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真空的胜利
作者:法拉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11

姜海涛立刻根据物理课上介绍过的真空式抽水机的结构,设计了一台新的抽水机。

它有一根3米长的竹管,内径10厘米,中间的竹节被打通。然后竹管里插上一根30厘米长的木杆,木杆底端安了一个活塞。活塞上方5厘米处还有一个十字形的木架,保证木杆垂直运动,活塞不会歪斜。木杆顶端连着一个杠杆,一个人可以在杠杆的另一端上下摇动,让木杆,也就是活塞杆和活塞在竹管里上下运动,幅度能有20厘米。

活塞是这个抽水机的核心部件,制作要麻烦一点。它由两片圆木板夹着一片圆形皮革组成。皮革直径11厘米,它上面的圆木板直径5厘米,下面的圆木板直径8厘米。这样当活塞在竹筒里往下运动时,皮革的四周可以向上弯曲一点,变成碗形,下面的水或空气就能涌到活塞上面;活塞向上运动时,皮革四周会紧贴竹管内壁,形成密封,把上部的水或空气提升。这样不断往复,就可以让下面的水或空气从竹管顶部流出。因此活塞中的皮革既要能弯曲,又要有一定的强度。为了让它到姜海涛所要求的这种变形性能,工匠们费了一点时间。

竹管、活塞杆、杠杆,这些部件加工起来就比较容易,大半天就搞定了。挑选竹管时,要找一段内壁很圆很光滑的,但这里竹材很多,挑选余地很大。为了打通竹节并让其尽量平滑,姜海涛让工匠专门制作了一个直径10厘米的筒形青铜凿,插到竹管里来回推动,打磨其内壁。

于是到螺旋桨失败后的第二天,这台新的抽水机就完工了。工匠们虽然严格按照姜海涛的要求制造这台抽水机,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竹管里的水怎么会自己升上来。于是“大气压”的概念被姜海涛向他们再次灌输了一遍,还有“真空”这个新名词。

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或糊涂,工匠们把竹管的下端插入了水中,开始第一次试验。

为了保险,姜海涛没有让他们把竹管垂直插下,而是斜着入水,这样能降低需要提升的高度。出水口现在距离水面只有1米,不过露在水面的竹管有2米长,因此抽水机很斜。按照记忆中的大气压,真空抽水机应该能把水提升10米高。姜海涛经过计算知道,在这10厘米的竹管内要把水提升1米,就相当于把里面的大气压降低1米水柱,直径10厘米的圆面上压力为7.854公斤。这也是一段长1米、直径10厘米的水柱的重量。再考虑到活塞和竹管间的摩擦,活塞杆上大概需要10公斤的提升力,通过杠杆传到人手上后大概得2公斤。如果增加1米的提升高度,活塞杆上的力至少得15.7公斤,可能要接近20来公斤,也还不算大。就算把水提升10米,活塞杆上应该为100来公斤,传到杠杆另一端后只有20公斤,看起来似乎也不大。但真能把水抽那么高吗?姜海涛觉得应该不会,因为他造的这个竹筒里只是一个简单的皮活塞,开启、密封、摩擦等情况肯定都不算很好,也就肯定会影响性能。

这台竹管真空抽水机放置好以后,姜海涛再次检查了一下活塞、杠杆等活动部件,然后亲自动手扳动杠杆。虽然抽水机很斜,但不影响他用力。往回一拉,他可以感觉到活塞向竹管下方挤去,阻力不大。然后往前下方一推,活塞被往上拉动,阻力明显增大了,双手还感觉到微微的抖动,大概是活塞上的皮革和竹管的摩擦引起的。推到头以后,他再次回拉、前推。如此反复了六七次,姜海涛感觉到推杠杆,也就是把活塞往上提时,越来越费力。又推了七八次,阻力更大了,但水还没有出来。姜海涛感到有点奇怪。

按照设计,这杠杆上下一次,活塞会上下移动20厘米。这么算下来,让水从下面走到出口,2米的距离,应该10下就够了。这时井在一旁问:“公子,这活塞是不是还不够紧,有点漏气啊?”姜海涛一听,突然明白自己犯了个错误:向下压活塞时,速度要尽量快,否则怎么让活塞与水面之间的空气挤上来?而且活塞往下移动时,水柱必然也会由于自重而下落一点,所以每次提升的高度肯定要比20厘米小。

想到这,他立刻加快了频率,特别是压活塞时的速度。果然,这样再推拉**次,水开始从竹管上方涌出来。

井带头欢呼起来。姜海涛立刻让人拿来一个木桶接水,准备计算流量,随后把杠杆交给了一名负责试验的工匠。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水的流量有11.5公斤/分钟。随后他们询问了工匠的自我感觉,得到一个压杠杆的力,大概10公斤左右。用水的势能除以工匠作得功,效率很快就出来了,38.3%。这个结果让姜海涛非常高兴和惊讶!它居然比螺旋桨有效多了。

随后又进行了几次试验,这台真空抽水机的效率都在30%~39%之间。而且抽水的几名工匠说他们还没有尽到全力。姜海涛又命人把竹管竖起来,提水高度增加到2米。这一下,效率开始有些降低了,最高只有35%,压动杠杆也更费一点力气。更重要的是,出水前抽气所需要的压动次数、时间都明显变长。不过总体来说,它那2米的提升高度,还有每分钟10多公斤的流量,还是让大家非常佩服。

姜海涛一边看着工匠们试验,一边琢磨是不是可以向归豹汇报成果。不过从内心来说,他总感觉这个结果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因为这种抽水机在后世的农村显然属于老式工具。难道仅仅是因为没有电动机、柴油机,螺旋桨水泵就不行?应该不像啊,记得有些小水泵也是用螺旋桨的,那电动机的功率恐怕也就几十瓦,和一名工匠的人力差不多。

自己琢磨不明白,姜海涛就把轸老头叫过来:“老人家,您看这抽水机怎么样?”“嗯!太神了!这水下面没有东西,怎么就能自己流上来呢?难道公子您说的大气压真有那么厉害?”姜海涛可没时间听好话:“您说说它有什么缺点。”“缺点啊?”轸老头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嗨,你看我,光顾了看稀奇了。”他看着竹管顶部一下一下冒出的水流,想了一会说:“嗯,要说缺点,我看水还是有点少。是不是能把竹管加粗一些,这样流得更快。”“应该可以。他们不是说那杠杆不费力吗。我估计把竹管变粗一倍,20厘米,杠杆那头的力就要增加3倍,大概8公斤。而且提升高度增加,这个力也会增加。”这时豫在一旁插话说:“加快速度也行吧?公子,我看能把磨床上的飞轮、连杆用到这里,带动活塞上下。”姜海涛一想,点了点头:“好主意。不过你们真觉得这东西比用水桶提水更好吗?”

轸老头看了看豫,然后说:“它的效率好像确实不如水桶。按照公子教的办法,如果水桶重5公斤,一次提20公斤水,效率最高能到80%。”“理论上的。”井在一旁插话说。轸老头瞪了他一眼,然后说:“不过这是在只提1米高的情况下。再高,提水人就得提着水桶上下走,效率会低很多。”井似乎一点都不给他老爹面子:“那可以分级提呀?造一级级水箱,一米甚至半米一个,一人管一级。”轸老头一听,立刻又瞪了他一眼:“就你能!你以为公子不知道吗?”

姜海涛确实还没想到这问题。这么看来,他这个真空抽水机,似乎还是不如直接提水方便?不应该呀?这时一个工匠说:“公子,我看这东西虽然效率不如水桶,但可以用在矿井里。”“嗯?!”姜海涛和几个人都眼前一亮,吓得那名工匠不吱声了。姜海涛虽然已经猜出他的意思,但还是说:“你说你说。有什么想法就只管说,这样才好。”“是,公子。矿井里地方很窄,而这个抽水机只需要伸一根竹管下去,要比水桶小多了。那里也很深,用滑车和水桶提水,上上下下得互相碰,速度也不快。不过……”他犹豫了一下,看姜海涛鼓励地点点头,于是接着说:“不知道这抽水机最高能把水提多高。要是能有三四人那么高,就好了。”

“好!好主意!”姜海涛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头:“现在看来,它提水2米没什么问题了。我们接着试吧。”姜海涛没敢说真空压力最大可以把水升高10米,因为这竹管里的密封条件肯定不是后世的钢管、钢活塞能比的。

继续升高竹管,他们原先准备的木架和梯子就不太够了,于是姜海涛让一部份工匠回去制造大型木架和梯子,剩下的工匠试验各种速度、功率下的抽水效果。看着井带人在周围记录数据,姜海涛继续想着效率问题。

自己对现代和古代工具的判断看来有点偏差:不是说现代工具就肯定效率高、实用,看来还有很多自己不了解的因素在影响工具的效果。姜海涛原先以为:螺旋桨式抽水机的效果要比真空式抽水机高,真空式又要比翻车这种历史书上的东西高。可现在头两个的实际情况是反的,那后两个相比呢?会不会也是反的?看来自己今后搞跨时代“大发明”的想法得收敛一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些古老工具也有必要尝试一下,不能直接跳过,因为它们可能更适应眼下的基本技术水平。

正想着,竹管式抽水机又提供出了一个支持这想法的论据:活塞上的皮革因为磨损而变小了,抽水机的效率快速下降,最后变得没用。其实井他们在刚才就发现抽水机的效率明显降低了,只有20%。当时他们还以为是由于杠杆压动频率高、抽水速度快引起的,后来却突然一下不出水了。到竹管口一看,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些水被活塞带了上来,可还没等活塞把它们提到竹管口,就全部漏下去了。他们赶紧拆下活塞一看,发现皮革已经明显小了一圈。

这一下,竹管真空式抽水机又多了一个缺点:不太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