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原…
作者:古洞秦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13

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后半句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原文写湘云一直戴着个比较小的金麒麟,而宝玉从清虚观张道士那里,也得到了一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却不想粗心丢掉了,而偏巧又被湘云的丫头翠缕捡到。到第三十二回,接着写这件事,湘云就笑宝玉,说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湘云将金麒麟还给了他。宝玉最终并没将金麒麟送给湘云。

对这两只金麒麟,历来被人们理解为宝玉与湘云之间的暗恋之情。人们之所以产生误解,都是这“双星”二字惹的祸。按照传统思维的理解,“双星”系指牛郎星和织女星,人们自然联想到一对恋人或夫妇,再加上第三十一回脂砚斋一条误导性的批语:【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线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轻信作者的人们又依据第二十六回的另一条批语:【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将金麒麟爱情故事再度延伸,把一个并不存在的“第三者”卫若兰扯进来,以为金麒麟乃作者伏笔,认定史湘云后来必嫁卫若兰,更使“白首双星”故事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无休止的争论由此发端。包括著名的红学权威、专家学者,无不卷入其中,但没有一个人揣摩到作者原意。

人们因不知道宝玉和湘云的生活原型原是一对父子,他们分别是康熙皇帝和他的嫡长子胤?,更不知道卫若兰并无其人,所以没有一个人能跳出“爱情主题”的怪圈理解这回文字,思维定势和惯性决定了人们终究只能在作者预设的“陷阱”里浮想联翩。这是红学界迄今为止一件最为可笑又可叹的事。我在探讨过湘云原型之后再度解答这个问题,旨在正本清源,以期人们早日结束这场离题万远的论战。

先看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谐音倒读【星霜叟拜父乞怜印】,指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向他的父亲乞怜,要父亲将官印交给儿子。他是谁呢?拆“星”为“日生”,“日”代表皇帝,既然为皇帝所生,必为皇子。那么“印”自然指玉玺。宝玉说“倒是丢了印平常”,纯属“哄鬼”的话,康熙到死都不想将玉玺交给子孙。可想而知,这一回所写的,是太子胤?求康熙让皇位之事。与爱情故事丝毫不沾边。有的版本回目为“拾麒麟侍儿论阴阳”,同样可以谐音倒读:【佯允冷儿,时令弃,死】,是说康熙假装答应将皇位让给太子?,但后来不仅食言,反而将其禁闭,直到将他囚死在禁所。胤?晚年的结局正是如此。

再看旨批到底说什么。原文:“后数十回若兰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谐音顺读为:【后锁死,毁诺,栏舍捕,锁悲子,乞怜(雍)正,赐弃也。题讲父愚痴,回中说,为造舍赋闲,宅迁离至外。】作者担心读者看不明白,特地通过“评语”,阐释了他这回书真正表达的内容。

第三十二回中湘云说了“混账话”,令宝玉大为不悦,对湘云下了逐客令。原来作者借湘云之言暗示康熙与胤?之间根本没有亲情可言,更不能相爱。宝玉挨打之后,宝钗和黛玉都先后去看望宝玉,唯独湘云没去。宝玉生日那天,作为儿子的湘云不去拜寿,反而装醉独卧芍药园,“业经香梦沉酣”【已经梦想成憨】。如此一对感情冷漠的父子,能达到“白首双星”的挚爱程度吗?

后四十回写卫若兰早逝,湘云守寡,为什么对湘云的结局轻描淡写?皆因作者对胤?现实经历的忠实记载。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一岁半的胤?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皇帝亲御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立储大典。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日,康熙初废太子;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日,又复立皇太子胤?,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帝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允?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胤?再度被废。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重,传位皇四子胤?。胤?将康熙朝两立两废的皇太子胤?,迁居到祁县郑家庄,命众兵严加看守,最后于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于禁所,时年五十一岁。曹?写后四十回时胤?已去世二十年,没有必要为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捏造一个虚假的结局。

胤?刚生下就被立储,却一辈子与皇位无缘,他就象作了一场黄粱美梦,命运一次次与他开着恶作剧的玩笑,如此折腾,不死即狂。万般无奈之下,他将谋位之大任寄希望于儿子弘皙。然而,他最终未能亲眼目睹四弟胤?死在儿子的屠刀之下,连一点面子都未能挽回,还奢望什么“白首双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