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作者:常乐无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564

第十二章

英国格林威治时间1945年5月7日凌晨2时41分,代表德国的海军上将弗雷德堡和约德尔将军,在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的总部,位于莱姆斯的一所学校里,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了字。

1945年5月8日夜,欧洲的炮火和轰炸停止了,经过了五年八个月零七天,喧嚣的欧洲大陆第一次出现了平静。

西方盟友的噩耗传到东京,一片惊叹,一片惶惶。

铃木首相声嘶力竭的发表演说道:“欧洲战局虽发生急变,但我等将做好万全准备,一亿国民共赴国难,坚决完成圣战!”

而日本内阁则在稍后发布帝国『政府』声明,称:“对于与帝国结盟的德国投降,帝国表示遗憾。帝国战争的目的,在于自存自卫,此乃帝国坚定不移的信条,欧洲战局急剧变化,对帝国的战争目的不会发生丝毫改变,帝国将与东亚盟友一道,坚决粉碎美英企图置东亚于其欲求及暴力之下加以蹂躏之野心,以确保东亚之安定。”

较之帝国官方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气度,很显然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比起来全都太过软弱,在日本上下眼中,他们竟然不顾当初签订三国轴心同盟时“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一般的誓言,就这么屈膝投降了。

而就在这一天,中国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帝国之命脉————满洲,发起了全面攻击。

日本东京。天皇皇宫地下宫殿。[]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12

裕仁手持刊载有希特勒『自杀』照片的报纸,听着满洲遭到全面攻击的消息,不禁目瞪口呆。

皇妃良子见此情况惊慌的问道:“陛下,怎么啦?”

裕仁如行尸走肉一般呆呆的说道:“希特勒元首死了,朕的日子也不长了……”

“不,陛下,您千万别那样想,您与希特勒不一样。”良子赶忙上前劝慰道。

裕仁渐渐的缓过神来,机械的往外走去。

手足无措的皇妃赶上前来不顾礼仪的扯住裕仁的袖口道:“陛下您要往哪里去?”

裕仁边走边说道:“朕要去军部,立即研究满洲和本土守备的问题。”

裕仁天皇在惶急之中匆忙召见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和海军军令部长吉川古治郎。当问及战况之时,两位军部长官异口同声的说到兵力不够,而这时裕仁脱口说出一句连自己也觉得脸红的话来:“为什么不多派出一些兵力?”

这实在是一个十分可笑的问题,但梅津美治郎却必须认真回答:“启禀陛下,我们的军队眼中缺损,到处都需要兵力,关东军被抽调了大量兵力前往太平洋战场,但却没能得到及时的补充,我们没有足够的技术兵器,就算是有,也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去使用。”

裕仁或许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故作镇静的问道:“那现在我们在满洲的情况怎么样呢?”

梅津美治郎于是掐头去尾的介绍了一番为了保卫满洲而进行全民动员,全民决战的情况。

裕仁听到这样的消息,精神顿时好了许多,他道:“如此甚好。在本土也需要如此进行,想来‘本土决战’的日子也已经不远了,请代表朕向守卫满洲的将士们和子民们问候。”

梅津美治郎适时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恭敬,他一个立正道:“是,陛下,一定转达您的圣意。”

心血来『潮』的裕仁进一步提出:“朕还希望举行一个仪式,以此来鼓励英勇的帝国官兵们。”为了自己不会走上希特勒的老路,此时的裕仁已经不惜将一亿国民作为自己的盾牌,来为自己阻挡那些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子弹。

这个提议对于这两位军部长官来说当然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于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说话的吉川古治郎快乐的说道:“如果陛下能够亲自接见‘神风队员’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加惊天动地的壮举。”[]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12

而梅津美治郎也赶忙说道:“在满洲的帝国陆军将士虽然无法亲自得到陛下的接见,但他们可以听到陛下的圣音也是他们莫大的荣幸,我希望您能在广播中对他们进行嘉勉。”

对于这样的要求,裕仁一一的答应了。

待到裕仁天皇离去之后,梅津与吉川立刻匆匆的赶到了首相官邸,在这里以阿南陆相,东乡外相,铃木首相为首的帝国巨头们正绞尽脑汁的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苏联将如何对待日本?

总的原则是:“……帝国必须接力放置苏联的参战,进而使其采取善意的中立,而且使之成为有利于我们结束战争的斡旋者。”

这无疑是当初应对苏联参战传闻的老调重弹了,但不能不佩服这些军人政客们冷静外加清醒的头脑,他们是如此熟悉苏联人的口味,会议中提出向俄国人开出的清单与斯大林在雅尔塔提出的要求几乎全部吻合。

“……出让北满铁路,承认苏联在蒙古的势力范围,租界旅顺、大连也同时做好思想准备,不得已时可割让千岛北半部……”

就在日本帝国一边急切的向莫斯科大抛媚眼,一边在国内掀起又一次宣传高『潮』的时候,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五军200师第598团的团长上校叶敬指挥的先头营,自总攻击发起之后一路北进。

机械化攻击前进的部队冲着口外戈壁轰隆隆的前行着,沿途不断击溃日军小股抵抗部队,直扑热河省省会承德。5月10日,占领张北,5月11日,高速行进的部队进抵沽源。占领沽源之后的第598团先头部队在接受了油料、弹『药』的补给之后,驾驶着隆隆作响的美制m-4谢尔曼战车,向着多伦扑去,日军蒙疆驻屯军的防御重点就设在这里。

叶敬按照职务来说本应指挥全团行动的,但是此次作战,因为军长邱清泉十分重视,按照200师的老传统,各级指挥官层层下派,副师长熊笑三亲自坐镇他的团部,于是乎他就只能带领先头营了,不过叶敬也是老行伍了,只要有仗打,指挥一个连他也干。作为一名40岁的军人,他深深的意识到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浴血厮杀很可能结束于满洲,所以,他非常高兴的带着一个精干的指挥部,登上一辆装甲指挥车,来到了先头营。

先头营是他在升任团长之前指挥过的部队,许多人他还认识,有的指挥官是他多年来的老部下,跟随他打过昆仑关,闯过缅甸丛林的老部下。2连连长刘力勤上尉就是他原来手下的警卫排长,这个皮肤黝黑,脸上有着几条伤痕的四川汉子,作战凶猛,号称“金钱豹”作为老部下,他们非常欢迎叶敬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前来指挥他们。

到达前线之后,叶敬戴上钢盔,穿上士兵服,爬进一辆装有两部电台的指挥坦克,手一挥,包括60辆各式坦克和四十余辆装甲车以及七十多辆各式车辆的铁流边向着草原上的多伦冲去。

日军一直认为内蒙古的沙漠和东北的大兴安岭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而在这个方向上唯一的威胁来自苏军,苏军在西部地区进攻唯一的可能是在海拉尔这个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方向。因为这个方向地形比较平缓,又有铁路从苏境内赤塔直通齐齐哈尔和哈尔滨。因而修筑了坚固的满洲里筑垒和海拉尔筑垒。此外西部的防御体系就只有阿尔山筑垒和张家口筑垒了。

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突破张北之后,潘杨就带着他的东北特别军三个师与主力分道扬镳,一头扎进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之中。

经历了这次极限行军的老兵们直到很多年之后还对这次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行军记忆犹新。

“部队是以团为单位行进的,营与营之间的间隔距离五百米左右,连与连之间在山地必须保持目视可见的距离。每日行军中途有一次大休息,用来吃饭,行进约五公里左右,各部队原地休息五分钟到八分钟,用于整理装具、解决个人问题。这样的行军方式,即便是在道路难行的原始森林当中,东北特别军也保持了一昼夜行进三十至四十公里的进度,而道路许可的情况下,急行军速度甚至达到了日行六十公里的极高速度。”

“从张家口出口外北上之时,战士们每人背7至9天的口粮,因为有美国人提供的大量压缩干粮和罐头,因此在食物上的负重大约在十五斤左右,不过还是有不少体力好的战士多背了一些,连排干部除了口粮之外还背上了不少现大洋,要知道现在的关外流通的是日本人为了掠夺东北而发行的满洲国币,但随着日本人的穷途末日,那些钱也大多不中用了,而国民『政府』的法币因为大量贬值人关外人也不认可,于是就只剩下现大洋好使唤,为此,为了保障部队在穿越原始森林进入平原之后买粮买菜的需要,每个连队都分发了两百多块现大洋和少量的黄金作为经费,而这些负重都要分配到那些干部们的身上。”

“一支步枪六斤半,冲锋枪更重一点,一个基数子弹一百发大约十斤半,四颗美国菠萝手榴弹五斤,一个背包七八斤。雨衣、水壶、工兵铲、还有各式各样携行的弹『药』和炸『药』,你想想负重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