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无赖者无敌 (1)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35

浩周轻轻地来了,正如他轻轻地去,孙权玩弄他于股掌之上,轻松自如。[听风手打 ]

浩周将文帝曹丕的诏书送达后,孙权象见了亲人一样,日日摆起盛宴款待浩周,把浩周捧上了天。在浩周看来,孙权如此真诚地对待他,也便是真诚地对待魏国,他很放心。他本来就很放心,现在是更加放心,他来之前,因为曹丕不太相信孙权能够送儿子做人质,他竟就以全家族百余口人的性命为孙权做了担保。浩周在喝酒时把这事跟孙权说了,孙权当时就泪流满面,以至于沾湿衣襟,孙权还说:“你竟然以全家人性命为我担保,我还有什么话说呢?”那种真情流露,叫谁都叹息不已。

政治家天生就是出色的演员,而孙权是其中的影帝,浩周当然不知道孙权在这之前对群臣说的话。浩周刚到之时,孙权为封王一事召集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孙权不该接受魏国的册封,而应自称上将军九州伯,但是见识高人一等的孙权说:“九州伯这个称号,从古以来不曾有过。当年刘邦也曾接受项羽给他的汉王封号,那也是权宜之计,对自己又有什么损害呢?”于是独持己见,接受了文帝的封号。

孙权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他目光远大,不会为一些无用的东西所拖累,他不怕做一个刘邦一样的无赖,无赖者无畏,无赖者无敌,他这种集雄才大略与无赖行径于一身的人,在那个以儒家文化为支配的大环境中尤其吃得开,玩得转。谁是君子谁吃亏,不能不说刘邦孙权曹操这类人能凌驾于众人之上,成就一番事业的原因,与他们的无规则,少负累,有莫大的关系。

孙权与浩周分别之时,还指天发誓,但是他的儿子始终没有送去。孙权当然不会傻到那种地步,为了取得曹丕信任赔上一个儿子,为了权宜之计到末了受制于人,他一再以各种借口拖延,并不断给浩周写信,骗忠厚的浩周帮他安定曹丕之心,达到目的。

孙权第一封信这样对浩周说道:“自从魏国与我们恢复关系以来,我难忘你的旧情,不久前因为你奉朝廷的命令,又被提拔为起居官,暂时返回魏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得到你的消息了,我对你的思念,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我无德无才,又未能信守前言,自己犯了过错,致使你们不愿再与我交往。幸有朝廷施恩于我,再度宽恕了我的过错,想到能同你一起实现最初的志愿,心中很是高兴。古人说得好:起初虽然不尽人意,有个好的终结也是好的。”

这时候孙权正与蜀国弄得不可开交,他翻不得脸。

孙权的意思就是儿子马上就要送到了,浩周很高兴,马上报告了曹丕,于是曹丕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可是等到刘备大败之后很久,孙权还是没有将儿子送来,曹丕又怒了,又威胁不断,孙权因此连忙又给浩周写了第二封信。

他说:“当年你来我这里,想让我把儿子送到魏国做侍卫,那时我是真心实意欣然答应的。只是孙登年岁还小,我想再过几年。可当时我的一片诚心未能得到你们的信任,因而受到贵国的责难与*,想起来我又愧又怕。不久前蒙受国恩,再次对我加以开导,忘却我的过错,既往不咎,我为此后能实现我最初的愿望而感到高兴。此前我已经上了一道表章说明我要送儿子前去的打算,估计你回去之后,就知道此事了。”

孙权的理由也有几分道理,再说他现在又要送儿子来了,于是魏国只好再等。魏国一等再等,等来的仍然是孙权的一个个托词,这些托词无一不是很有道理,无一不是掩盖在虚情假意卑躬屈膝之下,也无一不是靠浩周转达成功的。

孙权第三封信更像样,他说:“现在我儿子理应前去充当侍卫了,可他还没有成家。当年你谈及此事,认为可以同夏侯氏一样与魏国皇室结亲,后来我虽然一度不再提起此事,却一直记挂在心上。希望你能像从前说的那样,予以安排,使我的儿子能够高攀皇室,从而长久保住地位,那就是你对我们的莫大帮助了。如果可以,我准备派孙长绪与我儿子一同到魏国去,交上聘礼。成就此事,就仰赖你了。”

孙权第四封信,却是在魏国更大的威胁之下寄出的,这封信里有下了血本的意思,而且第一次定下了具体的日期,他说:“我儿子年幼,加之我教育不够,一想到要与他分别,就感到悲伤。父子间的深情岂能割舍!我还想派张子布继续辅导保护他。有话直说是我的本性,所有想要做的事,现在都告诉你了。我担心不事先把我的一片真心解释清楚,会发生误会,所以一一写信说明,希望你能理解。”

浩周很理解,说得曹丕也很理解,于是曹丕下诏说:“以前孙权对浩周说,他不敢疏远我,愿意送长子来作人质,自己做我的臣子。另外他几次来信,措辞谦卑诚恳,这说明他自知自己不能守住疆土。这次给浩周写信,请求允许他十二月送儿子来,还想派孙长绪、张子布随其子一同来。这二人都是孙权的得力助手,心腹大臣。他又为其子在京城求婚,这些都是孙权没有二心的证明。”

孙权一再用花言巧语欺骗浩周和曹丕,他最终为自己赢得了时间,等他外患解除,内忧渐轻之后,他翻脸的日子也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