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作者:常乐无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848

第十四章

自从进入原始森林后,二十多天来,潘杨一直没有好好休息,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这两天来,他的睡眠时间更少了,政委杨成w、参谋长和司令部的参谋们关心体恤他,除特别重大或中央指定由他本人回复的事情外,都不打扰他,让他安静下来休息,可潘杨却不愿意休息,肩负着整支部队生死存亡的他不能也不愿让自己的精神松弛下来,特别军在穿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征途中,行程五百多公里,部队极度疲惫,急需休整补充。大军没有后方,没有后援,仅携带轻武器,虽然按照预定时间于5月27日完成了翻越大兴安岭的壮举,但能否如一把尖刀一般『插』向关东军的心腹之地,还是一个未知数。

“虽未经作战,但部队经连续行军,体力、精力损耗甚大,非战斗减员、伤亡亦甚广,当前主力当面第三方面军之敌战斗力均不强,我军当面主力进展顺利,其第一方面军主力又难以南调,故拟积极作出大兴安岭直『插』长春之准备,立即休整十天至半月,第一步建立根据地,保持后方接济。”

当时特别军所部携带的电台因主动进行无线电静默,再加之大兴安岭山地屏蔽的原因,在进入原始森林后便一直无法未与后方取得有效的联络,直到三天前,从树木遮天蔽日的老林子里逐渐走到疏林地带的时候,先头部队终于通过信号弹与冒雨强行实施搜索侦察任务的美军飞机取得了联系,经过飞机中转,部队始通过信号不强的短波通讯电台与总部取得了联系。次日,这些机翼上喷涂着白『色』五星的飞机在部队头上投下一个个画着大大红五星的联络邮袋。邮袋中,密语写就的命令中,中央军委指示:同意你部计划,部队可休整一段时间,看情况或有依托地后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长春。

但潘杨并未因此感到轻松,战事的发展,让他不能不筹谋着尽快发起对长春地区日军的攻击。

因为就在潘杨着手安排部队进行休整的时候,关东军正在不停地调兵遣将。

自从国共联军发动攻势的这半个多月以来,三路大军从东西中三个方向分别突破第三方面军本就参差不齐的防线,向北迅猛发展,这大大刺激了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他下决心从防御苏联方面的第一方面军抽调兵力,加上第三方面军原本计划构筑第二,乃至第三防线的兵力,拼凑了六个师团、四个旅团共计三十个联队,分三路迎击,从东西中三个方向向南扑去。山田乙三认为经过半个月的大强度攻击,国共联军方面不管是在后勤补给上还是人员士气上,都无可避免的会陷入疲态,而这恰好是他击败对手的最好时机。

而从5月23日起,东北地区连日大雨,辽河水位猛涨,5月24日水情报告,辽河水位由三米增至26米以上的警戒水位,每秒流量达2000立方米以上。[]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14

前锋已达沈阳城下的国共两路大军后勤补给线路顿时被大水切断,空军无法出动。在这个时候,日军又发起了反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急需潘杨适时作出英明、果断、勇敢、正确的决定。

“是继续进行休整,避敌锋芒,待主力部队当面接敌之后,抄第一方面军后路?还是主动出击,按照中央军委的预订部署,直『插』长春,以区区两师之力,硬撼关东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呢?”

他深知,同意部队进行休整,这是中央军委在充分考虑到翻越大兴安岭之后部队的实际困难后才会如此的,而尽快直出长春,切断关东军南北联系,实施战略包围才是中央军委最想得到的结果,潘杨同样明白此举的全局『性』意义。

“立即集中全军休整两天左右,除清扫周边日军小股守备部队及垦植民团之外,不打交通线,也不打城镇,集结隐蔽,以五天左右行程直扑长春,占领长春城后,发动群众,吸引日军主力向我运动。”

在这一天,潘杨决定提前实施跃进,率领大军直『插』长春城。

他当即召集东北特别军1师、2师团以上干部开会,讨论和部署行动计划,会议讨论阶段气氛很热烈,不少人主张在实施反攻行动的日军主力侧翼实施进攻,理由是能够尽快给正面被迫陷入防御的部队直接予以支援,缓解其压力的同时也可获得一定的助力,与正面主力联系上了之后物资弹『药』补充便利,加上合兵一处力量更加强大,如果能够给投入反攻的关东军第一方面军一个大的打击,歼敌越多,对战略跃进就越有利。

潘杨全神贯注的倾听着大假的讨论,脸上时而微笑,时而严肃,人们的不同认识牵动着他的思绪,潘杨间或拿起放大镜,走到墙上的地图面前查看着什么,思考中还不时的张开手掌,用拇指和中指在地图上上下左右的计量着。

讨论完毕,潘杨指着地图对大家讲话,他说道:“我听过大家的讨论了,但我和政委一致认为,跨越大兴安岭,跃进长春城,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考虑一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大家看,长春这个地方,位于东北的腹地,是贯通京哈、长图及东北境内各铁路线的交通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在这里,我们可以堵住来自东、西、北满前往沈阳方向实施救援的关东军部队,同时,还能在关东军的心腹之内钉下一颗钉子,牵制关东军主力南下,以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与负担,等待局势出现转机。”

潘杨坐回座位,接着说道:“当前敌第三方面军主力重点集中于沈阳一线,与我东、中两路突击集群对峙,企图坚持到第一方面军援敌到来后与我军全面决战,而长春是援敌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抢在日军第一方面军回援主力到来之前,抢先占据长春城,在这里钉下来,此时的长春正是万份空虚的时候,所以要当机立断,抓紧时间,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以发挥战略突然『性』的奇效,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党中央要求我们一定要先敌进入长春城,先敌在长春附近展开,这就决定了我们实施战略进攻的方式,不再是逐城逐地的争夺,而是跳跃式的。我们要敢于跳进敌人的心窝里去,长驱直入到敌人的腹心,不论是在跃进途中,还是到了长春城,敌人留给我们的时间都不会太多,我们必将会遇到许多的困难……”

杨成w接着讲话,他说:“革命是困难的事,对这次行动中的困难,大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组织。『主席』对我们千里跃进大穿『插』估计了三个前途,一是走不出原始森林,原路返回,二是走出了原始森林,完不成任务,站不住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拿下了长春,站稳了脚跟。我们已经走出了原始森里,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现在要克服一切困难,力争第三个前途,跃进长春城,解决南满战事,这是中央应对东北局势的第一步棋,下一步棋就是以长春为阵地,再来一次大包围,打到鸭绿江,解放全东北。大家还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不打出去,情况会怎么样呢,当然,我们有三万主力部队,依托大兴安岭,我们完全有可能建立一块根据地,取得一定的人员、粮草的补给,但我们携带的弹『药』、物资是无法就地解决的,只会渐渐消耗殆尽,很难持久的打下去,一旦正面战场上主力部队遭到日军增援部队的重创,我们便很难在敌人后方坚持下去。我们马上行动,会有很多困难,但在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之下,在正面三路大军的有力配合之下,有全体指战员的艰苦奋斗,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全体指战员被潘、杨二人所描绘的伟大壮举感染着,他们为自己能够承担这样的神圣使命而激动着,再也没有谁能坐得住,都想着怎样尽快完成出发的各项准备工作。

5月29日,部队休整两天之后,潘杨、杨成w在指挥部作战室又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参加人员是司令部有关处科的干部,宣布了下一步部队的行动方案。

兵不厌诈,声东击西,剑走偏锋,以大智大勇行取巧弄险之事,这是潘杨一贯用兵的习惯。特别军突袭长春的道路并不平坦,前面横着西辽河、新开河、东辽河等天然屏障,此时正逢雨季,势必给部队运动造成更多困难,特别是部队行动方向两侧,还有中东路等两条铁路,如果关东军方面察觉了特别军的战略企图的话,就很可能将原本计划发起反攻的部队沿铁路干线向西南急调,截断特别军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