘!手下败将还来教老子?!”

或许是气急了,段勇没有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中抬高了嗓门。这也不能怪他,在大海上的狂风暴雨之中,要准确无误地下命令,都得这样。不过,在众人都含蓄收敛地听着“王先生”说话的时候,就显得格外的突兀和刺耳了。

突然炸起的一声嚷嚷把朱厚熜从心酸的回忆中拉了回来,恰好听到了段勇的后半句话,知道段勇是对亦不刺做他的教官不满,当即就把脸沉了下来:“段长兴!亦不刺将军担任黄埔军校骑兵总教习是朝廷礼聘的,你不满吗?打过几次仗,杀过几个倭寇,你就翘尾巴了?明天让你和亦不刺将军各带五百骑兵,给大家来一场实兵对抗,不说打胜了,你能和亦不刺将军打个平手,我立刻解聘他,让你当骑兵总教习怎么样?”

段勇吓了一激灵,一是皇上勃然变色,立刻显示出了凛然天威;二来他原本就不是骑兵出身,这几年里又在海军陆战队,坐船的时候远比骑马的时候多许多,哪里敢应承与那个鞑子骑兵对决,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朱厚熜冷哼一声,说:“算你段长兴还有一点自知之明!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句话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阵而后战、施放火器或许亦不刺将军不如你,若论骑兵对战,你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不虚心向别人请教,如何能担当重任?”

不过,朱厚熜心里挺感激段勇使自己摆脱了心头纠葛的往事,也不深究他的罪过,转头对亦不刺说:“亦不刺将军,你也休要理会他。我早就说过,汉蒙两族之间的仇恨太深太深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抚平的,我给你时间,你也要给我们汉人一点时间。不过,在军校的课堂上、演武场上,你要拿出教习的架势来,谁敢不听你的话、违抗你的将令,你有权关他们的禁闭;对于那些情节恶劣、屡教不改的,直接报大都督府和兵部武选司,罢官撤职当他的大头兵去!”

众人心里都是一凛,尤其是那些即将要入黄埔军校的营团一级的军官们,面色都有些发白了:皇上这是给了那个狗鞑子尚方宝剑啊!

而亦不刺的嘴唇抽搐着,似乎想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出口,重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