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明帝的应对之策 (2)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539

一代经学大师,时任散骑常侍兼秘书监的王肃上书劝道:“而今宫殿还没建成,参加劳作的人已有三四万。九龙殿可以使陛下安居,里面足够安置六宫人员,泰极等殿实在工程浩大无益。愿陛下指派领取国家粮饷目前又无紧急任务的士兵,挑选身体强壮者一万人,让他们一年轮换一次。都知道休息替代有日可待,就都会乐于在工地劳动,虽然辛苦而不再有怨言了。总计一年有三百六十万工,也不算少。本应当一年完成的,不妨三年完成,遣散其余的民工,使他们都回去务农,这是长远之计。取信于民,是国家的根本。以前陛下临幸洛阳,征发百姓修建营垒,有关部门命令营垒修成就放民工回家;结果营垒建成,又贪图百姓工力的便宜,不按时放还。有关部门只营求眼前利益,不顾治国大体。臣愚昧地认为,从今以后,倘若再使用民工,应该明确宣布期限,使用民工一定遵守时限。如果又有劳役,宁可重新征发,也不要失信。凡陛下临时施刑的人,都是有罪的官吏、当死的人,可是众人不知道详情,说是仓促行事。所以,愿陛下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同样是死,不要让罪犯的血污染宫廷,还被远近猜疑。况且人命至重,容易诛杀而难于复生,一旦气绝,不可能再接续,所以圣人对此都很重视。以前汉文帝想要杀死冒犯御驾的人,廷尉张释之说:‘正当事情发生时,皇上派人诛杀他就算了,现在既然下交到廷尉,廷尉是天下的天平,不可偏颇。’臣认为这完全失去大义,不是忠臣所该说的话。廷尉也是天子的属官,都不可以失去公平,而天子反倒可以迷惑错谬吗?这是看重自己而轻视帝王,是严重不忠的人,不可不明察。”

王肃王子雍是太和三年被拜为散骑常侍的,他在任散骑常侍这几年里对政事颇有建议,明帝对他向来很优容,但是这一次明帝怕这个学问渊博的道学怀了他的大事,因此召他来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谈话。这场谈话貌似闲谈,但含义深刻。

明帝问王肃:“汉桓帝在位时,白马县令李云上书说:‘帝王的职责,就在细察深虑。您是帝王,可是却不想如此。’李云为何能够不死?”

明帝的意思大概是你不要把帝王的宽容当做不能够,而王肃回答:“李云仅仅是说话有失帝王欢心,但他的本意都是想尽自己忠心,辅佐国家。而且帝王的威风过于暴烈,他要杀死一个小人物,无异于杀死一只蚂蚁,而宽恕原谅他,则能够使帝王的高尚仁德传布天下。所以臣认为杀死李云并不一定是对的。”

明帝又冷然道:“司马迁因为受宫刑的缘故,内心深怀切隐之痛,撰写《史记》议论贬低汉武帝,实在令人痛恨。”

王肃答道:“司马迁叙述史事,不隐瞒丑恶,不违心夸饰,刘向、杨雄都佩服他擅长叙事,具有优秀史学家的才能,称《史记》为实录。汉武帝听说司马迁撰写《史记》,拿来孝景帝和自己的本纪阅览,于是大怒,将刻于竹木上的文字削去扔掉。至今这两篇本纪有记录而无书。后来受李陵案的牵连,司马迁遂受宫刑。心怀切隐之痛的是汉武帝,而不是司马迁。”

明帝既在义理学问上驳不倒王肃,也不能真正威胁到他,最后只好放他走路,于是他担心的结果便接踵而至了。

王肃的话很委婉,他为明帝贡献的也是折中之法,可是右仆射卫臻,少府杨阜,尚书孙礼等,则直接采取了硬顶的措施。他们这种人本就是王肃被吓倒也难以有所改变的,说不定还会因此更加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