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奇怪的魏国使者 (2)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509

然而最好饮宴的孙权这一次却没有亲临宴会,通知是陛下身体欠安,而且直到几天后魏国使者携带珠宝返回,他也再没有见他故人之子一面。( 落叶手打)很显然,他那天的那个安排只是一种托词,一面挡箭的盾牌。

孙权不能不对浩周感到愧意,虽然说国与国之间,政治与政治之间,难免有尔虞我诈,互相牺牲,可浩周毕竟是一个忠厚君子,他曾经用最真诚的心对待过孙权,孙权对这样的牺牲品无法完全无动于衷。所以他能够容忍浩周之子的无礼冒犯,并不准臣下有所为难,其中原因大臣们不久就将了解,因此这种冒犯并不足以真正损伤他的威严。而且也不能够真正将魏国使者怎么样,这在外交上是一个失策,容易招致天下的责难。

孙权那些天自然会无数次想起他与浩周的往事,对于浩周,他会有些歉意,但对于那个策略,他永远不会后悔。如果今天还需要这样,他一定还会毫不犹豫地再去做一次。

浩周字孔异,是上党人,曾为萧县县令,后来升至徐州刺史,统领魏将于禁的军队。当年关羽消灭于禁之后,却又被孙权打败,于是于禁和浩周都转成了孙权的俘虏。就是在这时候,浩周成了孙权的一个重要棋子。

孙权与蜀国结下大仇,知道刘备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因此很担心魏国乘虚而入,趁火打劫,便用尽心思跟魏国结好。他一面不断地用谦卑之词去打动曹丕,一面在于禁浩周等人身上狠下功夫,以便这些人能够回去帮他说话,结果他的计谋成功了,浩周正是对他作用最大的人。

于禁曾经向关羽乞降,为魏国君臣所不齿,他能侥幸活命已是大幸,没有人再拿他当个人物,但是浩周不同,他被俘之后除了没有死节,不存在大失,而且这个人人品一向为人称道,所以孙权将他送还以后,曹丕仍然给了他特殊的重视。

曹丕也曾怀疑过孙权的诚意,于是他就专门来问浩周,他说:“你觉得孙权可信吗?”

浩周不是孙权的对手,被他的假象所迷惑,而且他认为孙权根本无力与魏国相抗,也只有顺服一途,所以他坚定地回答:“孙权是真心臣服。”

曹丕信了浩周之言。其时虽然有与浩周同时返回的军司马东里衮坚决持反对意见,但东里衮与于禁一样也有劣迹,他当初为南阳太守时,曾经因为大兴徭役,搞得举郡大乱,几乎自己小命不保,所以他这样的人的见识不足以采信。而且浩周之判断来自对孙权言行的观察分析,以及对利害关系的剖解,言之凿凿。

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魏国当时因为曹操去世不久也极不稳定,曹丕也有休养生息之意,这些,再加上孙权的卑辞厚礼,都相当程度地打动了曹丕。曹丕需要暂时跟孙权保持这种关系,他不能拒绝孙权的归顺,而且曹丕与孙权性格不同,象孙权那样的圆滑屈伸之道他是不屑为的,他大概想象不到孙权作为一个国君会那样不顾脸面。

于是曹丕给了浩周一个“真知灼见”的评语,派他跟同使者一起去主持了封王之礼,这同时,曹丕还给了浩周一个任务,那就是孙权必须送儿子孙登过来作为人质。这是诚心的证明,这个要求在当时并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