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由杨仪到马谡 (2)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15

当时诸葛丞相要杀马谡的理由是:一,此次北伐准备多年,他倾蜀国之力全力而为,可就因为一个马谡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马谡罪不可恕。shouda8.Com。街亭至关重要,它失去的最显著后果自然是数年的筹划准备瞬间化为一场泡影。劳民伤财,功败垂成之外,蜀国的战略意图从此将无所隐藏,魏国势必将大大加强对陇地的防御,使蜀军再无轻取的可能。诸葛丞相怀忠诚报恩之心,忧蜀汉之存亡发展,此番倾注了满腔希望,无数心血,他的愤怒伤痛决非轻易可以描叙,这个理由站得住脚。二,引用诸葛丞相本人的话说就是:“孙武之所以能制胜天下,就在于他用法明,赏罚必。此所以杨干乱行而魏绛杀其仆。现在四海分裂,兵争纷起,若再不**纪,拿什么来*贼子呢?”有功必赏,违法必究,以取信天下,这也成立。

可是丞相真舍得以如此重法加于马谡吗?其实不然。即使马谡失去街亭对他的打击如此之大,对战事的影响如此显著,他仍然不愿取他性命。这与严肃军法之词都不过是一种借口。诸葛亮爱惜马谡,多年来与他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他也得考虑去世的马良和他其他几个兄弟的感受,他不是无情之人。而且诸葛亮要杀马谡也不免内疚,当初先帝本一再嘱咐他用心考察,结果他还是一意孤行,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亲手把一个可能只限于参佐之才的马谡,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这一切他先就难辞其咎。更重要的是战败杀将并非必行,杀之也已无益,大可以稍加惩罚,观其后效,如此照样也可以起到震慑警戒的作用。但是诸葛亮竟不能自主,不敢自主,无法自主,他不得不杀了马谡。

蜀国并不是铁板一块,蜀国政权其实由三大集团组成,一部是刘备北方旧部,一部是益州本土士族,一部是荆州外来势力,这三方之间既利益相关,却又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其中尤以益州集团与荆州集团的矛盾最为突出。其原因当然主要在于刘备旧部作为权利中心和依托,地位难以动摇,利益之争只可能大部分呈现在另外两个集团之中。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实际最高权力者,他要做的最大的几件事之一,就是要尽力平衡这三方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同心协力共扶后主,保证蜀国的稳定发展。既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有所偏袒,又要因势利导,有所维护,巧妙运用。诸葛亮同时为刘备旧部,又是荆州之人,这个身份无疑使他更需谨慎多劳。

诸葛亮北伐的计划有不少反对者,它因为最大地影响了益州集团的利益,所以益州集团反对的呼声最高,其实他与李严的矛盾有绝大一部分就是这种集团利益的体现,李严正是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益州集团反对北伐,但诸葛亮还是从大局出发坚持了这一计划,而且还不顾众人反对,给予了荆州集团的马谡以重任,到最后马谡深负诸葛亮厚望,失了街亭,而北伐也随即遭到失败,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该如何应付益州集团的诘责呢?

再次否定北伐和打击荆州集团的机会来了,反对者不会放过,但是丞相大家对他无所偏见,他的人格能力都足以尊重敬仰,不便借此机会落井下石,也绝无趁机赶他下台的企图,因此马谡首当其冲。

刘备的话不必说,丞相是认为马谡有才的,可是现在有才的马谡依然造成了这种结果,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丞相还认为北伐可行吗?丞相向来要依法治国,现在马谡犯下如此重大的过失,丞相该如何处置?马谡是丞相亲厚之人,丞相是否会徇私徇情?大家都在看着呢!

如果丞相不重重处置马谡,或者仅仅敷衍了事,那么大家就有话说了,是否跟丞相关系不错的人即使罪再大也可保无事?那么丞相的法是为谁而定的呢?专为益州人氏而定吗?如果马谡这样的重罪都可以赦免,那谁还会战战兢兢,循规蹈矩,认真做事?这种疑问看起来却只是赏罚的公平公正问题,其实背后玄机深藏,一旦处置不当,立刻人心不服,争端四起。于是反对北伐和打击荆州集团就将赢得更多的同情者,马谡竟可能成为*的根源。

所以丞相对劝谏之词一律置若罔闻,他在马谡失去街亭之时就已经想尽了全部。偏偏马谡事后还有畏罪潜逃这一可耻行为,加上这个,就是丞相再想保他,从轻发落,也无能为力了。

当然,借严肃法纪之名行逼杀马谡之实的也不是反对者全部,那里面也确有几个真正想对付丞相的,那些进行劝谏的人中就有益州一派的,他们反比任何人都更不希望马谡立刻就死,因此他们在进言之时也无不口口声声称马谡为才智之士,杀之不当,其用心之险之恶,令人不寒而栗。

如此,马谡是必须死了,马谡随后被抓入大牢,依法处死,而丞相随后也公开向大家认了错,并同时上书朝廷,自请连降三级,以惩督责之过。马谡的死和丞相的请罪有力地封住了反对者的嘴,反对者无刺可挑,只有偃旗息鼓,跟着称颂丞相的公正无私,甚至连这次北伐的失败也没有再提。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结果就是他再次化解了各方的矛盾,赢得了更大的声誉,使他所有的计划措施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阻碍。举国称颂的声浪下,敢于跳出来的人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况且反对者也确不能不真心佩服――那是一个权力泛滥的时代,那个时代是少有这样的权力者的。