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门和慈航静斋(转载)
作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94

黄易在大唐中对圣门和静斋的安排是一个分裂的极端与一个统一的极端作鲜明的对比。圣门和静斋均有一个至高无上的镇派秘籍:《天魔秘》和《慈航剑典》。在大唐中圣门对《天魔秘》及圣舍利的争夺贯穿了全文,相对的,静斋依靠统一的局面才能够有实力左右天下大势。这应该是黄易刻意做的安排,否则,圣门和静斋都作统一的姿态的话,就绝没有双龙的空间了。

一些人认为圣门源本就是邪恶嗜杀的,同门中互相倾轧,心狠手辣,惟恐天下不乱。由此衬托出静斋仁慈道德,顾念天下苍生的高高在上的姿态。我想说的是,这些并不是圣门的的本质,而是一个源本实力无比强大的圣门分裂后的各派百年来为得统一大权争斗而形成的一时的现象。

在卢循死后,徐道覆显然无法控制离心四起的圣门诸派,于是在公元410年左右,圣门诸位高手将《天魔秘》一分为六,正式形成阴葵、花间两派和邪极、灭情、真传、补天、天莲、魔相六道。从常识上说,一个门派能够分裂成两道六派,并能流传下来,那么它分裂时的基础肯定相当雄厚,只有经过汉末黄巾起义和晋末天师道起义的实力积累,圣门才可能拥有这种分裂的资本。

上面只引用了片段,在此可以看到,在孙恩死前,圣门的强大是空前的,亦必是团结向心的。在这种情形下,试问可能如大唐中诸多圣门中人的行事作风吗?魔门在大唐中的确演绎的很歹毒残忍,既然黄易在大唐中都把圣门放到了那个位置,想在大唐中扶也扶不起的,除非黄易在另外的书中将圣门做统一且主宰天下的安排。

之所以提到圣门起源和来历的问题,对应的慈航静斋的坐大和以天下自居的嘴脸。静斋的人修天道寂寞了,想来人世间管一管人间的动乱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你就去选一明君扶而助之啊,那就去做些联络武装力量去支持你的明君啊。却来一个妄自尊大:我静斋代表的是天下百姓,我是顾念天下苍生,我入世的目的是统一中原,你们都得听我的。

单说天下的英雄哪个不是为统一中原而努力的?却偏偏轮到你静斋统一中国就是大慈大悲,就是胸怀苍生???这种一出头就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模样,呵呵,想不通保师派的兄弟们怎么就那么喜欢而且羡慕不已呢???

再说凌驾于人世之上的力量又不只你静斋,还有只强不弱的圣门,就算圣门的这些后人如何歹毒不堪,也不该是你静斋坐大的理由吧?静斋更想趁圣门虚弱的这个时期把圣门一棍子打死,四处除了宣扬自己的天下苍生,为国为民外,无时不刻的在教唆所有人圣门的一无是处。我提及圣门历史考,就是针对的这一点。

再看大唐中黄易所安排的圣门诸人行事目的,有两个,一是获得《天魔秘》与圣舍利,夺得圣门统一的大权;二是务必在圣门统一前,使天下保持混乱局面,防止静斋利用李世民统一天下后依靠皇帝大权打压圣门势力。魔门固然是在使天下混乱,正如寇仲在北上取宝的时候使南方保持势力均衡而不可一时的统一一样,寇仲为此做大家可以理解为替争天下打算,圣门这样就是万恶不道了。而且圣门乱的是北方李家的势力,也就是静斋能掌的势力,在南方林士宏的势力不也是积极求统一中原么?不存在谁干预谁谁破坏谁谁就是人民的敌人的问题,——彼此敌对彼此破坏在那个乱世很正常。要批的就是静斋自以为是天下百姓的利益,把魔门的破坏看做是跟百姓做对,呵呵,魔门虽恶,却没有这般岳不群和灭绝师太的无耻吧。这点对圣门还是看得顺眼的,保师派倒是乐此不疲哦……哈哈~~!

本来,在圣门天纵之才石之轩获得舍利后魔功大增,更与绾绾联手,圣门的统一已现征兆,未曾想在李阀内部的争斗中因双龙的介入而功败垂成(试看若无双龙,李世民横死,圣门掌控李阀军权势在必然,就算李世民叛出李家,亦斗不过寇仲),而中流砥柱石之轩亦心灰意冷遁入空门,只剩个孤独的弱女子绾绾继续努力于圣门统一的大业。静斋虽辅佐李世民得天下,压制圣门成功,却不想大唐的天下未经几代就落入了圣门之手,如果黄易再写一本以武则天时代为背景的话,圣门当非如此不堪了。

回头再看所谓的白道的团结问题。

其实对于这一点,大家看看〈倚天屠龙记〉就够说明了。被认做魔门的明教比之所谓的白道团结和彼此照顾强胜百倍,而统一天下的亦靠的是“魔门”明教中的朱元璋,与大唐实是作了明显的对比。不能就一本书对白道和魔道的统一天下的资格做绝对的评定。在大唐中的确是白道占优势,因为圣门本身被污染了。但却不是他静斋是白道就有绝对的资格代表天下百姓,我的目的只是让大家从对静斋这个白道领袖的盲目跟从里清醒过来罢了。静斋在大唐只能说她占优势,而不是一出来就有代表天下百姓的资格的。

最后看看静斋。

这个自称天下正统的静斋来源的确很正统。一则是佛门,二则是道教。静斋实是中国两大宗教结合而成的产物。黄易的这个创意委实不错,静斋是出身于佛道而又坚持自己的方式向天道迈进,应该是中国的宗教的最有前途的法子,我的确是衷心的支持,提一下这个是为了把现实的问题和大唐中佛教扮演的角色问题分开。在大唐中,此门中人现身于世的人少之又少,对内部的派别立场及思想构架均不可能摸清楚,但可以确定一点的是,其实力绝比不上圣门全盛之时盛极而衰的根基。然而她们却有着莫大的支持力量,那就是在封建时代愚民至深的佛教。而佛门要保持自己的清名和愚民的姿态,不可能入世以左右天下,“众生皆苦,唯佛渡之”至于是和平还是纷争只是苦海遭遇的一种,亦犯不着佛动其凡心。然而既需要要使大众信赖之,又要得更多的信奉者,更要得当朝皇帝的首肯,——试看历史上,哪个朝代佛教兴盛而大建庙宇寺塔的不是当朝皇帝的指使?所以和静斋一拍即合,实比“狼”“狈”更合拍,遂有静斋派入世弟子以种种手段调节天下大势,更在暗中有佛门的力量支持。静斋弟子亦不须有佛门中人的种种忌讳的限制,大可使用“美人计”“离间计”等等佛门中人做不出的手段来成就他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