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争议
作者:去病将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25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不久,苏维埃政府在V.I.列宁领导下,迅速平定旧俄军士官生在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发动的叛乱,粉碎前临时政府首脑、俄军最高统帅A.F.克伦斯基和P.N.克拉斯诺夫将军的反苏维埃叛乱,制止了驻莫吉廖夫旧俄军大本营的反革命叛乱活动,并先后向顿河区、乌克兰、南乌拉尔、白俄罗斯、南高加索、突厥斯坦、西伯利亚和远东派遣武装力量,镇压各地的反革命武装,消灭了一批反革命策源地,几乎在全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奥、保、土四国同盟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割让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赔款60亿马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日、美等协约国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乘机进行武装干涉,扶植俄国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3月6日起,英、法、美干涉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4月5日起,日、英、美干涉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此外,协约国军队还侵入南高加索。4~5月,德国和土耳其违背《布列斯特和约》,侵占克里木和南高加索。5月底,由5万名奥匈战俘编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经西伯利亚遣返途中发动叛乱,先后侵占伏尔加河中游、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顿河地区克拉斯诺夫的哥萨克白卫军、北高加索A.I.邓尼金的‘志愿军‘相继叛乱,成立反革命政府,并着手扩充叛乱武装。年中,由于苏维埃实行粮食垄断,社会革命党乘机在各地支持叛乱,成立反苏维埃政权。至同年夏,苏维埃共和国丧失3/4领土,陷入四面受敌的险境。

1918年夏,东线(伏尔加河中游和乌拉尔地区)成为主要战场。8月底至9月初,东方面军(辖5个集团军和伏尔加河区舰队)在伏尔加河中游地区对白卫军转入进攻,9月10日攻克喀山,12日解放辛比尔斯克,10月上旬解放塞兹兰和萨马拉。随后,红军挺进乌拉尔,至11月中旬解放伊热夫斯克和沃特金斯克。在南线(顿河中、上游,伏尔加河下游,北高加索一带),同年7~11月,红军在察里津保卫战中连续两次击退克拉斯诺夫哥萨克白卫军的进攻;北高加索的两个集团军在与主力隔绝情况下坚持作战,牵制邓尼金“志愿军”北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腾出兵力加强对苏维埃俄国的干涉。1918年11月,英法军队13万人在南方的新罗西斯克、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登陆,先后占领巴统、梯弗里斯、巴库等城市,随后兵分三路向莫斯科实施主要突击,因遇苏维埃游击队和起义部队的激烈抵抗,只向内地推进100~150公里。英、美、日干涉者则增派援军在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加强对白卫军的援助。针对当时的形势,红军贯彻列宁的战略方针,决心在白卫军同干涉军会合之前,先歼灭白卫军,再击败协约国军队。1918年末开始,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发起进攻,解放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顿河州、南乌拉尔、申库尔斯克。红军的胜利以及协约国内部爆发反对干涉苏俄的运动,使协约国以武力消灭苏维埃共和国的计划破产。法军和希腊军队被迫从敖德萨、赫尔松、尼古拉耶夫、塞瓦斯托波尔等城市撤走。

在此背景下,协约国五国外交团正式照会中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尽快出兵干涉。

看报纸是刘先俊长期养成的,每天早上一起床,不管什么时候,当天的各大主要媒体报纸必须放在他的书桌上。这天,刘先俊拿起手上的报纸,一个大标题赫然入目,“列宁发表了《加拉罕对华宣言》”,《宣言称》称:“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产阶级残暴地从中国夺取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地归还中国。”

看到这个宣言,刘先俊一声冷笑,这个对华宣言中所指要“废除”的条约只是1896年以后的各项条约,并不包括1896年以前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具体的讲,列宁认为要废除的不平等条约是:1896年6月3日有关俄日争夺中国东北利益的《中俄密约》、1901年9月7日“八国联军”政府迫使清朝廷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7年3月30日签订的重新瓜分在中国东北、外蒙及朝鲜势力范围的《第一次日俄协定及密约》、1910年7月4日,日俄确认第一次密约之各自在华特权的《第二次协定及密约》、1912年7月8日俄日的《第三次密约》、1916年7月3日俄日签订的《第三次协定及第四次密约》等等。即使这样,俄罗斯人的承诺也是不可靠的,在斯大林上台后,俄国人不仅没有退还中国一寸土地,而且利用后来的中东路事件,强夺了黑龙江中线原属中国的600多个小岛,其中就包括珍宝岛。现在苏俄四面楚歌,不仅中亚的土地已经被西北军收回,东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已经被日本人夺走,这个承诺可以说完全是空头支票。

在看看其他版面,刘先俊脸色有些凝重,在各大报刊的评论中,尤其是南方各报纸,很多倾向不要干涉苏俄,以左倾的《新青年》为代表的一批刊物还要求向苏俄学习,看来苏俄的表态迷惑了很多人,局势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

刘先俊再看看迪化出版的一系列报纸,还好,大多数只是发布消息,在没有得到授权前还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刘先俊深知,在自己所处的这个年代,社会主义已经是一面旗帜,信仰社会主义的就是进步的,信仰社会主义的青年就是进步青年,甚至赞成社会主义的军阀都是进步军阀。自己现在是民族主义的旗帜,在如何处理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绝对不能出问题。想到这,刘先俊提起笔,刷刷刷一阵奋笔疾书,很快一篇2000字的文章就写好了,他满意地看看,然后又改了两个字,“马步青,过来,三件事立即去办,一、这篇文章立即送到报社;二、通知冯特民,要他再增加我们在《申报》、《大公报》等报纸的控股股份;三,呈报总统府,请求即日召开国防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